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四十再当妈? > 其乐融融地球村

其乐融融地球村

作者:方英,储冬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宋在梅

题记:我是一个好强而上进的人,在追求事业发展、学习新知识、投身社会公益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与此同时,我也有着幸福的家庭,先生与我在事业上共进退,三个小孩也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健康成长。

神奇地再要一个孩子的决定我准备生第三个孩子的时候已三十五六岁,在广州中大布匹市场经营一家时尚流行女装纺织品面料公司并任董事总经理,在这个行业经营了近10年。当时已有两个孩子,女儿9岁,儿子刚刚3岁。

第三个孩子属于计划外怀孕。记得当时,我从韩国出差回来,先生正在家中请客,高朋满座。有一位在台湾被称作“济公”的梁先生,提出要去我们的卧室看一看。带他看了以后他就告诉我们说,他听到一个男孩的哭声,我们家将会再有一个男孩,很孝顺,希望一定要留住。当时以为他喝多了,没有当真。

当我们发现怀孕的时候,孩子已经两个多月了(由于每个月例假如期而至,只是比平常量更少,所以没有留意),不能再做人工流产手术,医院建议我们考虑引产。我们有点犹豫,而且想起“济公”说的话更加都舍不得。虽然家庭事业都很忙,也没时间休息坐月子,但是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没有想后面会很辛苦,只想到这是一条小生命,“将来又孝顺父母”,来了就应当要,而且有两个儿子多了一份保障。总之,有很多理由让我们把这个孩子留下来。

忙里偷闲生孩子因为我们选择独立生活,所以娘家和婆家并没有什么支持和反对意见,只是娘家父母怕我太辛苦;大女儿则希望妈妈再生一个,而且盼望再生个弟弟,这样家里就她一个女孩,仍然娇贵;至于大儿子,当他知道还有一个弟弟,也非常欢喜。

当时我是全职妇女,一直在忙,没有因为怀孕休息过一天。由于当时医院的产前检查用的不是一次性的检查器器械,所以我都没有做过完全的产检,只做了B超和胎音监测。可能因为生过两胎,感觉有一些经验吧。不过现在想想,仍然会吓出一身冷汗,万一孩子有什么问题,我们会后悔莫及。

预产期前一天,我们就在北京东四妇产医院提早办了入院手续,准备第二天住进院待产。没有想到孩子非常守时(至今都是),预产期是4月28日,夜里12点左右开始肚子痛,我没有惊动别人,悄悄地洗好了澡,把事先准备好的包裹,包括小孩子的衣服等用品和一些书籍放在旁边。准备就绪以后,一个人靠在沙发上忍受肚子痛,等待天亮。

一直到早上四五点,天刚蒙蒙亮,孩子大姨发现我不一样还埋怨了几句,说我这样太冒险了(已经是第三胎了,生产起来应该比较快),不应该这么久不来叫醒她。接着我们赶紧起床坐车去医院,上了产床后才想起来要翻看带来的一些风水书,翻来翻去正在看的时候,护士医生还打趣说:“你可以选择一个好的时间,我们能够帮你提早生,但不可以帮忙晚生哦。”我看来看去最后还是认为顺应天意,顺其自然就好。

我是顺产,4月28日上午8点48分孩子出生,医院安排孩子的大姨一直在旁边照顾。孩子生下来以后,医生马上把孩子抱给我看,我非常开心,立即忘记所有不适。孩子大姨见我生完孩子,就赶快忙着去帮我买一些吃的东西,我一个人躺在床上,听到隔壁有孩子的哭声,我才知道还有一个和我一样正在生产的妈妈。

我突然好担心,会不会把孩子给抱错了?后来想想,当时的想法还是很可笑的,竟然担心自己的宝贝儿子被调包。

感谢上帝,一切那么顺利。爸爸从台湾赶回北京,带了很多补品。第二天专门去到京城皇城根下专门替人取名字的地方,找人为儿子取了个名字,说儿子以后从军从政从法,名叫陈钧翰,雷霆万钧的钧,翰香万代的翰。这是他第二次去了,第一次是为大儿子去找人,找爱新觉罗溥仪的后代,帮我们家大儿子取过一个名字。

我生孩子后,大概观察了两三个小时后就送回房间,第三天出院回家。

这中间有一个小插曲。孩子出生第二天我就开始腹泻,可能喂奶的原因,第三天孩子满脸都起了小湿疹,我赶紧停止喂奶,但这个小湿疹一直到孩子三四个月都没有消退。孩子大姨看着孩子吃奶时小脸涨得红红的怕他痒,就帮他摸摸脸,摸摸脸上的小痘痘,没承想痘痘上就掉下来一颗颗小粒,形成一点点的小坑,大了小坑也跟着长大,所以现在脸上还是会有一些小坑坑。等儿子大一点的时候,我们就找机会跟他说:“我们大家都非常喜欢你这个小小男子汉脸上的小坑。”所以孩子至今也没有过多地在意他脸上的小坑有什么不好,甚至当读国内小学时同学中有给他起绰号“小坑”,他还在作文里评价过他最喜欢绰号呢。

解决孩子的户口问题当时前两个孩子的户口落在我老家安徽蚌埠。娘家的父母亲和弟弟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陆续移民到了美国纽约,我和姐姐的户口则一直保留在我们的出生地安徽。我没有因为嫁给了我的台湾先生,就把户口移到台湾,所以第三个孩子落户的问题成了大难题。

因为要申请移民去台湾必须经过八年以上的等待期,而且我们的生意事业都在北京和广州,所以当时的情况不允许我们落户台湾。落户大陆的话,由于户籍上已经有两个孩子,再报生第三个孩子有困难。最后,在孩子3岁时,我们准备移民美国,但有幸国家户籍政策有所改变,孩子顺利地报上了户口。

记得回安徽老家办户口的时候,遇见负责户籍落户工作的楚大姐,她当时非常诚恳又友好地说:“这是我们计划生育抓失败的结果,既然已经生下来了,就必须给孩子上户口。”让我们很顺利地就落了户,还办理了中国的护照申请证明。

现在孩子的户口都已经转成台湾籍,但是在申办台湾户籍的时候颇费周折:因为申请了台湾户籍就要放弃在大陆的户籍(娘家的房子又面临即将拆迁,但是也不得不选择放弃),考虑到孩子以后中学要去台商子弟学校读书,接受台湾的传统教育,学校要求必须拥有台湾户籍、有台胞证才可以报读台商子弟学校。

记得当时先生带两个儿子回去台湾台中住了约两星期,那时候我非常挂念他们。由于当时工作很忙不能陪他们一起回去。这也是他们和爸爸仅有的一次一起返回爸爸故乡丰原的行程经历。孩子们办理好在台的户籍申请以及台胞证和台湾护照,就同他们的爸爸一起平安返回广州。去的时候拿大陆的护照入境台湾,返回来的时候就拿着台湾的台胞证和台湾护照入境广州,回想起来也是很有意思的。就此,孩子的户口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孩子好福气遇见姑奶奶怀孕过程还算比较顺利,但也有些小意外。记得曾经摔过两跤,一跤是在家里收拾柜子时不小心坐空了,一跤是坐摩托车时坐空摔了一跤。还有一次是在中大布料市场的时候,被三轮车从后面撞过来,擦身而过,受惊一场。现在想一想还是感到后怕,能保住这个孩子真是福气大。

我这次生产和非高龄生育没有什么不同。我姐妹三个,没有照顾父母的压力;我先生的姐妹兄弟也多,而且他的父母已过世,也没有照顾公婆的压力。

当时,家里请了客户兼朋友的姑妈打理,孩子们称呼她为姑奶奶。她帮我们先带了大儿子,她很喜欢大儿子,孩子也非常好带,很乖很听话,长得也可爱,肥嘟嘟的。从小,我们就培养他的独立意识,吃饭一个人坐(BB凳),睡觉一个人睡。

姑奶奶表示,如果我们再要孩子,她愿意继续带,所以当第三个孩子生下来后还是她带,最多的时候家里请了三个阿姨。至今,我们和带过两个儿子的小姑都还保持联系。两个孩子在孩童时代,虽然我们也有自己带,但时间都比较短暂,因为忙事业聚少离多,总是觉得跟孩子相处得不够,到现在多少还有些遗憾。

远隔太平洋的牵挂2004年,我一直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就去医院做了检查,医院要在15天后的化验结果出来才能有结论。从医院回来后没几天,就接到美国领事馆通知去美国移民的排期已到,我很开心,毕竟一家人许久没见了。可是没几天,正在公司工作的我突然接到大女儿的电话,说是医院打来的,要自己去医院看报告,拿到报告结果,“疑似腺癌”,所有人都吓坏了,连我自己都给吓到了,没有想到运动员出身的我,会得这么严重的病,但结果不容怀疑,我只能面对现实。后来在广医二院做了手术,术后再做化验,结果已经没有什么大碍了。在2005年2月18日移民签证下来,拿到自己和孩子们批准赴美定居的那一刻,我百感交集,终于可以去美国看娘家的亲人了。

2007我再次回美国探亲时,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仍不是很好,就在美国的医院再做检查,得到的结论又再次把我吓坏了:“零期癌症”。虽然医生再三强调,已经进入“期”了,应该告诉家里人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为了先生和孩子们能够在国内安心工作和生活,我只得将此轻描淡写,说是“有点儿小问题”。为了我的身体着想,父母不建议我在这个时候回国,希望我能够留在美国做完手术后再回去,因为手术后前后要反复检查、确认,手术后还有三个月的恢复期,这都需要时间。就在这期间,独自一个人在国内的先生有点儿坐不住了,妻子一去这么长时间不回来,会不会有什么变故?先生因此断了供给(只因在一次电话中我跟先生说:“我这里没有钱了,需要用钱。”当时先生回答:“没有!”财务一直都是由我掌管,实际上完全可以自己调动),想要以此来迫使我抓紧时间回国。

我拖着病体依然好强,没有了经济来源又不想让娘家人担心,在恢复期,我坚持自己出去学习,在纽约的帝国大厦参加护理学习培训班,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顺利结业,自食其力开始挣钱。其间抽时间去曼哈顿的纽约时装设计学院学习,参加设计师交流,平时常去教会并成为慕道友。2007年感恩节在卫理公会受洗,正式成为一名基督徒。参与教会慈善活动的筹备和散发传单等工作,并成为维护一男一女婚姻协会会员,把业余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以此来充实和填补自己内心的委屈与失落。

就是这样每天还是牵肠挂肚,想着在国内的事业、先生和儿子们。按医生的要求,手术满三个月后回医院复查,再采样送检,又过去约10天左右,在医生宣布没有问题的当时,我迫不及待地打了父亲的电话,告诉他结果,并请父亲帮忙订了第二天的机票,归心似箭地乘机返回广州,回到先生和孩子们的身边。

到家以后,对着既亲切又略显生疏的亲人,尤其是孩子们的眼神里流露出来的不安定,感觉头发也长得没有型,指甲也长了需要剪,先生的衣服也皱巴巴的,心情好复杂。家里不能缺少妈妈,丈夫也不能缺少妻子。那是迄今为止我们分开最长时间的一次,仿佛经历过一次生离死别。

几年后,孩子的爸爸去美国见到了当时给我手术的郭医生,才知道我当年半年多留在美国的真实原因。这经历让我明白,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够让自己和家人的明天好过,还有夫妻之间、家人之间要经常沟通。同时也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幸福是来之不易的,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全家人幸福的基本保障。

姐弟仨相互陪伴鼓励如今大女儿已经23岁,大儿子17岁,最小的儿子也14岁了。大女儿大学即将毕业,大儿子上高一,最小的儿子上初中二年级。

他们让我省心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互相之间的陪伴,二是我们从就锻炼孩子的自立性,很坚强又很懂事,知道体贴和尊重住家阿姨。兄弟俩在国内相互陪伴,姐姐小学毕业就去美国和我的娘家人一起生活,从18岁开始自己出去独立生活。可能因为我们常常放手的原因,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自己当自己做主的良好自律习惯。

如今姐姐虽然在美国生活(12岁就去了美国),但孩子们之间的联系从未间断。姐姐经常来电话、微信、QQ,表示对弟弟们的关心,鼓励弟弟们要加油。在寒暑假,姐姐有时回来,会给弟弟们带来一些礼物和鼓励的话语。姐姐每次回来也会给弟弟们做好吃的,炫一下自己的手艺。还会带着弟弟们出去玩啊,去见她儿时的小伙伴啊,一起到二沙岛骑脚踏车。姐姐还可以带弟弟们去旅行,前年就带了小弟弟回台湾,住了大约有20天。

今年暑假儿子们的台胞证和护照到期需要换发,他们一起回台湾台中,在他们的小姑姑那里过了两星期左右。孩子多了互相有个伴,也让我们感到非常放心。他们之间也有着互相挂念对方的好习惯,这不今天姐姐还在网上问弟弟们是否都长高了?现在他们要穿多大尺码的衣服?她回来时要送给他们。大儿子说:“妈妈我理的这个发型会不会像小混混?今天视频中姐姐看到了会不会误会以为我不争气?”看来他是非常看重姐姐的看法和意见呢。有时候他们也会流露一点小伤心,尤其是姐姐,她觉得没有能够跟我们生活在一起是一种遗憾,一种缺憾,总希望下一次再回来时我们能够再多点时间在一起。

之前,我和他们的爸爸放在工作和做社会公益活动上的时间比较多(爸爸任广州市台协资深常务副会长,还担任转型升级领导小组的主任),常常不在他们身边,而且孩子六七岁时就没有再请住家阿姨了,所以他们两个比较早学会照顾自己,也都比较懂事。

我则是一个较为大大咧咧的母亲,甚至可以说是粗枝大叶的母亲,又经常世界各地跑来跑去。也可能孩子比较多的原因,也有可能因为我本身就有姐妹三个,所以从小在娘家时也没有机会被娇惯,从小就是非常独立。记得我从初中一、二年级开始就在母亲的工厂里勤工俭学,帮忙贴补家用了。我从小不娇气,能够吃苦耐劳,我待孩子们也是如此,从小我们就鼓励他们把用过的玩具拿出去在小区摆地摊,懂得和别人分享等。力争上游,身教重于言教,时刻提醒孩子们不要忘记善良是人的本性。让他们也能够遵行“衣冠与世同,在家常早起”这个我们宋家老祖宗留下来的辈分家规。

其乐融融小小地球村我父母都是20世纪50年代的大学生,父亲是西安交大机械系机床专业的高才生、学生会主席,学生时代被打成“右派”(后被平反),80年代初去了美国。他总希望把我们都接到美国去,在2005年帮我们全家也办了移民。

当我带着三个孩子踏上美国的土地,看到父母在美国的生活后我们也就放心了,条件比我们想象的更好。当时父母希望我们和孩子们都能够选择移居到美国生活,也好跟他们多一点时间在一起。我们在国内做生意让他们非常担心,担心政策不稳定,担心随时会发生变化,而且在美国孩子教育是免费的。我非常理解父母和家人的感受,经过考虑,最终还是选择回国,回到先生身边,一起继续打拼。于是,第一次回美国的娘家,只小住了一个月左右(美国政府给我们办理的正式绿卡也在我们准备返回国内的前几天寄到),便带着两个儿子返回国内,留下大女儿妞妞在美国。

回过头来看,当时决定再生第二个儿子是正确的选择,一个儿子太孤单。如今,他们俩相依相伴,互相商量,互相帮助,互相欣赏。从弟弟3岁开始,6岁的哥哥就会依赖他叫外卖,弟弟从来不出错,可以准确地报出家里长长的地址,总是在电话中一气呵成。这一点哥哥就做不到。哥哥和弟弟常常配合组织策划,安排同学和邻居家的小朋友们玩,10多个人晚饭后或者周末早起去体育场踢足球、打篮球。兄弟俩一起玩到大的共同朋友很多,常常是哥哥做得比较出色的事情弟弟又接着效仿。哥哥也常常在我们面前夸赞弟弟,说弟弟的性格非常好。我和先生都喜在心里,觉得多要个孩子很好。

前几年外公健在时,家人也会时常从美国过来和我们一起生活小住。每当这时家里就是一个联合国,外公外婆舅舅大姨持美国护照,爸爸和两个弟弟是台湾护照,妈妈和姐姐是中国护照。

外公过世后,最近一两年家人们来的机会相对少了。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空气和水质让他们感到非常食物担忧。孩子们都非常盼望我的家人能够经常来和我们生活,因为我的娘家人都非常疼爱孩子们。外婆夸:“大棒棒(大儿子乳名)像我,厚道。”大姨则对着小儿子说:“我最疼我的小棒棒了(小儿子乳名),因为我是看着他出生的,对不对?”一边说一边亲。舅舅那时候在忙着下厨给孩子们和外公做好吃的。家里仿佛每天都洋溢着喜气,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小小地球村!

后记孩子是上天送给我们的礼物,我们要善待他们,请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父母的言传身教,兄弟姐妹的相互陪伴和协助就是最好的教育和学习。孩子的出生并不会影响女性和家庭对事业的追求,对社会的参与,因为父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努力就是孩子们成长最好的榜样!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