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阳光生活 禅意心态——生活、职场中的智慧禅 > 一 拈花微笑

一 拈花微笑

作者:王超芳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放下我们内心的一切无明烦恼,我们只是单纯地、全身心地穿衣服、吃饭。

我们简单地生活、我们单纯地存在,别把杂念妄想带进来,当下解脱,这就是自由。

这就是差别,一样的吃饭、穿衣,禅者却赋予它截然不同的内涵、赋予它钻石般的品质,这就是超越。

没有烦恼就是解脱,这就是大师给我们的点化。

禅最早的起源是“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的典故。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大梵天王把一枝金色婆罗花敬献给释迦牟尼,请佛祖为众生说法。佛祖在台上只是轻轻地拿着这枝婆罗花,环绕一圈,静静地展示给大众看,以身示法,不发一言。众弟子面面相觑,困惑不解……静默中,唯有大弟子摩诃迦叶心领神会,破颜会心微笑。于是,释迦牟尼说:“吾有正法眼藏,涅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以心传心,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现以付嘱摩诃迦叶。”

禅,就在一花一笑一静默之间诞生了,这就是禅在印度的起源,这就是禅门第一公案。从此,佛法便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禅就这样开始传承下来。所以摩诃迦叶尊者是印度禅的第一祖,一直传到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再由菩提达摩传来中国。换句话说,菩提达摩在印度是第二十八祖,在中国就是禅宗初祖了。

生命是一个神奇的奥秘,它有着无限的深度和广度,你了解越多,你就越感觉到它海洋般的浩翰,在真相面前,你只能目瞪口呆,它不可能用语言去描述和表达,语言多么肤浅,只有沉默。所以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不发一言。

神话传说中,汉字是由苍颉创造的。据说苍颉从小聪明过人,自然界现象如日月星辰、山川湖泊、花草树木……不断触发他的灵感和想象力,最后,把所有的自然存在加以综合、形象化,就创造出方形的文字。苍颉的创作是背着苍天偷偷干的,文字形像而神不像。苍天知道了,感觉自己完美的形体被扭曲、被丑化得面目全非,完全失真,勃然大怒!顿时,天空阴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暴雨、飞沙走石……语言文字虽是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但它的出现使人类越来越不自然,从某种程度上损害了真实。比如水可以解渴,而“水”字不可以。如果你没喝过茶,你是亲口去品尝茶水的味道呢,还是去阅读大量茶的书籍呢?看来还得靠实践。

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慧能是一字不识的文盲。有位叫无尽藏的尼姑,常诵读佛经,慧能若在旁听,就能为她解说其中意义。一日,尼姑拿着经卷来请教六祖,六祖说:“我不识字。”尼姑讶异:“那你怎么给人讲解经文。”六祖笑答:“我用手指着月亮,如果你能直接看到月亮,就不需要手指了。”

六祖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经书只能指示佛理,但不是佛性本身。手指象征文字,月亮代表真理。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真正的禅是无法用任何语言文字来表达的。但是,禅仍然需要以文字来指导修行,就如同以手指指月,手指虽非月亮,但能让我们循着它看到月亮。禅门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然而不立文字并非不依文字,教外别传并非不依经教,而是要行者不得拘泥于文字、经教。须知文字、经教只是“方向标”、只是“指月手”,只是传播工具,其目的在引导学人见自本性,悟自本心。

一朵水灵灵的荷花,它的鲜活、洁净、清丽、芬芳,它的真实存在给你的触动更深,还是“荷花”两个字给你更多的感受。“荷花”只是两个字符,它是死的,非实有。语言文字只是真实存在的幻影,只是水中花、镜中月,它给你方便,却能误导你,使你远离真相。语言是头脑的专利,头脑是逻辑的、理性的,头脑依靠语言来思考,语言是一道障碍,因为内在的体验经常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所以禅宗会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宇宙无尽藏,生命如此浩瀚,不是理性可以思维,逻辑可以推理的。生命是一个谜题,永远无法通过理性的思维或是逻辑的推理来得知谜底,就像这样的一个古老问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问题似乎很简单,但头脑永远不会有答案,你逻辑的、理性的头脑会突然缠在荒谬的死结中。鸡生蛋,蛋生鸡。因为不论你是说先有鸡还是说先有蛋,你都是对的;不论你是说先有鸡还是说先有蛋,你都是错的。你丰富多元的生命是那样荒谬绝伦,所以禅不能想,不能说,一说就错;生命是那样不可理喻,因为禅是生命的,所以禅超越了头脑、超越了一切逻辑和理性,以心传心,妙不可言。

傅大士善慧说:“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这种不合情理、非理性、反逻辑的语句,完全是在扫除头脑的分别意识,免于自我,以破除迷妄执著。离凡尘最远,靠心灵最近,禅以独特的方式,使人进入一个最真、最善、最美的空灵境界。禅语是荒谬不合逻辑的,但他有更高的境界;禅语是不合情理的,但它有更深的涵意。

传说世尊临入涅,文殊菩萨请佛陀再转法轮,世尊咄曰:“文殊!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汝请吾再转法轮,是吾曾转法轮耶?”世尊恐后人执著经文,曲解涅妙心,坚持说经文背后的真理必须用心体验,他说,谁如果说我曾讲经说法,谁就是诽谤佛。

佛陀谈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经典浩瀚无涯,可是,这些无数的文字般若,与禅宗的起源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把佛说的话记录下来的是经典,而连佛自己都说不出来的才是禅夫境。意在言外,没有办法用语言表达内心的自受用,这才是禅。所以佛陀说“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

《大佛顶首楞严经》云:“但有言说,皆非实义。”

传说,空生菩萨须菩提在深山空谷的一块石岩上独坐,进入禅定,“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人与自然深深地和谐,天帝被那空灵境界深深地震撼,便不禁散落天花赞叹:“真是善于演说般若性空的道理!”须菩提答道:“我可什么话都没说。”天帝回答:“尊者,你能以不说说,我能以绝听听。像这样的说和听,才是真正的般若智慧。”

蝙蝠是天生的瞎子,却能在夜间飞行,它具有以听觉代替视觉的本领,它能听到人的耳朵听不见的次声波,从而判断出物体的远近大小。拈花微笑,你能听到佛陀沉默中所发出的“次声波”——无声之声吗?“以心传心,不立文字”,佛祖以不说说,你能以绝听听吗?

《金刚经》里云:“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反对教条主义,抛开一切的经典,心有灵犀一点通,只能心领神会。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