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易经 > 第五章 兑宫八卦

第五章 兑宫八卦

作者:红红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1兑卦

--和悦之道,勿信谗言“原文”

兑:亨,利贞。

彖曰: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

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初九:和兑,吉。

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九二:孚兑,吉,悔亡。

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

六三:来兑,凶。

象曰:来兑之凶,位不当也。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象曰:九四之喜,有庆也。

九五:孚于剥,有厉。

象曰:孚于剥,位正当也。

上六:引兑。

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

“字词义”

兑:是是说话,或笑的模样,因而,这一卦中兑象征着言语与喜悦。

丽:是附着,并连的意思。

疾:是厌恶:憎嫌的意思;介疾:指众人厌恶憎嫌之义;介疾有喜:指众人对“商兑”有厌恶憎嫌之意思,这是一种喜庆之事。

“释义”

兑,亨,利,贞。

兑卦与巽卦,是“综卦”,谦逊使人喜悦,自己也喜悦,互为因果。《序卦传》说:“人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

兑卦,是一阴爻前进到二阳爻的上方,有喜悦表露于外的形象。兑卦又是泽,将坎卦的水,由下流堵塞,水聚集成为,所以是泽。而且,泽中的水,可以滋润万物,使万物喜悦,也是悦的象征。

由兑卦的卦形看,内外卦都是刚爻得中,柔爻在外;是中庸,外柔内刚的形象,当然使人喜悦,可以亨通。然而,也并非不分是非,一味的使人喜悦,而是动机纯正,固守正道,使人喜悦,才会有利。

《彖》曰:兑,说也。刚中而桑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志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这一卦,刚爻得中,柔爻在外,是以正当有利,使人喜悦。这是顺应天的道理,符合人民的心愿,所以使人民真正的悦服。凡事以使人民喜悦为先,则人民就会忘记苦劳;能够使人民喜悦地去冒险犯难,人民就会忘记死亡的危险;阐明使人喜悦的道理,人民就知道勉励了!

《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这一卦,上下都是兑卦,两个泽并连在一起,是泽水相互流通滋润的形象。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朋友相互讨论学习,以使彼此得到益处。依《说卦传》,兑卦有口舌的形象,两个口舌相对,所以含有讲习的意思。

初九:和兑,吉。

《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初九”阳刚,虽然在这一卦的最下位,却不奉承谄媚,妄求进取。上卦的“九四”也是刚爻,与“初九”不相应,有不屑利用私人关系,而是以正大光明的态度,使人喜悦的形象。《象传》说:因为是光明正大的与人和悦,对自己的行动,不会有疑惑。这一爻,说明与人和悦,应当光明正大,而非奉承谄媚。

九二:孚兑,吉,悔亡。

《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

从爻位看,九二以阳处阴,居于下卦中位,这是不利于用事的位置。品德贞正的大人而处于无以用事之地,上面还有六三小人相聚侵扰之弊,故简言之“悔”。因此,此时的九二急需寻找志气相投的有力同伴辅佐他维护自己的地位,进而图谋更大的成就。但是,“九二”刚爻柔位不正,预料会有后悔;但由于志在诚信,后悔就消失了。这一爻,说明应以诚信与人和悦。

六三:来兑,凶。

《象》曰:来兑之凶,位不当也。

“六三”是内卦的主爻,阴柔、不中不正,在外卦又无相应,因而,只好向下讨好“初九”“九二”,这样以不正当的手段,使人喜悦,所以凶险。这一爻说明和悦,不可不正当。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象》曰:九四之喜,有庆也。

“九四”与下言的阴爻“六三”接近,本来阴阳相悦,但“六三”不中不正,是否应当与“六三”相悦,心中未免踟蹰,不能安宁。然而,“九四”刚毅,终于决然拒绝。《象传》说:能够断然去恶,这是喜庆的现象。这一爻,说明和悦并非所愿,应断然去恶。

九五:孚于剥,有厉。

《象》曰:“孚于剥”,位正当也。

“剥”指“上六”的阴爻,将“九五”的阳爻剥落。“九五”阳刚中正,在君位,有被取悦他的小人包围的危险。而且与“上六”最亲近;“上六”又是阴柔的小人,上卦的主爻,兑卦的极点,正以一切邪恶狐媚的手段,取悦君王,想将“九五”的阳刚气概剥落。如果信任这样的小人,当然危险。

《象传》说:这是正当“五”的君位的缘故。在君王的地位,本来就容易被小人包围,加以“九五”阳刚中正,过分自信,就更加危险了。这一爻,告诫刚正也难免被小人包围。

上六:引兑。

《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

“上六”是上卦的主爻,阴柔,在兑卦的极点,正在不择手段,取悦于人,引诱下方的两个阳爻。但这种取悦于人的手段,毕竟不是光明正大,对方是否会被引诱,就要看对方的定力,结果如何,难以判断,所以不能断定是吉是凶。这一爻,进一步地告诫小人不择手段取悦于人的危险,必须戒惧。

“总结”

兑卦,阐释和悦的原则。唯有和悦、同心同力,方能取得事业的进步。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人为了讨好对方的喜欢,甚至不惜耍弄手段,奉承谄媚,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因为,真正的和悦之道,乃是心与心的交流,坦诚以待,而且交往的动机纯正,这样大家才能互惠互利,一团和气。

和悦之道,勿信谗言北宋著名文学家张商英曾说:“瘅恶斥谗,所以止乱。”可谓是至理名言。唯有杜绝谗言,才能防止动乱的发生,因此,才能达到和乐融融的效果。但是,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做到不为谗言所乱呢?屈指细数,也不过凤毛麟角而已。而西汉昭帝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汉武帝死后,传位于少子刘弗陵,即汉昭帝。昭帝八岁即位,武帝念其年幼,不谙政治,于是令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一起辅政。朝中的大小事宜,全由顾命大臣的领袖霍光主持。霍光恭谨忠诚,办事全部依据朝纲法度,不徇私情。霍光对昭帝的照顾,几乎是无微不至的。他担心昭帝会受到其他嫔妃的暗害,便把昭帝的大姐鄂邑公主召进宫来,加封为盖长公主,让她日夕伴驾,中宫的事情也由她主管。

昭帝十二岁的时候,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想把自己才六岁的女儿送入宫中,希望将来成为皇后,自己家族就成了皇亲国戚,为此去找霍光商量。上官安认为霍光是自己的岳父,自己的女儿是霍光的外甥女,霍光一定会答应。结果霍光认为孩子太小,不宜入宫伴驾。上官安无奈,只好找别人帮忙说请,他跑到盖长公主家里找到盖长公主的门客丁外人(丁外人是盖长公主的情夫),对丁外人说明情况,求丁外人帮忙。丁外人一口答应,立刻去向盖长公主游说,盖长公主自然答应。不久,上官安的女儿被迎入宫中,封为婕妤,后被册立为皇后。由于这些诏令都出自中宫,霍光对此也毫无办法。上官安由此官运亨通,很快升为车骑将军。他十分感激丁外人,想说服霍光,封丁外人为侯爵,然而霍光死活不答应。上官安只好去求父亲上官桀前去说情。上官桀和霍光同是顾命大臣,又是儿女亲家,更是老朋友,谁想霍光还是不答应。上官桀只好降格相求,要求封丁外人为光禄大夫,霍光大怒,说道:“丁外人无功无德,怎好加官进爵?你不要再为他求情了。”上官桀受了奚落,便对霍光恨之入骨。盖长公主因为此事,也对霍光颇有微词。

于是,上官桀父子认为,唯有除掉霍光,才能在在朝中一手遮天。而要想除掉霍光,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刀杀人”。所以,他们就找机会,在皇帝面诬陷霍光。

有一此,霍光奉命到广明去校阅羽林军,上官桀便以燕王刘旦的名义,上书弹劾霍光,奏疏上说:“我听说大臣霍光在外出校阅羽林军时竟令先行官预先准备物品,模拟天子出游的仪式。又擅自调遣幕府校尉,专权自恣。我怀疑他有不正常的举动,所以愿意把我的爵玺归还朝廷,回到宫中保卫皇上,以免奸臣忽起事端,皇上遭遇不测。事关紧急,特此派快马传书皇上。”

昭帝看了奏章,面色凝重,沉默不语,他思量了会,便把奏章搁置一边了。此事,上官桀父子不由得暗自欣喜。因为,他们知道,历朝历代的帝王,最担心的事情则莫过于臣子谋反叛逆。所以,在必要的时候,宁可枉杀也不会放过错放。

霍光刚一回朝,就听到了这一消息。他惊恐万分,不知如何是好。于是,第二天早朝的时候,霍光并没有上殿,而是独自呆在大殿西侧的房子里,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有负先帝的遗托。这间房子里挂着一幅周公辅佐成王的图,当时汉武帝将这间房子赐给霍光,目的就是希望霍光能像周公一样,用心辅佐昭帝。

昭帝上朝,没见到霍光,便传令,宣他上殿。霍光小心翼翼地走上大殿,摘下乌纱帽,匍匐在昭帝面前,言道:“老臣有负圣恩,恳请陛下赐臣一死。”

汉昭帝听罢,说道:“霍爱卿快快平身。寡人知道你是清白的。你奉旨去广明校阅羽林军,往返才十多天,燕王刘旦如何得知,又怎能写信送来?这分明就是有人借此谋害将军。寡人又怎能忠奸不辨,听信谗言!寡人虽年少,也不至于如此糊涂!”

汉昭帝说罢,故意向上官桀问道:“上官爱卿,寡人说的对吗?”

听到此处,上官桀吓得立刻跪倒在地,战战兢兢地回答道:“陛下所言甚是。老臣一时愚钝,望请陛下责罚。”

此时,汉昭帝严肃地说道:“大将军是当今的忠臣,先帝嘱咐他辅佐我,以后,如果再让我听到有谁搬弄是非,陷害忠良的话,寡人便立刻斩了他。”

从此后,霍光更加忠心耿耿地辅佐昭帝了。而昭帝也因为不信谗言的驱使,从而平息了这场政治斗争,换取了朝中的和悦之气。可惜的是,汉昭帝英年早逝,没能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中,演绎更精彩的传奇佳话。说到此处,不能不令人想到,一代霸主齐桓公,不听管仲之谏,乱用奸臣,妄信谗言,最终落了个身死无人知的悲惨下场。

2.谦卦--谦虚进步,骄傲落后“原文”

谦:亨,君子有终。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六二:鸣谦,贞吉。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六四:无不利,撝谦。

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字词义”

裒(pou):是减的意思。

谦谦:是谦虚更加谦虚的意思。

劳谦:是说辛劳而且谦逊的意思。

撝:是多音字,读(hui)的时候,是剖裂、指挥,挥动和谦逊的意思;读(wei)的时候,是辅佐的意思。此处做挥动义。

“释义”

谦,亨,君子有终。

《序卦传》说:“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亦即,有伟大成就的人,不可以自满,必须谦虚。这一卦,内卦“艮”象征山、止;外卦“坤”象征顺、地;内心知道抑止,外表柔顺,这就是谦虚的态度。这一卦,又是“艮”的山在“坤”的地下;本来山高地低,但高山将自己贬低到地的下面,也是谦虚的形象。所以说:谦虚可以亨通,开始或许不顺利,但由于谦逊,必然得到支援,最后能够成功。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单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谦逊,通行无阻。因为天的法则,是阳气下降,救济万物,而且光明普照天下;地的法则,是阴气上升,使阴阳沟通,所以亨通。天的法则,使满盈亏损,使谦虚增益;地的法则,改变满盈,使其流人谦卑;鬼神的法则,加害满盈,降低谦虚;人的法则,厌恶满盈,喜好谦虚。谦虚受到尊敬,发出光辉,在卑贱时也不违背原则;所以,君子能够有始有终。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这一卦的卦象,是在上卦“坤”的地中,有下卦“艮”的山;在卑下中含有高贵,象征谦虚。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使多余减少,缺少增多,衡量事物的多寡,使其平均。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初六”阴爻,柔顺,甘心在最下位,这才是君子应有的态度。用这种态度,就是徒步涉过一大河那样冒险犯难,也会吉祥。《象传》说:谦虚再谦虚,是君子以谦卑的态度,陶冶自己的修养。这一爻辞的重心,在一个“用”字,强调谦虚并非消极的退让,而是积极有所作为。

六二:鸣糜,贞吉。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六二”阴爻阴位,在下卦中位,因而柔顺中正;象征谦虚的美德,隐藏在心中,没有形诸于外。“鸣谦”是谦虚得到共鸣,所以纯正吉祥。《象传》说:这是由于心中对谦虚的美德,有所领悟的缘故。这一爻,说明必须动机纯正,引起共鸣,才是谦虚。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九三”是这一卦唯一的阳爻,处于下卦的最上位,相当于负有重大责任的人物。“九三”阳爻刚毅,阳爻阳位得正;因而,上下五个阴爻,都信赖以他为重心。劳谦之君子,最后必然吉祥,可使万民归心。《系辞传》解释这一爻辞:“辛劳而不夸耀,有功而不自满,敦厚达到极致。这是指有功劳还能对人谦卑的人物。”确实难得。这一爻,说明谦虚必须有实质,可骄傲而不骄傲,才是真正的谦虚。

六四:无不利撝谦。

《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六四”阴爻柔顺,阴爻阴位得正,又在上卦的最下位,象征谦卑;所以,占断不会不利。然而,“六四”的地位比“九三”高,刚健正直则不及,但由于发挥谦让的美德,所以不会有不利。《象传》说:这是不违背原则。这一爻,说明谦虚的效用,无往不利。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六五”阴爻,柔顺、谦虚;在“五”的至尊的地位,象征以德服人。就如同本身并不富有,却因为谦虚,得到邻居们的爱戴。像这种谦虚的统治者,用兵征伐,必然是不得已;所以,不会不利。《象传》说:用兵是为了征伐不服的人,不能以德使其服从,不得已只有使用武力。这一爻,说明谦虚的本质,是以德服人,但也有刚毅的一面。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上六”是谦卦的极点,谦虚的名声已经远播,赢得四方的爱戴,在这种情势下,自然有利于用兵征战。只不过,“上六”阴爻柔弱,又因上位无位,地位不明确,并没有力量征伐他国,只能在自己的领土内,讨伐叛乱。

《象传》解释,既没力量,也没有地位,尽管有谦虚的名望,仍然不能得志,所以,用兵征战,也只能局限在自己的领土内。这一爻,将谦虚的功效,发挥到政略、战略的运用上。然而,也强调谦虚必须以力量为后盾,才能有积极的作为。

“总结”

谦虚是一种美德,是催人进步的助力。正如毛主席所说,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然而,我们所谓的谦虚,并非是谦虚,并非消极的退让,而是积极的有所作为,重心在“表多益寡,称物平施”。此外,谦虚还须有实质,否则就成为虚伪。因此,我们唯有以谦虚之态度,务实之精神,才能有利于事业更上同一层楼。

谦虚进步,骄傲落后从前,有位绘画爱好者,千里迢迢来到观音寺向住持和尚倾诉说:“我自幼喜欢绘画,一心想拜个师傅,可是找了好多年,就没遇到一个可以教我的师傅。”主持和尚听了淡淡一笑,然后,说道:“既然如此,那你就现场展示一下的自己的画工吧。”

年轻人自信满满地问道:“大师想看什么,尽管说来,我保证都能画得栩栩如生。”

主持和尚,回答说:“老僧素来喜欢饮茶品茗,施主不妨就画一把茶壶一个茶杯吧。”

年轻人不屑地说道:“大师,这个太简单了。你还是选个难的吧,不然就展示不了我的画工了。”主持和尚,摇了摇头,说道:“还是画茶具吧。”

年轻人拿起画板,没一会工夫,就画了好了。他得意洋洋地问道:“大师,你看我画得多棒啊!”

主持和尚,看了看,说道:“施主,你的画错了。”

年轻人一脸惊讶的表情,说道:“怎么可能啊?”他又仔细看了看,只见一把倾斜的茶壶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源源不断地注入到茶杯中。于是,就解释说:“大师,请你仔细看看吧,这画多美啊,跟真的一样,怎么会出错呢?”

主持大师回答说:“应该把杯子布置在茶壶之上才是。”

年轻人惊愕地说道:“大师,有没有搞错啊,哪有杯子往茶壶里注水的。”

主持听罢,哈哈大笑,说道:“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够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是将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注入你的杯子里?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脉流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取别人的智慧和经验。”年轻人听后恍然大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取得更高的发展,就必须要保持谦虚的作风。正如古人所说:“满则损,谦受益。”

三国时期的关羽,曾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可谓是虎虎生威一猛将。然而,关羽一生中,最大的缺点,就是--骄傲。

当年,刘备取得西川以后,马超曾与张飞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刘备爱惜人才,诸葛亮巧用计谋,劝得马超归汉,于是被册封为平西将军,而且称赞马超有当年英布、彭越的风范。关羽听到消息,心中很是不服气,便差人带信给刘备,说:要暂时离开荆州,前往西川,要求与马超比武。刘备、诸葛亮深知其意,恐他因逞一时之快,而误了大事。所以,诸葛亮连忙回信说:“马超虽然称得上是当今的英雄,但现在也仅能跟张飞并驾齐驱,哪里可以比得上美髯公您呢?”果然,关羽看后非常高兴,还十分得意地将诸葛亮的回信给众宾客看。

关羽是当世英雄,他坐镇荆州,威慑东吴不敢贸然来取。但是,当时东吴的谋士吕蒙看中关羽的性格弱点,便决定智取荆州。

首先,吕蒙向孙权主动请辞,并调任毫无名望的年轻人陆逊接替自己的职位,镇守陆口。陆逊一上任,就派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关羽,并写了一封信,信中多是对关羽的崇敬赞颂之词。关羽读了信,非常高兴地说:“我荆州有泰山之安,吾复何忧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