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统一大业 >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作者:郭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1966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坐落于台北阳明山的中山楼建成使用。这是一座占地4510坪的三层重叠楼阁式古典建筑。是日,蒋介石夫妇在中山楼中华文化堂,主持孙中山诞辰纪念与中山楼启用典礼,“副总统”严家淦、“五院院长”、高级官员及各界代表一千五百余人参加了大会。会上,蒋介石发表了《中山楼中华文化堂落成纪念文》。

在这篇文章中,蒋介石针对大陆开展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提出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他称“伦理、民主、科学,乃三民主义思想之本质,亦即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基石也”,三民主义思想“不惟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汇归;而三民主义之国民革命,乃益为中华民族文化之保卫者也;今日复兴基地之台湾省,实为汇集我中华文物精华唯一之宝库;且又为发扬我中华民族文化使民富且寿之式范也”。他宣称要“以此为复兴我中华文化明德新民之契机”。

他针对大陆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批判、冲击、砸毁,反其道而行之,大力推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在12月25日,他就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并发表了长篇讲话。他指出,“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实际上是“三民主义思想向大陆更积极、更全面的进军”,是“三民主义的实践运动,即要在人本精神的基础上,致力于伦理、民主和科学的现代化国家建设”。这一运动“就是要凭借我们传统的人本精神和伦理观念,来唤醒这一代人的理性与良知,以建立起反共斗争真正坚强和必需的心理基础与精神动力”。他后来又称这个运动是“向大陆共匪展开思想进军和加强政治反攻的有力武器”。

可见,“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是蒋介石“反攻复国”政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很厉害很有针对性的一招。这一运动的核心,是一次维护“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德的思想运动。它是“反毛救国联合阵线”的思想基础。

经过几个月的筹备,1967年7月28日,“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在中山楼成立。蒋介石亲自担任会长,孙科、王云五、陈立夫任副会长,钱穆、林语堂、孔德成、张其昀、王世杰、于斌、陈大齐、陈启天、陶希圣、阎振兴、钱思亮、曾宝荪、罗家伦、胡健中、刘季洪、沈刚伯、王世宪、谢东闵等十八人任常委,严家淦、张群、张道藩、谷正纲等七十六人任委员。谷凤翔任秘书长,谢然之、陈裕清、胡一贯任副秘书长。

从此,这个委员会成为推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正式机构。蒋介石还借此号召海内外各地区“都能自动自发地组织推行机构”。

蒋介石推行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全装进孔孟的儒家思想的大筐里,即所谓“中国文化”“三民主义”与“中华民国”三位一体论,一个篮子里装了三种菜。为这种大杂烩的合理性,他下工夫论述了一番。他认为“孔孟学说精深博大,以仁爱为中心”,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以孔孟学说的仁爱精神为精髓,将伦理、民主、科学归纳为仁、义、智”,“因此,三民主义乃中华民族文化的正统思想,而孔孟学说的阐发,实有助于三民主义的实行”。而共产党在大陆“破坏伦理道德,摧残固有文化……乃五千年中华民族空前的浩劫”,因而,“今日倡导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乃继承我五千年悠久光荣历史”。

因此,他称“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是“三民主义的实践运动”。他说:“今日中华文化的复兴,在实质上就是中华民国三民主义思想主流的延绩,亦就是北伐、剿匪、抗战三大革命战役所以达成‘武力与国民相结合’的精神,而克敌制胜的唯一关键。”

他声称:“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更将保证我们国民革命讨毛救国、反攻复国圣战的最后成功。”这个运动已成为“光复大陆”中的主要问题,其“政治性质在目前讨毛战争中,更为重要”。

蒋介石推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另一个内容,是“新生活运动”的继续。他主张“从国家建设、科学建设、民生建设、民主建设各方面来推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以“提高我们国民品德修养,人格尊严,信仰自由,修明心、物、群、己的关系,增进人民的生活,民族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的基本条件”。“其目的,即在培养国民的基本智能,造成互助合作,守法守信,均富安和的社会,发扬至真、至善、至美的优良文化传统。”

为什么蒋介石对“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如此重视,寄予厚望呢?这是因为他看到政治的力量大于军事的力量,民族传统文化强于武力,这又是对手现在的最薄弱环节。尤其是鼓吹了近二十年的“反攻大陆”在军事上已无望,只好寄希望于政治和文化了。他说:“反共斗争在政治战场所招致的失败,已非军事战场赢的胜利所能挽回。”“民族文化实比之国民武力更为重大。”“所以大家在讨毛救国的战线上,其急要之图,就是要撷取伦理哲学的菁华,共图民族道德的复兴,以期其充实民主制度内在的力量,发挥民主政治实际的功能。我们要在政治战场上克服毛共,才能在军事战场上赢得胜利。”因此,他称这个运动“不是属于一时一地的运动,而实为复兴民族,重建中华,一种长期的运动”。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