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心理三术:洞察术、操纵术、调节术 > 察言观色:相由心生,言表心声

察言观色:相由心生,言表心声

作者:牧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阅人之术,其精妙在于明察秋毫。一个人的外貌特征、言谈举止、穿衣佩饰、情趣喜好,甚至是饮食习惯都会泄露他内心的秘密;对方每一次不经意的小动作,都是他的情感趋向、思维模式以及行为方式的外现,由此便可推断出他的真实意图。因此,察言观色是一种处世能力,既需要眼睛的洞察力,又需要大脑的综合判断能力。

面部五官折射心理信息,肢体语言泄露心灵秘密通过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可以看穿一个人的心理,看透他是什么样的人,因为每个人的表情背后是他的生活经历、学识修养、心态人格;肢体则可以通过动作和造型来表达情感。面部和肢体就犹如心灵和表象、隐秘和暴露那样存在着本质的差异。

人的表情会说话人的身体构造及社会环境决定了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而这些功能和活动影响着人体的外部特征和行为表现。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些外部表征和活动行为中,按照一定的规律总结归纳出一些类型。推理分析各类型与人们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关系,有助于了解人的内在活动状态,这也是古代人“面相说”有一定根据的地方。所以,我们通过人面部的表现能在一定程度上“读懂”人的内心活动。

比如,一个人心里正在打什么主意,会通过他的眼神忠实地告诉别人。当一个女人对男人充满好感的时候,她的眼睛会说出嘴上不能说出的话,就是睁大她充满活力的眼睛;当一个女人表示拒绝的时候,她就会用愤怒的、或是轻蔑嘲笑的眼神,来表示她嘴上不愿说出的话;当一个女人用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的眼光扫视一个人的时候,表示对对方的轻蔑和审视;时而移开目光直视远处,这表示根本不关心你在说什么;当你看到对方黯淡的眼神,就应该想到对方有不顺心的事或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情;而当你和对方交谈时,对方的眼睛突然明亮起来,则表示你的话触动了对方的心灵或激发了对方的兴趣。常常有这种情况,有些人口头上极力反对,眼睛里却流露出赞成的神态;有些人花言巧语地吹嘘,可是眼神却表现出他是在撒谎。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毫不掩饰地展现你的学识、品性、情操、趣味、审美观和性格。一个敏锐的人总是善于捕捉人们瞬息万变的眼神,洞察对方的内心。

人的耳朵也有着透露内心的玄机。假如你想对情人说几句悄悄话,是对着他(她)的左耳说呢,还是右耳说?如果是前者,你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美国的西姆教授道出了个中的奥秘:无论男女,与右耳相比较,左耳更喜欢甜言蜜语,听到的情话最容易令人动心。因为人的左耳是由右半脑控制的,而右半脑恰恰就是负责处理情感的半脑。同时,左耳对声音刺激的反应更灵敏,甚至包括音乐的和弦及曲调。而如果你要想让对方牢牢记住你说的话,则应对着对方的右耳说,因为人用右耳听的话比用左耳记得要牢。右耳听到的信息汇入左半脑,左半脑比右半脑更具记忆优势,这种优势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得到强化。因此,听不同的话用不同的耳朵,效果大不一样。

嘴巴不仅用来表达有声语言,还可反映人的情绪和心理活动。比如,嘴唇闭拢表示心态宁静、端庄自然;嘴唇半开或全开表示疑问、奇怪、有点惊讶;嘴角上扬表示善意、礼貌、喜悦;嘴角下垂表示痛苦悲伤、无可奈何;撅嘴一般表示生气、不满意;嘴唇紧绷,多半是表示愤怒、对抗或者决心已定;在交谈时,用牙齿咬住嘴唇,说明正用心地倾听他人的讲话,也可能是在认真地反省自己,等等。

我们常常在广告牌上看见电影明星或模特儿的侧面广告,几乎展示的都是左脸,这是为什么?再比如一张脸谱照片,左边为生气的表情,右边为微笑的表情,你看过后,会被左边生气的表情所吸引,并形成一种不易磨灭的深刻印象。

据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配合眼球的活动,感情在脸部的左边比较容易显现出来。如果从脸的同一边所合成的照片来看,左脸比右脸感情的流露更为明显。当你无法抓住对方心理时,下意识地看看他的左脸,大致可知一二。

看手“舞”足“蹈”,窥探内心秘密我们在与人沟通时,即使不说话,也可以凭借对方的身体语言来探索他内心的秘密,对方也同样可以通过身体语言了解到我们的真实想法。人们可以在语言上伪装自己,但身体语言却经常会“出卖”他们,因此,解译人们的肢体言语密码,可以更准确地认识自己和了解他人。

手势是加强语言感染力的一种辅助动作。下意识的举动,如搔首弄姿、拉耳掰手,或甩甩铅笔、摆弄锁链之类,无非是掩饰一下内心的不安。如果把两手的手指交叉,则是情感和理智处于平衡的表现,是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双手摊平,表示坦诚、真实,同时也能鼓励对方坦诚相待;手势下劈,给人一种泰山压顶、不容置疑之势,使用这种手势的人,一般都高高在上,高傲自负,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他的观点不容许他人轻易反驳,伴随着这个动作的意思是“就这么办”、“这事情就这样决定了”、“不行,我不同意”等等;手势上扬,代表着赞同、满意或鼓舞、号召的意思,多用于演讲、公众发言或打招呼,这种手势动作幅度较大,容易使人产生比较鲜明的视觉印象。有些人主观上为加强语气,还特意采取某种手势动作,用以表示特定含义。

手势使用太多,会成为无意义的举动,这是一个人轻浮或狂妄的表现,在社交上极不得体。

腿脚的活动也能展露人心。在公司的销售工作奖评会上,当公司领导对销售经理的管理水平提出亟待提高及工作改进建议时,与会的销售经理坐在那里两腿交叉,神情呆滞,显示出种种表示异议和防御性的身体语言信号。十分有趣的是,当这位发言人转移了话题,开始讨论经理的作用与推销员的关系时,几乎所有的与会者都顿时振作起来,并将腿的姿势变成了一种美国式的腿部交叉姿势。显然,这些经理此时对领导的赞评表示认同,心情愉快。

通过肢体语言能够洞察对方的内心世界。在心急如焚的情况下,有的人多会咬手指、眼镜、铅笔或其他小物件,这种人往往性格过分内向,喜欢我行我素;有的人则多用指尖轻捋头发,轻搔面部或把食指放在嘴唇上,这种人往往性格达观,处世泰然;还有的人多抚摸下巴(一般是男人),这种人一般较为理智,处理问题老练、谨慎。

肢体语言是内在情感的外部表现。它通过手势等诸多无声的肢体语言形象化、生动化,以达到先“声”夺人、耐人寻味的效果。它能充分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并可帮助接受信息的人深刻、准确地把握对方的心态,有效地避免因言语表达的匮乏而带来的误解。比如,在长辈直言怒斥晚辈时辅以爱抚、安慰的眼神,会叫人心悦诚服;在妻子需要袖手旁观的丈夫帮忙做家务时,伴有一个亲昵、温柔的举动,会让丈夫饶有兴趣地来参与;在向下属吩咐工作时附上一个善解人意的微笑,则能令人心情舒畅等。灵活有效地使用肢体语言,会避免因语焉不详而导致的言语沟通中的麻烦与障碍。

中国古典文学常常通过人物肢体语言的细致刻画来展示芸芸众生的心态。比如,“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周南·关雎》)表达殷切思恋之情;“执龟玉,举前曳踵,蹜蹜如也。”(《礼记·玉藻》)表现小心翼翼的神态;“固独粉饰貌,搔头弄姿。”(《后汉书·李固传》)表现故意做作的神态;“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浑身却如中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水浒》)形容极度恐惧。

心理洞察术1.阅人首先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一个人的价值高低绝不能凭一时的观察或是只从其表面现象来断定。要真正了解一个人,需要长时间的、持续的观察。

2.做到全面了解。不能因为单一的信息就轻易下结论,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现会错意和表错情的情况。

3.观察与语言相结合。人们很难将一种肢体语言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做出百分之百的肯定,如果能将表情和身体语言与语言因素结合起来,就能深入了解对方。

4.识破表情伪装。面无表情、不露声色、面不改色,这些隐藏起来的情感很难被观察者发现,如果按正常的思维去解读对方的心理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出现经验主义错误。阅人应注意识破对方伪装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信号,努力从对方的信息中辨出真伪。

服装是情趣的外现,饰物是个性的风标服装是一种物体语言,它可以传递人的心理状态、意向、性格、爱好、兴趣以及身份等多方面的信息,对于个性展示和情绪变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服装的搭配可以现出一个人的性格,通过佩带的饰品能观察出一个人的个性。

服装是人的第二皮肤人们没料到,自身想要掩饰的东西,却被自己喜好的衣服,包括颜色、布料和情调所显露出来。比如,你的某位同事,他平常都穿着一身固定的样式和格调的西装,但有一天,他却突然改穿潇洒的休闲服和闪亮的长裤,而且脚上套的是一双名牌跑鞋而不是以前的黑皮鞋,结果肯定会引起人们的好奇:他为什么会这样?其实不管从表象或者精神方面说,他的内心必然受到了某种刺激,使他在想法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或者他的内心已经出现某种新的决定和构想。

我们平时所见到的服装种类多姿多彩,形形色色。换句话讲,如问“这服装怎么样”则只表示流行的原则。如果某人穿着讲究,或衣服的布料很值钱,那么就表示此人社会地位较高或经济实力雄厚。此外,衣服的颜色和情调,也因为年龄不同而有区别,一般来说,年轻人喜欢穿清爽明快的服装,上了年纪的人则喜爱色调比较暗淡的衣服。

一般而言,女性比较注意流行的趋势,而且比较容易跟随这种潮流,这是女性特有的嗜好。而在当今社会,也有不少的男性喜欢追随时尚潮流,对名牌趋之若鹜。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如此,通过一个人的穿着能看出一个人的个性与品格。经常穿大方、朴素衣服的人,其性格比较沉着、稳重,为人真诚厚道;经常穿单一色调衣服的人,大多比较正直、刚强,理性思维较强,感性思维较弱;经常穿浅色衣服的人,个性比较开朗、活泼,擅长交际;经常穿颜色衣服的人,不太爱说话,性格比较稳重,遇事冷静,深谋远虑;经常穿五颜六色、款式独特衣服的人,虚荣心比较强,希望成为别人注目的焦点,爱表现、张扬。

经常穿过于高档华丽的衣服的人有很强的虚荣心,并且自我表现欲、对金钱的欲望很强,典型的物质崇拜者;经常穿流行时装的人,他们的衣服跟着时尚走,流行什么就穿什么,毫无自己的主见,也没有自己明确的审美观,这类人情绪波动大,多具有朝秦暮楚的个性;经常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服装与款式、不受外界干扰的人,独立性比较强,有较强的判断力与决策力,并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与毅力,一旦制定了自己的目标就努力完成,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内衣能够体现女人的雅趣,同时暴露出她们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喜欢穿棉质内衣的女性,多数觉得自己没有长大,流露出小女孩的顽皮,是展现活力的一种方式和需求;喜欢穿紧身内衣的女性,多属于开放类型,喜欢暴露,性格直率,内心被他人了解得一清二楚,容易被人欺骗。

穿着上比较讲究,按场合和环境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服装,这类人生活上比较严谨,自我要求较高,属于完美主义者,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强,有独到的见解和判断力。在穿着上不讲究的人,缺乏严谨性与逻辑性,但较有实力。他们积极主动,对工作认真负责,待人热情,从事某项工作说到做到,有始有终;缺点是不喜欢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虚荣心很强。

饰物彰显个性人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饰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手机是最常用的个人饰物。喜欢简单、方便的普通机型的人,易于交往,也容易从众,往往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原则性不强,意志不够坚定;注重金属机型的人,大多生活适应能力强,个性独特,不容易让别人了解;喜欢流行机型的人,生活上追求随意、轻松自在;对机型没有特别要求的人,工作至上,最大的优点在于敬业,且对家庭也非常看重。

戴眼镜可不同程度地表现人独特的态度和心理。在讲话的时候,不少人都有将眼镜反复戴上、摘下把玩的习惯,有的人甚至还有将一只眼镜腿放在嘴边或嘴里的习惯。事实证明,这是一种下意识行为。将眼镜腿放在嘴边属于一种消除疑虑、慎重思考或拖延讲话时间的肢体语言。戴远视镜的人的另一种行为就是“镜口窥人”,这是许多老年戴眼镜者的一种习惯动作。对于被窥者来说,常会产生一种被打量、被评价的感觉。摘戴眼镜的动作有时也会在教学课堂上产生特殊的效果。老师在讲话时将眼镜摘下,而听学生讲话时再戴上,这不仅能给学生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而且还可使老师在讲课时把握住控制权。墨镜能将人的眼睛掩藏起来,使人无法观察眼神的变化,所以戴墨镜的人让人觉得难以接近。

戒指是最常见的手部饰物,透过它可以看出主人的内心世界。一个人戴的如果是结婚戒指,越大越华丽,则表明这个人的自我膨胀感和表现欲望越强烈;如果戒指是紧紧地套在手指上,则表明他对人很忠诚,反之亦然;喜欢戴代表自己生辰标志的戒指的人,他们大多很想让他人了解和注意自己,同时也非常想去了解他人,并且会给予他人一定的关注;喜欢戴钻石戒指的人,他们愿以此引起他人的注意,常会为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沾沾自喜,而且还有一点骄傲自满,常陶醉在过去美好的意境当中;喜欢戴镶嵌有宝石戒指的人,他们多非常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而忽略内在的修养;乐于戴小戒指的人,多有比较丰富的想象力和突出的创造力,常怀着非常迫切的心情想向他人表明自己的想法,生活态度相对比较积极,而且在很多时候知道该如何适当地表现自己。

手表反映一个人的时间观念。喜欢戴电子表的人多与众不同,独立意识强烈,不希望受到他人的约束和控制,善于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所以一般人不能轻易走近去了解他们;喜欢将手表当闹钟使用的人,大多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习惯于按一定的规律和规定办事;戴古典金表的人,多具有发展眼光和长远打算,绝对不会为了眼前一些即将得到的利益而放弃一些更有发展前途的事业,心思缜密,头脑灵活,比较宽容且极具忍耐力。喜欢怀表的人,多对时间有很好的控制能力,懂得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放松自己、寻找快乐。他们善于控制和把握自己,适应能力比较强,能够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他们多有比较强的怀旧心理,乐于收藏;喜欢戴没有数字的表的人,这一类型的人抽象化的理念较为强烈,他们擅长于观念的表达,而不希望什么事情都说得一清二楚。

提包是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物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向外界传达一些信息,让外界通过提包来了解它的主人。一般来说,选择提包比较大众化的人,性格比较平和,或者是说没有什么特别鲜明的个性,在很多时候都是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主见,眼光和思想比较狭窄和平庸;选择的提包十分有特点,甚至是达到那种让人看一眼就难以忘却的程度的人,其个性特别强,对任何事物都能从自己独特的思维、习惯等各方面出发,从而做出选择,喜欢我行我素、不被人限制,而且他们标新立异,敢冒风险,具有一定的胆识和魄力;选择休闲式提包的人,很会懂得享受生活。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比较随意,不会过分苛刻地要求自己;选择公文包的人,可能是出于工作的一种需要,但在其中多少也能透出一些性格特征,如办事较小心和谨慎;喜欢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地方特色的提包的人,自主意识比较强,是个人主义者,个性突出,往往喜欢与他人不同的衣着打扮、思维方式等等。

心理洞察术1.想让人感觉你的魅力,可尽量作年轻的装扮。

2.指出对方服装或饰物上的小变化,可使对方感觉到你的关心。

3.卷起衣袖工作,可给人留下做事积极、有干劲的印象。

说话方式显露个性,说话习惯隐含生活习性通过语言探索对方深层心理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根据谈话方式洞察对方的深层心理,以了解此人的个性特征;二是根据说话习惯来推测对方的心理秘密。

说话方式显露个性语言对于一个人的性格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语言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手段,能反映一个人的深层心理。

分析一个人的内心想法时,他的潜在思想不但隐藏在话题里,也存在于话题的表达方式上。

喜欢倾听别人谈话的人,其表现是支配者的形象。这种人谈话从不涉及自己的事,或有关自己身边的人,他们的话题常是涉及别人的一些琐事,或对方的隐私秘闻,甚至对对方的一举一动或每条花边新闻都捏着不放手。只要关于别人的私事,即使对方跟他并不熟悉,他也会非常热衷于去谈论他们,这些都表示内心的孤独和空虚。从男女关系的角度来看,这种人很关心对方,或者极度爱慕对方,是个忠实的倾听者。

爱抱怨、发泄不满和牢骚的人,其内心深藏的事多是关欲求不满的。比如,凡被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意愿、情感方面的问题以及工作方面的欲求等得不到满足,会经常对别人诉说对工作环境不满的牢骚话,以及对人事方面的埋怨,或许是不愿承认自己的无能,而把责任推给单位的表现。这种人通常不会承认失败等不愉快的经历,也极力否认内心的自卑感,反而会设法找出适当的理由替自己辩护。这种人的内心有一股极想出人头地的欲望,可自己偏偏没有这份才干,于是就自欺欺人,寻求心理平衡。

说话喜欢自吹自擂的人不管在任何场所都爱把话题引到自己的身上,吹嘘自己当年如何奋斗的经历。其实,从某方面来分析,当一个人不想直接表现出怨言和欲求不满的意思时,没有采用愤愤不平的表达方式,相反地却是以自吹自擂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看出,其陷入某种欲求不满的环境中,可能升级途径遭受阻碍,或者无法适应目前所处的环境;内心希望忘却现实,喜欢追忆往事来弥补现在的境遇。从话题里,别人会发现潜藏在其内心深处的一股无可救药的欲求不满的情结。

爱插嘴、说话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支配欲和自我表现欲都特别强,甚至根本不把对方看在眼里,而完全显出我行我素的样子,觉得大家都得听从自己的主张,自始至终都喜欢占据优势。

说话毫无头绪、话题很离谱的人,缺乏理性思考,思想不集中,常给别人留下支离破碎的印象。当然,一个优秀的谈话者,往往很少谈及自己的话题,而是将对方引出来的话题进行分析、整理,不断地从对方身上吸取知识和情报。在一些情况下,有的人将全部注意力放在倾听对方的谈话上,从性格上讲,这一类型的人很能理解别人的心思,而且宽容大度,有君子风范。

常常用幽默的方式来挖苦别人的人,大多心胸比较狭窄,有比较强烈的嫉妒心理,有时甚至做出一些落井下石的事情;有较强的自卑心理,生活态度较消极,常常进行自我否定。善于自嘲式幽默的人,通常具有一定的勇气,敢于进行自我嘲讽,心胸多比较宽阔,能够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而且能够经常地自我反省,进行自我批评,寻找自身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说话习惯反映生活习性说话时习惯用第一人称“我”或“我们”开头,不仅可以反映出说话者的自我意识,而且也能透露出各式各样有关性格的信息。比如大人物们的谈话,在每句话里不断用“我”这个字。在现代社会里,年轻人比较喜欢把自己称呼为“我”,如果听见一个人总是用这样的语气:“我说……”或者“我教导过你们……”,开口闭口都在强调自己,这种人的自信心一定很强,自我表现欲望也比较强。凡是爱用第一人称“我”的人,表示这个人的独立性或主体性极强。而喜欢使用复数代名词“我们”的人,大部分没有个性,喜欢随声附和。如果一些人在谈话时,开口闭口喜欢说:“我们……”这类的开场白,其心理状态就跟上述情况相符。

当对对方说的话表示不认同,或者持否定观点时,便会使用“但是”这个转折语;当认为对方所说的是错误的,想要反驳或推翻其言论时,也经常使用“但是”这个词语。

然而有一种人,不论什么时候,都喜欢使用“但是……”来作为开场白。一般在“但是…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