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即是指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如果说战斗机、攻击机和轰炸机等是军事机器里的“金刚拳”,那么侦察机就是“千里眼”,运输机则是“飞毛腿”……它们都是军用飞机大家庭里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在各个方面为国家的安全保驾护航。
6.1.1空中补给线1.军用运输机简介军用运输机是用于运送军事人员、武器装备和给养物资的飞机,具有较大的载重量和续航能力,能实施空运、空降、空投,保障地面部队从空中实施快速机动。它有较完善的通信、领航设备,能在昼夜复杂气象条件下飞行,有些军用运输机还装有自卫武器。
2.军用运输机分类军用运输机按运输能力分为战略运输机和战术运输机。战略运输机航程远,载重量大,主要用来载运部队和各种重型装备实施全球快速机动。战术运输机用于战役战术范围内执行空运任务。有的具有短距起落性能,能在简易机场起落。
3.军用运输机结构军用运输机由机体、动力装置、起落装置、操纵系统、通信设备和领航设备等组成。
机身舱门宽敞,分前开式、后开式和侧开式。装有前开式和后开式舱门的运输机,在舱门处设有货桥,与飞机底板相接,底板上有滚动装置,机舱内有起吊装置。舱门、货桥和起吊装置由液压或电动机构操纵,便于快速装卸大型装备和物资。
机翼一般采用上单翼布局,机翼前、后缘装有高效增升装置,以改善起落性能。
动力装置多数为2~4台涡轮风扇或涡轮螺旋桨大功率发动机,有的在主起落架舱内或尾部装有辅助动力装置,用于在地面起动发动机。起落架多采用多轮式,装中、低压轮胎。有的起落架装有升降机构,用以调节机舱底板的离地高度,便于在野战条件下进行装卸。
大型军用运输机一般采用先进成熟的综合化的航空电子系统,使系统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从而减轻了飞行机组人员的工作负担;采用先进的通信、导航系统和“玻璃驾驶舱”,以提高全天候执行任务和快速装卸能力;加装综合电子战自防护系统,以提高在敌后空投、空降时的战场生存力;具有更完备的系统监控、故障诊断能力,以降低全寿命期费用。
4.军用运输机简史军用运输机在民用运输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1919年,德国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架专门设计的全金属运输机J-13.
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较著名的军用运输机有德国的容克-52和前苏联的AHT-9等。期间,一些国家又专门研制出一些军用运输机,如德国的Me-323和容克-352,美国的C-46等。上述飞机采用的活塞式发动机,功率达1200马力以上,最大航程达6000多千米,可载运120人。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军用运输机开始采用涡轮喷气发动机,如美国的C-141;有的采用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如美国的C-130、C-133和前苏联的安-22等。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噪音小、耗油率低的涡轮风扇发动机。由于动力装置不断改进,军用运输机的性能已有大幅度提高。
在现代战争中,军用运输机是提高部队机动性,加强应变能力的重要运输工具。世界各国正在使用的军用运输机约有6000多架,其中大型运输机约550架,中型运输机约2000架。
6.1.2C-17“环球霸王III”(GlobemasterIII)C-17是美国麦道公司生产的军用运输机,融战略和战术空运能力于一身,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以同时适应战略、战术任务的运输机。
在各类军用飞机中,C-17的研制时间是美国迄今为止最久的,从1981年麦道公司赢得合约到1995年完成全部的飞行测试,一共耗时14年;在发展经费方面,它是美国有史以来耗资第三大的军机,排前两位的是B-2隐形轰炸机和E-3空中预警机。
可靠性和易维护性是C-17的两个主要特点。当今的运输任务对运输机的可靠性和维护性都有严苛的要求,美国军方提出至少保证92%的可出勤率,每一飞行小时的地面维护时间低于20小时,满负荷任务完成率74.7%,部分负荷任务完成率82.5%,C-17完全能够达到这一要求。1995年7月,C-17通过了美国空军的可靠性、维护性和有效性评估。C-17的载运量是C-141“运输星”的二倍,C-130“大力神”的4倍,但C-17的可靠度高达99%,任务完成率为91%;C-17飞行返航后,例行检修外的额外检查率2%,而C-5“银河”和C-141为40%。
C-17的主起落架一共有12个轮胎,左右各一组,每组6个轮胎,前起落架有2个轮胎。该机最窄可在18.3米宽的跑道上起落,能在90×132米的停机坪上运动。C-17的反向推力装置在飞机静止时也可以启动,可以使飞机在27.5米宽的跑道上完成180°的转弯,也能在倾斜度低于2%的斜坡上后退。
C-17的飞行机组为3人(正副驾驶员和货物装卸员),减少了人员数量的要求,同时也降低了长期使用的成本和风险。C-17的货舱尺寸与外形尺寸比C-17大的C-5“银河”相当。货舱宽度为5.49米,长26.82米(包括货舱门部分),高3.8(最高处4.11米)。货舱宽度可并列3辆吉普车,2辆卡车或一辆M1A2坦克,也可装运3架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货舱地板由铝合金纵梁加强,可以承载55吨重的M1主战坦克。空投能力包括空投27215~49895千克货物,或102名全副武装的伞兵和一辆M1主战坦克。C-17货舱门关闭时,舱门上还能承重18150千克,相当于C-130“大力神”全机的装载量。
6.1.3伊尔-76“耿直”(Candid)伊尔-76是前苏联伊留申设计局研制的四发动机中远程重型运输机。该型作为军事运输机研制项目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并开始设计,“耿直”是它的北约称号。
由于安-12作为军事空运主力已经显得载重小和航程不足,前苏联为了提高其军事空运能力,急需一种航程更远、载重更大、速度更快的新式军用运输机,于是决定研制这种在外形和载重能力都类似于美国C-141重型运输机的伊尔-76,以弥补前苏联军事空运能力的不足和使其现代化。
第一架伊尔-76原型机于1971年3月25日在莫斯科中央机场首次试飞,同年5月27日在第29届巴黎国际航空博览会上公开展出。1974年由前苏联空军航空司令部对伊尔-76进行验收鉴定,认为飞机性能良好,达到要求。试飞持续到1975年结束,尔后投入成批生产并开始交付前苏联空军航空运输部队和民航使用。到1992年初,共生产700多架,年产量在50架以上。除俄罗斯空军共使用500多架伊尔-76/76M/76MD和民航使用120多架之外,还向阿尔及利亚、伊朗、英国、印度、波兰、伊拉克、利比亚、阿富汗、古巴和中国等国大量出口。
伊尔-76在设计上十分重视满足军事要求,翼载低,展弦比大,有完善的增升装置,并装有起飞助推器,起落架支柱短粗而结实,采用多机轮和胎压调节装置;除压力加油口外,还有重力加油系统,在野外无动力的条件下仍可为飞机加油;方便有效的随机装卸系统,全天候飞行设备,空勤人员配备齐全等,使飞机不依赖基地的维护支援,可以独立在野外执行任务。这些特点不仅在战时颇有价值,对在边远地区执行民用运输也很重要,特别是伊尔-76的每吨千米使用成本比安-12低40%多,甚至可与水上运输成本相比,所以它在民用运输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在伊尔-76原型机的基础上还改装成多种专用机,如A-50空中预警机、伊尔-76III消防型,用于宇航员失重训练的伊尔-76MIIK,用于搜寻救护的伊尔-76MIIIC,以及从MD型发展来的伊尔-78M空中加油机等。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