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第一节志书编纂
县志1991年,由县地方志办公室新编的《稷山县志》基本定稿。全书共分33卷,100余万字,内容上迄4千多年前,下限1990年。1993年7月,经中共运城地委、行署组织力量进行终审,正式行文批准后,由北京新华出版社出版,共3000余册。1994年5月出版发行,5月11日,县委、县政府召开新编《稷山县志》首发式,县四大班子领导、各乡镇、部、委、局、办负责人以及全运城地区13个县的县志办主任出席。其出版发行,对存史资政、教化育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008年,根据省、市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启动了第二轮(1991-2008)修志工作,2009年底完成初稿,约150万字。
年鉴《稷山年鉴》于1984年创刊,1987年开始内部发行。其出版发行,真实全面地记载了全县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建设进程,并为外界了解稷山提供了翔实资料,为续写《稷山县志》积累了素材。《稷山年鉴》在1990年前,均为铅印本,照片均为黑白色。1990年后,开始改版,开本为16开,照片均为彩色,内文为胶印。2000年后,《稷山年鉴》版式再次革新,改为国际流行的大十六开本,成书规格和图文设计都有了较大改进,做到资料翔实、全面、图文并茂。
1991年,县志办编辑出版《稷山年鉴》(1991),全书共30万字。1993年,编辑出版《稷山年鉴》(1992—1993),全书约35万字。1995年,编辑出版《稷山年鉴》(1994—1995),全书40万字。1997年,编辑出版《稷山年鉴》(1996—1997),全书约50万字。1999年,编辑出版《稷山年鉴》(1998—1999),全书约60万字。2003年,编辑出版《稷山年鉴》(2000—2003),全书约85万字。2005年,编辑出版《稷山年鉴》(2003—2004),全书约40万字。2006年,编辑出版《稷山年鉴》(2005),全书约30万字。2007年,编辑出版《稷山年鉴》(2006),全书约30万字。2008年,编辑出版《稷山年鉴》(2007—2008),全书约50万字。
部门志1998年3月,由文登有担任主编的《稷山国税志》脱稿,全书约47万字。翌年5月出版发行。9月由文登有主编的《稷山交通志》竣稿,待审查出版,全书约20万字,后因故未出版发行。1999年6月,由文登有任主编的《稷山粮食志》、《稷山信合志》竣稿,于2000年出版。2000年,由文登有任主编的《稷山金融志》竣稿,2001年出版。2002年,由文登有任主编的《稷山县城乡建设志》定稿出版。
2004年,由县志办主任程明云任主编的《稷山财政志》全面启动,2005年完成120万字初稿,2006年经过初、终两审,精减到60万字,6月出版。2007年,接受编纂《稷山县政协志》任务,因其跨越时间长,囊括内容多,编写任务大,县志办主任程明云带领全体人员连续奋战,至9月底,完成100余万字的初稿,经修改审定,年底出版。2008年,组织骨干力量,编纂《稷山县人民医院志》和《稷山县电力工业志》,到年底完成这两部部门志初稿编纂工作,待审定出版。
县志办除编纂上述部门志以外,还充分发挥修志经验丰富、信息量大的工作优势,帮助指导不少部门和单位写史修志。1998年出版《稷山县卫生志》;2003年由徐水泉任主编的《稷山县人大志》编印出版;2006年由梁华任主编的《稷山县水利志》竣稿,于2008年出版;2007年由宁高俊主编的《稷山县劳动保障志》、张谦益主编的《稷山县人口与计生志》脱稿待印;由武丰让任主编的《稷山县军事志》已于2008年底通过二审,待印。其它还有《稷山县工商志》、《稷山县供销志》、《稷山县教育志》都已完成初稿。一些类似志书的资料性书籍在县志办指导帮助下,也相继编印问世。其中有2006年稷山化肥厂建厂30周年时编印的《不平凡的三十年》系列丛书;2007年稷山交通征稽所成立20周年时编印的《后稷故里征稽人》一书;2008年稷山县直幼儿园成立50周年编印的《爱在这里扬帆》;宁瑞龙主编的《后稷儿女竞风流》;裴琛编著的《风雨兼程人生路》;杨海山编著的《稷斋史话》等。一些单位和部门,也在近年来开始续写部门志,县粮食局于2008年组织专人续修《稷山县粮食志》,卫生局组织续写《稷山县卫生志》(1994—2009),县国税局继《稷山县国税志》之后,又编印出版《稷山国税十二年》、《稷山国税十五年》,以作补充。
地情书1999年,县志办先后编辑出版《1949-1999年稷山大事记》、《稷山县在外人员通讯录》。2000年底前,完成大型摄影画册《中国农业发祥地——稷山》的编排工作,于2001年出版。2002年,面对全县突出实施“两红”战略的大好时机,县志办于3月完成《农民益友》一书的编纂出版工作。
2004年7月编纂出版《稷山风情》一书,全书20余万字,内有彩图40多页,系统地介绍了稷山概况、民俗风情、名胜古迹、名优特产、趣闻轶事、著名企业、后稷名校、奇葩医苑、当代人物、小康村庄等。它像一张精心浓缩的稷山名片,一经问世,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
村史村志1995年由杨海山主编的《阳史村史》编印出版,全书约20万字。2002年,翟店镇太宁村党支部、村委会组织编写的《太宁人》一书编印出版,全书约25万字。2005年,由宁水龙参与编审的《东柏村志》编印出版,全书约25万字。2006年以后,吴城、西位、涧东、吴壁、杨赵等村相继启动编纂村史村志工作。
机构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由县委、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领导组成,主任由县长担任。下设地方志编纂办公室,主要负责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出版和部门志、村志的指导审查工作。1991年,县志办办公地址位于县城建局办公楼,有工作人员4人。后迁址于政府大楼。2008年,内设办公室、资料股、编审股,有工作人员12名。
2007年、2008年,县志办被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授予方志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2008年连续6年被运城市地方志办公室授予方志工作先进单位。
主任:文登有(1991—1999)、加因锁(1999—2002)、程明云(2002—)。
第二节后稷文化研究研究成果2005年,后稷文化研究会成立后,整合当地文化资源,在挖掘、整理、研究后稷文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2005年6月,由县委宣传部和后稷文化研究会主办的《后稷文化》创刊,至2008年,已刊出12期,发表后稷研究文章80余篇,介绍稷山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的文章100余篇。稷山后稷文化研究工作,在新形势下不断取得了新突破、新进展。“历史上的三个后稷”、“稷山是华夏之根”、“天下粮仓源于稷山”、“稷山是中国最早的农业示范园”、“古代天文台”等新观点、新见解,逐渐得到各地历史学者、专家的首肯和赞同。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后稷传说与后稷祭祀》一书作者曹树杰专门给后稷文化研究会来函,对稷山后稷文化研究工作表示赞赏。
2006年,中共稷山县委、县政府特邀知名作家、运城市作协副主席张雅茜来稷考察采访,编纂《稷播丰登》一书,由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县委宣传部和文化局协助作家冯建国来稷采风,在其编纂的《千年河东》一书中,重点介绍了稷山大佛寺、青龙寺、玉壁大战遗址等名胜古迹。
2008年,参加后稷文化研究的会员达100余人。其中杨山虎、裴永康、裴琛、杨志遐、杨海山、高炜、高志选等一批当地作家、学者做了大量探索性、开创性的工作。张大魁编写的《后稷的传说》,在20世纪90年代由县蒲剧团排练上演。樊喜庆关于《羲和故里在稷山》和稷山方言研究等文章,在省、市报刊上发表。杨继红编著的《稷山民间传说》,由陕西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后稷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宁水龙撰写后稷文化研究文章20余篇,5万余字。牵头主编了《稷人说稷》、《稷山民间故事大全》、《后稷文化简明读本》等书稿。撰写的《祭后稷文》,于当年3月发表于中华文明网。同年11月在《运城日报》上发表了《稷山板枣赋》,第一次以赋文的形式,系统地介绍了稷山板枣这一地方特产。黄建中在中国历史网上发表了有关后稷研究的文章。
机构2005年5月,成立后稷文化研究会,县委书记李润山、县长乔登州任顾问,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禹桂香任会长。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