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国学经典全集 > 第六十四章 未济第六十四(9)

第六十四章 未济第六十四(9)

作者:杨永胜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田,号泣于天,何为其号泣也?”

孟子曰:“怨慕也。”

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

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天,于父母,则吾不知也。’公明高曰:‘是非尔所知也。’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恝,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为不顺于父母,如穷人无所归。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忧;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忧;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译文”

万章问道:“舜到田里去时,向着老天哭诉,他为什么要哭诉呢?”

孟子说:“因为怨恨和依恋。”

万章说:“父母喜欢自己,固然高兴,但不能忘记尽责;父母讨厌自己,固然忧愁,但不能心存怨恨。那么舜怨恨父母吗?”

孟子说:“长息曾问公明高说:‘舜到田里去耕作,我听了您的教诲已弄懂了;他向着老天哭诉,这样对待父母,我就不懂了。’公明高说:‘这不是你能懂得的。’公明高大约认为,孝子之心是不会像这样毫不介意的:自己尽力耕田,尽到儿子的本分就行了,父母不喜欢我,对我有什么关系呢?尧派他的九男二女,配齐了百官、牛羊、粮仓,为在田野里种地的舜服务。天下的士子不少人投奔他,尧还要把整个天下都交给他。舜却因为不顺父母的心,依旧像一个走投无路的人找不到归宿一样。天下的士子都热爱自己,这是人们所希望的,却不能够解除舜的忧愁;美色,这是人们所希望的,有了尧的两个女儿做妻子,却不能够解除舜的忧愁;富有,这是人们所希望的,富有到拥有整个天下,却不能够解除舜的忧愁;尊贵,这是人们所希望的,尊贵到做了天子,却不能够解除舜的忧愁。人们的热爱、美色、富贵,都不能够解除舜的忧愁,只有顺父母的心,才可以解除他的忧愁。人年幼时,就会依恋父母;懂得了美色,就会倾慕年轻姑娘;娶了妻子,就会爱恋妻子;做了官就仰慕君王,得不到君王的赏识就心急如焚。只有最孝顺的人才一辈子都依恋父母。到了五十岁还依恋父母的,我在伟大的舜身上看到了。”

万章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

孟子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告也。”

万章曰:“舜之不告而娶,则吾既得闻命矣;帝之妻舜而不告,何也?”

曰:“帝亦知告焉则不得妻也。”

万章曰:“父母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廪。使浚井,出,从而之。象曰:‘谟害都君咸我绩。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朕,二嫂使治朕。’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象曰:‘郁陶思君尔。’忸怩。舜曰:‘惟兹臣庶,汝其于予治。’不识舜不知象之将杀己与?”

曰:“奚而不知也?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曰:“然则舜伪喜者与?”

曰:“否。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

“译文”

万章问道:“诗经》上说:‘娶妻应怎么办?一定要禀告父母。’相信这话的,应该说没有像舜一样的了。为什么舜不禀告父母就娶妻呢?”

孟子曰:“禀告了就不能娶。男女成亲,是人与人之间的重要关系。如果禀告了,就会破坏这种关系,他就会怨恨父母,所以不禀告了。”

万章说:“舜不禀告父母就娶妻的道理,我听了您的教导已明白了;那尧把女儿嫁给舜却也不告诉舜的父母,这又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尧也知道告诉了他们就不能嫁。”

万章说:“舜的父母叫舜修缮粮仓,却抽去梯子,父亲瞽瞍又烧着了仓房。再叫他淘井,不知舜已从井里穿洞出去,还用土石来填井。他弟弟象说:设法害死舜都是我的功劳。牛羊归父母,粮仓归父母,兵器归我,琴归我,红漆雕弓归我,两个嫂子让她们收拾我的床。”象就到舜的房间里去,不料舜却坐在床上弹琴。象说:‘我心里郁闷,就因为想念您哪。’显出一副羞愧的样子。舜说:‘这臣子百姓,你协助我管理吧。’不知舜是否清楚象想要杀自己呢?

孟子说:“怎么会不清楚?不过象忧愁他也忧愁,象高兴他也高兴。”

万章说:“这么说,舜是假高兴了?”

孟子说:“不是。从前有人送了一条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让管池塘的人养到池塘里去。管池塘的把这条鱼烧熟吃了,回来报告子产说:‘刚放下去时它还蜷缩着,稍过了一会儿舒展活泼了,后来它就自由自在地游走了。’子产说:‘它得到了它该去的地方!它得到了它该去的地方!’管池塘的出来后,说:‘谁说子产聪明?我已经把鱼烧熟吃了,他还说得到了它该去的地方,得到了它该去的地方。’所以对君子可以利用符合其意图的方法去欺骗他,却难以用违背其宗旨的诡计去迷惑他。象表面上是根据敬爱兄长的道理而来的,所以舜也就真诚地相信他而感到高兴,怎么是假高兴呢?”

万章问曰:“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之,何也?”

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

万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

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贵之也。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

“敢问或曰放者,何谓也?”

曰:“象不得有为于其国,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故谓之放。岂得暴彼民哉?虽然,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不及贡,以政接于有庳,’此之谓也。”

“译文”

万章问道:“象每天把杀舜当作必干的事情,舜被立为天子后,却只是流放他,这是为什么?”

孟子说:“是封象为诸侯,有人说成是流放。”

万章说:“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杀死在三危山,把鲧杀死在羽山,办了这四个人的罪天下就都归服了,是因为诛杀了不仁的人。象不仁到极点了,倒封他在有庳,有庳的人有什么罪呢?对别人就予以诛杀,对弟弟却封给他土地,难道仁人该这么做吗?”

孟子说:“仁人对于弟弟,不怀怒,不记怨,只是亲近爱护他而已。亲近他,是希望他尊贵;爱护他,是希望他富有。封他在有庳,就是要使他富有尊贵。自己当上天子,弟弟却还是个普通平民,能说亲近他爱护他吗?”

万章又问:“请问有人说是流放,这话怎么讲?”

孟子说:“象不可能在他的国家里有作为,天子就派官吏去替他治理那个国家,收纳那里的贡品租税,所以有人说是流放。象难道能糟蹋那里的百姓吗?尽管如此,舜还是经常想见到象,所以象经常不断地来见舜。(古书上说:)‘不要等到朝贡的日期,就以政事之便接见有庳国君。’就是说的这件事。”

咸丘蒙问曰:“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瞍,其容有蹙。孔子曰:‘于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识此语诚然乎哉?”

孟子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尧老而舜摄也。《尧典》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

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此之谓也。《书》曰:‘祗载见瞽瞍,夔夔齐栗,瞽瞍亦允若。’是为父不得而子也?”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