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渴望生活 > 奥古斯特雷诺阿:《雷诺阿》和《乡村星期天》

奥古斯特雷诺阿:《雷诺阿》和《乡村星期天》

作者:龚云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在法国,印象派绘画大师奥古斯特雷诺阿和他的次子、同样是大师级的电影导演让雷诺阿这父子俩,是两颗闪烁着恒久光芒的“双子星座”。老雷诺阿共有3个儿子:长子皮埃尔、次子让和小儿子克劳德。他的妻子艾琳原是他的模特儿,是一个出身农家的纺织女工,他们在1881年相识、同居,并当即一起有意大利之旅,这一年雷诺阿已经40岁,而艾琳才芳龄20.过了4年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皮埃尔,但他们一直到1890年才正式结婚--这样的事在印象派画家中并非绝无仅有,马奈和塞尚也都是有了私生子之后很久才举办婚礼。与艾琳的结合是雷诺阿一生的转折点,此前他一直生活无定,经济拮据,作品少有人问津。是艾琳给他带来了好运:在与她同居后不久,画商迪朗吕埃尔和德东突然对雷诺阿的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收购了他许多作品,使他从此摆脱了贫穷的困扰;他与艾琳在一起,从她身上获得了取之不尽的灵感,开始进入以“浴女”为主题的创作高峰;艾琳不仅是理想的模特儿,而且性格温柔娴静,相夫教子,善解人意,把家庭精心打理得舒适安逸,使雷诺阿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1894年他们有了第二个孩子让;1901年小儿子克劳德出生。雷诺阿非常满足于自己温馨融洽的家庭生活,把自己称作是“世上最幸福的人”。年轻时他喜欢以巴黎日常生活为题材,描绘年轻的人们恣情人生的欢愉情景,而到了晚年,则更多的是以少女为模特儿所画的各种姿态的“浴女”作品。尽管在很长一段日子里雷诺阿不断受到病痛的折磨,但他笔下的作品却总是散发着阳光的妩媚,以他温暖的目光赞叹这世间的美。1898年,雷诺阿来到法国南部风景迤逦、气候宜人被称为“光线和色彩的天堂”的港口城市尼斯,立刻迷上了一片叫“滨海卡涅”的地方。雷诺阿的次子让在1962年出版的《我的父亲雷诺阿》一书中,曾生动地描述了雷诺阿如何热爱尼斯,对家园倾注的无限依恋,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他在书中说:“父亲常对我说他从未见过像滨海卡涅这般美的地方。滨海卡涅似乎早已等着他的来临,他立刻认定这是他最爱的地方。他仿佛一辈子都在寻找一个梦中的姑娘,在走遍全世界之后,忽然发现这个姑娘就站在门口表示愿意委身于他。滨海卡涅与父亲的故事,就是一个爱的故事。”雷诺阿先是在卡涅一个毗邻邮局的乡村租赁了一幢农舍住下,随后就买下了一个名叫“柯耶特”的农庄,着手将它改建成一座宽敞舒适的现代庄园。能干的雷诺阿夫人在屋外空地上栽种了许多树木花草,还整理出一个菜园。在原本就有的一棵百年油橄榄树边,雷诺阿盖了一座有大玻璃窗的画室,使他即使在室内画画也能有充足的阳光。住在柯耶特庄园,令雷诺阿心满意足,备感幸福。让说:“每年春暖花开之时,许多邻居家的少女便会过来采摘花朵,她们在小径上追跑着,传来欢乐的笑声和歌声。父亲很喜欢看这般的景象。他从孩提时起就不断搬家,但是柯耶特庄园堪称是他人生最后阶段的完美舞台。尽管他健康状况逐渐恶化,但仍能以旺盛的精力创作出很多新的作品。”让所说的他父亲健康状况的恶化,是从1889年雷诺阿首次遭到关节炎和风湿病的困扰就开始的,以后渐渐又患有脸部神经麻痹,在1897年又因骑自行车摔伤,造成胳膊骨折,身体状况进一步下降,而且到1911年他70岁时又突发中风,其后就只能依靠轮椅起居。但是这位外表沉静的画家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疾患的痛苦从来未能阻止他的创作。在柯耶特庄园度过的近20年岁月里,他几乎没有一天放下画笔,即使因为风湿性关节炎使他的手指僵直,他仍让人用纱布把笔缠绕在手指上继续作画,他的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本性没有丝毫的改变。雷诺阿的朋友兼画商杜朗吕埃尔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他能够作画时,他却依然那样好脾气和那样快乐。”1914年,对雷诺阿来说是他人生中的又一个坎。先是与他相伴30余年的爱妻艾琳因患糖尿病去世;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的两个儿子皮埃尔和让一起奔赴战场,并且都受了伤;而作为他多年的模特儿、艾琳的表妹嘉贝莎拉也在那年嫁给了一位邮递员,离他而去。如果不是他的体贴入微的妻子在生前为他预先安排了一个新的模特儿,真不知道雷诺阿最后的人生阶段将会如何度过。这个新来的模特儿名叫安迪阿丝莉,当时只有16岁,但正是这个不谙世事的纯情少女,点燃了晚年雷诺阿的生命之光。让在《我的父亲雷诺阿》书中这样描述安迪阿丝莉:“她是父亲一生中所有模特儿里皮肤‘最容易接受阳光的’女孩子。她以她那欢愉的青春使我父亲精神焕发,和那些几乎是野生野长的柯耶特的玫瑰,那些银光闪闪的橄榄树林一样,安迪也是帮助父亲把生命晚期的爱的巨大呼声记录在他的画布上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安迪激发了雷诺阿的创作灵感,在他的作品中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虽然雷诺阿只能依靠纱布绑着画笔才能作画,但是他的笔法还是那样轻柔温和,他笔下的浴女仍然是那样清新靓丽。评论家德尼说:“他是理想主义者?自然主义者?随您高兴怎么看。他只不过以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整个自然和梦想。他以自己喜悦的眼光,画出一连串美妙的女性和花朵。”1919年底,雷诺阿在他的柯耶特庄园溘然去世。第二年,让与安迪结婚。婚后他们从巴黎搬到柯耶特庄园居住,并以这里为外景地拍摄过好几部电影。直到1960年,柯耶特庄园被正式作为雷诺阿美术馆对外开放。2013年初,由吉尔布都导演的法国影片《雷诺阿》,描述的就是这段时间里围绕着安迪展开的老雷诺阿和他的次子让的故事。

影片《雷诺阿》只截取了从雷诺阿夫人去世的1914年到1916年雷诺阿的次子让伤愈重返战场这两年时间段,影片的全部内容甚至每一个细节,几乎都忠实地取自让雷诺阿的《我的父亲雷诺阿》,其中包括让自己与安迪的爱情经历。导演吉尔布都作为一个对印象派绘画有着深入研究的艺术家,刻意将影片画面的构成和色彩以及镜头光线处理等电影语言尽量靠近雷诺阿油画作品明净、单纯的审美格调,影片中频频出现的在阳光下安迪那光滑如玉、粉嫩得近乎透明的裸露胴体,也正是雷诺阿一生的钟爱。影片一开始,安迪到柯耶特庄园见雷诺阿时,他细细端详着她的手,情不自禁地说:“我想画那些让我充满激情的东西,我最喜欢画肌肤,画少女圆融滋润的肌肤。”那一夜雷诺阿做梦了,他梦见了他的亡妻艾琳,他告诉她:“那个叫安迪的姑娘,她的肌肤像和小儿子克劳德月光一样柔和光泽,是你给我送来这么好的模特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雷诺阿原本憔悴枯槁的脸上重又焕发容光,面对安迪眼里闪烁出一种幸福的目光,画笔犹如喷涌的泉水在画布上流泻。从战场上负伤归来的让雷诺阿打破了柯耶特庄园的平静,当他柱着双拐出现在父亲的画室时,他立刻被眼前的可人儿安迪紧紧吸引,居然忘了问候阙违已久的父亲,而径自向安迪走过去。盼望与儿子重逢的老雷诺阿立刻明白了将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他颓然地放下画笔,无奈地看着忘乎所以的儿子。而站在一旁的小儿子克劳德也神情复杂地看着这一幕。原来这个正处于性萌动的14岁懵憧少年,竟然也暗恋着安迪,他曾经几次笨拙地挑逗她,每次却都遭到一顿令他不堪的奚落。本应在学校上学的克劳德,老雷诺阿却让他留在自己身边,想培养他画画,接续自己的绘画衣钵,但克劳德对艺术毫无兴趣,只是一味贪玩。如今,父子3人共同面对一个少女,敷演出一场几乎没有悬念的争夺战。让雷诺阿与安迪的关系迅速升温,引起老雷诺阿的不安,在一次晚餐时他嗫嚅不安地对让说:“你好好地过日子,干嘛要抢我的!我的血液里流淌着躁动,但是她却能让我平静下来。你知道她对我有多重要吗?”让默默地看着父亲,没有回答他。一个年迈体衰的老艺术家对一个正值豆蔻年华的模特儿的感情,与年轻人之间缠绵绯恻的恋情怎能相提并论。让理解父亲寂寞孤独的心境,不想伤害他,只能默然以对。而对自己弟弟克劳德的幼稚可笑的嫉妒,他也没有任何的责怪。一天晚上临睡前,他正在为自己受伤的左腿伤口换药,克劳德问他:“你爱上她了吗?”让宽厚地笑着说:“是的。我知道你也爱她,这很好!就像爱姐姐一样好好爱她吧。”安迪在为老雷诺阿做模特儿的过程中,的确为他对艺术的执著和痴迷所感动,但是她对他更多的则是钦佩、同情和悯爱。当老雷诺阿为她与让的热恋而闷闷不乐时,安迪便会温柔地依偎在老人的肩头,给他真诚的安慰。于是老雷诺阿像孩子一般快乐起来,他对安迪说:“好吧,痛苦过去了,就剩下美好。看来我还得画下去,直到用尽我的力气。”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1895年发明的电影,在一战前还是一件十分稀罕时髦的玩意儿,但是作为艺术家的老雷诺阿在电影刚诞生时就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这种爱好也传染给了让。让在家养伤这段日子里,不时找出一些过去拍摄的家庭生活纪录胶片放映,与安迪一起欣赏。一天,他在一辆出售旧货的卡车上发现了许多电影器材和影片拷贝,不禁大喜过望,他买下拿回家,兴奋地告诉安迪,等战争结束后便与她一起到巴黎去拍电影……然而此时,一次大战并没有结束,在法德边境战争正打得难解难分。让的战友来到柯耶特庄园,告诉他伤愈后必须立即去部队报到,重新奔赴战场。当让将这一消息告知安迪时,伤心欲绝的安迪不辞而别。没有了安迪的庄园显得了无生气,老雷诺阿颓丧地面对着空白的画布低垂着头不知所措。心急火燎的让到城里在一间酒吧找到了自暴自弃的安迪,两人吐露心曲,终于使安迪重新回到柯耶特庄园。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庄园的草地上办起丰盛的家宴欢送让重返前线。老雷诺阿的长子、右臂受伤的皮埃尔恰好在此时从医院回家;曾在老雷诺阿身边当了10余年模特儿、结婚不久的嘉贝莎拉也来了,故人相见,分外亲热。嘉贝莎拉第一次见到安迪,却像老朋友似的,谈起关于老雷诺阿的种种趣事。分别时刻终于到来,老雷诺阿与让拥抱话别,动情的他突然从深陷的轮椅中奇迹般地站立起来,然而这只是一刹那的功夫,他又重新坐了下去。让走了,老雷诺阿在安迪陪伴下坐在画室的大窗前,看着落日慢慢沉入一片树林的后面。他喃喃低语道:“我的画充满愉悦,充满活泼的气息,想不爱都难。那么,就爱吧!”在影片中扮演安迪的法国新星克丽丝塔特瑞特,2009年在她年仅18岁时即在影片《母女情深》中饰演苏菲玛索的女儿而一举成名。两年后她又出演影片《嫩枝》的女主角、一位未婚妈妈而广受好评。这两部影片让她两次获得法国电影凯撒奖女新人提名,而且还在柏林国际电影节“闪亮之星”单元上得到提名,对她的评语是:“她是一种脆弱、忧郁和魅力的闪光的结合体。”2013年,克丽丝塔再一次担当大任,成功地在《雷诺阿》中扮演了一个改变雷诺阿家族命运的少女。影片导演吉尔布都是近年来在法国电影界十分活跃的中年导演,1963年生于尼斯,他的出生地离雷诺阿的柯耶特庄园、如今的雷诺阿美术馆相距不远,从小对印象派绘画和雷诺阿耳濡目染,产生浓厚兴趣。2009年他在完成影片《后来》的制作后,即投入了拍摄影片《雷诺阿》的筹备,以圆他年轻时的梦想。他为影片定下的基调是:“爱情,田园诗,阳光。”从某种意义来说,影片《雷诺阿》确是一部用阳光拍摄的电影。即如老雷诺阿说他的画一样,整部影片“充满愉悦,充满活泼的气息”,这种愉悦和活泼的气息,正是阳光的气息。尽管影片中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有着自己的各种烦恼,但生活的基调则是开朗豁达、乐观向上。导演多次将老雷诺阿的作品《浴女图》、《帕里斯的判定》和《弹曼陀林的女子》等作品的创作呈现出来,似乎在告诉观众,我的电影就像老雷诺阿的画一样,温和亲切、明快欢乐,并且充满阳光。

在影片《雷诺阿》之前,有另一部拍摄于1984年的影片《乡村星期天》,与《雷诺阿》不同,它不是一部真实画家的影片,它的主人公、画家拉德米洛尔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是,由于他是以奥古斯特雷诺阿为原型创造的,因此尽管影片在一些细节安排处理上与雷诺阿的实际生活不尽相同,但在人物性格和其他一些生活场景上,都能看到雷诺阿的身影和痕迹,因此仍不失为是一部用艺术的形式反映雷诺阿晚年生活的影片。正如电影名字告诉我们的,《乡村星期天》为我们讲述的是老画家拉德米洛尔在一个星期天发生在他的乡间别墅里的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故事。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在一所带大花园的乡村别墅里,老画家拉德米洛尔光着瘦骨嶙峋的上身,在盥洗间里梳洗,开始了一天的生活。老画家是个鳏夫,由他的女管家默西迪丝照料他的日常生活。拉德米洛尔的儿子贡扎洛带着妻子和3个孩子,乘坐火车从城里来到乡间看望老人。拉德米洛尔出了家门向火车站走去,在半路上与已经下火车的儿子一家迎面相遇,便高高兴兴一起回家。一个乡村星期天就这样平淡无奇地开始了。儿子工作很忙,已很久没有来看望孤单的父亲了,因此努力显得兴高采烈的样子,制造出欢快的气氛。对于儿子一家的到来,尤其是见到3个活泼可爱的孙辈,老人自然感到欣慰喜悦,却也勾起了对亡妻的怀念,而且也对儿子的事业放心不下。在与儿子的交谈中,老人婉转地提醒儿子不要满足于现状,要不断有新的突破。花园里,两个顽皮的孙子吕西安和卡里涅在草地上嬉耍。此时孙女密瑞尔则安静地在厨房帮着默西迪丝准备午餐。午餐后,除了两个不知疲倦的孙子又跑到花园去玩,其他人都各自选择一个地方午睡。老人在花园的小亭子边坐在藤椅里沐浴着明媚的阳光慢慢睡去,儿子和儿媳蹑手蹑脚离开父亲,到客厅的沙发上休息。女管家把小孙女密瑞尔安置在原来女主人拉德米洛尔夫人的房间午睡,自己回到厨房摊开一张纸开始写信……

突然,一辆时髦的敞篷汽车驶入花园,风风火火地从车上跳下一位穿着时髦的漂亮女郎--老画家的女儿爱琳娜。她的不期而至就像一阵旋风,搅得整个家顿时喧腾起来。最高兴的当然是拉德米洛尔,他已好几年没有见到女儿了,很想知道任性的女儿生活又有了什么变化。贡扎洛一家也都被爱琳娜的热情点燃了,高兴地围在一起谈笑打闹。老画家微笑地看着他们,可他眼前又出现了已离他而去的妻子的幻影:是啊,如果此刻她也能和大家在一起,该有多好。整个下午的故事都围绕着爱琳娜展开。她从花园走进客厅,又到阁楼上翻箱倒柜,她意外地发现了父亲年轻时的油画作品,兴奋异常。但老画家说:“我的心正在变老,我总是用力去凝视眼前的风景,除了颜色我什么都不想了。”爱琳娜为了让父亲高兴,开车载着老画家在乡间的田野上兜风,又到一个路边的咖啡馆参加乡村舞会,她轻轻地拥抱着瘦削老迈的父亲翩翩起舞,引来了众多村民的围观和一片掌声。爱琳娜表面上显得轻松快乐,其实心里惴惴不安。从她回家的那一刻起,她就在不停地打着电话,焦急地找着某个对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人。从乡村舞会回来,她终于等到了电话。她不顾老父亲的恳切挽留,心急火燎地跳上汽车疾驰而去。原本也想早些回去的儿子一家,只得留下,与若有所失的父亲共进晚餐--一顿沉闷乏味的晚餐。在夕阳的余晖映照下,拉德米洛尔在小火车站送走了儿子一家,他孑然一身沿着乡村小径走回家去。他回到空荡荡的客厅,搬走原先的一幅还未完成的油画,又取过一幅空白的画布搁在画架上。他在沙发上落座。此时老画家在想什么呢?他是在想儿子纷扰艰难的事业,女儿飘泊不定的生活,还是自己正在老去的生命?或许此刻这些烦人的事都已被他搁置一边,他想的只是眼前的这块雪白的画布……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星期天,就这样平静而略带着一丝惆怅和愁绪过去了。它把丰富的人生体验,化作了一部完全法国式的自然和家庭的影片。它像一首优美抒情的田园诗,用舒缓的节奏,绵长悠然地向你娓娓诵读,慢慢地沁入你的心田,让你百感交集、回味无穷。影片中在老画家和他的子女眼里,多次出现的母亲在客厅、在卧室、在花园草地上的幻影,为影片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忧伤。而总在老画家眼前恍然出现的在乡村田间嬉耍的两个小女孩,则是作为老人的一种艺术意象,令人联想起雷诺阿在《卡安丹薇姐妹》、《草地上》、《阅读中的少女》和《两姐妹》等许多作品中描绘的那两个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也使人感受到一位老人对生活的无限眷恋。同样的艺术意象在影片中还多次出现,诸如老画家与女儿参加的乡村舞会场景与雷诺阿的《煎饼磨坊的舞会》和那3幅等人大的《乡间舞会》画面极其相似;而老画家一家在草地上的嬉戏,也与雷诺阿笔下的《草地上》、《荡秋千》、《花园中》和《在勃尼华的聚会》作品等十分契合。作为让雷诺阿的学生,《乡村星期天》的法国导演贝特朗塔维涅生于1941年,1974年首次执导由法国著名影星菲利浦诺瓦雷主演的《圣保罗的钟表匠》开始崭露头角。菲利浦因与罗密施奈特在1975年联袂主演《老枪》而为中国观众所熟悉。他曾在贝特朗塔维涅多部影片中出演主角,被称为贝特朗的“男一号”。但是在《乡村星期天》中,贝特朗并没有邀请诺瓦雷,而是起用了从未涉足过电影圈的、已是72岁的老演员米歇尔奥蒙特。这不仅仅是因为米歇尔的外形与晚年老雷诺阿十分相似,而且在性格气质上他们两人更是异乎寻常的相契。事实上,在影片中米歇尔几乎就是在演他自己,他演得极其本色,显得松弛自然,很少有表演的痕迹。影片拍摄完成后在法国公映,一开始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关注,但当第二年到美国放映时,却赢得了一片赞誉声,而其中尤其对米歇尔表演的评价之高,几乎超过了以前所有的法国电影。这让法国电影界对《乡村星期天》重新审视,再一次作出评价,给予它以应有的地位:授予它包括戛纳电影节大奖在内的多个奖项。

影片《乡村的星期天》的导演贝特朗塔维涅,特意在影片片头打出一句献词:“向让雷诺阿致敬!”这句献词至少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因为让雷诺阿在此之前,曾经拍摄过一部名为《乡村一日》的堪称经典的影片,正是这部影片,启发了贝特朗,这才有了他的《乡村星期天》。其二,是让雷诺阿撰写的《我的父亲雷诺阿》,这本在1963年荣获法国夏尔布朗文学奖的回忆录,激发了贝特朗的创作灵感,也为他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创作素材,使他最终在1984年完成了影片《乡村星期天》。让雷诺阿作为法国诗性现实主义电影代表人物和20世纪杰出的电影大师,长期以来,名字屡屡出现在许多国家的电影机构评选的电影史上十大杰出导演的名单中。评选杰出大师的依据是他们的作品,雷诺阿的杰作当为《游戏规则》和《大幻灭》,其中《游戏规则》更是多次入选电影有史以来的十大杰作之列。作为大画家雷诺阿的儿子,童年时期的让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这对于他日后在电影色彩、构图方面的优势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老雷诺阿希望儿子能够继承他的绘画艺术事业,然而让年轻时却对哲学有兴趣,在圣克鲁中学毕业后考进了普罗旺斯艾克斯大学哲学系。入学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又踏上了军旅之路,以准尉的军衔奔赴前线作战,数月后在孚日地区的一次战役中因左腿负伤回到滨海卡涅的柯耶特庄园。1919年12月,父亲奥古斯特雷诺阿去世。第二年他与父亲的模特安迪阿丝莉结婚,婚后终于遵循父亲遗愿回到柯耶特庄定居,开始疯狂地迷上了电影并决心投身于电影事业,他的妻子安迪也给予他极大的支持和鼓励。他们在1924年联手拍摄了第一部电影《水姑娘》,1926年又根据左拉的小说改编拍摄了《娜娜》,获得巨大成功,就此一发而不可收。《水姑娘》的镜头几乎全部都在外景地拍摄,大自然的阳光海水在镜头前形成眩目的光影色彩,就像是一部“活动的印象主义画派的作品”。《娜娜》糅合着文学的自然主义和绘画的印象主义风格,被认为是一部开诗意写实主义电影之先河的典范之作。从1930年代开始,让雷诺阿创办了自己的电影企业--法国新版影业公司,义无反顾地把雷诺阿家族对于艺术的疯狂热情,从父亲的画布转移到了自己的胶片上。他为世界电影史留下的不朽巨作《游戏规则》和《大幻灭》,都完成于这个时期。1941年,让雷诺阿因纳粹占领法国而流亡美国,拍摄了又一部宣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经典之作《吾土吾民》。1951年回到法国后执导拍摄了《法国康康舞》,在这部发生在巴黎蒙玛特舞厅里的故事中,我们仿佛见到了另一位印象派大师劳特累克的身影。让雷诺阿一生拍摄了35部电影,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