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稷山县志(1991-2008) > 第二章 人事

第二章 人事

作者:《稷山县志》纂委员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第一节干部管理

干部编制1991年-2008年,县编办在机构设立上,严格执行机构编制“三个一”审批制度。实行控编增人报告制度和增加财政供养人员的“六不准”规定,即满编、超编单位不准申请增人,编制部门不准向其单位出具“编制增人卡”,没有“控编增人卡”,调配部门不准办理调动和分配手续,工资管理部门不准办理调资晋级手续,财政部门不准核拨任何经费,劳保部门不准办理劳保手续。

2007年-2008年,在行政事业体制改革中,及时对县宗教局、工商联、610办、人才办、对台办5部门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撤销事业编制18名,下达行政编制16名。在行政部门离退休管理人员定岗分流工作中,下达了20名退管行政编制,将39名不符合占用行政编制条件的退管人员分流到事业单位。严格落实中央编办关于“乡镇机构编制和人员五年内只减不增”规定。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行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干部考核1991年-2008年,县组织、人事部门联合,每年对全县干部实行考核。考核内容为“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考核方法实行“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终交账”,考核中坚持以工作人员的职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依据,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期间1994年前,考核对象为全县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后扩大到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有工作人员。

干部调配1992年-1996年,共调动干部172人次,为生产一线配备干部39人,解决夫妻两地分居7人,为乡镇配备干部12人。县组织、人事部门对乡镇计生人员中9名转户聘干对象进行政审报批;配合县教育局对100名民办教师转正对象进行资格审查;配合武装部经考试录用2名乡镇武装部长;对3名国家计划内自费大学生进行分配派遣。2001年-2002年,分配安置大、中专毕业生230名。完成县政府人事任免109人次。2003年-2006年,为乡镇招录38名计生助理员;从大、中专毕业生中,为教育系统公开选拔了341名公办教师。2007年-2008年,先后为教育系统调配教师112名。分9批完成89人的人事任免工作。

公务员管理1995年始,县人事部门强化国家公务员知识的宣传工作,成立领导组,并组织开展公务员知识竞赛活动。1996年,向政府各局办分发公务员教材200套。1997年4月14日-5月10日,分四期对全县921名国家干部,进行国家公务员过渡培训。12月7日,全县党政机关干部进行公务员过渡考试,过渡总人数为814人,其中免试人员为367人,考试人员为447人。2000年,对1995年以后分配到党政机关的41名大、中专毕业生按程序进行公务员过渡。2002年,分三期对全县科级以下320名公务员进行了WTO、计算机、英语知识辅导培训。2004年,对全县公务员分五期进行为期10天的计算机知识业务培训,对125名驾驶员和文秘资料员进行了培训。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后,对全县703名公务员进行了一天的集中学习辅导。2007年,根据《公务员法》界定的公务员范围,县人事部门对全县政府系统公务员进行核查登记,登记单位25个,直接登记328人,暂缓登记32人。2008年,完成政府系统首批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报批工作。完成14名拟录用为基层派出所公务员的政审工作。

第二节工资福利1992年,县组织、人事部门共完成四项增资工作,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共计4675人,月增工龄津贴5万元,人均月增10.7元,增后人均月发19.4元。离退休人员803人,月增工龄津贴1.88万元,人均月增23.41元,增后人均月发33.7元。根据晋人工字(1992)141号文件精神,全县升工资人数为2090人,月增资1.76万元,人均月增8.4元。根据晋人工字(1992)114号文件全县实增资10.15万元,人均月增23.07元。调整书报费标准5598人,月实增资4.32万元,人均月增7.7元。1994年,先后进行两次工资改革。第一季度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补贴进行审批,共审批在职人员4570人,月增18.74万元,人均月增资41元;对离退休人员980人也全部审批职务工资。7月,进行工资改革,共审批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5209人,月实增资额为47.6万元,人均增资91.4元。其中:国家机关1561人,月实增资13.55万元,人均月增86.8元;事业单位3648人,月实增资34.04万元,人均月增93.3元。另外还审批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223人,离退休人员98人。1995年,对见习期已满的193名大、中专毕业生进行转正定级。

1996年,给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1092人增加工资,月工资总额45.43万元,人均月工资416元。(其中人均月工资国家机关为459元,全额事业单位为389元,差额事业单位为415元,自收自支单位为378元)。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共计5603人,工资上档人员5321人,上档后人均月工资350元,月工资总额19.61万元。(其中人均月工资机关为350元,全额事业单位为330元,差额事业单位为362元,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为376元)。对事业单位151名专业技术人员兑现了新的工资标准,为48名行政机关干部晋升了级别工资,为已故离休干部无工作配偶生活困难的35户提高了补助标准,为遗属困难的35户、42人办理遗属补助。1999年,完成国庆节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增资审批工作,节前按时发放。全年共审批离退休人员65人。2000年,在全面完成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标准调整和职务正常升档工作的同时,对全县事业单位125名专业技术人员及时兑现工资标准。对42户58人办理遗属补助,提高了离休干部配偶生活困难补助标准。完成249名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离休干部的护理费审批工作。2001年,共审批6091人调资表格,其中国家机关1620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3152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816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503人,人均月增资138元。为全县1778名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其中离休人员275人,退休1503人,人均增资128元。2002年,为全县在职工作人员5281人,离退休人员1864人审批增资。2005年,共审批7420人,审批工资总额637万元,人均增资25.9元。

2006年,县人事部门完成全县机关事业单位预发增资审批工作,审批总人数7689人,人均增资224元。为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人员晋升了级别工资。为465名专业技术人员、51名技术等级工人、20名取得学历人员进行了工资兑现。2008年,审批行政单位56个、计1943人的津贴工资,人均月津贴608元。事业单位167个,计7296人,人均月津贴633元。

第三节专业技术人员1991年,县人事部门组织850名考生参加全国经济员资格考试。1992年,进行专业技术人员自然减员指标核实工作,全县共聘任专业技术人员3092人,自然减员145人,其中高级6人,中级86人,初级53人。对全县1987年后的433名大、中专毕业生认定初级专业技术职称。全年晋升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职称7人,初级69人。并组织会计系列和经济系列有关人员参加全国专业统考。1993年,组织各系列专业理论和外语的考核,进行各类晋升人员资格审查,并对“以工代技”人员进行审批。全年共晋升高级职称12人,中级109人,初级180人,并完成了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享受津贴的报批工作。1994年,晋升正高级2人,副高级6人,中级46人。1995年,晋升中级10人,初级升中级12人,认定初级118人。

1996年,晋升高级11人,晋升中级166人,初级认定218人。同时摸清了全县各类专业人才底子,按性质分全民事业2555人,集体事业169人,全民企业383人,集体企业254人;按级别分高级148人,中级1549人,初级3215人。1998年,向省高评委推荐系列参评人员12名,向地区中评委推荐系列参评人员83名,初级职称评审和认定651人。完成经济和外语等级考试的资格审查和报名工作。1999年,成立“稷山县乡村实用人才工程领导组”和“稷山县农民职称评审委员会”,评选出百名农业助理技师。同年,向省高评委推荐系列参评人员18名,向地区中评委推荐系列参评人员320名,初级职称评审和认定人员418人。完成各工种工人技术培训考核135人。2000年,向省高评委推荐系列参评人员12名,向市中评委推荐系列参评人员118名,初级认定332名,完成各工种工人技术培训考核379人。经县农村实用人才评审委员会评审,评定60名初级枣树管理师,评出种植、养殖、乡镇企业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乡土人才30名。

2001年,县人事部门向高、中评委推荐系列参评人员分别为12名、205名,初级认定354名;组织38人参加经济系列报名考试,26人外语考试。完成138人各工种工人技术培训考核。2002年,向高、中评委推荐系列参评人员分别为12名、152名,初级认定58人;组织经济系列考试报名47人,外语考试65人。组织国税、地税全体人员执法资格考试。完成各工种工人技术培训考核46人。2005年,组织工人技术等级培训考核318人,审报中、高级技术职称130人。

2006年,县人事部门上报高级评审材料17份,中级评审材料36份,认定283名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向上级推荐32名省级农村实用拔尖人才。

2007年,为教育、农业系列符合条件的283名大、中专毕业生办理了初级职称手续,完成了48人参加全国经济系列报名工作和14人职称外语报名考试工作,对各系统共计157人进行了职称续聘。完成了255名高级工、49名中级工、44名初级工的技术工人等级审批工作。

2008年,全县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4754人,其中:高级4人;副高72人;中级1407人;初级2846人;技术员425人。有专业技术工人876人,其中:技师87人;高级工153人;中级工358人;初级工278人。

第四节人才交流1991年,县人才交流中心对全县自费大、中专毕业生进行统计摸底,其中:1988年以前毕业5人,1989年7人,1990年21人,1991年45人。1992年,为乡镇企业引进人才11名。在流动人员建档工作中,获“全区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993年,为太平洋天然食品有限公司招聘营销人员30余名,为关公酒厂招聘技术人员1名。1995年9月1日,“稷山县人才市场”挂牌运营。全年先后为62名企业人员办理聘干手续,为企业引进人才7名。

1996年,县人才交流中心共组织举办和参加4次人才招聘洽谈会,为企事业单位输送各种人才27名。1997年,组织举办3次人才招聘洽谈会,为企业输送大、中专毕业生13人。为高校计划内自费毕业生4人介绍到企业工作。1998年,组织10个企事业单位参加地区人才交流洽谈会,签订人才意向书111份,洽谈成功25人。通过考试录用,为县广播电台招聘6名技术人员,为乡镇企业引进56名技术人员,为26名自费毕业生找到就业岗位。2001年,组织企业参加全省“新世纪首届科技人才技术交流会”,签订意向书8份。在市人才交流会上,与83名大、中专毕业生签订录用意向书。为38名在企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办理了聘用手续。2002年,为各类企业引进专业人才124人。11月21日,举办稷山县首届人才交流洽谈会,参加洽谈会的企业有10家,涉及26个专业,400个岗位,参加洽谈会的各类人才1000余名,达成录用意向320人。在市人才交流洽谈会上,签订录用意向协议200余份,录用1名。2004年,以稷政办48号文件下发《人事代理管理办法》,给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人事代理服务。先后4次组织全县27家企业参加人才交流洽谈会,共接待咨询3000余人,报名登记520人,签订协议45份。对全县未分配的288名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通过考试,择优录取17人。

2006年,县人才交流中心发放各类招聘信息和宣传材料3000份,办理各类人才求职登记86人,为稷山县引进人才28名。建立了重点企业、事业单位人才需求联络员制度,为企事业单位办理招聘登记160人,推荐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8人。

2007年,组织全县龙头企业先后赴运城、太原、北京参加3次人才交流会,签订录用意向146人。3月24日,与教育局以县政府名义在山西师范大学举办稷王中学教师招聘会,有453名本科生报名,316名试讲,择优录取65名。8月5日,在稷峰文化广场举办“稷山县第二届人才交流会”,参会单位72家,计2300多个工作岗位,达成录用意向746人。

2008年12月26日至28日,与教育局在陕西师范大学为稷王中学招聘教师32名,为稷山中学和职业中学招聘教师15名。在259名符合报名条件的人员中,择优为乡镇劳动保障所招录38名监察执法人员。为企业引进各类人才152名。

第五节人事机构人事局1991年,县人事局在政府办公大楼办公,有工作人员10人。2008年12月下设办公室、工资福利与离退休管理股、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股、公务员管理股、人才开发交流服务中心。有工作人员16人。

局长:杨元龙(1991—1998.8)、兰虎泉(1998.8—2002.4)、宁振祥(2002.4—2006.7)、张泽刚(2006.7—)。

机构编制办公室1991年,县机构编制办公室与人事局合署办公,人事局长兼任编办主任。2001年机构改革后,编办单独设置,为县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常设机构。既是县委工作机构,又是县政府的工作机构,列入县委序列,在县委大楼办公。

主任:杨元龙(1991—1999)、兰虎泉(1999—2001)、侯伟建(2001—2002.4)、李光民(2002.4—)。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