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刘秀传 > 第二章 新野城初遇俏美人 弘农郡刘秀说山贼

第二章 新野城初遇俏美人 弘农郡刘秀说山贼

作者:曹金洪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此时的刘秀才十八岁,这个年纪还不能理解父亲和大哥对王莽篡权的仇恨为什么会如此之深。从南顿到舂陵,刘秀过的一直都是平平静静的生活,每天做的事情就是读书和种田,无论谁当皇上,只要没有战乱,对他来说都一样。因此这时的刘秀,皇族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在他的心里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他只当自己是个平民百姓,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皇室贵族,因为刘汉皇帝对于他来说是多么遥远而又陌生,仿佛跟他没有任何关系。刘演不同,他年长很多,深深地理解了王莽篡权为大汉带来的灾难,因此每次提起,刘演都表现地心情激动,总是捶胸顿足,悲愤难抑。刘秀则完全是一副麻木不仁的神态。如果说他仇恨王莽的话,仅仅是因为王莽改币,使他辛勤一年的收获换成一把废铜烂铁。

刘斯干完全不知道主人的心情,他第一次出远门,看什么都新鲜,骑在马上叽叽喳喳,说个没完。遇着不明白的事,还要问个不停。刘秀被他问得心烦,没好气地道:“你烦不烦,非把主人气死不可。记住:闭上嘴巴,赶路!”

刘斯干讨了个没趣,嘟囔道:“闭嘴就闭嘴么,干么这么凶?我爹老说少主子好伺候,看来是白夸你。”

刘秀听了,忍俊不住,慌忙转过脸去。说什么不能给他笑脸,否则,他没有完。可是走了没一顿饭功夫,刘斯干又忘了主子的训诫,嘻嘻一笑道:“三公子,前面就到新野城了。听说城里很好玩。要不要歇歇脚再走?”

“不行。”刘秀不等他说完,一口回绝。可是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新野,他来过好多次,这一离去,还真是依依难舍,况且,如今新野城里还有他的二姐刘元。反正,故乡难返,在新野见见姐姐和二姐夫,多少也能平抑一下对故乡舂陵的依恋之情。

刘斯干被主子拒绝,一脸的不高兴,闷声不响地跟在刘秀马后。主仆二人再不说话,只管低头赶路。天刚半晌,就到了新野。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两旁做买卖的,变戏法的、玩猴的,一个比一个叫得欢。刘斯干第一次进城,眼睛哪够用,走着走着就落在后面了,刘秀只好勒马等着他。

刘斯干赶上主子,忙堆着笑脸哀求道:“公子爷,您瞧这儿多热闹。咱们那块儿可没有。小人求您了,歇歇脚,吃点东西再走行吗?”

刘秀也舍不得这熟悉的街景。况且,他只是心情不好,并不想存心为难一个九岁的孩子。于是点头道:“姑且答应你。不过,这儿还不是最热闹的去处。公子爷带你去最热闹的地方。”

“谢公子爷!”

主仆二人顺着大街往前走,越往前走人越多,两人只好牵马步行。到了一个“丁”字路口往北一拐弯,街道陡然宽了一倍,行人虽然很多,并不显得拥挤。街道两旁,高宅大院,石狮守门,一看就知道这条街住的都是本地的豪族巨富。

刘秀一路打听着二姐夫邓晨的住址一路走寻来。他还是第一次来邓晨家,只知道邓家是新野富户。不多时,两人在一处镶着飞檐琉璃瓦的宅院前停下,刘秀报上自己的来历。

这里正是邓晨府邸,守门的家人一听是舅爷驾到,慌忙接过马匹、行李,一边请二人进府,一边说道:“刘公子,是否让小人先禀明主母,前来迎接舅爷?”

刘秀很随便地说:“骨肉至亲,何必拘礼。你只需带我去见二姐好了。”

邓府后花园内,春光明媚,绿草如茵。已为人妇的刘元正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女在草坪上嬉戏。那少女一边追逐着刘元一边叫道:“嫂子,你好坏,看我不告诉邓大哥说你欺负我。”

刘元停住脚佯装成害怕的样子,笑道:“好妹妹,饶了我吧,你要我怎么样都成。”

“真的?”少女露出女孩特有的得意之色,略一沉思,说道:“小妹最喜欢听英雄豪杰的故事,嫂子家里就有一个现成的大英雄,不如讲来听听。”

刘元一听就明白了,她指的不是自己的丈夫邓晨,而是大哥刘演。于是笑道:“好妹妹,你不是听过好多遍了么?”

“我就是要听,”少女执拗地道,“怎么,嫂子不高兴讲,那我就……”

“别……”刘元忙举手表示屈服,笑道:“嫂子讲给你听。”于是她又把刘演怒杀申徒臣,为爹守孝三年,长安求学,当街斥责王莽大逆不道的经历添油加醋地讲了一遍。讲完之后,见少女还在凝神聆听,便取笑道:“我大哥可算得上真正的英雄豪杰,可惜他有了夫人,好妹妹,你要不要嫁给他做妾?”

少女还是孩子心理,不谙男女之事,不但不知羞怯,反而笑道:“谁稀罕,我将来要嫁个大将军呢。”

“好没羞,好没羞!”刘元一边嬉笑着,一边用指头刮着脸。迈步就逃。

少女哪容她取笑,一边笑骂着,一边追过去。刘元刚跑到园门口,忽见一个家人快步走来,禀道:“新奶奶,舅爷来了,正在客厅里等着呢。”

刘元一听娘家来人,立刻停住脚,这时少女追上来,一把抓住她的衣襟,叫道:“嫂子,看你还跑么!”

刘元忙笑道:“好妹妹,别闹了,我大哥来了,你不想见见?”

少女一听英雄就在眼前,高兴极了,忙道:“人在哪儿呢?快带小妹见识见识。”

刘元忽然想起来,家人只说是舅爷,还不一定是大哥,便有些后悔,但话已出口,无法更改,只得带着她往前院走去。

刘秀、斯干被家人引进客厅。正在品茶等候,忽听门外传来一阵女子的银铃般的笑声,只见二姐刘元领着一个美貌少女走进门来。

刘秀慌忙起身,给二姐施礼,却见那少女面带微笑,一双美丽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打量着自己,不由得怦然心动。

刘元一看,果然不是大哥,言不由衷地说道:“三弟,原来是你。”

少女一听,眼睛瞪得更大,扫了刘元一眼,道:“他不是你说的大英雄刘演刘伯升?”

刘元只是看着弟弟窃笑,默不作声。刘秀莫名其妙,忙给少女深施一礼,自我介绍道:“在下刘秀,刘文叔!”

“刘秀刘文叔?”少女轻声念叨着,脸上笑容尽失,顿显失望之色,连给刘秀还礼都忘了。刘秀难堪极了,红着脸回到座上。

小斯干一看主人尴尬的样子,不高兴了,故意摇头晃脑地说道:“我家三公子是去长安游学的,将来做了将军丞相也说不定,看谁还敢小瞧了他!”

少女一听,忍俊不住,“扑哧”一声笑了起来,忙给刘秀施了一礼,说:“文叔哥哥,小妹失礼了。您要是真的做了丞相或是将军,千万不要记恨哟!”

刘秀见她纯真可爱,拘谨顿失,轻轻地一笑道:“狗奴才缺少管教,小姐不要见怪。斯干,快给小姐陪罪。”

“是,三公子。”

小斯干极机灵,立刻走到少女跟前,深深施一礼。少女一见,又嘻笑起来。

刘元见他们又说笑起来,便笑着介绍道:“三弟,她是你姐夫的朋友阴识的妹妹阴丽华,年纪虽小,却是新野城里有名的美女,登门求聘的人排起了长队,可是人家心比天高,非要嫁个将军不可。”

刘秀一听,心里如针刺一般疼痛,怪不得阴丽华初见自己时会有那种失望之色,自己远不及大哥那样英名远播。对,进京求学,将来也能当上大将军,决不能让一个美貌女子小看自己。瞬息之间,他的心弦重又振奋起来。

阴丽华当然不会知道跟前的英俊青年在想什么,她一听到刘元在陌生男子面前混说一气,气得鼓着嘴儿道:“嫂子真坏,小妹非告诉邓大哥不可。”

刘秀回过神来,听阴丽华说到邓晨,忙问道:“二姐,姐夫不在府中吗?”

刘元忙笑道:“瞧,姐姐忘了告诉你,你姐夫和丽华兄长阴识一大早就出去了,为着买卖上的事儿。这会儿,快要回来了。”话音未落,一个童髻丫头进来禀道:“秉奶奶,公子爷和阴公子回来了。”刘元笑道:“瞧,这不是回来了么。丽华,可不许告我的刁状。”

三人说笑着迎出客厅,刚走出大厅,却见一高一矮两个身穿青衫的青年男子走进院内。刘秀一看,那个高的正是二姐夫邓晨,矮个的当然是阴丽华的哥哥阴识。

“是文叔来了么?”

邓晨老远就打着招呼,并把阴识介绍给刘秀认识。刘秀忙给姐夫行礼,又给阴识施礼,阴识待人谦恭,忙迎礼问候。众人重回客厅落坐。

叙了一会儿闲话,阴识给妹妹使了个眼色起身,道:“邓兄、刘兄,小弟府上还有事要办理,先告辞了。”

邓晨知道他是因刘秀在此不便才要走的,便诚心挽留,道:“文叔又不是外人,何必客气,用过午餐回府不迟。”刘元、刘秀也起身挽留。

“谢邓兄盛情,只是我兄妹三天没回府了,也该回去看看。”

邓晨见他执意要走,也不强留。便和刘元、刘秀一起,送他兄妹出府。到了府门外,阴氏兄妹挥手告别。刘秀心系阴丽华,怅然若失地望着他们上了马车。

马车起动了,刘秀的目光还舍不得移开,他盼着那华丽帘子突然卷开,露出他渴望的面庞。

马车越走越远,刘秀彻底失望了。可是这时那帘子真的卷开了,阴丽华伸出头来,美目留眄,分明有一丝淡淡的依恋之意。刘秀的心灵被深深地打动了。

邓晨得知刘秀要去长安游学,非常赞赏和支持,况且又是小舅子第一次登门,能不殷勤招待么?立刻命人备办丰盛的酒席,亲自为刘秀把盏饯行。

刘秀面对酒桌的山珍海味和姐夫的浓浓盛情,却全无食欲,只勉强地吃下几杯水酒。刚才,他还想着在姐夫家里多逗留几日。但此刻,他却想早点离开邓家,早一天赶到长安,入太学,习经书,考甲科,入仕朝廷,名列公卿。

邓晨发觉妻弟心绪不宁,以为他是第一次离家外出,少不了的离愁别绪,便劝慰道:“文叔,男儿志在四方,总不能守住故乡这一块土地默默无闻一辈子。你选择游学之路正是明智之举。几年之后,当你建功立业,荣归故里时,就会感到今日之行的必要。”

“建功立业,荣归故里。”刘秀轻声念叨着默默地点点头。他在想,到了那一天,他就可以堂堂正正去阴府求聘,阴丽华一定会兴高采烈地嫁给他。想到这儿,他的脸上浮现出得意的笑容。

邓晨以为自己的话起了作用,便又斟满杯酒,亲手送到刘秀面前道:“文叔,再满饮此杯。”

刘秀见姐夫为自己斟酒,慌忙起身还礼,道:“姐夫切莫折煞小弟,小弟饮下此杯,就要动身赶路,实在不敢贪杯。”

邓晨没想到他会走得这么急,不解地道:“贤弟求学似渴,可以理解,但也不必急在一时么。”

刘秀怎好把自己的心情说明,只得说道:“小弟只是想早一天赶到长安。”

刘元一直一声不响地观察着三弟,今天刘秀的种种反常举动引起她的注意。他们是同胞姐弟,刘元当然最了解三弟,三弟的异常表现使她联想到刘秀送别阴丽华时那种痴迷的目光。对,三弟喜欢上了阴小妹,刘元几乎敢百分之百地肯定。但是当着生性腼腆的三弟的面,绝对不能说出来,否则,三弟真的无地自容了。因此,她只是语意双关地笑道:“三弟说得对,早到长安,习学经书,功成名就之后,想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就不会有困难了。”

邓晨一听,气得瞪了妻子一眼,对刘秀道:“文叔,不要听你姐的话,我也不想强留你。只是我家左邻有一个本家弟弟,名叫邓禹,虽年仅十二,却能诵诗书,常有惊人之语。邓禹一心想去长安游学,无奈他年纪太小,又无人作伴,家中老人怎能放心让他独自一人前去。贤弟不妨与他同行,既有了旅伴,也可相互照应。”

刘秀一听姐夫就是为了这个邓禹,便爽快地一笑道:“既然这位邓兄弟一心向学,小弟能不帮这个忙吗,邓兄弟何在?烦请姐夫请来一叙。”

“三弟稍候。”邓晨说道,也不招呼下人,而是亲自起身离座去寻邓禹。不多时,使引领一个清秀的端庄少年来。邓晨立刻给邓禹引见。

“这位是舂陵刘秀,刘文叔。”

邓禹年纪虽小,却举止端正,俨然如成人立刻上前给刘秀施礼。

“刘公子,小弟邓禹,字仲华,这厢有礼了。”

刘秀观其举止言谈,便知邓禹饱读诗书,他自幼就喜好读书,所以一见面就喜欢上这位举止文雅的翩翩少年。立刻起身还礼,道:“小兄弟免礼,请坐下叙话。”

邓禹告座,谦恭地道:“听邓大哥说,刘兄要去京都游学,小弟真是钦佩得很。”

“在下虚度一十八载,一朝闻道,亡羊补牢罢了。”

“刘兄真是谦恭有加。但不知刘兄将主攻哪一门经术?”

刘秀听他并不赘言虚应,而是问得直接,便也回答得爽快,回道:“在下主修《尚书》,欲拜中大夫许子威为师。小兄弟,你欲修何学?”

邓禹道:“小弟最喜《诗经》,也曾闭门自读。只是没有名师指点,只能浅尝辄止,不得精髓。素闻博士江翁对《诗》学造诣颇深,小弟欲拜江翁为师,专攻《诗经》。”他们两个不愧都是读书人,一见如故,谈诗论文,讲经说道,越说越投机,越聊越有缘,不过一顿饭的功夫,两人已如故人。刘秀道:“邓贤弟既有向学之心,何不禀明高堂,随愚兄一道去长安游学,将来也可奔个前程。”

邓禹应道:“小弟正有此意,稍后就去禀明双亲。有刘兄作伴,双亲大人也会放心,定会依允。”

邓晨见两人如此投缘,也非常高兴,便以东道主的身份举起酒杯,笑道:“文叔,仲华,为你们今日相识,也为你们明日的腾飞,满饮此杯。”

“谢姐夫吉言!”

“谢邓兄深情高义!”

两人举起酒杯,一饮而尽,相视欢笑。

酒宴罢了,邓禹回府禀明二老,父、母大人闻听有舂陵皇族子弟作伴,完全放心了,当即为儿子打点行装。邓禹返回邓晨家,言明次日动身。刘秀有了新伴,心里不再浮躁不安,也不急在一时,便决定明日起程。

当晚,邓禹也宿在邓晨家,与刘秀共寝,两人移灯一处,共读诗书,谈论心得,彻夜不知疲倦。

第二日,两人动身,邓晨送别之时,各赠两人盘资银一百两。两人推辞不过,只得收下。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刘秀、邓禹结伴,执辔而行。汉时儒生求学,并不仅局限于子诗经集,也包括游历天下,开阔视野,增长阅历,故而又有游学之称。在今天看来也是一种务实的求学作风。因此,两人一路上游山玩水,览阅名胜。逢岛必登,把酒临风,都有飘飘欲仙之感。奇峻的翠峰,奔腾的山河,呼啸的丛林,都使刘秀有见识恨晚之感。舂陵太小,天下何其大,何其美哉。

刘斯干一路也不寂寞,邓禹随行带着一个十二三岁的书童,叫文峰。文峰也是少年天性,与小斯干一路说笑玩耍,成了一对难舍难分的小伙伴。两个僮儿嬉戏起来,没完没了,连主人的吩咐都忘了。好在刘秀、邓禹都是宽容仁厚的主子,也不责备他们。

一连几天,风和日丽,正是出门行路的大好时候。刘秀、邓禹执辔并肩,相伴而行。刘斯干和文峰年龄相仿,更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跟在主人身后有说有笑,并不觉得旅途劳累。穿过河南平原,道路逐渐崎岖起来。有时候峰回路转,山道盘旋,景色和家乡更是不同,大家指点着议论,不觉间已出南阳地界,进入到弘农郡。

站在路口举目遥望,一座不算太高,却也蓊蓊郁郁的小山横亘眼前。这段时间,天气似乎暖和许多。阳光白花花地洒在山川溪水上,仿佛有些云雾蒸腾。刘秀和邓禹直起身子,眯着眼睛看见前方山腰处葱绿间有一条亮白,宛若银带,分明是山泉萦绕。“贤弟,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眼下山水相间,仁智俱全,真是咱们平原地界难以见到的绝佳胜境。走,看看去!”刘秀拍手大喊,招呼邓禹一前一后飞奔而去。刘斯干和文峰忙撒腿猛追。

终于来到山脚,却发现路口有十余名官兵衣甲整齐,刀枪并举,正来回晃动着把守封锁。以为他们是照例巡逻,刘秀没有在意,依旧往前走。一个兵卒见状快步上来挺枪阻拦:“两位公子,快些停住!”

刘秀见他说话还算客气,知道是一身儒服起了作用,便勒马问道:“怎么,要封锁山路,这山里有猛虎伤人?”

“那倒不是,有一个亡命之徒逃遁山中,我们奉命堵截。那凶徒恐怕比猛虎更能伤人,看你们文文弱弱,正好被他当成人质,最好还是不要进去。”那兵丁一本正经地回答。

刘秀听他说自己文文弱弱,顿时不服气的劲头上来,心说你们这些小兵,还没见过我练习武艺的情景呢。如果你们看了老子舞刀弄枪如何利索,你们就不会说老子文弱了。这样想着,哈哈一笑:“我当什么大事呢,不过就是个小蟊贼吗?你们怎么不进去捉拿?”

那兵丁还没回答,另外有人插嘴说:“凶顽之徒,狗急跳墙,难免会做出穷凶极恶的举动,我们要在这里等大队兵马过来,一同进山围剿。”

“一个蠢贼还用大队人马,未免小题大做了吧?你们不用着忙,我们先进去看看,若发现了那个凶徒,替你们捉拿了送出来便是。”刘秀越发得意,信口开河地说。

“就你们?”听见他们说话的兵丁纷纷撇嘴,“别让人家一手一个拎了当盾牌,到时候我们奉上司命令,可顾不得照顾你们,一阵乱枪戳过去……”

刘秀被他们七嘴八舌说的红了脸,抢白一句:“哼,人家都说贼是木梳,兵是竹箅,老百姓见了当兵的比见了贼还胆怯。叫我说,贼人是被逼出来的,哪有你们说的那么凶恶?我这就进山给你们看看!邓禹,咱们走!”

邓禹却有些怯懦,忙附在耳边轻声说:“刘兄,刀子见血不认人呀,这是生死攸关的事情,我看还是先不要进山为好,免得赌气一时,后悔一世。”

“仲华,到时候碰见凶犯你就明白我的本事了,他区区一个山贼不过贫苦百姓,被逼无奈,能有多大能耐?”刘秀被自己推到风头浪尖上,此刻也只得硬着头皮叫嚷。

邓禹还是有些犯怵,底气不足地劝告说:“刘兄,君子恃智不恃力,自古智者不立危墙之下,还是小心为妙,我看我们还是不要冒险了。”

那几个兵丁挨了骂,心里不大舒服,有人冷笑一声:“叫我说还是进去瞧瞧的好,省得说话没个屁响。说不定那贼人心善,看你们磕头求饶,不但能放过你们,还会把抢来的银钱分给你们一些也未可知。”

刘秀听他说的尖刻,更加赌气,在马背上拉住邓禹,招呼刘斯干和文峰:“走!”不由他们分说,已经跑进山口。

沿山路走出一大截,渐渐平静下来,感觉山中胜景叠连,一处美过一处,各具千秋又浑然一体。远望青山苍翠,树木葱茏,近观花草茂盛,蝶飞鸟鸣。刘秀渐渐忘记刚才的争执,心旷神怡地环顾四周,调侃地说:“仲华,怪不得既要读书又要阅世,大好江山本身就是一部无字天书哟!”见邓禹微攒着眉头,似乎还在害怕刚才说的凶徒,便故作轻松地笑笑,“放心,偌大一座山,咱们怎么会那么巧就碰上?这都是那些官兵过于胆怯,虚张声势。你没听说过吗,有人编过个顺口溜讽刺那些所谓兵将,贼来官兵不见面,贼去官兵才出现。不知贼与兵,何日能相见。”

邓禹听他说得有趣,也笑了。

主仆四人正边聊边走,忽听山路拐弯处有人高声叫喊:“好呀,大胆的狂徒,竟然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拦路劫抢,天下还有没有王法?!”

邓禹悚然一惊,停住脚步,靠在马跟前,做出随时上马跑走的姿势:“刘兄,可能是逃犯!”

刘秀也是一阵惊慌,不过方才自己放出大话,不管怎样,总得顾及面子,立刻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将马缰绳一把丢给刘斯干,顺手拉出腰问短剑:“不要慌,你们先待在这儿,我过去打探一下。”

刘秀稳住怦怦心跳,握剑在手,慢慢走到拐弯地方,蹲在一块巨石后边,向前张望。只见大约五十步开外有一手持利刃的蒙面人,正截住一儒生模样的年轻人,两人面对面正争辩什么,声音时高时低。令刘秀感到疑惑的是,那蒙面大盗貌似凶狠,却并不行凶,只是一味地和对方说话。有这么抢劫的人吗?刘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