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旅行漫记 > 第一节 游澳大利亚

第一节 游澳大利亚

作者:聂发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2011年6月,我通过旅行社到澳大利亚、新西兰旅游,领略了南半球的自然风光和海洋岛国的人文风情。

一我们是从上海乘民航班机赴澳大利亚。

六月的上海,虽然还没有进入盛夏,可天气很热。火辣辣的太阳晒得浦东国际机场热气腾腾,令人汗流浃背。

从上海到澳大利亚,有一万多公里路,这一万多公里可有一种特别的意义,那就是由北半球飞到了南半球,我非常感兴趣。

飞机是晚上8点多钟起飞的,中途飞行了十个多钟头,整个晚上在空中飞行,第二天上午8点多钟,当地时间10点多钟,到达澳大利亚的墨尔本。

从上飞机到下飞机,我一直体验着南北半球的不同。到了墨尔本,下飞机第一感觉是冷,赶紧增加衣服。走出机舱、机场,坐上汽车,展现在眼前的是与上海不同的另一种天地:太阳是那样的清淡、平和,而风又是那样的泼辣、冰冷与刺骨;树上的叶子不时从树梢上掉落,都已经快落光了,草坪上撒了一层薄薄的霜,水面上结了冰。这就是南北半球不同天啊。

墨尔本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城市,地处澳洲东南面的顶南端。东边是太平洋,西边是印度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导游介绍,澳大利亚大陆是英国人发现的。1770年,英国有个叫詹姆斯库克的船长,驾着船到达澳大利东海岸,发现这里一片大绿洲,上岸察看,受到当地土著居民的友好对待。库克认为,这是一块“无主之地”,就在岛上升起了英国国旗,并宣布此地为英国所有。从此,英国派人来开发,在这里建城市,所以墨尔本是澳大利亚最早建起来的城市。

我们是当地时间上午到达墨尔本的。到墨尔本后,没有休息,导游就带领我们在市内参观,让我们领略墨尔本的城市风光。

墨尔本是个举世闻名的城市,位处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交汇处,水上交通十分发达。太平洋通往亚洲,可达南北美洲;出印度洋通西亚,达欧洲,直通非洲。真是四通八达。

这是个典型的海岸城市,面对两大洋,三面朝水,十分美丽。城市的海岸线长,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阵阵海风吹来,凉爽、清新,漫步长长的海岸边上,有说不出的幽静和舒畅。

墨尔本在澳大利亚算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了。因为城市建设早,这里曾是澳大利亚早期的政治中心,遗留下来大量英国皇家建筑和旧国会大厦、皇家植物公园、旧教堂等历史文化遗产。

导游带领我们首先参观旧国会大厦。旧国会大厦大概始建于19世纪50-60年代,欧式建筑。大厦正面是十根大圆柱,一字形排开,构成一条宽敞的走廊。屋顶是切面三角收顶,顶上树有旗杆。整座建筑高大,别具风格。大厦建在市区的显著位置,占地面积达100亩,前面是宽大的广场,后面有休息的草坪地。看完旧国会大厦,接着驱车前往皇家植物公园参观。皇家花园占地百亩,园内是19世纪园林风格的布置。内有大量稀有植物和澳大利亚本土特有的植物,有参天大树,有常青绿叶林,有各种洋木,有五颜六色的花草,有一片片茂密的绿草地,有假山流水,有拱桥弯溪。林荫小道纵横交错,小憩景点合理分布。花园有多个门,进出不走一条路。导游说,这个花园是全世界最好的植物园之一。

在墨尔本市内,有一栋圣派欧克大教堂,属于天主教教堂。教堂尖塔高103米,黑褐色墙体,非常庄重。这座教堂不仅是澳大利亚而且是南半球最高最大的天主教教堂。

市内还有有轨电动车,电动车通向很多地方,我们坐有轨电动车游览了市内最繁华的闹市。然后,导游带领我们参观最早发现澳洲大陆的库克船长的小屋。

库克船长故居坐落在市内中心地段,小屋不大,但占地面积却有几十亩,有许多常青树,地面全是草坪,似一座公园。导游介绍,1933年,英国准备出售库克船长的小屋,一个叫罗素的人于1934年慷慨出资买了下来,并把它运至澳大利亚作为墨尔本建市100周年的献礼。库克船长小屋是按原样建成的,两层,有客堂、主卧室,楼上是家人的卧室,也可用作客房。厨房有壁炉。小屋的进门口有库克船长的雕像,屋后面有引水沟,屋周边有菜园,说明库克船长家庭用蔬菜主要依靠自己种。澳大利亚人对库克船长很崇拜,尊称他为“国父”。

城市公共交通还保留了原始蒸汽小火车,始建于20世纪初的铁路,当时是用于开发边远地区搞运输的,现在为观光旅游列车。小火车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穿梭,运送一批一批的游客去浪漫地休闲,观赏迷人的湖光山色。

墨尔本是个很有特色的城市。

其一是城市建设“古新结合”,市内有一批一百多年前的皇家、议会、宗教建筑,一幢幢欧式金融商贸大厦,新颖别致的市政大楼,宽敞的街道,现代化的设施,繁华的市容,既有深厚古老的文化底蕴,又充满了浓厚的现代气息。

其二是人口少而城市面积大。澳大利亚是个国土面积大而人口少的国家。土地宽裕,高楼大厦少,房屋多是西式平房,二三层楼房算是高的,所以城市面铺得大,墨尔本仅100多万人口,而城市面积可与几百万人口的城市相比。在参观市内景点的时候,很少看到有超市。导游告诉我们,澳大利亚因地广人稀,住得松散,达不到超市的“购买率”,超市开不起来,所以整个市内,无论是闹市还是商业街,很难看得到超市,有的都是大小不等的商店,这算是墨尔本的特别之处。

其三交通发达,不拥挤。市内街道马路都很宽很大,无论坐车还是在马路上行走,看不到堵车的现象,路上看不到交警,而交通管理得很好。

悉尼歌剧院如果说,墨尔本是这次澳新游的第一站,而悉尼就是我们在澳新参观的最后一个城市。

我们在澳新转了一大圈,最后来到了澳大利亚的悉尼,在这里游览了三天。

悉尼是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人口130多万。该市位处太平洋西海岸,澳洲的东南沿海。这里海岸线长,气候温和,环境优美,是世界名人、富人的休闲地。悉尼城市建设与墨尔本的不同之处在于悉尼是欧式现代型城市,房屋比墨尔本的高大、漂亮,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市政建设整齐划一。这里人来人往,市内黄金地段建有专门的富人区,不少世界名人、富人都在这里有高级别墅。导游带领我们参观了富人区。

在悉尼,最具影响的是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又叫“海贝歌剧院”,耸立在悉尼市贝尼郎岬角上。该剧院三面环海,南端与政府大厦和市内植物园遥遥相望。剧院外形是巨大的贝壳,从远处遥望像是一艘港湾中的巨大帆船。歌剧院工程宏大、雄伟、别致,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超乎想象的独特造型,它不仅是澳大利亚标志性的建筑,而且是20世纪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歌剧院占地1000亩,耗资1亿多澳元,整个面积0.0184平方千米,183米长,118米宽,67米高,足有20层楼的高度。门前有宽90米的大台阶,地板用桃红色花岗石铺成,据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室外台阶。歌剧院的建成不仅为悉尼增添了诱人的亮点,美化了城市,而且大大地提高了悉尼的品位,增添了城市风采,使悉尼更加闻名,更加吸引人。

导游介绍,歌剧院1973年启用至今,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悉尼一睹它的风采。歌剧院距悉尼港湾大桥很近,与港湾大桥遥相呼应,站在歌剧院门口的广场,对着大桥照相是最好的背景了。紧靠歌剧院一旁是悉尼植物园,园内绿意盎然,繁花似锦。有了这些景点相伴,歌剧院更加美丽,更加光彩夺目。

导游告诉我们,决定建歌剧院之后,澳大利亚向世界征集了很多设计图样。有一个丹麦大学刚毕业的年轻建筑设计师,名字叫作耶尔恩乌特松,也得到征集讯息,他和未婚妻商量参与图样征集,并和未婚妻讨论、设计了现在的“贝壳图样”,投递给相关机构。澳大利亚在审阅收集到的图样过程中,没注意到他的图样别具一格,把他的设计图当废纸抛进了垃圾筒。最后,请国际设计大师来为他们选定的图样定稿,国际设计大师全部看完了澳大利亚自己选定的图样后,没有看中一张,大失所望。最后问起澳方审图人员,还有没有收到的图样?审图人员说没有,要说有嘛,有一张是丹麦一个年轻人设计的,我们认为不好,把它扔进了垃圾筒。国际设计大师说,去捡来看看。捡起来一看,国际设计大师大加赞赏,说:“看过的图样中没有比这张图样更好的,这是一种天才的设计图样。”于是就决定照这种图样施工,建成了现在的歌剧院。

好险啊!一个超乎想象的别具一格的悉尼歌剧院图样,险些被埋葬了。听了以后,我们觉得这个故事真是耐人寻味……

二澳大利亚是大洋洲国家,处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由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乌尼亚等岛屿组成。国土面积768.23万平方公里,其中有三分之二是沙漠地带,不能住人,国人都住在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一的沿海绿地,多在东部和东南近海陆地。陆地大致可分三大部分,即东部山地、中部平原和西部台地。总体地势较为平缓。河湖贫乏,有墨累河等河流。海岸较为平直,东部沿海有著名的大堡礁。因地域不同,气候分别属于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和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由于沙漠面积大,澳大利亚是个气候干燥的地方,导游说这里年降雨量不到1000毫米,少的地方只有几百毫米,一年四季,晴天占多数。

澳大利亚的矿产业很有名,铝、铁、镍、铀、铅、锌等储藏极为丰富。渔业资源丰富,盛产龙虾。我们特意到海鲜餐厅去吃了龙虾。这里珍稀动物独特,袋鼠和考拉(树袋熊)最为稀奇,导游专门安排我们去参观了袋鼠和考拉。导游介绍,澳大利亚的袋鼠有2600多万只,超过了当地人口的数量。

澳大利亚工业有采矿、冶金、电力、机械化工、汽车、纺织和食品等部门。农业出产稻米、小麦、玉米、土豆、棉花、甘蔗及多种水果。畜牧业素有传统,绵羊和奶牛数量巨大,有2亿多头,羊肉和羊毛出口量属世界前列。

三澳大利亚是资本主义国家,有2600万人口,国土面积很大,经济发达,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已经超过3.5万美元,是世界国民人均总收入比较高的国家。导游介绍,澳大利亚实现了“三不要”政策:读书不要钱,从上小学一直到上国办(公立)大学;看病不要钱,凭一张“一卡通”,可全国看病;只凭着一张证件,城内坐车不要钱,大人、老人、小孩都一样。同时还实现了“三无”:无身份证;无户籍;无个人档案。这说明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稳定,国民安定,政府对国家的管理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澳大利亚人口少,国家鼓励多生育孩子,政府有一套很优惠的鼓励生育孩子的政策。国家规定,生育一个孩子的母亲有优待假;有鼓励奖金;更为优惠的是生了孩子,从出生起,每人每个月发抚养费700澳币,生一个给一个,生两个给两个,生三个发三个,生十个八个都一样给。有人算了一笔账,一个妇女如果生到三个四个孩子,她就可以坐在家里不要上班了,实际比上班的收入还要高。

澳大利亚教育很发达,除读书不要钱外,他们还有一套根据本国国情而确定的教育方式,叫作“启发式”。

导游跟我们讲了一个这样的例子:某小学的老师问一个学生,10分之3.5加5分之2.5等于多少?学生很快就答出来了,说等于“6”。结果老师大吃一惊:“说,不得了,出大事了。”又是报告校长,又是告诉家长,找到家长说:“你家的孩子出大事了,这是个严重问题。”弄得家长摸不着头绪,以为孩子在外面闯了祸,一时非常紧张。弄清了老师要讲的事情之后,才换过一口气来。老师反复说:你们家孩子的学习严重超负荷,是家长没有管好的责任,要特别警惕这样的事情继续下去!家长再三跟老师解释,并承诺今后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

澳大利亚的教育偏重于“用”,注重现场教学,多数课都到现场去上,到现场去学,或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学什么,就要学好,很专业。孩子在读低年级的时候,严格要求不准超负荷学习。

在澳大利亚,中等专业学校比较吃香,有专业技术的人在社会上找工作要容易得多,尤其是有一技之长的如电焊工、电工、汽车修理工比较缺乏,这些工种在澳大利亚不仅工作好找,而且工资也很高。

澳大利亚孩子读书的普遍规律大致是:“小学玩,中学读,到了大学才是拼。”到什么年龄才能学到什么程度。读书偏重个人特点,提倡学以致用。

尽管澳大利亚的人来自世界各地,多民族,多人种,但人口的主体是英国移民的后裔,所以,澳大利亚人的生活方式是跟西方人一样,“超前消费”是他们的主要特点。

除资本家、企业主外,澳大利亚人一般是不存钱的。一个星期发一次工资,发了工资以后到餐馆去改善一次生活,有时玩个通宵达旦,然后买好一个星期的生活食品等。这一两天市场消费特别兴旺。到了休假日,夫妇开着车子,带着孩子出去游玩。钱用得不够或买什么大件东西,到银行借短期贷款。

“养儿不为老”是澳大利亚人生活的另一个特点。和西方人一样,在澳大利亚,孩子一到能独立生活或自食其力,就让其独自生活,年纪大了养老靠政府,或吃养老金或到老人院,子女一般不管,所以人们不愿生孩子或不愿生育子女。国家出台鼓励生育孩子的优惠政策,其原因也可能就在这里。

澳大利亚对国民贫富差距处理得很好,政府有一套很好的解决贫富差距的办法和政策,主要是增加富人税,越富征收得越高,最高的达50%。用这种办法,有效地抑制了富的越富、穷的越穷,遏制了贫穷差距无限拉大的恶性循环。

导游详细地跟我们介绍了澳大利亚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叫作“住房合作社”。

澳大利亚民间各种各类合作社很多,各有专长的人分别参加不同类型的合作社。

住房合作社社员很多,合作社组建注册后,可以得到国家认可,也可以享受到一视同仁的政策待遇。合作社有“基金会”,社员经过批准建房的,可以向基金会申请低息贷款。合作社建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有建房资格证的申请自己建房;一种是住房合作建好后,定向售给社员。

导游讲了一个例案:某个人想通过住房合作社私人建栋房子,他了解到当局对开发商的开发资质门槛很低,只要有钱、有地,经市政府批准许可,就可以建房。首先,花了半年时间去上建房课,拿到了建筑资格证书。随后,他到一家合作社基金会申请了低息贷款,然后他购买了地皮以及成套建筑材料。

他先找设计师设计好房子的图纸,然后递交当地市政府审批,通过审批后向社会公示两周,以让左邻右舍有机会提出意见,随后开始施工。木工、电工、水工、安装等相关工序分给持有各种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排好进度、时间,轮流上工。

经过一段时间,房子盖起了,两栋别墅,共约600平方米,院落、草坪俱全,室内布置合理、简便。随后,房、电、气路等均通过多个部门验收,交钱办事,干净利索。

这种自建房,不仅贷款采购建材,用工等领域省了钱,还节省了税费,计算起来与购置商品房比较,节省32%~40%的成本。

住房合作社建房,一般是住房合作社融资购地,并通过专业合作社来建房,而后定向出售或出租给社员。

合作社建房好处是明显的:第一,合作社建房省去房地产商开发成本费和销售成本费用,又享有购地、融资等税费优惠,成本相对低廉;第二,在整个市场生态上,合作建房对政府建设廉租房和公房、开发商建设的商品房起到平衡作用,有利于房产市场价格公平;第三,有效地抑制了房地产业的暴利;第四,为中低收入者和移民解决了住房难题,为中低收入者拥有住房作出重要贡献,打下了“房东之国”的基石。

四在4.5万年之前,就有人类在澳大利亚繁衍生息。导游介绍,澳大利亚是个移民国家,原本是英国的殖民地。1770年英国库克船长来到这里,在岛上升起了英国国旗并宣布此地为英国所有。原先,英国的犯人被遣送到南美洲流放。1776年美国独立以后,犯人就不可以再往那里送了。自从有了澳洲这块土地,1788年英国遣送了第一批流放犯人来到澳大利亚,随后一批又一批囚徒接踵而来,开始了大规模的殖民行动,所以说澳大利亚人很大一部分是英国人的后裔。1851年,澳大利亚发现金矿,欧洲、亚洲和美洲移民蜂拥而至,人口急剧增加。在澳大利亚有120个国家的人,有140个民族的人种,是一个多民族多人种的国家。

由于人口急剧增加,1851年以后,英国政府考虑在这块殖民地的立法问题。首先在南新威尔士、塔斯马尼亚、南澳大利亚和维多利亚这四个殖民区成立立法会议,草拟各自的宪法,并提交英国议会审批。1855年和1856年,英国议会分别审批了这四个区的立法会议以及草拟的宪法。

在酝酿建立澳大利亚联邦国的过程中,还产生过一个临时性的议会,叫“殖民地代表会议”。1895年1月,新南威尔士总理发起召开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南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西澳大利亚和昆士兰总理会议。会议在霍马特召开,故称霍巴特总理会议。会议决定召开殖民地代表会议,起草联邦宪法。1897年至1898年,除昆士兰之外的五个殖民区的代表共50人先后在阿得雷德、悉尼和墨尔本开会,起草了联邦宪法。1900年,该宪法获得英国议会通过并获英国女王批准。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亚联邦正式成立,联邦议会和联邦政府也相继成立。

作为澳大利亚联邦的最高立法机构,联邦议会直接从英国议会脱胎而来,又参照了美国议会的模式。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英国女王、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女王任命总督一人作为其在联邦的代表,行使女王授予的职权。这表明澳大利亚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制。总督有权宣布议会开会和闭会、解散众议院、批准议会通过的法案等。但事实上,总督一职只具有象征性而无实权。在参、众两院中,前者主要起复审议案作用,后者权力更大。在众议院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联邦政府,执政党领袖任总理。参众两院的基础职能有两个:一是制订法律;二是监督政府。

众议院在立法过程中的作用高于参议院。法案大多由政府提出,政府提出的法案通过率比较高,议员个人也有权提出法案,但比较少,通过率也低。政府法案先在一个部或几个部内酝酿讨论,然后将草案提交内阁委员会审查和批准,再送司法部拟成议案,议案再返回原提议部审阅,再经内阁立法委员会审核。这一切做完以后,议案才提交议会。原则上,除有关税收和拨款的议案必须发众议院外,其他议案既可交众议院,也可交参议院,但实际上都是交众议院。

众议院三读审议议案。议案在付诸讨论前一天必须告知众议员。一读时部长将议案交众议院,众议院秘书当众宣读议案。然后,部长动议二读。他发表演说,然后展开辩论,政府和反对党的发言人就议案发表演说。如众议院同意,辩论结束后将议案再读一次,如意见不统一,则交由全体众议员组成的委员会逐字逐句讨论修订,然后再三读。三读阶段一般不再辩论即行投票表决。议案经众议院三读通过后,交参议院,参议院的审批程序与众议院相同,大多数情况下比较顺利。两院通过后,议案由联邦总督批准,即成正式法令。法令于总督批准第25天后生效。

澳大利亚联邦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历史上,议会选举曾存在公开的种族歧视。1902年制订的《联邦选举权条例》规定,澳大利亚土著人以及亚洲、非洲和除新西兰之外的太平洋岛屿人后裔,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此条例于1961年--1962年被撤销。妇女原先没有被选举权,南澳大利亚洲1894年规定妇女也有被选举权,此后,联邦各洲先后作出了同样的规定。但妇女进入议会的仍是极少数。

现行选举规定,凡本国国民,年满18岁并在澳大利亚连续居住半年以上者,均具有选举资格;而候选人资格,则要求在澳大利亚连续居住3年以上者才能拥有。澳大利亚实行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