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用委婉的方式去打探你想了解的信息
我们都说温州人“精明”,但是在温州人看来,“精明”也是需要灵感和勤奋的。在温州,有一个普通的陶瓷厂工人,因为厂子被兼并所以下岗了。但是,不久之后,这位下岗工人竟然成了“从厕所里淘出了黄金”的人,他就是研制出“洁厕精”与“塞通”两种专利产品的王麟权。
王麟权下岗后,一时也不知道做什么,一个四十多岁的大男人一直闲在家中,心里也有些不舒服。一天,他一不小心堵了自家的坐便器,怎么也弄不通。心情本来有些烦的王麟权就和坐便器较上了劲,非要把它弄通了才罢休,可是忙活了半天也不见效。
这时,王麟权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想法:既然自己为坐便器阻塞而苦恼,说不定天下很多人也和我有着同样的烦恼。如果我能鼓捣出个专门疏通坐便器堵塞的东西来,岂不是方便了大家的生活,救了大家的急?但想法虽好,对于市场还是把握不定,怎么办呢?他决定亲自去调查一下市场需求。
走到街上,看到一个街坊,他没有直接问,而是这样说道:
“张大爷,麻烦你件事啊,你知道哪有修坐便器的地方吗?我们家坐便器又坏了。”
“知道是知道,不过离咱们这很远的,你得走上一段时间啊。”
“这样啊,唉,我这一整天让我们家的坐便器给气死了。你们家坐便器出现过问题吗?”
“当然,有时不知怎么回事就不能用了。”
“出了问题怎么办啊?”
“还能怎么办啊,要么找别人来修,要么自己动手修,很麻烦的。”
“如果有专门清理坐便器的东西,你会不会买啊?”
“当然会啊,这还用说。”
问完张大爷,王麟权又问了其他的人,得到的都是同样的答复。了解了这些,王麟权心里有数了,他意识到这是个巨大的商机,于是就马上动起手来。他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长期在陶瓷厂工作,天天和卫生洁具打交道,具有使用相关化学试剂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一种自立自强的精神激励着他锲而不舍。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研制出了专门用于便池除垢、下水道疏通的化学制剂“洁厕精”与“塞通”两种产品,并双双获得了国家专利。
“洁厕精”和“塞通”研制成功后,王麟权一边挂出公司的牌子加紧生产,一边申报专利保护。由于产品对路,需求量大,很快销路大开。而当时还没有厂家生产同类产品,王麟权的产品迅速行销国内市场,尽管公司规模一再扩大,有时还是供不应求,王麟权最终成为当地巨富。
从王麟权身上,我们看到了商人的精明和对商机的灵敏把握。最开始,他敏锐地觉察到了自己将要生产的产品有着巨大的市场,但还没有十足的把握,为了搞清楚市场相关信息,他就委婉地问别人的真实想法。
为什么没有直接问而是委婉地问呢?因为这样可以与被问话者寻找到更多的共同话题,具体到这个故事,就是让对方意识到:跟我说话的这个人原来在为坐便器被堵了而烦恼,实际上他们的反应就是王麟权所要了解的市场信息,确定了这一点,才能放心大胆地去做。
商海之中,消费者的心理最难把握。我们需要做的是通过缜密、周全的问题委婉地问出消费者的真正心思,人心摸透了,市场也就明了了。
“指桑骂槐”,更能让对方接受通常情况下,对于某些人的愚蠢行为,应该直言不讳地加以批评并马上制止,然而,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对某些特殊人物,直接进行口舌交锋,往往达不到你要的效果。此时,不妨学学晏子的做法。
有一次,齐景公最心爱的一匹马突然病死,他迁怒于养马人,下令将养马人推出去斩首。
在场的晏子听说后,略一思索,便走到齐景公面前说道:
“大王,您想处死养马人,应该先让他知道他犯了什么罪才行。现在让我来列举他的三条罪状,请您听一听。”
齐景公点头同意,晏子便对着养马人高声说道:
“你为君王养马,却把马养死了,凭借这一条,你是不是该被处死啊?而那匹死掉的马,又恰是君王最喜爱的,养死了君王最喜欢的马,你觉得自己还能活下去吗?最重要的是,因为这匹马的死,君王要处死你,这个消息如果让老百姓知道了,他们就会怨恨君王,让邻国知道了,他们就会看不起齐国,让君王背上一个重马不重人的恶名,这是不是得算你的第三条罪状?你犯下如此严重的三条大罪,君王处死你,应该没有什么过分的吧?”
齐景公听后,不禁惊出了一身冷汗,三条罪状,条条都不足以判养马人死刑,自己差点犯下一个愚蠢的错误,不由喟然长叹,对晏子说道:
“算了吧,把养马人放了吧,别损害了我仁爱的名声。”
有时候,面对别人,尤其是身份比自己高的人的时候,对他们的不当行为,不好直白地指出,但又想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过失并加以修正,“指桑骂槐”是非常有效的一招。
晏子的话表面上处处顺着齐景公的心意,数落养马人的罪状,实际上字字句句都在讽刺齐景公,从反面申述齐景公的错误,点出杀掉养马人的危害是“积怨于百姓,示愚于诸邻”。这种蕴含大智大义的弦外之音,齐景公听出来后,就只好释放了养马人。
齐景公为什么在别人指出自己错误的时候没有勃然大怒,反而诚心接受了呢?原因就在于,给他提意见的晏子并没有说“大王,您错了,为什么要冤枉养马人呢?”而是假借养马人是有罪的,并给他解释大王治他罪的原因,这实际上是说给齐景公听的。
“指桑骂槐”的说服法能够减轻被说服者内心的负担,避免了其因直接受批评而颜面尽失的可能。所以,故事中,齐景公才会在最后听从了晏子的劝说,他的那句“别损害了我仁爱的名声”,实际上也是借着晏子的话下了个台阶,婉转地承认了先前的不仁。
有时候,明明看出了某人的错误,并不直说,而是拐弯抹角地表达出来,这种方法更容易让对方接受。他会明白,你是在给他留面子,而不是故意让他难堪。
先挑毛病再提要求,容易迫使对方让步商务谈判中,谈判者有什么办法能让对方在本不情愿的情况下做出让步呢?那些不断地对你手中的产品“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人的真正用意是什么?你的产品真的有那么差吗?
有一次,某百货商场的采购员到一家服装厂采购一批冬季服装。采购员看上了一种皮夹克,问服装厂经理:
“多少钱一件?”
“500元一件。”
“400元行不行?”
“不行,我们这是最低售价了,再也不能少了。”
“咱们商量商量,总不能要什么价就什么价,一点儿也不能降吧?”
服装厂经理觉得冬季马上到来,正是皮夹克的销售旺季,不能轻易让步,所以很干脆地说:
“不能让价,没什么好商量的。”
采购员见话已说到这个地步,没什么希望了,扭头就走了。
过了两天,另一家百货商场的采购员也看上了这种皮夹克,他问服装厂经理:
“多少钱一件?”回答依然是500元。采购员又说:
“我们会多批发一些的,最低可以多少钱一件?”
“我们只批发,不零卖。今年全市批发价都是500元一件。”
这时,采购员不急于还价,而是不慌不忙地检查产品。过了一会儿,采购员说:
“你们的厂子是个老厂,信得过,所以我到你们这来采购。不过,你的这批皮夹克式样有些过时了,去年这个样式还可以,今年已经不流行了。而且颜色也单调,你们只有黑色的,今年皮夹克的流行色是棕色和天蓝色……”
他边说边看其他的产品,突然看到一件衣服的口袋有裂缝,于是马上对服装厂经理说:“你看,你们的做工也不如其他厂精细。”他仍边说边检查,一会儿又发现有件衣服后背的皮子不好,便说:“你看,你们这皮夹克的皮子质量也不好。现在顾客对皮子的质量要求特别高。这样的皮子质量怎么能卖这么高的价钱呢?”这时,服装厂经理沉不住气了,并且也开始对产品的质量产生怀疑,于是用商量的口气说:“你要真想买,而且要得多的话,价钱可以商量,你给个价吧!”“这样吧,我们也不能让你们吃亏,我们购50件,400元一件,怎么样?”“价钱太低,而且你们买的也不多。”“那好吧,我们再多买点,买100件,每件再多加你30元,行了吧?”“好,我看你也是个痛快人,就依你的意见办!”于是,双方在微笑中达成了协议。
同样是采购,为什么一个空手而回,一个却满载而归呢?原因很简单,后者采用了吹毛求疵的策略,对商品进行故意贬低,并用他的话去干扰商家的思维。他将商品一丁点的瑕疵无限放大,让商家觉得理亏,同时又让商家觉得他很精明,是个行家里手。
不断地揪出产品所谓的毛病,不断地提出问题,精明的采购员提问题的过程,也是不断地挑战对方底线,降低采购成本的过程。他的每一个问题都有针对性,而他眼里的毛病也不一定是产品真正的瑕疵,这只是一种策略。于是,起初意志坚定的服装厂经理在采购员的问话下慢慢变得有点不自信了,也开始怀疑自己的产品质量,从而开始考虑降价了。
先挑毛病,再提出要求,往往能起到期望的效果。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使用这一技巧。
即使能做到的事,也不能马上答应小李和小赵是一个公司的同事,但是不在同一部门,因此两人的关系并不十分亲密。但这一天,小李却突然向小赵借起了钱。
小李:“哥们儿,有个事想麻烦你,不知行不行?”
小赵:“有什么事就说吧,都是同事。”
小李:“那好,我就说了。最近手头有点紧,你看能不能借我点钱?”
小赵一听是借钱,心里就仔细盘算了一下。借钱不是不可以,但平时两人并没有太多往来,也不是非常熟。突然说要借钱,应该问问清楚:“噢,这事啊。都是同事嘛,什么事都好说。我记得你上个月是你们部门的最佳员工啊,奖金和工资都不少吧,怎么突然缺钱了?”
小李:“哪有啊,没有多少。”
小赵:“那是家里用钱?或者是有什么急事?”
听完小赵的问话,小李突然支支吾吾起来。他吞吞吐吐地说:“是有急事,是有急事……”但具体是什么急事并没说出来。
小赵就觉得他借钱的目的可能不正,这时候,小赵突然想起来有人说过,小李这几天一直在和网上认识的女网友接触,每天都花销不少。如果是真的,那他这次借钱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如果真是这样,小赵就不想借钱给他了。不过,小赵并没有直说出来。
“嗯,有急事是得救急一下,不过有件事还没跟你说。我最近认识了几个网友,玩得挺好的,钱也是比较紧张。你也知道,我们年轻人总是比较爱玩的,你说呢?”
“对啊,我最近就是这样,也是认识了个网友,钱花得厉害啊!”
小赵一听就明白了,就决定不借钱给他。就在小赵想办法该如何将此话说出口的时候,电话响了,他马上表现出有急事的样子:
“哎呀,真不巧,我有个朋友找我有急事,现在必须得过去。钱的事再往后拖几天,或者你再问问别人,实在是不巧啊。”
小李一听这话就连说没事没事,便悻悻地走了。
有时候,同事之间借钱是件麻烦事,借还是不借,完全在于对方是什么意图,也在于你能否看清对立的心。
小李和小赵本不熟,但小李却突然找小赵借起了钱,小赵问他为什么借钱,他也不直说,这里面就有问题了。一般来说,借钱的一方会将自己借钱的目的和用途说出来,打消对方的疑虑,这样才可能借到钱。但故事里的小李却对自己借钱的原因躲躲闪闪。为了搞清楚原因,小赵就绕着圈子探听他的“底细”。
起先小赵试探性地问是家里有事还是其他的事情,小李就敷衍说是有急事。有急事却不直说,说明这事要么真的非常重要,要么是对方有意隐瞒什么。因为小赵听说了小李最近跟网友走得很近,猜想可能是这个原因,他就故意假说自己最近也交了几个网友,玩得很凶,钱花得厉害,顺势问小李对自己这种行为的看法。没想到小李果然“中计”,说出了借钱是因为跟网友在一起的实情。
所以,当朋友向自己借钱或求自己办事时,切不可直接答应,而要耐下心来细细打探对方的真实目的。如果确实有急事,作为朋友,雪中送炭是应该的。如果此人不知自爱或者理财无方,就不应借钱给他。借与不借完全在于对方出于什么目的,看透了对方的心,很多事就会好办得多。
反其道而行的神奇效果一个女人,她的丈夫有了外遇,后来还跟她离了婚。瞬间,女人仿佛对什么都没有了兴趣,也看不到任何希望。这天,她跟一个学心理学的男性朋友说出了一个可怕的想法。
女人:“知道吗?我想自杀!我想自杀!”
朋友惊讶地看着她:“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我想自杀!什么方式都行。”
“我知道,你丈夫背叛了你,你心灰意冷,觉得一段好好的感情说结束就结束了,而且问题还不是出在你身上,你是受害者,所以就想死了算了,是吗?”
“是,我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到了这段感情里,现在,感情寄托没有了,我不再相信任何人,不再相信感情,我也不想活下去了。”
朋友一听,冷峻地笑了下。
“你好傻,女人一遇到感情问题就这么想吗?你想自杀?可以啊!吃安眠药?两瓶或者三瓶,躺在洁净的床上,像电视剧里自杀的人一样,寻一个安静。但是一定能够奏效吗?你一定不会被家人救起吗?洗胃、呕吐、精神萎靡、严重的后遗症,这样的结果很好?”
“那我选择别的方式,我跳楼,现在不是有很多人跳楼吗?”
“跳楼?这是个好方法,爬得越高成功率越高。但你想过没有,万一你没死成,被树枝阻挡了一下又掉在地上,你的结局可能比死还惨—半身不遂,后半辈子以轮椅为伴,或者直接成为植物人。植物人也挺好的是吧?什么都不用想,一辈子也就过去了。”
“啊,那我……”
“动摇了?女人似乎不是这样的啊,执拗起来不是改变不了的吗?而且你也知道自杀是可以传染的,你不是有孩子吗?你的孩子看到你自杀了,他还想活在这个世界上吗?”
“其实,其实我不是想自杀,我就是太伤心了。你能理解我吗?一个女人为了一个男人付出那么多,他却那么对我。”
“我明白,你就是想发泄一下。你还有孩子,还有父母。爱情可以再有,生命却只有一次。”
“嗯,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当女人遇到情感问题时,她需要倾诉,需要有人安慰她,但并不是所有人,尤其是男人都能够懂得女人的这种心理。他们往往只懂得倾听,真正遇到“棘手”问题时,便会束手无策。但故事中的男人就处理得很好,因为他懂得用“威慑性”话语去震慑女人的内心,按照她们的真实想法的为其排解情感困扰。
故事中的女人因为婚姻问题想要自杀,当她告诉朋友她的想法时,说明她已做出了自己的决断,这个时候无论你怎样劝说“千万不要想不开”、“别胡思乱想”等都没有用,话说的越软越会让她坚持自己的想法。所以朋友反其道而行之,将自杀时以及自杀后种种后果给她摆了出来,表面上似乎没有任何劝说对方放弃自杀想法的意思,实际上却在提醒她,自杀也不是每次都能成功,一旦不成功,你的结局将是:植物人、半身不遂、严重后遗症等等。
开始还一副笃定模样的女人,此时已经开始动摇了,说话也有了断断续续的迹象,这说明她在犹豫:自杀真的那么可怕吗?自杀失败后真的那么悲惨吗?这个时候,她的精神状态在逐渐恢复正常。
所以,生活中一旦遇到女人表现出像故事中的女主人公一样的冲动时,可以在必要的安抚之后,试用“威慑性”问话法,这样才能让其知道冲动的后果,并逐渐恢复平静。
苏格拉底曾一再说道:“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不知道什么。”我们并不比苏格拉底更聪明,所以从现在开始,最好不要再指责别人有什么错,更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人。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