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社会促进的发生是有条件的。对于那些做简单工作的人来说,有他人在场,会激发个体竞争的动机,而增强的动机有利于个体加快做事的速度。但如果一个人从事的活动是新接触的,还很不熟悉,或者需要颇费脑筋的,他人在场会引发动机的增强,从而导致个体的紧张和焦虑,进而产生干扰作用。
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研究发现。别人在场或群体性的活动会明显促进人们的行为效率。他让被试在三种情境下,骑自行车完成25公里路程。第一种是单独骑行计时,结果表明,单独计时情境下,平均时速为24英里(1英时=16l公里);而与其他骑车人同时骑行,平均时速为325英里。特里普利特在实验室条件下,让被试完成计数和跳跃等工作,也发现了同样的社会助长现象。后来,更多人也观察到这一效应的存在,这样就把这种“有人在旁”与“单独行动”条件下个体绩效差异的心理现象,称为社会促进效应。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比如,在一条空旷的马路边散步,当另一个人在你身后急匆匆地赶过你时,你会不自觉地加快自己的步伐;演员在表演时,观众越多,情绪越热烈,他们的劲头就越足,技术发挥得就越好;一个人在进行慢跑锻炼或网球和高尔夫球的单人练习时,如果旁边的长椅上有人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看,他就一定会顽强地坚持到底;一位年过六旬的教师,患有严重的哮喘病,常常不停地咳嗽,身体也十分虚弱。然而,只要他一站到讲台上。看到讲台下打开课本、坐得整整齐齐的学生们,就立刻变得生龙活虎、滔滔不绝地讲起课来,咳嗽的频率明显降低很多,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那么,这种“社会促进效应”是怎么产生的呢?
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观众在场时往往容易激发起个人本能的反应,他们提高运动标准或努力展示自己,他们的工作就会进展的很顺利。这可能是较为重要的动机。
一般来说,在任何社会情境中,人们害怕被抛弃,总想要别人喜欢和接受自己。单独一个人时,无所谓输赢、好坏,怎样都可以。很明显,当我们确实与别人在一起时,这些动机更为强烈,你就不可能坐得安稳了。
这其中,还暗含着一种评价作用,你会总认为他或他们可能正在审察你的工作,也许在注意着你的表情、行为,然而这些观众很可能与你毫无关系,你却可能会料想到他或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对你进行评价。关心来自他人的评价,往往会唤起个人的内驱力,也就是使行为个体产生了趋向达到目的的之驱力从而起到了促进行为的“社会促进效应”。
2竞争是人类的天性。
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胜心。好胜心使个体之间自觉或不自觉地展开了竞争。在竞争的状态下,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争取成功、胜利,于是形成一种生气勃勃、人人争先的局面,从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例如举重运动员在观众面前能举起他单独练习时难以举起的重量,自行车运动员在与他人竞赛日寸_的速度要比单独练习时的成绩好。
不过,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还发现,社会促进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有时有旁人在场,反而会引起促使效率下降的“社会促退效应”。比如,在某一段时间里大学图书馆是一个相当理想的学习地方,有不少空闲的座位可供使用,没有噪声和其他干扰活动。但是,每当考试之前,则非常拥挤了,大家紧紧地地围坐在一起,撞倒椅子和有人交谈的声音经常可闻,在这种情况下,他人在场,容易使你精神分散,以至于作业效率和学习效果大不如单独一人的状态。或者我们在:背课文或记忆英语单词时,也喜欢一个人找个安静的地方背。再比如,许多科技工作者也认为,独自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搞科研效率高。如此等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情况呢?原来社会促进的发生是有条件的。对于那些做简单工作的人来说,有他人在场:会激发个体竞争的动机,而增强的动机有利于个体加快做事的速度。但如果一个人从事的活动是新接触的,还很不熟悉,或者需要颇费脑筋的,他人在场会引发动机的增强,从而导致个体的紧张和焦虑,进而产生干扰作用。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认识到这一心理效应的不同作用非常重要。
对管理者而言,只有充分了解社会促进和社会促退的原理,才能根据工作性质的差别,为员工提供恰当的工作环境,提高管理绩效。像打印上司交代的文稿、装订材料、核对账目这样的工作,员工已经做得相当熟练了,管理者可以将他们的办公桌和工作台放置在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的地方,或让许多人在一起工作,这样在社会促进效应下,员工就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对于那些特别需要脑力的工作,比如研发、创作等工作,让每个人有一个相对独立、安静的空间很有必要。据某报披露,以《新星》的成功而蜚声文坛的柯云路,在他的家门口挂上牌子,上面写着:“写作时间,概不会客,请勿敲门”等字样,房间里还贴着条子,上书“谈话请短”。显然,这种暂时性“疏远交往”、“耐得寂寞”的措施,是由其个体的活动性质决定的。
一般来说,对于一项简单的工作,从一开始就存在社会性促进:而对于一项稍微复杂一点的课题,在大家尚未习惯时,可以让员工在封闭的环境中单独练习;而当他们可以胜任工作后,就可以让他们在一个公开的环境下共同工作,以发挥社会性促进作用。
在工作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社会促进效应”激起员工的积极性。比如,在办公室里放一个钟,谁完成了一个单子,就前去敲一下钟,然后大叫一声“与某某客户达成协议”,这样势必会让员工之间展开激烈竞争,让他们始终觉得有一双眼睛在看着他们。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