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曾国藩传 > 第一节 出师未捷身“险”死

第一节 出师未捷身“险”死

作者:董丛林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舟师进剿,虽小有斩获,旋以风利水急,战船被焚,以致兵勇多有溃败。据曾国藩自请从重治罪,实属咎有应得。姑念湘潭全胜,水勇甚为出力,着加恩免治其罪,即行革职,仍赶紧督勇剿贼,带罪自效。

这应该说只是一种象征性的处分,名义上暂行革职,实际上仍督率其军,一般用不了多时即可复职。按照惯例,“降黜人员不得上疏,谕旨由大帅传知”,但曾国藩获得可单衔奏事的特许。由种种迹象,曾国藩也可看得明白,此番处分对他日后不会有大的影响。

当然,这个时候也有许多让曾国藩非常不满意的事情,而他又不得不隐忍委蛇。譬如,在他看来,王錱“骄蹇致败,贻误大局”,竟又夸饰胜利,将杀敌三十人夸大为所谓“杀敌数百人”。如此弄虚作假,本甚为可恶,但由左宗棠起草的由巡抚、提督与他会衔具奏的折稿中,竟将王錱的假胜仗作为真事写入,而让他曾国藩初阅的折稿中并无此内容,是后来瞒着他加入的,奏折发出后才送定稿来让其画诺,他感到“无可如何,只得隐忍画之”。还有非属曾部的一个叫朱石樵的人,在岳州战败逃回,复在宁乡战败,“逃奔数次”,但仍令他署宝庆府事。曾国藩在家书中感叹:“是非之颠倒如此,余在省日日恼郁,诸事皆不顺手,只得委屈徐图。”尽管如此,但较比湘潭胜利前的情形,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他毕竟有了“徐图”的条件。

岂是只等“徐图”,能够立办的事情曾国藩便雷厉风行,整军即是这样的事情。经过岳州、靖港之败,湘军水师的战船“去其大半”。曾国藩派人在衡州、湘潭分别设厂,造出“较前更加坚致”的船只六十号,又在长沙设厂修复船只一百数十号,恢复和加强水师船械,对已溃的勇丁,不再收集,另行募水陆兵勇数千人,使队伍不仅在人数上得以及时补充,而且人员素质条件也更形严格。除了从本省挑选人员外,又奏调广西、广东的水师弁兵前来“会剿”,结果,“广西巡抚委知府李孟群募水勇一千名,广东委派总兵陈辉龙带水师四百员名、炮一百尊”到湘,加强了阵线的实力。对军官层的整顿更毫不含糊,作战中立功的将领,予以奖拔保奏,溃败者则革退更置。这样,其部队“规模重整,军容复壮矣”!

曾国藩建旗出征以来的四个多月里,还没有能够出省作战,主要是在湖南与太平军较量,总的看来是败多胜少,但湘潭之役的胜利给他和他的湘军带来重要转机,而对于太平天国方面来说则是一次大挫。从全局看,湘潭之役的结果,与其说由于湘军方面的得计,不如说缘于太平天国方面的战略失策。有军事史专家评析说:太平天国西征军从出征到湘潭受挫,前后不足一年。在此期间,先后攻占了安庆、庐州、九江、汉口、汉阳、岳州等重镇,控制了大片地区,有效地保证了天京上游的安全和粮食物质的供应,取得了重大胜利。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是战线太长,兵力过于分散。将数万兵力分布在东起芜湖,北到庐州、随州,西至宜昌,南到南昌、湘潭,跨越四省、纵横数千里的战场上,这就难以有效地打击敌人。尤其是攻占汉口、汉阳之后,在武昌尚未攻克的情况下,又再度分兵,北攻随州、荆州,南攻岳州、湘潭。由于兵力一分再分,在湘潭骤遇强敌湘军,终于遭到大挫。湘潭挫败是太平军西征作战的一个转折点,自此以后,西征军被迫由进攻转入防御,节节后退,几至不能遏止。后来李秀成总结太平天国失败教训时,将此列为“天朝十误”之一,可见其影响重大与深远。

所提到的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领袖人物,封“忠王”。他的所谓“天朝十误”,是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最后被湘军攻破,他保护幼天王洪福瑱出逃被俘囚禁期间,所写《自述》中总结太平天国失败教训所列“十条”。这些并不都是军事方面的,还有关于施政方面的。在关于军事方面的事项中,北伐的占三条,最后“不应专保天京,扯动各处兵马”占“半条”(因为其后还有“误立政无章”云云的半条),而关于西征之事只一条,大意是说误不该派林绍璋部去湘潭,致其全军败尽。可见,此事对于太平天国后期领导人来说都刻骨铭心,的确不能小觑。

湘潭之役的当时,也许作战双方都难以像过后回顾总结那样将其置于战略全局审视。但无论如何,此役对湘军和太平军双方的幸与不幸来说,反差是鲜明的。它有着对战局阶段性地承前启后的连接意义——对前一阶段是一个归结,在这中间,曾国藩本人遭逢的是“出师未捷身‘险’死”的境况;而对战局下一步的走势,此役则有着直接的启导作用。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