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刚孵化出来的小鸡、小鸭,毛茸茸的身体、稚嫩的叫声,非常惹人怜爱;刚出生的小羊、小牛也不例外,天真无邪的眼神,怯生生的叫声,多么孱弱可爱的小生灵!但是,它们长大后终究逃脱不掉被宰杀的命运。所有的母亲生下孩子都希望他们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现实是残酷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态的食物链模式意味着所有的生存竞争都是死亡游戏,即便是在食物链最顶端的人和动物(狮、虎等),也难逃脱被微生物扼杀和分解的命运,鲜有生命是自然死亡的。这就是我们生存的地球,到处都是死亡的陷阱,吃与被吃是所有生灵的宿命。在这杀机四伏的野性世界里,所有物种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生存,生存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繁衍以保证物种的延续。
每年的10月底11月初都是大马哈鱼繁殖的季节,或许是因为淡水环境是它们最原始的故乡,它们至今仍保留有一个古老的习性:回到它们的出生地淡水河里产卵。每年的秋季来临时,正是它们长途跋涉的开始,成熟的大马哈鱼成群结队地从海洋里逆流而上,它们必须沿江上溯、顶水逆游几千公里,一路上要克服急流、浅滩。体力弱的,还可能再次被湍急的水流冲回下游,能够游到上游顺利产子的是极其少数。但它们绝不妥协,依然积聚体能,一次又一次跃起,在奋力向上的过程中,它们挣扎着前进,体力消耗极大,直至筋疲力尽。河床往往高低起伏,大马哈鱼的体形又很庞大,基本都有1米长,而母鱼由于怀着卵子腹部又特别大,所以河床上的石块、树枝会在它们迅速洄游的过程中挫伤它们,许多大马哈鱼被障碍物撞得遍体鳞伤,皮开肉绽。更严峻的是,它们只能在海洋里捕食,一旦进入淡水里就不再进食了,所以这一路上只有消耗没有补给,以至于在到达目的地产卵之后,绝大多数因体力衰竭而死,能生还海中者寥寥无几,所以它们一生中往往只繁殖一次,每一次的产卵都以死亡为代价。产下鱼卵后,它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受精卵经过一个冬天的低温培育,到第二年春天孵出鱼子,幼鱼又重复着祖先的生命之旅,随江河顺流而下进入大海去生活,生命在生存与繁衍中轮回。
在自然界,生存是第一位的,而繁殖是最重要的,只要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延续,动物、植物、微生物,所有生命都是不择手段的。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有些动物可以吃掉自己的同类。动物界中,嗜食同类行为在低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更是常见,比如在食物短缺的时候,一些昆虫、鱼类和两栖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就会吃掉自己的同类。在高等脊椎动物中,同类互相捕食现象尽管没有低等动物那么普遍,但是至少也有多种肉食的哺乳动物以及大量的爬行动物和鸟类具有嗜食同类的行为,比如成年鳄鱼就会吃自己的同类小鳄鱼,大蛇也会吞食同种小蛇。为了保持个体数量的平衡,一些鸟类也会吃掉它们自己产的卵或者已经破壳而出的幼鸟。还有那些体魄强健的雄性狮子,当它们抢占新领地成为“一家之主”后,经常会杀死新领地中出生不久的幼仔,目的是为了让雌性狮子尽快繁衍它自己的子孙后代。
有时候,为了物种无尽的延续,生命个体还会作出极其残酷的牺牲,那是壮士断腕的勇敢决绝。螳螂在交配时,雌螳螂会突然转过身来吃掉雄螳螂的头和前肢。没有了头的雄螳螂还可以继续交尾,因为它躯体中残存的神经组织尚能支配生殖器官的功能。雌螳螂吃掉雄螳螂,是昆虫界中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雌螳螂为了产出饱满的卵,光依靠它所能捕捉到的小虫是远远不够的。雌螳螂为了摄取生理上所需要的蛋白质,培育出健壮的后代,在交配过程中,特别是在食物稀缺时,不得不吃掉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雄螳螂,而雌螳螂产完卵以后,也会精疲力竭地死去。无独有偶,有些种类的蜘蛛也有类似的行为,黑寡妇蜘蛛交配时雄蜘蛛必被吃掉。即便如此,每个雄蜘蛛都尽力争取交配的机会,以完成自己的使命。在交配过程中,雄蜘蛛会义无反顾主动地将身体凑到雌性的嘴边,雌性黑寡妇会边交配边将雄蜘蛛吃掉。
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微不足道,而物种的基因必须无限地延续,从某种意义而言,只要物种不被淘汰灭绝,生命是不死的,它会在下一代身上得到无限的延续。现存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过去无数死去祖先的精华浓缩,就好比是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包藏着全部身体的遗传密码。现代生物技术已经可以通过一个体细胞克隆出一个完整的生命。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自己深远的渊源,每一个生命个体都代表着一个物种的全部历史。
物种为繁衍而生存,而生存只是为了繁衍,生命似乎是毫无意义也毫无目的。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我不知道生命为何而来,我们是不是来错了地方。会不会是因为某种未知的原因,或许真有“原罪”,一些生灵被梵天遗弃在宇宙的某个星球(地球)上,就好像是古代的皇帝把犯人投放到遥远的、渺无人烟的荒漠里。它们好像集体失忆似的,不知道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要往哪里去,它们应该怎么办呢?不言而喻,就是生存,尽管无奈但必须活下去。就好像化蝶是所有毛毛虫最美的归属,尽管毛毛虫从不知道。我们是不是有理由去相信另一个世界,所有的生灵是不是为了某种“神性”而坚守,通过繁殖的方式延续生命,周而复始,用化石般的耐心。
在佛法看来,人世间的一切都是刹那生灭、变化无常的,佛教所认识的苦,是对生命实质的透视。据说,佛陀作为太子时,外出郊游,见农夫在烈日下埋头苦干,大汗淋漓;耕牛颈上勒着粗绳,稍一迟缓立遭鞭打,以致皮破血流;犁铧翻出的小虫,又被飞鸟争相啄食,而飞鸟又被……生存的残酷使一切生命都陷于普遍的苦难之中。而每个人必然要经历的生老病死之苦更是难以幸免的。
宇宙世界,不外苦集之场。禅宗认为由于芸芸众生不能主宰自我,为无常所累,因而人也只有痛苦性而没有安乐性。人生就是一个充满痛苦的过程。但我必须强调禅宗是最悲观的乐观主义者,禅宗认为只是因为众生的无明烦恼,才是俗世苦难生活的根源,就好比是生命的天空被乌云遮蔽。
禅宗其实是最乐观的,它在解释俗世的无常与苦难的同时,强调生命自身的绝对完美和快乐本质,只要拨开乌云就可见到灿烂的阳光。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