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然主要取决于他们自身的资禀和努力,但与曾国藩的直接督导和影响也着实分不开。特别是对弟辈、儿辈,曾国藩一直把书法作为所督导他们课业的重要内容,多年间未曾少懈。就是在相继作《圣哲画像记》和选编《经史百家杂钞》的这个时候,他对儿子纪泽习字方面的督导也抓得很紧,信中常不厌其详地教示。譬如咸丰九年(1859年)三月初的一信中即有这样一番讲论: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大抵写字只有用笔、结体两端。学用笔,须多看古人墨迹;学结体,须用油纸摹古帖。此两者,皆决不可易之理。小儿写影本,肯用心者,不过数月,必与其摹本字相肖。吾自三十时,已解古人用笔之意,只为欠缺间架功夫,使尔作字不成体段。生平欲将柳诚悬、赵子昂两家合为一炉,亦为间架欠功夫,有志莫遂。尔以后当从间架用一番苦功,每日用油纸摹帖,或百字,或二百字,不过数月,间架与古人逼肖而不自觉。能合柳赵为一,此吾之素愿也。不能,则随尔自择一家,但不可见异思迁耳。
可见,曾国藩是将自身多年间的经验教训,有的放矢地提供给儿子作为借鉴的。他是对儿子的书法寄托着厚望,以为实现自己有志而未能达到的一种夙愿。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曾国藩对儿子纪泽讲过自己一生有“三耻”,其中之一便是“少时作字,不能临摹一家之体,遂致屡变而无所成,迟钝而不适于用。近岁在军,因作字太钝,废阁殊多”。在书事、学事方面,曾国藩总是怀着缺憾感的,察不足而求进境,知有耻而欲雪之,这恐怕也是他能够做到“羽檄交驰不废学”的一种动力吧?而纪泽对乃父即使在统军之时也不废弃学事,则是铭感于心,钦仰备至的,故后来他在祭乃父文中,尚不忘有“戎政倥偬,劬学不舍,出入百家,熔为一冶”之赞。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