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统一大业 > 武力对抗在两岸悄然消失

武力对抗在两岸悄然消失

作者:郭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个全新的、开放的、充满生气的邓小平时代开始了,海峡两岸的关系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12月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醒目地记载着有关台湾问题的内容:“……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我国神圣领土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的前景,已经进一步摆在我们的面前。全会欢迎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本着爱国一家的精神,共同为祖国统一和祖国建设的事业继续作出积极贡献。”

1979年1月1日,解放军福建前线广播电台,正播放着一篇划时代的文献——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亲爱的台湾同胞:

今天是一九七九年元旦。我们代表祖国大陆的各族人民,向诸位同胞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祝贺。昔人有言:“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欢度新年的时刻,我们更加想念自己的亲骨肉——台湾的父老兄弟姐妹。我们知道,你们也无限怀念祖国和大陆上的亲人。这种绵延了多少岁月的相互思念之情与日俱增。自从一九四九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来,我们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统一,亲人无从团聚,民族、国家和人民都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所有中国同胞以及全球华裔,无不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近三十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是违反我们民族的利益和愿望的,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每一个中国人,不论是生活在台湾的还是生活在大陆上的,都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繁荣负有不容推诿的责任。统一祖国这样一个关系全民族前途的重大任务,现在摆在我们大家面前,谁也不能回避,谁也不应回避。如果我们还不尽快结束目前这种分裂局面,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我们何以告慰于列祖列宗?何以自解于子孙后代?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凡属黄帝子孙,谁愿成为民族的千古罪人?

……

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我们殷切期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共同发展建国大业……时至今日,种种条件都对统一有利,可谓万事俱备,任何人都不应当拂逆民族的意志,违背历史的潮流。

我们寄希望于一千七百万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我们一贯主张爱国一家。统一祖国,人人有责。希望台湾当局以民族利益为重,对实现祖国统一的事业作出宝贵的贡献。

……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这只能制造人为的紧张。我们认为,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信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

……我们相互之间完全应当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这是相互的需要,对任何一方都有利而无害。亲爱的台湾同胞,我们伟大祖国的美好前途,既属于我们,也属于你们。统一祖国,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神圣使命。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我们早一天完成这一使命,就可以早一天共同创造我们空前未有的光辉灿烂的历史,而与各先进强国并驾齐驱,共谋世界的和平、繁荣和进步。让我们携起手来,为这一光荣目标共同奋斗!

在播出《告台湾同胞书》之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又继续广播了国防部长徐向前关于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国民党军占领岛屿炮击的声明:

台湾是我国的一部分,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为了方便台、澎、金、马的军民同胞来往大陆省亲会友,参观访问和在台湾海峡航行、生产等活动,我已命令福建前线部队,从今日起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的炮击。

台湾回归祖国,完成国家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爱国一家,我们相信台湾同胞和全国人民包括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必将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更大的努力。台湾终究要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同胞和祖国亲人团聚的心愿一定会实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徐向前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元旦当天,中共中央在全国政协礼堂专门为《告台湾同胞书》举行了座谈会。

邓小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谈话:“今天是1979年元旦,这是个不平凡的日子。说它不平凡,不同于过去的元旦,有三个特点:第一,是我们全国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了;第二,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第三,把台湾归回祖国、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提到具体的日程上来了。”

1月2日上午,邓小平以国务院副总理身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由民主党众议员托马斯·路·阿什利率领的美国众议院银行、财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访华团。

谈到台湾问题时,邓小平说:“解决台湾归回祖国,完成国家统一的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我们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是采取现实态度的。1月1日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告台湾同胞书》,表明我们的态度是真诚的,是合情合理的。”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海外舆论反应强烈,台湾岛内更是议论纷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持下,一系列开明的对台政策相继出台,给台湾国民党当局以巨大冲击。蒋经国自1977年5月就任“中华民国总统”以后,世界形势变化之快,令人目不暇接。毛泽东逝世和“四人帮”的倒台,曾使蒋经国松了一口气。但大陆经济的复苏和政治的稳定,自然又将台湾问题很快地提到桌面上来,台湾在失去了美国这个“盟友”后,前途将更加艰难,蒋经国倍感压力。感受到这种巨大压力的国民党主席蒋经国,在其生命历程的最后十年里一直关注着两岸统一大业,果断地采取了实质性措施,使两岸关系有了重大突破。

新中国成立后,海峡两岸长期紧张的军事对峙突然有了转机。

在大陆方面,武力解放台湾的口号被开展“第三次国共合作”、和平统一台湾的务实政策所代替。与此同时,国民党在中共和平统一方针政策和岛内外形势的影响下,也开始调整其大陆政策,武力“反攻大陆”的方针偃旗息鼓,两岸关系结束了三十年军事对抗的局面,进入了和平对峙时期。

1989年春节,喜庆的景象中,厦门广播电台向金门播送着张暴默演唱的动情的《鼓浪屿之波》:“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台湾是我家乡……”

夜色之中,对峙双方的大炮同时响了。可是,在空中爆炸的不是炮弹,而是满天绚丽夺目的焰火。

厦门上空,一朵朵礼花五彩缤纷,似绽放的秋菊,如开屏的孔雀。金门上空,一团团礼花闪闪烁烁,如蹿飞的金翅银翼。

装点两岸天空的是喜庆,是和平,是祥瑞。

1992年11月7日上午9时30分,肩佩中将军衔的台湾金门防卫司令叶竟荣,宣布了一纸不同寻常的命令:金门岛从次日零时起解除戒严。这一命令结束了已经实行了长达三十六年之久的所谓“战地政务”。

在采取了一系列防卫台湾的措施之后,1979年12月10日,蒋经国在国民党中央召开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口号。

1981年3月29日,蒋经国主持召开了国民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心议题是正式提出和通过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方案,与中国共产党的和平统一祖国方针相对抗。

会上,蒋经国再次强调:“中国的唯一道路是全中国实行三民主义,80年代是三民主义胜利的年代,全体党员要奉献智慧、经验,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实现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神圣使命。”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