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稷山县志(1991-2008) > 第一章 教育

第一章 教育

作者:《稷山县志》纂委员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服务楼1座和教职工住宅楼。绿化面积占校园面积的40%。2008年秋季招生,18个教学班,招生1080名,有教职工146名。

名誉校长:任选茂校长:吕文堂。

实验中学位于稷山中学东北侧。创建于2002年8月,校园占地面积1.5公顷,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2008年有教学班24个,学生1500余人,专职教师79人。学校“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先后建起标准教学楼、学生公寓楼、科技楼、微机室、教师专用电子备课室,24座教室全部实现了“班班通”。历经6年拼搏,学校已发展成为一个素质教育示范校,学生素质全面得到提升。每年的县运会,实验中学都以绝对优势夺冠,并代表县多次参加市“软式排球比赛”、“篮球赛”,均获前三名;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各类学科竞赛,先后有108人次获一、二等奖。2005年中考,胡淑芳同学获全市中考状元;2007年中考,薛旭峰同学总分居全市第二名;2008年中考,张颖总分居全市第三名,学校整体成绩遥遥领先。突出的办学成绩,使实验中学连年被县总工会授予先进集体,被县教育局授予教学质量先进单位,被评为市德育示范校、市示范初中。

稷峰一中位于县城稷圣路南端东侧。是县政府于2003年投资1000余万元新建的1所标准化、现代化初级中学。学校占地3.33公顷,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2008年有教职工147人,教学班38个,学生2890人。学校在全县率先实现了普通教育多媒体教学“班班通”,并配备了一流的理、化、生实验室。学校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坚持现代化教育基本理念,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教学管理科学规范,教学常规有序井然,创建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突出“实”、“活”、“小”的教研特点,教研组织健全,教改活动正常,是市“校本教研”基地之一。几年来历次统考均获全县乡镇初中第一名。

稷峰二中(原城关初中)位于县城城南路北侧、振兴路西侧。学校占地面积1.8公顷,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是1所10轨制的城镇初中。2008年有30个教学班,学生1965人。有教师117人,均达到合格学历,其中,本科学历41人,中级职称34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各2人;省教学能手5人,地级教学能手9人;省地级模范教师5人。进行21世纪后,教师在各级各类杂志报纸发表论文论著500余篇,教学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学校先后获全国数学目标教学实验先进单位、市电化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示范初中、中考优胜单位等荣誉。

第四节职业教育发展概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各类职业技术学校便应运而生。1991年,全县有稷山职业中学、卫生学校(卫生局办)、戏剧学校(文化局办)、口腔卫生学校(民办)等7所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1000余人,学制一般为1年-2年,课程开设语文、数学等基础课,以专业课为主。1996年樊玲婵创办星光电脑学校。至1999年,职业教育在校生1500余人,教职工100余人,其中30%的为兼职教师。

进入21世纪后,职业教育向多元化方面发展,职业学校数量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更趋合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毕业学生具有一技之长,很受社会欢迎。2001年县政府制定《2001—2005年稷山县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成立了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加强对农业广播学校、乡(镇)农业技术中心的管理。2006年县政府对职业教育规划进行修订和完善,以星光电脑学校为阵地,分期分批对全县机关干部进行了计算机初级培训。2008年,全县职业技术教育网络初步形成,构建了“普、职、成三教沟通,农、科、教三结合”的教育框架。年底,全县有1所公办职业中学(稷山职业中学),5所民办职业学校(星光电脑学校、甘泉树人学校、新东方计算机学校、安福艺校、黄河艺校)。在校生2000余人,教职工185人。各学校在举办1年-2年长期班的同时,根据需要都举办1个-6个月的短期培训班。

职业学校选介稷山职业中学原址在西社镇,名称为稷山县中级职业学校。1991年学校有教职工54人,其中专业教师22人。开设缝纫刺绣、土木建筑、机电、烹饪、家政、幼教6个专业。1996年更名为稷山职业中学。2002年9月,学校迁至县城东郊,占地面积2.53公顷,招收学生160人。2003年建造学生公寓2座,在校生960人,教职工64人。设有综合实验班、幼教、计算机、音乐、美术、舞蹈等专业。2004年,学校的所有教室全部装备了多媒体,实现了“班班通”。2005年新建1座3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和1座1200平方米的多功能餐厅。2006年,与吉利汽车集团联合办学,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2007年在校生1368人。2008年开设幼教、计算机、体育3个专业,并与吉利汽车工业学院、青岛黄海职业学院联合办学,有在校生1351人。

校长:贺满光(1991—1998.3)、段仁堂(1998.3—2002.7)、李协元(2002.7—)。

稷山卫生职业学校位于县城康复路25号。学校占地面积0.46公顷,建有教学楼1座,综合办公楼1座,设有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及各专业课教研室。2004年,学校有教职工30名,外聘兼职教师46名,其中教授级2名,副教授级11名,开设中西医士、护士专业,有7个教学班,500余名学生。2006年学校停办。

第五节师范教育专业与学制1991年-2001年,运城学院稷山师范分院设普通教育、音乐、体育等专业,学制为三年,招生范围是周边市、县。2002年,招生范围扩大到全省,开始招收五年制大专生。开设小学教育、中文与社会、数学与科学、英语教育、体育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专业。

师范教学1991年-1996年,学校在抓好日常教学的同时,在教学中树名师,典型引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1997年,为适应社会对小学师资素质的基本要求,在开全开足必修课的同时,增设英语、书法、陶研(陶行知研究)、电教、微机、演讲、作品赏析等10多种富有专业性、时代性和地方性的选修课。在课外活动委员会的具体指导下,铜管乐队、电声乐队、手风琴队、声乐队、舞蹈队、田径队、篮球队、书法组、演讲队、美术组、广播组、摄影组、太阳雨诗社和20多个学科兴趣小组及枣花文学社、校园文苑报社等课外活动组织,均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活动,取得可喜成果。

进入21世纪后,深化课程改革,向45分钟要效益,让全体任课教师课改尝试,树立起一批课改典型,教学质量初见成效。2003年10月,山西省中师数学学科教学研究会议在分院召开。数学教师1人获赛讲特等奖、1人获一等奖,7名教师获论文评比一等奖,8名教师获二等奖,9名学生课件获奖,10名教师获课件辅导奖。2005年-2006年,把提高师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演讲能力作为重点,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每月开设一次演讲课,要求脱稿,并由语文教师专门辅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2006年12月中旬举行的全省中幼师学生基本功比赛中,分院音乐参赛组获团体第二名,高荣获个人第二名。2007年-2008年,以实施学生自治为特色,在校内掀起新教育实验的读书、随笔、演讲高潮。通过举办全校性随笔展、班与班之间随笔展、优秀随笔传阅册等形式,并通过开展“节能减排”征文大赛、结集出版《播种希望》校园小册等活动,增强了学生成就感。

标准化学校建设学校面对基础教育转轨的形势,以现代化教育思想为指导,把标准化建设作为学校教育现代化工程的突破口。1991年-2008年先后投资千余万元,建起了1座现代化的音、美艺术综合大楼,2座公寓楼;投资50万元,建造课件制作室,远程控制,资源共享,实施多媒体教学;投资百余万元,装置了1座高标准的音乐实验室;投资5万元建装了现代化的心理实验室;投资30万元建起了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微机办公网络、校长评估系统,在校办、教务、总务、学生管理等方面全部实行微机管理。投资百余万元,实施了校园美化、绿化工程。

学生就业1991年-1999年,学校历届毕业生累计达8000余人,大都充实到小学教育一线。进入21世纪后,随着民办教育的兴起及升格为大专院校,学生就业渠道更加广泛。2004年,首届大专毕业生,签订协议派遣率分别为:小教文科98.9%,小教理科91.8%,现代教育技术91.4%,英语92%,音乐96.75%,美术95.2%。2007年,分院举办首届就业招聘会,吸引40余家单位,招聘会上达成就业意向400余人次。毕业生王银燕,在运城一次招聘会上,现场示范,引起轰动。2008年,就业招聘会达成就业意向500余人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

机构稷山师范位于县城北1公里处的真武庙坡下,占地面积9.62万公顷,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1991年有教职工102人,在校学生1000余人。2003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师范与运城学院联合办学,成立五年制大专院校,并更名为“运城学院稷山师范分院”。2008年下设教导处、学生处、总务处、办公室等,有教职工262人,其中副教授33人,在校学生3470人。校长为曹大智。

师范分院先后获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素质教育百面旗、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山西省绿色学校、山西省文明学校、市五一劳动奖章、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市师范教育先进校等荣誉称号。

第六节成人教育脱盲教育1991年3月,稷山县扫盲工作受到山西省政府表彰。1992年,县委、县政府提出“打好攻坚战,实现无盲县,努力提高全民素质”的战略口号,并实行认识、政策、责任、经费四到位,使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1995年,全县青少年脱盲888人,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8.9%,超过省标准3.9个百分点。全县脱盲巩固率100%,5月通过省政府扫盲工作验收。1996年-2000年,连续五年通过复检验收。2003年-2005年全县新文盲率为0.09%。2008年全县新文盲率降为0.06%。

成人学历教育20世纪90年代,随着《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国务院批转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电视大学稷山工作站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在开办成人大中专、普通大专的基础上,还与高等自学考试联合开办电大自考;1999年招生专业由3个增加到8个,学员人数达到1261人。2000年,根据稷山县为农业大县的特点,利用广播电视资源,开展养殖、种植实用技术培训,与县林业部门联合举办“稷山板枣高产技术”讲座,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2003年9月,电大学历认定考试收归自考部门管理。

自学考试全县的高等自学考试每年4月、10月各举行一次。此项工作的报名、考前辅导、教材供应和考试组织等均由县教育局成人教育办负责,直接对口运城地区自学考试办。1991年稷山县被运城地区评为“高等自考先进考区”。1992年3月受到省教委表彰,稷山县获“山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优秀考区”称号。1991年-1994年全县高等自学考试累计报考3212人次,报考课目8296科次,201人取得大专文凭。1992年-1994年城关初中考点连续三年被省、地评为“先进考点”。1995年高等自学考试考区移至运城。

教师进修1991年后,县教师进修学校紧跟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把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作为重中之重。2001年投资20万元,建起1座拥有32台电脑的计算机教室,同时配备2名计算机专职教师,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2002年-2008年,举办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初级技术培训班72期,培训2550人;举办计算机培训长期班8期,培训241人;举办中小学课件制作培训班8期,培训216人;举办中小学校长计算机培训班6期,培训180人;举办网络培训班3期,培训87人;举办计算机师资培训班4期,培训120人。截至2008年,全县已有2000余人通过山西省中小学教师计算机技术考核,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中小学的计算机教学水平,使网络化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第七节民办教育办学情况2000年-2008年,全县社会力量兴办的学校逐年发展到31所。其中:初中13所(兴华初中、明珠学校、东城学校、行知学校、树人学校、育英学校、皇明学校、鸿飞学校、振华学校、锦峰学校、西位自立初中、世纪学校、稷山实验初中),职业学校4所(稷山口腔学校、陶梁枣树技术学校、稷山武术学校、稷山燎原技术学校),艺术学校2所(黄河艺校、安福艺校),小学4所(育才学校、龙盛学校、东方致远学校、天明学校),幼儿园8所(小天使幼儿园、小太阳幼儿园、童乐幼儿园、医院幼儿园、商业幼儿园、翟店镇幼儿园、西社镇星星幼儿园、西街幼儿园)。

2001年,县明珠学校、西位自立学校校长宁怀福分别受到省人民政府表彰。2006年,县安福艺校、世纪学校、鸿飞学校的10名教师受到运城市表彰。2007年,鸿飞学校受到运城市表彰。

管理机构1999年,县政府专门成立社会力量办学领导组,由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任组长,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教育局),分管成教办的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成教办主任任常务副主任,负责社会力量办学全面工作。2001年县教育局成立社会力量办学联区,具体指导社会力量办学工作。

民办学校选介兴华初中由西社镇中社村王振平、赵翠平、李锁福、贾武红4人于1999年7月创办。学校位于中社村西,占地2公顷。2008年有教师41人,15个教学班,559名学生。2002年首次参加中考,500分以上20人,占考生总数的31.3%。2001年、2002年全县田径运动会,学校蝉联民办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全县古诗文节目展示,获民办组优胜奖,初二学生薛艳艳获全县古诗文背诵大赛一等奖。2003年中考参考84人,240分以上达36人。在全市社会力量办学新绛现场会上,学校被评为先进单位。

明珠学校位于翟店镇仁和村。始建于1999年8月,占地2公顷,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总投资430万元,拥有先进的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及各类实验室等教学设施。2008年有在校生650名,教职员工55名。创办以来,为社会及高一级学校输送出一大批合格学生。2001年10月,学校被评为运城市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2003年9月,获县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在全县初中期末统考中,初一年级获全县第三名,初二获全县第一名。2004年2月,在全县初中期末统考中,初一获全县第二名,初二获全县第三名。2005年-2008年,连年被评为全县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

世纪学校位于太阳乡坞堆村,创建于2000年8月,占地面积1.8公顷,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是一所集幼儿、小学、初中为一体的民办寄宿制学校。学校拥有教学楼、公寓楼、微机室、理化实验室、闭路电视系统、VCD投影仪、图书室、音体美室、医疗室、浴室、餐厅、各种体育器材、5400多平方米的操场等教学及生活设施。2008年有教职工32名,有学生580名。学校先后与稷山、河津、临猗等县(市)10余所名牌学校横向联系,取长补短,全面提高。2001年在全国中小学数学公开赛上,有4名同学获三等奖,2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在2003年首届毕业生中考中,参考65人被康杰中学录取4人,夺得全县优生率、及格率“双一”锦旗。

鸿飞学校位于翟店镇南梁村运稷一级公路旁,是由鸿飞集团董事长辛石生、副董事长辛石虎投资1500万元新建的一所集小学、初中为一体的现代化、封闭式、花园式的寄宿制民办学校。学校占地4.5公顷,建筑面积达2.6万平方米。5年来,学校参加全区中考,共为省、市重点中学输送346名优生,学生升学率平均达83.26%;参加全县小考,有238人达重点学校录取线,总成绩居考点第一;历次参加县、联统考,各年级均以前三名的优异成绩名列同类学校榜首。2006年学校被县劳动竞赛委员会记集体一等功,2006年-2007年被市教育局授予民办教育先进办学单位,2008年被全国民办教育联合会授予先进办学单位。

安福艺校位于距县城2公里的清吴公路边。由苏安福2000年投资兴办。学校开办后,2002年有8名学生被山西艺术学院录取,3名学生被部队文工团招收为特种文艺兵。排演的大型鼓乐《稷王风云》参加运城市文艺调演获一等奖,鼓乐队参加“中国关公文化节”及晋豫公路通车剪彩仪式表演被授予表演优秀奖。2003年9月23日,获山西省第二届广场文化艺术节最高成就奖和最新成果奖。2008年,学校的高台花鼓特邀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场外表演后,即被中央电视台确定为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开场节目。

第八节教师队伍选聘任用全县教师缺员补充主要是师范院校的毕业分配和民办教师转正两条渠道。1991年,全县有教师2590名,其中:幼师246名、小学教师1499名、初中教师705名、高中教师140名。为了解决师源问题,一方面按照考试与考核相结合,择优录取的办法,逐年把部分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至2000年,共转正1000余人。另一方面为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和补充教师队伍的不足,由县人事部门牵头,从近年500余名师范院校毕业生中,通过严格资格审查,统一命题考试,严密评卷,严格体检,社会公示,择优录取了200余名,充实到边远乡镇农村学校任教。

2004年,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县政府制定的《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实行校长和教职工聘任制的实施方案》,全面推行校长、教师聘任制。全县共聘任校长142名,教师3337人,其中小学校长27名,教师2283名;初中校长12名,教师774名;高中校长3名,教师280名。有398名公办教师失聘,辞退不合格代理教师103人。

2005年后,继续从师范院校毕业生中招聘教师,至2008年共招聘300余名。年底,全县共有教师4027名,其中:幼儿园325名,小学1944名,初中1302名,高中456名。

教师培训1991年-1995年,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教师进修校举办中师学历班4期,招生192人,毕业176人。培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及专任教师219人,全部持证上岗。1996年培训普通高中校长、职教校长、初中校长及教导主任87人(由运城高专培训)。由于培训工作卓有成效,全县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大为提高,截至2001年,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54%,学历合格率60%;初中教师学历达标73%,学历合格率85%;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90%,学历合格率98%。自2001年起,县进修校作为高等师范学校函授教学点,先后为运城学院、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师范大学等招收高师专科学员396人,其中:小学教育专业246人,汉语言文学专业83人,英语专业67人。到2004年7月,已毕业185人。至年底,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提高到60%;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提高到90%;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提高到99%。

1999年后,逐年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公共必修课培训与统一考试,全县小学教师1300余人,中学教师870余人参加统一考试,考试成绩合格率达90%以上。2001年下半年,举办中幼师毕业生岗前培训班,参训毕业生76人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