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赵玫自选集 > 武则天(选章)

武则天(选章)

作者:赵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五年前她在则天门楼上登基的景象。那毕竟是一段历史一段辉煌。但到了今天,无论她的尊号怎样显赫,也无论她怎样地仍继续被称作皇帝,但她已被赶出了皇宫赶出了朝廷。对于大半生都在追逐权力的武曌来说,失去皇位毕竟是此生最令她痛苦绝望的一件事了。她昼夜躺在仙居殿的床上苦思冥想。她知道她一旦失去皇位,她便也就什么都不是了。她不知道今后该怎样打发她所剩不多的命若弦丝的余生。她觉得风烛残年、死之将至的凄凉感觉始终在困扰着她。她的心灵情感乃至周围的景物都很抑郁。她抬不起手臂抬不起头颈甚至抬不起眼皮。有时候她觉得连呼吸都很困难,每时每刻都被阻碍着。总有幽灵般似曾相识的人影在她眼前晃动,无论何时都无比严酷地逼迫着和挤压着她。  武曌挨着她最后的时日。  然而在这最后的时日,她衰弱的每况愈下的身体竟并未能摧毁她依然锐敏的思维。于是女皇才得以在她的日薄西山之际,想了很多很多,从她的生到就要来临的死,她的爱还有她的恨,她的光荣以及她的衰败,总之她的一生。武曌的思绪朦朦胧胧断断续续,是时空倒置错综混乱的。但尽管如此,她的衰老的大脑却从未停止过思想。她要想,她要想清楚她的一生。而这样的一生不是谁企望拥有就能拥有的。  是天命,还有智慧和意志。  她知道她定然是此世间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女人。  武曌想着,穿越着旧往的岁月,遥远而费力。那仿佛并不是此时此刻行将就木的她了。  武曌想她可能已经记不得她的父亲了。武士彟,一个唐朝的小官吏。武曌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除了生命便只有武家的姓氏。她是在贵族出身的母亲的抚育下慢慢长大慢慢出落得如花似玉倾国倾城的。这便是她的本钱。但是年幼时她却不知道。她是国色天香。她是任何男人所不能不被诱惑的那种女人。她的美貌不仅妖艳,而且庄严。她已经不记得儿时的情景了,那一切太遥远,她只记得母亲在父亲死后备受凌辱,直到有一天含着眼泪把她送进皇宫。那时候她只有十四岁。十四岁时天真而烂漫。后来她懂了美就是武器。而她就是利用这武器为自己最终打下了江山。从零开始。那么狭长而又幽暗的掖庭宫,她被丢了进去。每个清晨从终南山飞来的那些乌鹊。还有悬挂在房檐上的那一串串风铃。她依然记得那些,记得她的小木屋和掖庭宫挤来挤去的那些宫女们。她们在等待着什么?穿着灰衣的皇宫宦官们,争宠,只为讨得皇上一人的欢心。那时的皇上是谁?是谁坐在那把至高无上的龙椅上。是那个叱咤风云的秦王李世民,是那个杀了自己的兄弟才得以拥有皇权的唐太宗。他是那么威武而威严。而她在十四岁的时候就是为了他而走进这皇宫的。长安城长夜漫漫。她日夜等待着奉献她如花似玉的身体。终于她得以在那个漆黑的夜晚来到了那硕大的龙床前。甘露殿的云云雨雨惊心动魄。那是什么?其实那便是她的辉煌的开始。她裸露着她的青春,她的乳房和她撕心裂肺的喊叫。如万箭穿心。被蹂躏的激情。那便是她的第一次。她满脸的热泪和满心的伤痛。她不记得她的生命中有过多少男人,但是那个李世民她却是忘不掉的。她钦佩他、景仰他。她也许也爱他、被他所吸引,但是她却因他的凶残的强暴而愤怒。那可能便是她的天性了,于是她便在那被揉搓被撞击的疼痛中奋力地挣扎喊叫,伴随一种莫名其妙的兴奋。她尽管喊叫着挣扎着但是她却知道她就要获得宠爱了。还有什么比获得君王的宠爱更重要更宝贵更令人兴奋的呢?然而她又突然地被抛弃了,被抛弃在掖庭宫那些可怜的被冷落的宫女中,挨着时日,一如今日这痛苦的暮年时分。隐忍着,这便也成了她的天性。她从不赌气也从不自暴自弃。她坚持着,寻找着机会。而终于,还是因为她的美,她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硬是从老子冰凉的臂膀中投进了儿子的那热烈的怀抱。那是怎样的勇敢。那是她的孤注一掷。那一回她赌的是她自己的性命。没有人敢像她那样去赌。她太有胆识也太有气魄了。以她的身体和她的美丽。她终于得以劫后余生,得以从长安郊外的感业寺重返皇宫。接下来,她便是在女人的圈子中厮杀了。她从一个卑微的感业寺的小尼姑直到坐稳了皇后的宝座。她为此而费尽心血,不惜葬送了那个刚刚出生的她的那么亲爱的小女儿。她在与对手的交战中杀了王皇后、萧淑妃,甚至杀了与自己的男人高宗李治有染的亲姐姐和外甥女。在她的信条中,没有不可以杀的女人,只要是她们危及了她的生活阻碍了她的道路。她知道皇后的桂冠来之不易,那是她把自己的心一片一片地撕碎才得以登上皇后宝座的。然后她便不再对女人圈中的争斗感兴趣。应当说后宫早已没有争斗,她早已成为了那个皇帝身边的唯一。然后,那生命的极致可能就是皇位了。皇帝与皇后的位子尽管近在咫尺,但她却深知这是咫尺天涯。于是她便英勇地加入了男人们战斗的行列。那是个怎样的战场?她开始用她的智慧来控制她的男人和儿子们。她不信任他们,尽管她与他们血脉相通,他们本该是她最亲的亲人。慢慢地,她看不起他们,进而产生仇恨,以至不惜去杀了他们以换取她自身权力的稳定。那时候,她已经太喜欢江山太喜欢那万人之上的权力了。她舍不得丢下,也不能让任何人夺走,哪怕那个人是她的儿子,哪怕那权杖名正言顺本该传到她儿子们的手中。为此她便只能赶走他们诛杀他们。以一个母亲的威严。她宁可在心的深处伤痛,宁可在没有人能看见的地方流泪。而她狠心狠毒地干下的这一切,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活下来。而是为了活得更好,更为极致,也更为辉煌。她为此而奋斗。为了那个皇位。那里才真正堪称巅峰。那才是她真正想要的。然后她便得到了。全凭着她自己不懈的努力。她一个女人,她没有任何人可以依赖,也没有任何现成的东西可以继承。在这漫长的奋斗和努力过程中,她唯一了悟的就是自信。她想要的,最终她便一定能得到。在猎猎的红旗下,她终于拥有了她的皇位和皇权,终于拥有了她名垂千古的大周帝国。在这之后,她还需要什么呢?不是长治久安也不是国泰民安,那么是什么呢?她的凄冷的后宫和她的一颗空寂落寞而又骚动不安的心。那是她很久很久之后才重新意识到的。与男人上床。而与男人上床并不是为了向男人邀宠更不是为了给他们生育后代。那么是为了什么呢?纯粹是为了自己,自己的欢乐和自己的激情。于是,薛怀义如约而来,尽管姗姗来迟。在幽深的寝殿中,在硕大的龙床上。她幸福了吗?历史上不曾有过女皇,自然也就不曾有过女皇后宫生活的蓝本。那么她就是蓝本,她就是楷模,她就要创立一个激情的经典。那么多令她难忘的夜晚。很多年。很多年她宠幸于这个英武伟岸的男人。她与他将生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然后再忍心地将他杀掉。怎样的伤痛。毕竟那些深夜的激情是值得留恋和惋惜的。但她还是毅然决然地杀了那个她曾经很爱很爱的男人。是因为他竟敢烧毁了她全部的信念和寄托,烧毁了国库也烧毁了他自己多少年的辛劳。天堂和明堂。那是她身外支撑她一切的天命。而毁了那些就等于是扼断了她的脖颈,就等于是把她杀死在了与男人角逐的战场上,就等于是宣布了她的末日。不,她当然不能因此而败下阵来。那是她多少年来辛辛苦苦沐浴着腥风血雨才得来的果实。于是,面对着如此胆大妄为的男人,她就不再单单是床上的那个被压在下面的女人了。她在他的面前终于恢复了女皇的尊严。于是,她像对一切敢于反叛她的人一样,杀了那个曾主宰着她身体的男人。不是因为厌倦。是因为她公私分明,是因为他所触犯的是她的帝国。然后,又是长久的沉寂。她在沉寂中任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她一天天变得苍老,变得暴躁不安。然后,便是那美妙绝伦的张氏兄弟走进她的寝宫。他们走来的时候她已年迈体弱,于是他们更显得格外宝贵。那也是天意,让她在这偌大的国度中偏与他们相遇。在透明的帏幄中他们竟然是那样地楚楚动人。那是她从不曾见过的男性的青春和青春涌动的身体。她不知所措。她被激荡着。她经不住那青春的诱惑,被诱惑得心惊肉跳。她不顾一切地把他们拥抱在胸前,尽其女皇所能地给予他们。她恨不能将他们吞噬。怎样的良辰美景。她终于没有辜负生命中所余不多的任何的时辰。她永不停歇地享用着他们。这也是天意,是上天要她在垂暮时分还与青春的身体与激情纠缠在一起。她原本是想把他们一道带进坟墓的。她太爱他们了,不忍在没有她的时候将他们孤零零地留在人世。他们才是她此生的至爱。而如今,连他们都早已魂归西天,她何苦还要在这残酷的世间苟延残喘地支撑着呢?  这便是她的一生吗?  她在床榻上昏睡着,昏睡着她迷茫的一生。她的思维有时候很清醒,但有时候又很混乱。她不能总结自己,但是她却始终在坚持着自己。她不知道她在向巅峰攀登的时候脚下踩着的是多少人的尸体,涉过的又有多少道鲜血汇成的河流,有许多还是亲人的血。功过是非,她永远也弄不明白。她躺着,活着,只是活着,支撑着生命中的最后的一口气。  直到寒冷的冬季再度到来。  直到那一天雨雪纷飞,天地晦暗。  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她终于凄凄冷冷地死在了上阳宫的仙居殿。  一颗璀璨的星终于陨落,陨落时闪着苍凉的寒光。  听说她死前曾英勇地留下遗嘱: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并将王皇后萧淑妃二族及褚遂良、韩瑗等无条件赦免。这是怎样的气魄与风范。到底是武曌,她终于决定只做皇后只做女人,并宽恕了她的那些多少有些无辜的敌人,将她生前认为办得不大妥当的那些事情一一纠正过来。不知道这是否真是武曌的遗嘱,亦不知道她死前是不是真的能如此清醒有如此胸襟。也许是当朝的新帝和宰相们强加给她的。终于,武曌的灵柩得以以皇后的身份,在她亲生儿女们的护送下,体体面面地由洛阳至长安,在满目青绿的春天的五月,由皇帝李显亲自主持举行了那个比她的丈夫李治还要隆重辉煌的安葬仪式。  在朝中关于武曌能否归陵的议论纷纷中,中宗李显力排众议,他坚持将母亲与父亲合葬于乾陵。他做了一个继位的儿子应该做的事。无论怎样,他还是爱他的母亲的,他不许外人诋毁母亲。在他的心目中,母亲永远是一座高不可及的丰碑。而无论母亲活着还是死去,她都将永恒地至高无上。李显把他对母亲的这种态度一直坚持到他不幸死于非命。他坚持周唐一统,坚持他登基是“受母禅”,他把自己当作是母亲最合法的继承人。他还特下敕令,不许朝廷大言“中兴”。他在《答敬晖请削武氏王爵表敕》中,还特别对母亲赞美备至。  他说则天大圣皇帝内辅外临,将五十载,在朕躬则为慈母,于士庶即是明君,足见李显对母亲的情深意长。于是,他才能让母亲与父亲这两朝皇帝同寝一室,共眠乾陵。他想,他母亲的亡灵在父亲灵魂的陪伴下,应当得到安息了。  他们在那个巨大的陵墓前,为武曌树起了一块高高耸入苍天的无字碑。  这是何等明智而又大气的选择。他们不想评价这位女皇的功过。也许,是因为武曌自己不想评价自己的一生。她决意把她的是非功过留给后人,留给世世代代。她不要对她有定评。于是那无字碑与高宗李治的墓碑遥遥相对。她终于在独立撑持了一世之后,又无奈地归于了李唐皇室的宗庙。她已经不能主宰自己,更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墓地,但也许,她很满意这样的安排,她求之不得,因为她终于回到了那个真正爱她并给了她生命辉煌的男人的身边。她从此永垂不朽。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