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刘秀传 > 第二章 新野城初遇俏美人 弘农郡刘秀说山贼

第二章 新野城初遇俏美人 弘农郡刘秀说山贼

作者:曹金洪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秀奇怪地想。后来又见两人说到激烈处,开始撕扯起来,但也就是撕扯,并没动刀,也没大打出手。

本来刘秀心头还有些胆怯,现在见这个盗匪不过尔尔,想来也不过是个只会说不会练的绣花枕头,一个平常儒生尚且能和他撕扯,何况自己多少练过武艺?他立刻放下心来,大喝一声仗剑冲过去。蒙面人听到响动似乎一惊,见又来了一个儒生,忙往后撒开一步,沉声说:“这位兄弟,识相的走开,不然我就不客气了!我们江湖中讲究三不杀,凡云游方士、江湖行院妓女,犯罪流配之人,都不可作为戕害对象。儒生虽然不在其中,但书生大多手无缚鸡之力,正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老子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混世魔王,跟你们穷书生较劲,可就把大丈夫的脸都丢尽了,你们留下银两,快些滚开!”

听他絮絮叨叨说出一大套,从口气中刘秀立刻明白过来,这个所谓的蒙面大盗,也不过是个读书人,大概生活无着,才学着书上的样子做起盗贼。心头更加宽松之余又有些酸楚,冷冷一笑说:“你以为我是谁?告诉你,我乃城中捕头,正带了弟兄们来抓你这蟊贼。”说着从腰里掏出一大块银锭扔过去,看他扬手接住了,“我们的人已经集中到山前路口,有本事的别从后山走,从前边出去试试!”

那蒙面人倒还机灵,立刻听出其中意思,冲刘秀弯腰深深一揖:“山不转水转,改日相见!”一溜烟地向后山跑去。

方才被劫持的儒生惊魂未定,见那蒙面盗贼真是走了,才长舒口气说:“好家伙,真是有惊无险,我还以为那家伙穷图匕见,一会儿不耐烦了要兵刃相加呢!多谢恩人搭救,若不是你们,他动起粗来,恐怕我早到阴曹地府见阎王爷去了,还说不定现在无常正逼着我过奈何桥,喝迷魂汤呢!”

听他说的有趣,刘秀心里很是得意,颇有几分英雄气概地说:“滴水之恩,何足挂齿,这还是他识相,若真动起粗来,只怕此刻已经束手就擒了。这位老兄,看你的装束,莫非也是要进京游学吗?”

那儒生意味深长地看一眼刘秀,颔首笑道:“小弟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确实是要进京城游学。敢问兄台尊姓大名?”

“舂陵刘秀,字文叔。”刘秀爽快地回答,“易走同条路,难逢有缘人。走,咱们不妨结伴而行。”

三言两语间,刘秀感觉这个严光谈吐儒雅得体,正对自己心思,没几句话就甚是投缘,大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激动。刘秀等人一路上昼行夜宿,谈天说地,各抒胸中志向,不知不觉中,已经穿过潼关,来到京城长安。

京师长安不仅是天下的政治中心,也是手工业、商业中心。仅城墙就有六十多里长。城中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热闹非凡。刘秀、严光、邓禹等人一入城门,便为这座宏伟的城池惊叹不止。高耸的城墙,雄伟的城门,如水的人流,似乎都在炫耀着京城的尊贵。

刘斯干眼睛哪够用,东瞧瞧,西看看,还用手摸摸城门上的硕大的门钉,嘴里一惊一乍地叫道:“嚇,这么大的城门,比新野的五个城门都要大。”

刘秀等人也是第一次来长安,第一次见到这么宽阔的城门,对他的惊讶并不感到奇怪。周围的行人却觉得这孩子傻呼呼的好笑,都往这边看。一个衣着华贵的男子讥笑道:“乡巴佬,没见过世面。这城墙每面都有三个城门。这道门还是小的呢。”

刘斯干一听,人家在笑话他,哪里能忍,板起小脸儿怒道:“扯淡,要这么多城门干什么,鬼才信你呢。”

那男子也不与孩子计较,骂了一声:“乡巴佬!”自顾自地走了。

“呸,大地方的人都爱吹牛。”刘斯干往那人身后啐道。刘秀怕他惹事,斥道:“斯干,不得无礼,快进城吧!”

其实,那男子并不是吹牛。长安城每面都有三个城门。刘秀他们是从东面的清明门进城的。这面城墙上还有两座城门:宣平门和坝城门,都比清明门大得多。

一行五人进了城,城里更热闹了,一路走一路看,街道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两旁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卖什么的都有,粮食、薪炭、车船、铜器、铁器、食品、牲畜、布帛、漆器、颜料。而且还有人市,专卖奴婢的市场。这些还算不上新奇,新奇的是那些穿着奇装异服的西域的商贾或使节。刘秀等人也弄不清谁是哪国人,反正一听有人叽哩呱啦地说话,就知道不是中原人。刘斯干自作聪明,以为人家也听不懂他说话,使故意骂了几句,不料竟有几个西域人懂汉话,瞪着蓝眼珠子追过来,亏他跑得快,才没惹出麻烦来。几个人边走边看,不知不觉来到西市大街口。街口的西北角有家酒楼,客人们进进出出,生意兴隆。一阵酒香飘来,众人才感到肚子饿了,严光手指酒楼道:“反正已到京城,不必着急,咱们何不在此小酌一杯。”

刘秀、邓禹同时点头。一路上,三人已成莫逆之交,可惜还没有一块真正开心畅饮过,正好这是机会,岂可错过。

五个人向酒楼走来,店伙计一看又有生意来了,热情地上前接待。先把马匹、行李安置好,然后把他们安排到楼上临窗的雅座。大家一看周围的客人,多是儒生和富家人。知道是一家档次较高的酒店,非常满意,当即叫上酒菜,严光、邓禹、刘秀边喝酒边叙话。刘斯干、文峰早饿坏了,反正主子宽容,这会儿甩开腮帮子,只管吃。

酒过三巡,严光放下酒杯道:“如今已到京城,不管天下时势如何变化,求得真学问才是治世济民的根本。酒后,咱们就去太学报到吧!”

邓禹道:“刘兄是皇族子弟,跟你我不一样。”

严光有些惊讶,结识刘秀这些日子,还不知道他是汉室子弟,也难怪,刘秀从不以皇族的身份自傲于人。按照当时的规定,入太学的儒生一则是当朝廷臣的子弟,二则是各郡县举荐的官宦子弟。严光、邓禹就是后者。但刘汉皇室子弟享有特权,不必由地方举荐,只需向朝廷宗室注名即可。

刘秀见严光的目光有些特别,也有些不自在,忙谦恭地道:“两位可先去太学注册,小弟去国师府刘歆处投书注名,就可入学。我们仍是同窗学友,岂不美哉?”

尽管他谦恭备至,但严光、邓禹一听到刘歆的名字,还是吃了一惊。刘歆不仅是摄皇帝王莽的国师,而且和其父刘向都是当世盛学古文经的鼻祖。天下儒生谁不知道刘歆的盛名。到底是皇族子弟,一到京城就攀上了这样的后台,寻常官宦子弟是可望不可及的。

说话之间,已是酒足饭饱。三人结账下楼,到了楼下,互道珍重,分手而去。严光、邓禹去太学学宫。刘秀带着斯干奔国师府。

刘秀第一次来长安,还不知道国师府在哪儿呢。但这不难,刘歆的名字,京城无人不知,一问就知道。穿过十字路口,见前边有家铁器铺,房主正没事儿闲坐着。他正要上前打听,忽听身后有人叫道:“刘兄,请留步!”

刘秀吃了一惊,长安城内,除了严光、邓禹之外,还有谁认识自己?忙回头一看,却见一个儒生打扮的矮个男子正笑吟吟地看着自己,便惊讶道:“兄台是喊在下吗?”

“不是刘兄,还会是谁!”矮个儒生操着巴蜀口音,恭敬地道。

刘秀看他面生,不会是故旧,不解地问道:“兄台哪里人,怎么认识刘某?”

矮个儒生一脸的恭维之色,揖手道:“在下蜀郡梓潼人哀章,也是来长安求学的。刚才在刘兄隔座吃酒,因而认识刘兄。”

刘秀一听,他是这样认识自己的。看对方一脸的恭维相,恐怕别有所图。这样一想,便心生厌恶之情。但出于礼节,只得稍施一礼,道:“原来是哀公子,失敬,失敬。在下还有要事在身,告辞了!”说完抬步要步。

哀章却进前一步,讨好地道:“刘兄是去国师府吧?在下可以帮忙,给刘兄引路。”

刘秀一听,更是不快。看来他们三人在酒楼上说的话全被哀章听到。哀章这么殷勤,到底为的什么?于是他单刀直人道:“不敢有劳尊驾,哀兄有什么话尽管直说,小弟能帮忙的一定尽力而为。”

哀章一听,眉开眼笑,道:“刘兄真是爽快人,我也就真说了。小弟也是求学上进之人。大老远地来到京师就是为了进太学习经书。可惜小弟出身卑微,地方上不予举荐,入太学无门。如今已来京师数月,川资耗尽,正走投无路。求刘兄在国师公面前为小弟美言几句,让小弟也能入太学,遂了平生之志。”

刘秀半信半疑,也生了同情之心。是啊,天下有多少读书人梦想入太学攻读经书,因为太学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在太学里读几年经书出去就可以做官了。可是自己是个家道中落的皇族子弟,能否见到国师公面,尚不可知,又如何帮别人呢?因此他摇头苦笑道:“不是刘某不肯帮你,实在是人微言轻,无能为力啊!”

哀章却不肯死心,继续纠缠道:“不管怎样,刘兄总是皇族子弟,应该进得国师府,求刘兄带小弟一同进去,待见到国师公,小弟自有办法。”

刘斯干早就不耐烦了,听他哕嗦个不停,便一步抢到跟前,不客气地道:“我说你这人咋回事。想当官自己去求国师公,老拉扯我们公子干什么!”

刘秀转头呵斥了一句,让斯干礼貌一点,不管怎样哀章也算是一介书生,来长安求学也是实属不易,因此他更不想驳人家的面子,于是就同意了哀章的请求,但事情能不能完成,他也不敢保证,毕竟自己也只是一介学子而已。哀章听了刘秀的话,简直喜出望外,他拍着双手向刘秀答谢,并亲自到前面指路。到太学的路,哀章早已经轻车熟路,根本就不需要向他人打听,直接就带着刘秀主仆到了太学的门口。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