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稷山县志(1991-2008) > 第一章 建置境域

第一章 建置境域

作者:《稷山县志》纂委员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稷山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正北端。东靠新绛县,西邻河津市,南以稷王山和闻喜县、万荣县接壤,北为吕梁山尾脉与乡宁县相连。总面积686.2平方公里。

境域独立设县始于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称高凉县(县治在今县城东南15公里处)。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高凉县为稷山县。此后,至民国36年(1947年)4月稷山解放,县名一直未改。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稷山曾与万荣、河津、乡宁的部分地区有过短暂合并,1961年建置恢复原貌。1970年属运城行政公署。2000年属运城市至今。

民国8年(1919年),全县为3个区、229个自然村。民国19年(1930年)设联合村,25年(1936年)改为33个编村。1947年4月,全县分为6个区。1954年撤区建乡,全县为44乡。1958年,全县为6个人民公社。1961年为12个公社。1984年改设为乡镇,全县为5镇6乡,200个行政村,227个自然村。1994年增设杨赵镇。2001年撤并乡镇,全县为5镇2乡。2002年增设社区办事处。2008年,全县为稷峰、西社、化峪、翟店、清河5个镇,蔡村、太阳2个乡,1个社区办事处。

第一节地理位置稷山县地处东经110°48′18″-111°5′41″,北纬35°22′48″-35°48′32″之间,位于汾河下游,东靠新绛县,西邻河津市,南以稷王山和闻喜县、万荣县接壤,北为吕梁山尾脉与乡宁县相连。东西宽25公里,南北长47.5公里,总面积686.28平方公里。汾河将县境分为南北两大块,俗称汾南和汾北。县治在汾河北岸稷峰镇。西距河津县城27公里,北离乡宁县城71公里,东距新绛县城25公里,侯马市40公里,南距万荣县城26公里,运城市85公里,距省城太原410公里,距首都北京943公里。

第二节建置沿革唐、虞、夏、商境属冀州地。

春秋属晋。

战国属魏。

秦属河东郡皮氏县。

西汉属司隶部河东郡,汾南为左邑县(今闻喜);汾北部分属长修县(今新绛)。汾南为稷山亭,县东北境为冀亭。

东汉废左邑、长修二县,汾北划入皮氏县(今河津),汾南部分归闻喜县。今县城处为冀亭,汾南为稷山亭。

三国属魏司州,汾北为平阳郡皮氏县,汾南为河东郡闻喜县。

西晋属司州,汾北仍为平阳郡皮氏县,汾南仍属河东郡闻喜县。

前赵、前秦、后秦均属平阳郡。

北魏属东雍州正平郡。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析闻喜、龙门两县部分区域为高凉县(县治在今县城东南15公里处)。并置高凉郡,郡治在高凉,辖高凉、龙门(今河津)两县。此为今稷山独立设县始。

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时,汾北属东魏、北齐,仍称高凉县;汾南属西魏、北周,西魏筑城于玉壁(今县城南6公里处白家庄村西),北周将玉壁置为勋州,勋州撤销后,移绛州治于此。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绛州治由玉壁移至正平(今新绛),变为绛郡。并改高凉县为稷山县,且筑城于汾河之北(今县城),邑属绛郡。

唐时,稷山属河东道绛州。

五代初属后梁河中府。

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属绛州。

北宋属河东路绛州。

元初属晋宁路绛州。元大德九年(1305年)改属平阳路,后归晋宁路绛州。

明属平阳府绛州。

清仍属绛州。中华民国(以下简称民国)3年(1914年),邑属河东道。

民国21年(1932年)属山西省第七行政专员公署,民国27年(1938年)改属第八行政专员公署,民国31年(1942年)复归第七行政专员公署。

民国36年(1947年)4月稷山解放。8月,县境汾北地区仍称稷山县,属晋绥十专署辖;汾南则与河津县汾河以南地区组成稷河县,县治在今稷山翟店镇,属太岳三专署辖。民国37年(1948年)8月,稷河县撤销,稷山县恢复原建制,仍属晋绥第十专署辖,次年改属晋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1年3月,归运城专员公署辖。

1954年,运城、临汾两地区合并为晋南专署,县随。

1958年10月,稷山、河津两县和万荣县大部分地区,以及乡宁县西坡、尉庄两公社统合并为稷山县,属晋南专署。

1959年7月,原万荣县从稷山分出。1961年2月,河津县析出;西坡、尉庄两公社复归乡宁,稷山县恢复原建置。

1970年,晋南专署分为临汾、运城两专署(后改为行政公署),县属运城行政公署。

2000年,运城地区撤地建市,稷山县属运城市至今。

第三节行政区划明代,全县以坊、厢辖里制,在城设坊,在关设厢,在乡设里,共分5坊、2厢、35里。

清并为4坊、15里后,坊、里无隶属关系,均县管。

4坊:忠义孝义廉洁节义15里:和平管中西阳西翟小河武城崔阳蔡卫李村姬善丁阳高胡西坞吴史小杜民国划区辖村,8年(1919年)全县为3个区、229个自然村。

第一区治城关镇,辖115个自然村:城关贾峪寺后窑杜家窑甘泉下柏上柏仁义韩家庄高渠张家庄刘家庄刘家堡肖家庄柴家庄清水庄白坡沙沟核桃园后涧头马家沟范家庄三界庄李老庄小杜太杜吴家窑中社薛家庄西社桐上桐下羊牧头原家庄西渠东渠涧东上廉城下廉城孙家城管村管村堡杨赵杨赵堡王村山底马参坡东庄麻古垛前转曲后转曲邹家岭百王店刺木沐老凹窑姚家岭狼凹沟南阳马村永宁庄盛平庄吴城富乐庄下迪上迪和合庄姚家庄西店头西薛史册阳史关家窑南位吴嘱位林西段东段梁村梁村堡阳平宁翟佛峪口张开东路村路村庄化峪化峪涧东化峪南堡化峪西堡邢家庄邢家庄堡上胡付家庄平陇程杜胡家庄姚村新庄加庄吉家庄张开西(含王家窑)四合庄(为刘家庄宁家庄石井沟白家庄总称)李马吴(为李家庄吴家庄马家庄常家庄总称)马家巷第二区治清河镇,辖56个自然村:南店头吴壁苑曲晋村马家庄荆平刘村薛庄薛村秦家庄北辛庄上费下费东崔村西崔村武城下庄段壁北阳城南阳城东七级西七级清河镇南松鹤北松鹤三交刘家庄杨家庄南邢家庄石佛沟桥南徐家庄望嘱庄利吴吕瓮村丈八坡底屯元张才岭岭西岭南长岭丁庄上王尹下王尹东王西王北王修善兴隆庄董家庄东里西里南辛庄一家庄第三区治翟店镇,辖71个自然村:翟店镇底史东蒲坑东东埝西埝南埝寺庄西位西位坡太宁大有庄西村龙行刘和大德庄古路岔仁和庄翟西小翟南翟翟东北吴南梁坞堆坞堆坡庙岔东岭永利庄小阳小阳坡勋重白家庄均安堡里白辛庄大李小李杨村柴村东柏西柏仁义庄蔡村蔡村堡薛家堡段家堡五里井曲家堡上李郝壁峨嵋岭南翟坡南仁北仁东位南吴复兴庄太郝西小郝白池均和南小宁北小宁翟店半坡小阳堡宝泉聚善典嘴西小宁民国19年(1930年)设联合村,25年(1936年)改为33个编村,原3个区所属自然村未变。

第一区属编村:城关涧东杨赵太杜仁义陶梁化峪宁翟西薛下迪南阳三界庄第二区属编村:清河董家庄下费上费段壁三交修善下王尹望嘱第三区属编村:东蒲郝壁大李白池小阳坞堆小翟翟店西村刘和西位太宁民国32年(1943年)改编村为治村,次年恢复原编村制。

民国36年(1947年)4月稷山解放,改编村为行政村制,并把当时乡宁县第四区(北阳)划入稷山。全县共分为6个区:一区驻城关,二区驻清河,三区驻翟店,四区驻化峪,五区驻三界庄,六区驻北阳。

民国36年(1947年)8月,全县汾南与河津县汾河以南地区组成稷河县,县治于翟店镇。设清河、翟店、里望、通化4个区。汾北仍称稷山县,辖城关、西社、化峪、杨赵、太杜5个区。次年8月,稷河县撤销,原乡宁县北阳区划出,稷山县恢复原貌,并增设下廉、下迪2个区。

民国38年(1949年)5月,全县划为6个区。一区治城关,辖16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二区治清河,辖19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三区治翟店,辖24个行政村、26个自然村。四区治化峪,辖17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五区治太杜,辖16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六区治望嘱,辖14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

1954年撤区建乡,全县为44个乡。1956年并为18个乡。1958年合并成16个乡。

1958年10月建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以社辖管理区(1961年改称大队)制,全县为:城关、翟店、清河、西社、化峪、西村6个公社。

1958年底,河津县及万荣县部分地区和乡宁的尉庄、西坡公社划入稷山县。增河津、樊村、僧楼、里望、通化、尉庄、西社7个公社。

1959年7月至1961年底,原万荣县部分地区和河津县及乡宁的尉庄、西坡析出后,全县为11个公社:城关、清河、修善、太阳、翟店、西村、蔡村、西社、化峪、下迪、杨赵。

1962年3月,修善公社所属丈八、吴吕、瓮村、坡底、屯元、南邢家庄、张才岭等7个自然村划入闻喜县后,全县新增路村公社,共为12个公社。1971年西村公社划拨万荣县后,全县所属公社、大队为:

城关公社:辖25个大队。

城关甘泉羊牧头荆平苑曲加庄吉家庄新庄下柏上柏马村永宁南阳东渠原家庄涧东桐下桐上孙家城陶梁姚村平陇贾峪上廉下廉杨赵公社驻管村,辖10个大队。

杨赵王村小杜太杜崔村下庄武城下费管村管村堡西社公社:辖22个大队。

马家沟清水庄范家庄三界庄张家庄刘家庄刘家庄堡李老庄东庄中社西社高渠曹家庄山底麻参坡柴家庄薛家庄仁义韩家庄铺头麻古垛肖家庄路村公社:辖16个大队。

路村庄路村邢家堡邢家庄付家庄张开西李马吴四合庄张开东阳平宁翟佛峪口宁翟堡刘家庄李家庄上胡化峪公社:辖13个大队。

化峪镇化峪村南堡西堡位林吴嘱南位西段东段梁堡程杜胡家庄梁村下迪公社:辖12个大队。

下迪上迪吴城富乐庄和合庄姚家庄马家巷西店头关家窑西薛史册阳史蔡村公社:辖16个大队。

蔡村薛家堡郝壁上李小李大李杨村柴村东柏西柏坑东东蒲底史西埝南埝东埝翟店公社:辖18个大队。

翟一翟二翟三翟四翟五南吴坡峨嵋仁和宝泉宁南西位坡西位太宁寺庄小宁南梁太郝北吴太阳公社:辖18个大队。

太阳坞堆坞堆坡庙岔小阳坡小阳堡小阳东里西里董家庄勋重均安均和西小郝白池白辛庄三堡白家庄清河公社:辖20个大队。

清河吴壁店头马家庄晋村刘村上费薛村秦家庄南辛庄北辛庄荆庄段壁北阳城南阳城七级北松鹤南松鹤三交薛庄修善公社:辖13个大队。

修善丁庄兴隆庄东王西王北王三坡杨家庄上王尹下王尹刘家庄石佛沟长岭1984年改公社为乡镇,改大队为行政村,改生产队为居民组后,全县为城关、西社、化峪、翟店、清河5个镇和太阳、杨赵、路村、下迪、蔡村、修善6个乡。1986年杨赵乡更名为管村乡。

1991年,全县为城关、西社、化峪、翟店、清河5个镇,管村、路村、下迪、蔡村、太阳、修善6个乡,200个行政村,227个自然村。1994年10月,增设杨赵镇,全县辖12个乡(镇)。

2001年3月,撤并乡镇,将全县12个乡镇合并为7个乡镇,原城关镇更名为稷峰镇,下迪乡、管村乡、杨赵镇合并到稷峰镇,路村乡合并到化峪镇,修善乡合并到太阳乡,西社镇、蔡村乡、翟店镇、清河镇区划不变。

稷峰镇:辖52个村民委员会。

东街西街南街东北街西北街甘泉寺后窑羊牧头荆平苑曲加庄吉家庄新庄下柏马村永宁南阳东渠原家庄涧东桐下上廉下廉孙家城陶梁姚村平陇贾峪桐上上柏管村杨赵王村小杜太杜管村堡下费崔村下庄武城吴城富乐下迪上迪和合姚家庄马家巷关家窑店头西薛史册阳史西社镇:辖25个村民委员会。

马家沟沙沟白坡清水庄范家庄三界庄张家庄刘家庄刘堡李老庄东庄中社西社高渠杨家庄山底麻参坡柴家庄曹家庄肖家庄薛家庄仁义韩家庄铺头麻古垛化峪镇:辖29个村民委员会。

化峪镇村化峪村程杜邢堡邢家庄付家庄上胡张开东张开西李家庄李马吴路村庄路村四合庄刘家庄宁翟佛峪口阳平宁翟堡位林西堡吴嘱南位西段梁村东段梁堡胡家庄南堡翟店镇:辖23个村民委员会。

东小翟西小翟翟东翟西南翟太郝南梁北吴东位寺庄北小宁西小宁南小宁西位太宁宁南西位坡仁和东大有古路岔宝泉南吴坡峨嵋清河镇:辖20个村民委员会。

清河三交南松鹤北松鹤七级南阳城北阳城段壁荆庄北辛庄南辛庄秦家庄薛庄上费刘村薛村晋村马家庄店头吴壁蔡村乡:辖20个村民委员会。

蔡村薛家堡复兴庄五里井段家堡郝壁上李小李大李杨村柴村东柏西柏仁义坑东东蒲底史东埝南埝西埝太阳乡:辖31个村民委员会。

太阳坞堆庙岔小阳坡小阳堡小阳勋重东里西里董家庄均安均和西小郝白池白辛庄三堡白家庄坞堆坡修善丁庄兴隆庄东王西王北王三坡杨家庄上王尹长岭刘家坪石佛沟下王尹2002年9月,增设社区办事处。至2008年底,全县共有5镇2乡1办。辖200个村委会,227个自然村。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