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做人要有心机 > 第八章 以忍求尊,给自己铺个台阶

第八章 以忍求尊,给自己铺个台阶

作者:陆明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忍耐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内涵丰富的一种谋略;忍耐不是消极的沉默无言,而是蓄势待发的借机而起。忍耐实质上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当量的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必然会发生质的转换。忍耐是意志的磨练,爆发力的积蓄,忍耐是无奈时的智慧选择,是暴风雨中明丽彩虹的酝酿,重要的是我们要耐得住寂寞、失落甚至是屈辱和辛苦,等待和把握好进攻的最佳时机。生活中,有“心机”者往往懂得以忍求尊,因为这也是在给自己铺台阶。

1.暂时的让步是为了更好的选择处世以能忍让为最可贵,今日退一步就是日后进一步的本钱。

楚庄王为了增强自己的势力,发兵攻打庸国。由于庸国奋力抵抗,楚军一时难以推进。在一次战斗中庸国还俘虏了楚将在窗。三天后,由于庸国的疏忽,楚将杨窗竟从庸国逃了回来。在窗对楚庄王说明了庸国的情况,说道:“庸国人人奋战,如果我们不调集主力大军,恐怕难以取胜。”

楚将师叔出了一个主意,建议用佯装败退之计,以骄庸军,从而再去进攻他们。因此师叔带兵进攻,开战不久,楚军佯装难以招架,败下阵来,向后撤退。像这样一连几次,楚军节节败退。庸军七战七捷,不由得骄傲起来,不把楚军放在眼里。军心麻痹,军队渐渐松懈了斗志,对敌人的戒备也渐渐消失。

在这种情况下,楚应王率领增援部队赶来,师叔说,“我军已七次佯装败退,庸人已十分骄傲,现在正是发动总攻的大好时机。”于是楚庄王下令兵分两路进攻庸国。此时庸国将士正陶醉在胜利之中,怎么也不会想到楚军突然发起进攻,庸国士兵仓促应战,抵挡不住。楚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举消灭了庸国。师叔七次佯装败退,是为了制造战机,一举歼敌。

在这个故事中,楚国为了战胜庸国,采取退让的方法,最终获得了胜利。有心机的人都懂得退一步可以积蓄能量,退一步可以创造更好的机会,暂时的让步是为了更好的选择。

美国的一位总统马辛利,由于选拔人才时与他人的观点产生了分歧,于是遭到一部分人的强烈反对。有一次国会会议上,有位议员面粗野讥骂他。总统被气得鼓鼓的,但还是忍耐住了,没有发作。等对方骂完了,他才用温和的口吻道:“你现在怒气应该平和了吧,按理说你是没有权利这样责问我的,但现在我仍然愿详细解释给你听。。。。。。”他的这种让人姿态,使那位议员羞红了脸,矛盾立即缓和下来。试想,假如马辛利总统当时得理不饶人,利用自己的职位和得理的优势咄咄逼人,进行反击的话,那绝对不会使对方服气。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当双方处于尖锐对抗状态时,得理者的忍让态度,有"釜底抽薪”之妙,能使我们的对立情绪“降温”。

有一位留美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想在美国找一份理想的工作,由于他要求条件过高,好多家公司都不录用他,经过了一番思索,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去求职。

不久后,他就被一家公司聘为程序录入员。这对一个博士生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但他仍干得一丝不苟。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非一般的程序录入员可比。这时他亮出了学士证,于是老板给他换了个与大学毕业生对口的工作。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能提出许多独到的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的大学生要高明,这时,他又亮出了硕士证,随后老板又把他的职位做了进一步地提升。

再过了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比别人优秀。就约他详谈,此时他才拿出了博士证。由于老板对他的水平已有了全面的认识,就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在必要的时候,以退为进,由低到高,这是自我表现的一种艺术,也就是所谓的“暂时的让步是为了更好地选择”。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有时的退一步,其实就等于进了两步。奥康总裁王振滔曾在一次营销会议上,总结出了自己的15条心得,其中有一条说的是:要赢得胜利,小处不妨让一让,很多时候退一步可以进两步。在不久后的一次外贸业务中,这条心得又一次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2003年2月的一天,奥康集团国际贸易部与意大利客商签好了一笔订单,双方谈好产品单价为23块美金,而且也签订了购销合同。可是在产品投产时,他们发现生产部门在计算成本时将皮料的价格算得过低,若按实际成本计算,出口价格每双鞋最少还要增加一块美金。意大利客商知道这个消息后,表示要严格恪守合同,并没有做出让步的准备。

双方僵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奥康集团国际贸易部负责人将这个情况汇报给了公司总裁王振滔,并询问他是否继续与外商洽谈加价,王振滔这时表示:一块美金是小事,商业信誉是大事,退一步海阔天空。既然签了合同,即使亏本了,这笔买卖也不能停止要继续做下去。

这一消息后来传到了意大利客商的耳中。听说奥康主动做出了让步,意大利客商在感到意外的同时也表示很感动,于是主动提出在价格上增加了一块美金。可是这一举动被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婉言谢绝了。王振滔表示:奥康多赚一块美金还是少赚一块美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恪守信用。

意大利客商对奥康诚信经营的做法大为感动。他们当即决定追加订单,将原来20多万美金的订单一下子增加到100多万美金。客商表示:接下去要和奥康集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将在单鞋和休闲鞋方面的更多的订单下到奥康来。在商界中,此事一时被人们传为美谈。

其实,有时候的以退为进,就好像是跳高一样,站得远,才可能跳得更高。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暂时的忍让吃亏能够获得长远的利益。关键就是要不露声色地迎合对方的需要,即把对方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又为自己的利益开道。

在日常的交往中,多非对立。应该切记“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古训,切勿火上浇油,酿成“烧了大屋”的悲剧。让人一步不为低,假如你占理又能相让,众人不但会承认你是对的,而且还会称道你的宽宏大量,从而使你达到众望所归的完美境地,暂时的赞美也会让你作出更好的选择。

“退”是为了“进”,因此不管怎么退,只要最终的结果是为了进,就可以让你更好地选择。换言之,也就是让退让做首,把胜利当终,是人情关系学中不可多得的一条锦囊妙计,更是一个有心机之人应该学的。首先你表现得以他人利益为重,事实上是在为自己的利益开辟道路。尤其是在做一些风险比较大的事情,冷静沉着地让一步,更能取得好的效果。

帕金斯是美国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在他30岁那年就任芝加哥大学校长,对此有人怀疑他是否能胜任大学校长的职位,因为他太年轻了,然而,当他知道后,他只说了一句:“一个30岁的人所知道的是那么少,需要依赖他的助手兼代理校长的地方是那么的多。”就这么短短一句话,使那些原本怀疑他的人马上就下了放心。有些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通常喜欢表现出自己比别人强,或者努力地证明自己是有特殊才干的人,然而一个真正有领导能力的人是不会自吹自擂的,所谓“自谦则人必服,自夸则人必疑”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布斯曾毕业于美国的耶鲁大学,后又在德国的佛莱堡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现在已经成为了美国一个有名的矿冶工程师。按理说,去应聘工作应该是很顺利的事,可是当他带齐了所有的文凭去找美国西部的大矿主狄尔先生时,却碰到了一件麻烦事儿。那位大矿主是个脾气古怪又很固执的人,他由于自己没有文凭,所以就不相信有文凭的人,更不喜欢那些文质彬彬又专爱讲理论的工程师。布斯前去应聘并递上文凭时,满以为老板会非常高兴,出乎意料的是狄尔先生很不礼貌地对布斯说:“我之所以不想用你,就是因为你曾经是德国佛莱堡大学的硕士,你满脑子都是一些没有用的理论,我可不需要什么文绉绉的工程师。”聪明的布斯听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回答说:“假如你答应不告诉我父亲的话,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狄尔先生表示同意,于是布斯对狄尔先生小声说:“其实我在德国的佛莱堡并没有学到什么,那三年就仿佛是稀里糊涂地混过来的。”想不到狄尔先生听后笑嘻嘻地说;“好,那你明天就来上班吧。”就这样,布斯运用了必要时不妨计少的策略轻易地在一个非常古怪的人面前拿下了这份工作。

或许有人觉得布斯那样做不合适,问题是能不能做到既没有伤害别人又能把问题解决。就拿布斯来说,他贬低的是自己,他自己的学识如何,当然不在于他自己的评价,就是把自己的学识抬得再高,也不会使自己真正的学识增加一分一毫,反过来也一样,把学识贬得再低也不会使它减少一分一毫。

让步,实际上只是暂时的退却,为了进一尺有必要先做出退一寸的忍让,为了避免吃大亏就不应计较吃点小亏。懂得暂时的退步,是为了更好地选择。

2.忍让不等于软弱忍让不是软弱无能的表现,而是一种美德。俗话说得好“小不忍则乱大谋”。从古至今,就有不少人靠着忍让,成就了大事。

忍让,是一种大智大勇的表现,它不计较一时的高低,眼前的得失,而是胸怀全局,着眼未来;忍让,是一种修养,它面对荣辱毁誉,不惊不喜,心静如水;忍让,是一种美德,它以宽广的胸怀,无私的心灵去容纳人,团结人,感化人。

越王勾践就是利用忍让,最后成就了大事的典范。越国被吴国打败之后,越王勾践和王后及大臣范蠡都沦为了吴国的阶下囚,越王勾践为了实现重建越国的宏图大志,他忍气吞声给吴王喂马,当低三下四的马夫。他的妻子为吴王献歌跳舞,甚至陪吴王睡觉。越王勾践为了博取吴王的信任,争取早日回到越国,曾经多次尝吴王的屎。最终博得了吴王的信任,放他回到了越国。在吴王放他回国后,他又重整旗鼓,选美女送给吴王,西施不负越王勾践的重托,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迷惑吴王,画出地形图的任务,而且还十分巧妙地把地形图送到了越王手里,吴国最终被越国给打败了。

唐朝的娄师德是一个为人深沉,气度宏阔,有极强的忍耐力。他的弟弟做州守被罢官免职之后,心里十分恼火,娄师德见此情况,劝他弟弟说:“你要学会忍让,不要因自己被罢官,就大发雷霆。”他弟弟说:“别人把唾液吐到我脸上,我自己擦干总算行了吧。”娄师德听完弟弟的话,说:“不可以,你自己把别人吐到你脸上的唾液擦干了,会更加引起吐你人的气愤,你要让它自己干了。”而在历史中,娄师德就是靠他的这种忍让,得到了武则天的欣赏,得到了宰相这个职位。

智者就要懂得学会忍天下难忍之事。俗话说得好:“人在屋檐下,岂能不低头,”忍一忍消灾解难,退一步海阔天空。生活的智者知道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达尔文曾经就说过:“人要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一步,愤怒是愚蠢的开始,以后悔而告终。”只要你学会忍让,即使再高明的激将法,在你的面前都会失去它的效力。

清代康熙年间,当朝人称"张宰相"的张英与一个姓叶的侍郎,两家毗邻而居,叶家重建屋子,将两家公共的弄墙拆去并侵占三尺,张家自然不服,引起争端。张家立即发鸡毛信给京城的张英,要求他出面干预,张英却作诗一首:"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看见这封家书,立即命人退后三尺筑墙,而叶家深表敬意,也退后三尺。这样两家之间即由从前的三尺巷变成了六尺巷,被百姓传为佳话。

《菜根谈》中指出,"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这句话旨在说明谦让的美德。凡事让步,表面上看好像是吃亏,但事实上由此获得的必然比失去的多。

忍让是一种豁达的挚爱,就像是一股弘清泉浇灭哀怨嫉妒之火。忍让可以化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忍让还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别人冲撞了你,内心也会感到不安。你如果以忍让待人,自然也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拥戴。

曾有过一则这样的新闻:在一次上班路途中,某路公交车上的售票员碰到一位挑衅的乘客,那位乘客有意把一口痰吐在了用来买票的纸币上,然后扔在车厢地板上,其他乘客在谴责这个乘客的同时,也同样在悄悄地注视着售票员。只见售票员把那张票捡了起来,然后用餐巾纸擦去上面的痰沫,接着微笑着把票递给了那位乘客。

这位售票员的表现出来的这种忍让精神是多么可贵!在谴责那位不道德乘客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钦佩这位售票员。或许有人会对售票员的此举感到不理解,感觉售票员对这种人就应该以牙还牙。试想,如果售票员真的睚眦必报,也对他吐上一口,甚至再将那位乘客大骂一番,这样势必会形成车内"龙虎斗"的局面。而这位售票员所做的就恰恰相反,在受到侮辱的情况下,采取了克制、忍让的态度,而且依然以礼相待,用微笑来表示了公交售票员的诚挚无私,做到了以情感人,最终的结果不但赢得了乘客的赞扬,也让那位没礼貌的乘客自惭形秽,真诚地向售票员道了歉。我们不能说这位售票员这种“忍”的行为是软弱的,相反,它应该是一种最高尚的表现。

忍让是一种深厚的涵养,忍让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带给你心灵的恬淡和宁静。忍让不仅可以改善我们自己和社会的关系,并且还能让人们的心灵得到慰藉和升华。忍让确实是一门生活的学问。

忍让,顾全的是大局,着眼的是未来。忍者懂得以宽厚博大的胸怀去容纳别人的悖理举动,以宁静平和的心绪去感化他人浅薄的行为,再以无可争议的成功事业来警示世人。西汉的韩信,在面对地痞的挑衅时,有两种选择--要么杀人,要么穿裆。韩信从容镇定地选择了后者,忍辱钻胯,因为韩信知道这只是一种手段,一种策略,他知道今天痛苦地忍让,为的是今后的扬眉吐气,实现宏愿做准备。如果当时韩信不堪受辱,奋而搏之,势必上演一场悲剧。还有三国的张飞,只是因为咽不下一口气,便出城和吕布作战,中了吕布之计,因此而丢了徐州。为了出一口气而丢城池,正是应了"小不忍则乱大谋"这种话!韩信受辱,忍之,最后成了一名大将;张飞受辱,不忍,最后丢了城池。"忍"的作用,在此昭显无遗。

从上述的几个事例中,我们能够看出:忍让不等于软弱,忍让是理性的以柔克刚,以退为进。而那些能忍者,一定是有坚强的意志,坚忍的性格,一定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最终也一定会赢得大家的拥护和尊敬。

3.忌功高盖主,必要时牺牲一点名誉在《老子·洪德》章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它的意思就是最聪明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虽然有才华学识,但平时像个呆子,不自作聪明;虽然能言善辩,但好像不会讲话一样。不管是初涉世事,还是位居高官,不论是做大事,还是一般人际关系,切记锋芒不可毕露。有才华当然是好事,但是在合适的时机运用才华而不被或少被人忌,避免功高盖主,才算是更大的才华,这种才华对国对家对人对己才能体现出其真正的重要。

生活中,一些当领导的总是要显示出在一切重大的事情上都比别人高明。君王也一样喜欢有人辅佐,却不喜欢被人超过。如果你某些事做得好,你应该表现得你只是做了他本来就知道只是偶尔忽视的事。尽管是星星都有光明,而却不敢比太阳更亮。

功高不可盖主君王喜欢有人辅佐,却不喜欢被人超过。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双方为争夺全国的统治权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楚汉战争,作为刘邦麾下的一代名将韩信,公元前204年,用背水一战的策略,以数千兵力,击灭20万赵军;公元前202年,用十面埋伏的计策,逼得项羽在乌江上自刎而死。可以说,韩信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韩信在功成名就之后,未能善终,在公元前196年,被刘邦的妻子吕后诱杀于长乐宫的钟室之中。难道韩信之死,真的是应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句话。

这是个典型的功高震主的案例,反映出刘邦的阴险和韩信的幼稚。功高震主,是个人魅力的膨胀与失控。当初韩信大败项羽之后,威望飙升,对刘邦构成极大的威胁。而韩信却不自警,沉湎于胜利之中,犒赏三军,有人竟在宴席间对韩信高呼"万岁",这令刘邦醋意大发,于是引发杀身之祸。

曾国藩自动退却清同治年间,有一次曾国藩率领湘军攻打太平天国首都南京,洪秀全病死,忠王李秀成被俘,幼主洪天贵福被杀。太平天国战争历经咸丰和同治两任皇帝、长达12年的时间被剿灭,清廷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在这个欢庆的时刻,作为“第一功臣”的曾国藩却在想:自己即将面对的不是封赏,而是朝廷的对他的猜忌。或许自己稍有不慎,就会遭遇兔死狗烹的厄运。曾国藩的这种政治判断果然是正确的。当时,虽然满朝廷下令曾国藩筹组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可是对他的疑虑却始终没有削减。曾国藩于是就以“湘军作战年久,暮气已深”为理由,主动向朝廷请旨裁减湘军,以此来向皇帝和朝廷表示:我曾国藩不是吴三桂,也无意拥军自立,我不是一个谋私利的野心家,而是一位忠于清廷的卫士。

虽然曾国藩在奏折中大声请求遣散湘军,却对他个人的去留问题只字不提,这是很耐人寻味的。这是因为曾国藩明白:假如自己在奏折中说要求留在朝廷效力,一定会落下贪权恋栈的嫌疑;假如自己在奏折中明确请求解职回乡,也一定会产生出很多方面的猜疑,比如:可能会给清廷一个以他不愿继续为朝廷效力尽忠的印象,同时还有可能被很多湘军将领奉为幕后领袖而招致清廷猜忌。

艾柯卡遭遇解职艾柯卡是美国一位著名企业家,他任著名汽车企业福特公司总裁之职。李·艾柯卡在1978年的一天,遭遇了他职业生涯最惨重的“滑铁卢”:当他的事业正处在巅峰时,他却被福特公司突然解雇!并且还是一撸到底。

在1946年,艾柯卡进入了福特汽车公司,作了一名普通推销员。20世纪60年代初时,福特公司濒临倒闭,面临着非常重大的危机。此时艾柯卡主动请缨,要求推出“野马”系列汽车。虽然当时执掌福特的亨利·福特二世(创始人亨利·福特的孙子)对这个全新概念车并不“感冒”,但在这种形势逼人的情况下只好采纳。最后“野马”系列一经推出,便很快成为市场竞相追捧的“宠儿”,仅在一年中便创下总销售量418812辆的记录,净赚35亿美元。艾柯卡靠着“野马”的销售奇迹,把整个福特公司从危难中解救了出来。此后,艾柯卡差不多同时成为《时代》、《新闻周刊》两大知名杂志的封面人物。

艾柯卡在1970年时被任命为福特公司的总裁,正式成为福特这个美国第二大汽车王国的第二号人物,此时老板福特二世对艾柯卡还是非常倚重的。可是自从艾柯卡当了总裁,他表现得非常张扬、威风凛凛,也开始了“功高盖主”,从这个时候起,艾柯卡的一切都发生了改变,直到某一天风云向他袭来。

上述两个故事中,两人同是立下赫赫之功,但是两人的命运却大相径庭。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曾国藩懂得: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功高盖主,因此在他事业达到巅峰时,他懂得牺牲自己的一些利益,主动裁减他的政治资本——湘军我们不得不说这种作法是有心机的一种表现。

相比之下,两人结局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虽然艾柯卡每年替福特公司赚取相当大的利润,可他仍然遭遇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打击。其实原因很简单,“外姓人”目中无人、功高盖主,使亨利·福特二世及其家族势力受到了巨大的威胁。1978年10月,54岁的艾柯卡正值事业高峰时却被福特二世突然解职,并且福特还故意出艾柯卡的难堪,让他只作为一般职员在一间黑黑的库房里上班,在到达他的新办公室时,他深感这是对他的最大侮辱,他对自己说:“我不知道我将要干什么,但我知道明天绝不到这个地方来上班!”

假如艾柯卡懂得在适当时牺牲自己的一点利益,明白“功高盖主”的结果,那么他的命运可能不会遭遇被解职的情况,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对于一个人来说,懂得适当的时候隐藏一下自己的光芒是多么重要。拥有了这种心机,你才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