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我没有想到这一个蛇年开始得这样凶险,死神突然不容分说地降临到一批正在英年的作家身上。
铁依甫江是我所知道的第一个维吾尔大诗人。他写的歌颂朝鲜人民的诗《当我看见山》感人至深。还听说早在十六岁,他的第一本诗集即在苏联的中亚地区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出版了。我是怀着羡慕和崇敬的心情来面对铁依甫江这个名字的。以至于凡是遇到我喜爱的维吾尔族歌曲,例如《伟大的园丁》《迎春舞曲》……我都认为是铁依甫江作的,为老铁争著作权而和别人辩论。当别人以确凿的证据证明某个歌词并非老铁所作时,我则怅然若失。
六十年代初期命运使我成为新疆文联铁依甫江的同事,当时的老铁有不低的级别待遇,却又在政治上极不受信任。先是不停地让他去学习,接着便进行相当规模的批评。有一次批评他的一首未发表的诗《基本上的控诉》。老铁在诗里说,“基本上”三个字被滥用了,明明把事情搞糟了,偏偏说什么“基本上”是成功的啦什么的。诗里还有一句话,讽刺吹牛皮放大炮的人,说他们是“用舌头攻占城池的勇士”。这句话被认为非常“恶毒”(或者说是非常精彩),说老铁攻击了“大跃进”,“罪该万死”。
老铁是名诗人,更是名“运动员”。从五十年代后期以来,一搞政治运动就要批评他,来头很大,人人得而攻之得而侮之。确实许多人是响应号召来批他的,但确实也有几个人通过毁损比自己智商高许多成就大许多的名人感到一种特殊的快意,以弥补自己卑琐的生命与愚鲁的头脑带来的自惭形秽的空虚。我到新疆以后才知道,铁依甫江是打入“另册”的人,是人们嘲笑和贬斥的对象。
老铁学会了做检讨,所以每次运动都能化险为夷,又因为诗名赫赫,运动了半天还是著名诗人、十三级干部老铁。而不管怎么运动怎么检讨怎么贬斥,铁依甫江始终是二目炯炯,面带笑容,身强力壮,谈笑风生。他的笑话永远被传诵,他的笑话集中起来又成为运动中的“罪行”。承认并批判了“罪行”之后他被宽大,宽大之后再说新的笑话。幽默感是老铁的基本功能与基本品质。没有幽默感老铁不可能活到今天。没有经历过老铁的坎坷的人无权对老铁的善检讨与多幽默进行非议。
“文化大革命”中老铁过不去了,被说成敌我矛盾,下到农村当农民。据说老铁仍然活得不错。他小时候读过伊斯兰教的经文学校,懂经文——阿拉伯文,也懂一些波斯文与俄文。据说在农村他成了衣麻穆——经师,到处念经,并受到农民宰羊屠牛的招待,不知是不是事实。
旋即老铁被落实政策召回,旋即成了受宠的人物。于是又有人侧目而视。我在一九七三年以后也通过铁依甫江的美言争取了自己的处境的些微改善:如可以不去坐班,可以更多地读书、翻译与写作,虽然没有写成什么,但是老铁没有拒绝向我伸出援助之手。这也算惺惺惜惺惺吧,谢谢你,老铁哥!
“受宠”以后便要写一些应时的诗。我还译过几首他的这种无价值的诗。后来情况又变了,老铁又不那么“受宠”了。后来“四人帮”就倒了。
老铁和我都为他写我译的竟是那种口号诗而遗憾。“四人帮”倒台以后我向他建议,写十首真正有感情的诗吧,最好是爱情诗,我给你译。他很赞成,但终于没有写出来。青年诗人——天才——可疑分子——运动员——敌我矛盾——落实政策——宠臣——非宠臣……走完一遍这样的路,还写得出爱情诗吗?
写不出爱情诗他也不能死!他幽默,健康,坚强,大度,他死不了!在乌拉泊“五七干校”的碱地上,他干起活来像一头牛一样,打土坯,打馕,盖房,浇水,收割,他一个人顶三个人,可不像后来的某些诗人那么娇嫩自怜。所以,当一九八七年听说他也得了和克里木·霍加一样的病的时候,我不能相信。一九八八年夏天我去新疆驻京办事处看他,他刚动完手术,他清瘦了一点,又掉了许多头发,是因为放疗化疗的缘故,但他仍然不停地说着打趣的话。
甚至一九八九年一月的最后诀别,在301医院,即将回疆度过自己的最后的屈指可数的日子的衰弱的老铁仍然不忘开玩笑。老铁向赛福鼎同志介绍一九八○年我们在一起时开的玩笑。那年我们同车去鄯善县,铁依甫江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农民们不仅用吃喝,而且用朗诵自己的诗作来欢迎他,他也用诵诗答谢农民。维吾尔民族是一个诗的民族。老铁这样的诗人精英并没有用疏远乃至敌视大众作为自己“确属精英”的标志或代价或证明,这使我非常佩服,也羡慕。老铁访问一位大嫂时,大嫂送给他几棵白菜。我调侃说:“真是人民的诗人啊,所以要吃人民的白菜!”老铁为之喷饭,并引用转述这个故事来作为他与他的在京的故人们的诀别……
而这样的诗人死了,克里木·霍加也死了,两个人同样的命运,同样的病。这是真主给维吾尔的最有才华的诗人的安排吗?我离开新疆十年,哈萨克族作家郝斯力汗、马合坦死了,维吾尔族评论家帕塔尔江死了。然后是这两位出色的诗人。所有这些人都是刚刚五十多岁就凋谢了。遥望天山,欲哭无泪!让我们再回到“五七干校”去吧,我们一起夜班浇水——当然,是你们帮我干了许多活,我们轮流抽莫合烟与阿尔巴尼亚香烟。我们用各种警语妙语谐语来互相安慰解脱,曲折地表达我们的心意。那样的生活,不是很幸福吗?只要人平安,只要人长久!
打击还不仅是这呢。莫应丰,五十一岁逝世。就在铁依甫江逝世后的当天十几个小时以后,千不该万不该,鲍昌也走了。这些历经坎坷的中年作家!这些刚刚过了三天半好日子正要大展宏图的中年作家!这些两肩挑着重担的中年作家!这是怎么了啊?
春节中接到身患偏瘫、已有好转的刘绍棠的来信,信中说:“惊悉鲍昌突患恶疾,更为心冷。难道吾辈兄弟气数将尽乎?比我们老的活得寿长,比我们小的活得自在,羡煞人也……”
现在还能说什么?天啊,真主啊,叫也白叫吗?
1989年3月4日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