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做人要有心机 > 第五章 厚黑之道,最终的胜利才是目的

第五章 厚黑之道,最终的胜利才是目的

作者:陆明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社会关系网的复杂,世事的多怪,人心的险恶,生活当中,要想把身边的事情处理好,要想对付身边那些“小人”,一定要有“心机”,还要懂得一些“厚黑之道”。

1.宁得君子不得罪小人俗话说: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堂堂正正的君子人格高尚,有涵养,有肚量,小事讲谦和礼让,大事讲礼义廉耻。而小人就不同了,他们人格卑鄙,一点小事都能记恨一辈子。他们遇事处事不讲信义,不讲道德,不择手段,不计后果。经常无事生非、无中生有也是小人一贯的作风。

因为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不愿意招惹任何事非的,所以小人就更加有恃无恐。你越是躲着他,他便越是追着你;你越怕什么,他便越干什么。如果小人一恼火,他会什么也不在乎。

小人所用的招数往往会超出善良人们的想象。一般人都不会干损人利己的事情,而小人却是百无禁忌:只要把对方整得吐血,打得趴下,他们就会把浑身解数都使出来;只要能抖出一片威风,他们是不惜伤筋动骨也要玩到底的。所以,对于小人,人们自然是敬而远之,当然更不敢与他“奉陪到底”了。

小人平时很少闲着,他们需要打听赵家高钱家低张家长李家短,以备战时所需,关键时刻一股脑儿抖出来;他们需要经常练兵,把骂人的话整人的术玩得娴熟,炉火纯青,免得到时候用得着时显得生疏;他们还需要经常想法子寻找靠山,铺设后路,厚着脸皮巴结用得上的人,挖空心思找有缝的蛋,为了为虎作伥不惜认贼作父。即使谁也靠不上,什么人也利用不了,他们也是横不惧竖不怕的,让人拿他们无可奈何……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谁都不愿意和小人打交道,可是不管你愿意或不愿意,又总不可避免地要与小人打交道。我们周围的小人,眼睛始终牢牢地盯着我们所有的大大小小的利益,随时准备多捞一份利益,并会不惜一切代价准备用各种手段来算计别人,令人防不胜防。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时,务必多留几个心眼。但即使你比他强大,也最好不要与其发生正面冲突。仇视小人和与小人做正面斗争,足以显示出你的正义,但这不是保身之道。在现实生活中,你的正义在与小人斗争时会显得不切实际。因为你的正义,公然暴露了这些小人的无耻和不义。再坏的人也不愿意被别人认为自己"很坏"。结果是,小人身在暗处,天天琢磨你,想方设法打击你,破坏你的正事,分散你的精力,用各种手段要把你打倒,而不会轻易罢手。你所有的理想、事业和一切努力可能因此付诸东流,而得不偿失。所以不要得罪小人。面对小人时,最好的办法是满脸笑容,尊重他,糊涂了事。

"小人",相对于君子而言,泛指无德之人。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文明,崇敬君子,鄙视小人。有许多成语格言揭露小人的丑恶嘴脸,鞭挞小人的卑鄙行径,告诫人们要警惕小人。例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势利小人"等等。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就是提醒人们要时刻提防小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则站在历史的高度,指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把对小人的危害的认识推向极致。

小人往往都记仇,而且报复心也很强,深深埋藏在心底,甚至深入骨髓,须臾不忘,等到机会已到,立刻跳出来,睚眦必报。看到、听到、读到的小说、故事、报道中不都有这样的事情吗?即使你对小人有恩,小人也会认为那是你应该的,合理的,自然的。小人的胃口大着呢,你对他的好处根本看不在眼里,更不放在心上。过后忘记那是必然的。假如你有一点没有满足小人的要求,他们就会费尽心思地报复你。

君子坦荡荡,你可以把他的要求拒绝掉,他微微一笑,知道你有难处,十分理解。君子有缺点,你指出来,他会对你感谢不尽。与君子交朋友,可以袒露心扉,不用有戒心。对小人则万万不可。虽然你不用像修长城那样把自己围起来,也不必用古代的盔甲把自己包装起来,但是一定要有一种保护自己的好办法,尽量不要让小人有接近你的机会。

如果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必须与小人共事,那么就应该记住:"待小人要宽,防小人要严。"少说多听,不轻易许诺,不轻易褒贬他人,对小人的缺点千万不要批评,尽量不要与小人交往,特别不要到小人家串门,也尽量不让小人来自己家走动。对小人的要求,能办的一定要办,不能办的一定婉言谢绝,千万不要留下似是而非的话头。对小人要礼而敬之,敬而远之,不去招惹他,更不要与小人开玩笑。须知,小人会翻脸不认人,恼了会把开玩笑的话当成真的,他一定会报复你的,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有句老话叫"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总结出这句话的人,一定是深受小人之苦。为什么不能得罪小人?

因为小人是你前途上的祸根。小人记恨。你也许是无心得罪了他。但他耿耿于怀。他就会不动声色地等待报复的时机。在你完全忘记这些微小的细节之后,他突然出手,打你个措手不及,你被摧毁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是他在捣鬼。而他却在暗处看你倒霉偷着笑。

小人的龌龊是你的不屑。在这里,我们也可以说小人的手段是阴暗的。这是你不齿的地方,但你不得不承认---这很有效。小蚂蚁的一个洞,就可能决裂长堤。你任何的小疏漏,都可能成为小人置你于死地的伤口。如果明对明,小人也许逃之夭夭。但阴暗里活动,是他的强项。你不能和他一样阴暗,你就不要得罪他。

另外,小人的算计你陪伴不起。一般人如果让他时时刻刻去算计,他也许会觉得累。但小人不然。他的算计是他的乐趣。他算计你是在快乐地游戏。你反击他却是沉重的应付。胜败早已分晓。你怎么是他的对手?

小人之所以被称之为小人,因为他们有着许多与君子甚至与常人都明显不同的"小"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有:玩小心眼儿、耍小聪明、订小计谋;拉小山头,结小宗派,划小圈子;记小黑帐、抓小辫子、钻小空子;搞小动作、下小圈套、打小报告。这些“小”可是千万不能小瞧的,后果往往相当严重、相当"大"。一方面,"小"的东西往往不为常人所重视、所警觉、所提防,阴谋相对更容易得逞,从而酿成"大"的后果;另一方面,一旦小人得志,便会大刀阔斧地干起来,动大手笔,做大文章,大打出手,大开杀戒。。。。。。

如果君子平常不对小人严加防范,个人要吃亏,单位要受损,国家要受害,民族要遭殃。历史也已经对这句话做出了很好的证明。从前有一位圣者率门徒出国考察,来到某个地方,此地原为一个国家的首都,可是这个国家早已灭亡了。这位圣者是研究兴国治乱的专家,他立即进行了一个调查访问。向一个年纪大阅历多的老者请教:"贵国为什么会灭亡?"老者沉思良久,回答说:"亡国的原因是,国君用人只肯作用道德君子,而好人没办法对付坏人。"俗话说:宁得罪十个君子,不得罪一个小人。因为君子做事光明磊落,讲究公平公正,即使与你为敌,也不会、更不屑耍阴谋诡计。而一旦得罪了小人,他就会不择手段,斩尽杀绝。从这个意义上说,君子斗小人难免吃亏。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要善于提防小人,这样才能避免上当受害。唐朝大将郭子仪就深谙此道,奸相卢杞拜会他时,他总是让亲属回避,因为卢杞貌丑心黑,一旦受到亲属的嘲笑定会怀恨在心,图谋报复。

在“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功高权重的郭子仪这时也不居功自傲了,为防小人嫉妒,他反而比原来更加小心了。有一次,朝中有一个地位比自己低的官僚要来拜访郭子仪,此人乃历史上声名狼藉的奸诈小人,相貌奇丑,生就一副铁青脸,脸形宽短,鼻子扁平,两个鼻孔朝天,眼睛小得出奇,时人都把他看成是个活鬼。正因为如此,一般妇女看到他都不免掩口失笑。因家中侍女成群,郭子仪事先做了周密安排,郭子仪听到门人的报告,立即让身边人避到一旁不要露面,他独自凭几等待。卢杞走后,姬妾们又回到病榻前问郭子仪:“许多官员都来探望您的病,你从来不让我们躲避,为什么此人前来就让我们都躲起来呢?”郭子仪微笑着说:“你们有所不知,这个人相貌极为丑陋而内心又十分阴险。你们看到他万一忍不住失声发笑,那么他一定会心存嫉恨,如果此人将来掌权,我们的家族就要遭殃了。”郭子仪对这个官员太了解了,在与他打交道时做到小心谨慎。后来,这个卢杞当了宰相,极尽报复之能事,把所有以前得罪过他的人统统陷害掉,唯独对郭子仪比较尊重,没有动他一根毫毛。这件事充分反映了郭子仪对待小人的办法既周密又老练。

要想做到避开小人就必须了解小人,因为小人很厉害,但是我们不必怕他,不值得把太多的精力浪费在一些没有价值的争斗上。如果你一不小心把握不好自己的行为界限,得罪了小人,他就会想方设法来琢磨你,破坏你的正事,分散你的精力,使你不能安心工作、学习和生活。所以说,对于那些小人我们还是尽量避开绕道而行。

当你在与小人打交道时务必考虑周全一点才好,最好不要与他发生正面的冲突。论实力,小人并不强大。但他们不择手段,什么下三滥的招数都可能使出来。如果冲突起来,纵使赢了小人,也会付出代价,惹得一身腥。俗话说“新鞋不踩臭狗屎”,还是能够躲得过的。

2.学会“逢场作秀”

人既有鸟的一面,又有山羊的一面,鸟的一面是作秀,山羊的一面是作战。相比之下,鸟的一面(作秀)比山羊的一面(作战)更可爱。作秀比作战损伤更小,花最小成本就能决出胜负。

所以,文明的推进力,更多的不是战争,而是作秀。

《三国演义》的第十四回,张飞醉酒失徐州,后来见刘备,细说原由,众皆失色。玄德叹曰:"得何足喜,失何足忧!"这是刘备对公事的评论,应该说还是挺大度的。对于张飞失徐州一事没有加以批评,因为他知道事已至此,批评也是没有用的。怪只能是怪自己用人不当。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刘备在做领导方面的艺术,至少勇于承担责任,出了事不往下属身上推。然而他最担心的不是徐州失守,而是自己家人的安危,但他这时又不好直接问,关公看出了刘备的心思,便问"嫂嫂安在?"飞曰:"皆陷于城中矣。"玄德默然无语。这时刘备就不说话了,其实不说话便是对张飞的一种责备,后来关公又埋怨了张飞,于是张飞便"掣剑欲自刎",刘备便开始了他的作秀,"向前抱住,夺剑掷地",然后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说得关公和张飞感动得不得了,于是合好如初。通过一场作秀,赢得了两个副手的尊敬。使两个副手更死心塌地为他卖命。这也是刘备高明之处。适时地拿自己的私家事做场秀,使下边人觉得自己公而忘私,赢得军心。

刘备是个非常善于作秀的人,他既然可以假摔阿斗来骗得赵云死心塌地为自己卖命;当然也可以为了好名声多跑几次;诸葛亮是个非常有心计注重名份的人,算定了有水镜先生的推荐,刘备就一定会来请自己出山。于是这二人就心照不宣地演起了一出流传千古的名戏。

现在这个社会时兴做秀,很多方面都兴起了作秀热。

换而言之,如果一个企业学会做秀,而且将做秀广泛传播。在一个1000人会场里表演,与在只有几个人在场的电视里表演效果是不一样的。在小舞台上表演的人一年到头四处奔波也没有多少人看见他,但在一个收视好的电视节目里只亮相一小时,他可能已是天下闻名。

在我国古代,姜子牙是千古第一作秀人。他做的是怀才不遇秀,姜太公钓鱼愿着上钩。最后钓到的不足鱼而是皇上周文王,拜相之后,作秀成功。孔夫子周游列国做的是克己复礼秀,到处宜讲他那套"精神文明",最后把自己秀成了圣人。李白发狂写诗做的是愤世嫉俗秀;给他个官儿做,准保他什么都不写了;陶渊明归隐南山做的是伪山水情结秀;如果不通人烟再美的桃花源也拴不住他;而当代"陶渊明们"到乡下一天就开始思念起城里冲凉房、冲水洁具之类都市器物;最值得一提的应该是诸葛亮和孔明,三顾茅庐才出山,其实刘备第一回请他就憋不住了,还是张飞直截了当,一眼就把孔明的心思看透了;试想,不做秀,怎会让刘备之类的外人慕名而来?后来的"隆中对"完全暴露了诸葛亮掩饰不住的作秀意图,山野村夫说不出这么些道道。

古人作秀多数是在自己的抱负没有实现的时候,他们知道作秀是抬高身价的有效方式。你得承认,古人作秀者现代都是我们历史上的佼佼者。

现代的企业更是懂得做秀,他们用广告包装自己的产品,最早的电视广告是大姑娘抱暖气片喊"实行三包",动作虽说有点儿"文革"味道,但也是“秀”。刚开始一些老派人都不接受为产品和秀,曾有人坐轮胎荡秋千的汽车轮胎广告遭至非议。后来发展到什么都秀起来,秀人纷纷登场。人才要"供需见面",你不把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就谋不到好工作或找不着一流的人才。

现在的网络时代,也就是注意力时代、眼球时代,就是作秀时代。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谁默默耕耘自己的网站不吭声谁就是傻子。各种互联网峰会就是山歌大赛,唱山歌的是站长,风险投资商才是听歌的。

每个CEC都明白,他们绝对不可以像垄断部门那样坐着收钱,这个世界给他们留的资源不多,不做秀就意味着死亡。所以网站站长们使出浑身解数,逼着把自己的潜能、创造力发挥出来,同时也给时代增添了不少热闹。这是作秀的伟大,作家们也明白,网络时代想有人读你的文章就得作秀,不然你的书只能躺在仓库里养蛐蛐。签名售书就是供需见面没什么不妥。

现在连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作秀的好处,不吭不哈的不会讨阿姨喜欢。现在的小孩比我们那会儿活泛多了,个个都精灵。感谢如今的宽松环境。我们迟早会变成一个"儿童至上"的社会。他们长大后的社会很精彩。

一些不识时务之辈以惯常思维定势扼杀个性表现。有少年一出书评论家们即围过来封杀。新人类玩玩花样就有人板起面孔说教。他们忘了这是个时常力量决定一切的年代。年少的永远代表未来。

改变的不只是称呼本身,派对上有主人但没有领导,有座位但大家都喜欢站着,人和人的关系更趋于平等,饮料食物不是放在每个人面前而是摆成一堆,大家端着盘子各取所需,传统的葵花子因料生太多垃圾而被踢出局,代之以煤米花、经萨及烤肉串,中国清茶无法命名人迷醉也销声匿迹,酒精类的饮品大行其道,但绝不会有白酒。

所以,现代社会的人们应该学会“逢场作秀”,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社会上好好地生存下去。

3.夹起尾巴做人夹着尾巴做人也是人的一大智慧,兵法所云韬晦之略讲得就是这个意思。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做的事实在是太少了,特别是溺于中华文化的人们,说话的锐气没了,更可怕的是连思想的勇气也丧失了,人们以夹着尾巴为做人之最高境界,以此来自如地应付突变的风云,逃避旦夕祸患。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社会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可能把"夹起尾巴做人"的重要性忽略了,很多人甚至于已经忘记了它的存在。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更喜欢翘起尾巴来做人,把翘着尾巴看作是自信的代名词。卓有成就的人自豪的翘着尾巴,而那些小有成就的人却总是自以为是的把尾巴翘得高高的,没有成就的人自尊地翘着尾巴。所以,满大街都是趾高气扬地翘着尾巴走路的人,偶尔见到一个丧家犬,似乎是很不可思议的事。张狂个性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谦虚谨慎的做人良训成了历史遗迹,甚至还有人认为那是懦弱的象征。诚然,自信是健康人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应该失去自信。然而,当你尾巴翘起来的那一刻,你就已经跨越了自信的范畴了,那是自傲的地盘。很多时候,也许仅仅一步之遥,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你没有意识到的,因为自信与自傲之间的差别仅仅是那一道线而已。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们都感觉到了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激烈的空气中总好像有一股火药味,人人都觉得活着越来越累,人人都想要卖力地表现自己,所以,各个都把尾巴翘得老高,仿佛尾巴翘的越高就越有本事。殊不知,一味不遗余力地表现自己,其实是表现方式中最愚蠢的一种,累倒自己是小事,若是因之适得其反,才叫大事。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真正的才能,不需要刻意的张扬。不露锋芒的刀轻易不伤人,却未必不是宝刀;锋芒毕露的刀处处伤人,这样的刀也未必就是一把宝刀。

每个人做人、做事都有一个既不定期的方式,我们平时的为人处世也都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方式去做的,至于这种方式是否恰当,是否合适,大概很多人都没有反思过。事物总是在发展的,人也是在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进步的,所以,若想一成不变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最重要的还是要时常记得反省自己,时常记得不要把自己的尾巴翘得高高的,要把它压下去。

也许有人会认为“夹着尾巴做人”是对做人的一种贬低,其实,在我们的语境中,"夹着尾巴做人"没有丝毫贬损的意思,尽管我们给自己安了个野兽才有的尾巴。那么"为什么夹起尾巴做人"是做人的一种高境界呢?这还得从一些有尾巴的兽类说起。

凡是有尾巴的兽类都有很好的自我感觉,他们高兴、张狂、求偶时都爱把尾巴像旗帜一样朝上翘起,摆来摆去。可是这尾巴一翘,灾祸便到,在狩猎时代,那些尾巴翘得高的野兽容易被发现,结果是一簇箭,一杆矛飞了过来,在翘尾巴的时候连小命也丢了。所以,聪明的兽类在感到有"敌情"的时候,首先干的事便是把尾巴夹起来,以减小目标,做好隐藏或逃遁的准备。人的猫腰动作可能就是当初的夹尾巴,只不过后来尾巴退化了,现在就只能用缩身替代了。

人类是很聪明的,从野兽的夹尾巴中受到了启发:原来这夹尾巴做人,比夹着尾巴当兽更能保护自己,它能让人在屈伸之间找到了摆平关系的法宝。兽类夹着尾巴是因为自然界中有个最大的"害虫"--人。人是万物之王,百兽不得不防。那么,人夹着尾巴做人,防的是谁呢?谁是我们人类最大的敌人呢?是"权力"。除了"权力",谁能管得住一个人是"冒尖了",还是"出头了",是"张扬了",还是"显摆了"。人与人之间的嫉妒,仅仅能导致嫉妒者眼红和失眠,若没有"权力"的介入,嫉妒只能使自己受到伤害。可当嫉妒是权威者的心态时,倒霉的就是那个翘尾巴的人了。

现代社会,人们的个性得以张扬,才智有了发挥的天地,但是夹着尾巴做人的生存"规则"依然不可放弃。

例如在一个集团的内部中,总经理是可以翘尾巴的,但他的部下则不可以像他那样,部下若以为自己更高明,忽略了总经理的尾巴高度,时常对公司总经理的决策提出批评、建议,若反对错了,遭一顿训斥也许没事,总经理大度,不与你一般见识,若你的尾巴翘得高,摆得漂亮,真的能指出总经理的错误要害,即便你为公司挽回了巨大的损失,你也不会有个好下场,除非那公司是属于你个人的。

学会夹着尾巴做人,就要与人为善;学会虚怀若谷,广纳良言。豁达大度,宽厚待人。一个人只有豁达、宽容,对名权利看开一些,看淡一些,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消除嫉妒的心理。用一颗"平常心"对待一切。对待竞争者,我们应该宽厚、大度,要与人为善。

当然,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夹着尾巴做人”并非做"老好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相反,要求我们在原则面前去掉怯懦的"老好人"性格,把那些庸俗的作风丢掉,成为一名有党性的骁勇的战士!提倡低调做人,也决不意味着低沉,意味着因循守旧,而是要振奋精神,脚踏实地,干好每件工作。自豪而不自满,低调而不低沉,这样才是真正的“夹着尾巴做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夹着尾巴做人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一种睿智圆滑的情怀,更是赢得人生、取得成就的金光大道。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