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国学经典全集 > 第六十四章 未济第六十四(17)

第六十四章 未济第六十四(17)

作者:杨永胜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向的山列。第三部分为“导水”,对九条大河的水源、流向、支流、河口等情况,作了如实描述。第四部分为介绍五服制度和对大禹功绩的颂扬。

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绩,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恒卫既从,大陆既作。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

“译文”

禹划分土地疆界,顺着山势砍削树木作标记,把高山大河定为州的分界处。

冀州:已经从壶口开始动工,接着便要开凿梁山和岐山。已经修治好太原一带,一直到达了太岳山的南面。覃怀一带治理获得了成功,直到漳水横流入河处。这个地区是白色土壤,这里的赋税是一等和二等夹杂,这里的农田属于五等。恒河、卫河已经顺流入海了,大陆一带可以耕作了。东方海岛上居住的夷民进贡皮制服饰,他们从靠近碣石山右侧一带进入黄河。

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沮会同。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坟,厥草惟繇,厥木惟条。厥田惟中下,厥赋贞,作十有三载乃同。厥贡漆丝,厥篚织文。浮于济、漯,达于河。

“译文”

济水与黄河之间的地方是兖州:黄河下游九条河道已经开通,雷夏湖泊已经形成,水和沮水会合流进来。可以栽种桑树之地已经开始养蚕了,于是人们从丘陵高地迁徙到平原居住。这里的土地黑色而肥沃,草生长得很茂盛,树木枝干修长。这里的土地为第六等,而赋税为第九等,耕种十三年后才和其他州相同。这里上缴的贡物是漆和丝,以及用筐子盛着的彩色丝织品。贡品由水路经济水、漯河,到达黄河地区。

海、岱惟青州:夷既略,潍、淄其道。厥土白坟,海滨广斥。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厥贡盐,海物惟错。岱畎丝、铅、松、怪石。莱夷作牧。厥篚丝。浮于汶,达于济。

“译文”

渤海泰山之间是青州:夷地处僻远因而治理疏略,潍水、淄水已经疏通。土地色白而肥沃,海边为广阔的盐碱地。这里的土地为第三等,赋税为第四等。这里的贡品是盐、细葛布及多种海产品。泰山谷地一带的贡物是丝、大麻、锡、松木和奇特珍贵的石头。莱州一带的居民放牧为生,贡品是用筐盛装的柞蚕丝。进贡的路线是乘船由汶水转入济水。

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蒙羽其艺,大野既猪,东原平。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珠暨鱼,厥篚玄纤缟。浮于淮泗,达于河。

“译文”

黄海、泰山与淮河之间是徐州:淮河、沂水已经治理好了,蒙山、羽山一带可以种植了,大野泽已聚成湖泊,东原一带也得到平治。这里的土壤是红色黏性的而且很肥沃,草木也生长得很繁茂。这里的土地属第二等,赋税为第五等。上缴的贡物是五色土,羽山谷中的大山鸡,峄山阳坡独生的优质桐木,和泗水边上可以用来制石磬的石头。淮河下游居住的夷人进贡珠和鱼类,还有用筐子盛装的黑色细绸和白绢。运送贡品的船只从淮河、泗水转入黄河。

淮海惟扬州:彭蠡既猪,阳鸟攸居。三江既入,震泽定。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乔。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厥赋下上上错。厥贡惟金三品,瑶、琨、齿、革、羽、毛惟木。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桔柚,锡贡。沿于江、海,达于淮泗。

“译文”

淮河与黄海间的地域为扬州;鄱阳湖已经蓄满了水,沿海岛屿也可居住。长江下游诸支流已经入海,太湖治理也获得成功。大竹和小竹遍布各地,这里的草生长得很繁茂,树木也很高大。这里的土地低洼潮湿。这里的农田为第九等,赋税是第七等,间杂有第六等。这里的贡品是金、银、铜,以及各种美玉、大小竹木、象牙、犀牛皮、鸟羽、旄牛尾和木材。海岛上居住的百姓穿着草编衣服。这地方把贝锦放在筐内,把橘子和柚子包装起来,进贡。贡品装船由长江和黄海,到达淮河和泗水。

荆及衡阳惟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云土梦作。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干栝柏,砺砥丹,惟,三邦贡厥名。包匦菁茅,厥篚玄玑组,九江纳锡大龟。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

“译文”

荆山至衡山南侧一带为荆州:长江、汉水流向大海,洞庭湖九条水系已确定,沱江、潜江水道已经疏通,云梦泽一带也可以耕作了。这里的土地潮湿泥泞,其田地为第八等,其赋税为第三等。这里的贡物是鸟羽、旄牛尾、象牙、犀牛皮以及金银铜,椿木、柘木、桧木、柏木,磨刀石、造箭头之石、丹砂、美竹、木等。这一带三个诸侯国的贡品是他们的名特产。将菁茅草包好放在匣子里,将彩色丝绸和珍珠串好后放在筐子里,九江一带还进贡大龟。贡品由长江、沱江、潜江、汉水水路起运,再经一段陆路入洛水,到达南河。

荆河惟豫州:伊、洛、涧既入于河,荥波既猪。导菏泽,被孟猪。厥土惟壤,下土坟垆。厥田惟中上,厥赋错上中。厥贡漆,厥篚纤纩,锡贡磬错。浮于洛,达于河。

“译文”

荆山至黄河之间为豫州:伊水、洛水、水、涧水都已疏通入黄河,荥波湖已蓄满水。疏导菏泽湖,及孟诸等湖泊。这里的土质疏松柔软,下层是肥沃硬质的黑土。这里的农田为第四等,赋税是第二等,间杂第一等。其贡物为漆、大麻、细葛布、苎麻,用筐盛装的细绸细棉,还进贡制造磬的石头。进贡的船只经洛水,到达黄河。

华阳黑水惟梁州:岷、既艺,沱、潜既道。蔡、蒙旅平,和夷绩。厥土青黎,厥田惟下上,厥赋下中三错。厥贡、铁、银、镂、磬、熊、罴、狐、狸、织皮。西倾因桓是来,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

“译文”

华山南侧至怒江之间是梁州。岷山、嶓冢山已可以种植,沱水、潜水也已经被疏通了。峨嵋山、蒙山一带已经平治,和水一带居民有很大的治水功绩。这里土质黑色疏松,其田地是第七等,其赋税是第八等,间或为七等九等。进奉的贡物是美玉、铁、银、钢铁、用来制造箭头的石、磬、熊、罴、狐狸、野猪、地毯。西倾山一带的贡物沿桓水而来,乘船航行到潜水,再经一段陆路后入沔水,再入渭水,然后横渡渭水入黄河。

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漆沮既从,沣水攸同。荆岐既旅,终南物,至于鸟鼠。原隰绩,至于猪野。三危既宅,三苗丕叙。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厥贡惟球、琳、琅。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

“译文”

黑水至西河间地域为雍州:弱水经疏通已向西流,泾河注入渭水弯曲处,漆沮水已顺流入黄河,沣水也同渭水会合。荆山、岐山已经开通,终南山、物山,甚至鸟鼠山已经开通了。原隰一带的治理已取得了成效,猪野湖也已治理好。三危山一带已可居住,三苗之地更加安定了。这里的土地是黄色的,其田地为第一等,其赋税为第六等。这里的贡物美玉、美石、如珠子般的宝石。进贡之物由积石山附近黄河上船,到达龙门、西河,会合在渭水与黄河交会处。昆仑、析支、渠搜一带进奉地毯,于是西戎诸国也都安定了。

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

导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

“译文”

开通了岍山、岐山,直至荆山,越过黄河。又开通了壶口山、雷首山,到达太岳山。再从柱山、析城山,通达到王屋山。再从太行山、恒山,到达碣石山,入于渤海。

从西倾山、朱圉山、鸟鼠山到达太华山。由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到达陪尾山。

开通冢山至荆山的地域。由内方山到达大别山。由岷山南侧到达衡山,经过九江,到达庐山。

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至于大,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至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北,会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

导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荷,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

导淮自桐伯,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

“译文”

疏通弱水至合黎山的地域,其下游流入沙漠中。疏通黑水至三危山的地域,注入南海。开通积石山以疏导黄河,到达龙门山,再向南到达华山北侧,再向东到达柱山,又向东到达孟津,又向东经洛水转弯处,到达大山,再向北经过降水,到达大陆泽,又向北,分散为九条支流,后又会同诸支流为一河,注入海中。

开通冢山以疏导漾水,东流而为汉水,又向东,为沧浪水,经过三水,到达大别山,向南流入长江。向东流,汇成大泽是为彭蠡,再向东为北江,注入大海。开通岷山而疏导长江,向东分出一条支流是为沱江,又向东到达澧水,经过洞庭湖,到达东陵,再由东向北延伸,同淮水会合,东流为中江,注入大海。

疏导水,向东流为济水,注入黄河,漫溢而成荥泽,又从陶丘北面向东流,又向东到达荷水,又向东北,与汶水会合,又向北东,流入大海。

开通桐柏山疏导淮河,向东流与泗水、沂水会合,再向东注入大海。开通鸟鼠山疏导渭水,向东与沣水会合,又向东与泾水会合,又向东经过漆沮水,注入黄河。开通熊耳山疏导洛水,东北流与涧水、水会合,又向东流与伊水会合,又向东北流,注入黄河。

九州攸同:四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邦锡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三百里纳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译文”

九州之内都得到治理:四方的土地已经可以居住,九条山脉已经砍削树木作出标志,可以通行了,九大水系已疏通其水源,九大湖泊已修起堤防,天下各地官民都能够会聚京师。六府已治理好,各处土地俱要征税,收税规则的确立,都是依照土地的上中下等级定赋税数额的。九州之内土地都赏赐给诸侯,并赐给他们姓氏,赏赐的原则是他们的品德,这样他们就不会违背我的政令了。

国都以外五百里之内的地域是甸服。距都城百里之内的地方,要交纳带秆的谷物,再向外一百里交纳禾穗,再向外一百里交纳去柄去芒带壳的谷物,再向外一百里交纳粗谷,再向外一百里交纳米。由甸服边缘向外延伸五百里的地域称侯服。侯服靠内的一百里地域负担天子的各种差役,由此向外二百里地域负担邦国的差役,由此再向外三百里地域负责侦察放哨,维持治安。由侯服边缘再向外延伸五百里的地域为绥服。其靠内的三百里地域,揆度王者之文教,结合民俗民情加以推行。再向外二百里地域,则奋扬武威,保卫王者的国土。由绥服边缘再向外延伸五百里的地域为要服。其靠内的二百里地域按王者的教化和平相处,再向外的三百里地域,相约守法即可。由要服边界再向外延伸五百里之地为荒服。其靠内三百里地域,沿袭当地风俗而又加以控制,再向外二百里地域为流徙不定的部族。东方到达大海,西方到达沙漠,从北方到南方,至于周边蛮夷所居住的地方,王者的政令教化都达到了。于是禹被赐予玄色的美玉,宣告他的成功。

“大意”

此篇为夏启讨伐有扈氏,在甘地发布的临战誓词。据《史记夏本纪》载,禹巡视东方,死前把政权交给益,三年后,益又让给禹的儿子启,于是启继承了帝位。由于这种做法违背了古老的帝位禅让传统,诸侯有扈氏不服,起来反对。启带兵前往征讨,开战前为告诫将士,发表了这篇简短誓词。这篇誓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宣布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的罪行,对其讨伐是代天行罚。二是申明军纪和赏罚。

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译文”

启将要在甘地发动一场大战,于是召集六军主将。夏王说:“啊!你们六军主将和全体将士,我发布誓词告诫你们:有扈氏轻慢关乎民生日用的五行说,怠慢天子任命的三卿,上天因此要断绝他的国运,现在我要奉行上天对他的惩罚。战车左面的战士如果不精于以箭射敌,就是不奉行我的命令;战车右面的战士如果不精于以矛刺敌,就是不奉行我的命令;驾驶战车的御者如果不能使车马进退得当,就是不奉行我的命令。奉行命令的,将在祖庙神主前受到奖赏;不奉行命令的,将在社神神主前得到惩罚,我就把你们降为奴隶,或者杀掉。”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