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堂,知常曰明。益生曰详,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蓄德深厚的人,如同初生的娃娃。蜂蝎不螫,毒蛇不咬,猛兽不扑,恶鸟不抓。筋骨柔弱但拳头握得结结实实,还不知道男女的交合但小生殖器却自然勃起,这是精气充足饱满的缘故。整天放声哭而声音不嘶哑,这是和气纯厚的缘故。精气与和气,就叫常,知道了常道就叫做聪明。贪生纵欲就是灾殃,欲望支配了气就是逞强。事物一旦壮盛就会走向衰老,可说是不遵守道,不遵守道就要很快灭亡。
五十六章“大意”
本章所讲得到“玄同”的人,就是上章所说“含德之厚”的得“道”的“圣人”。他们不需见闻,无所欲求,不陷入纠纷,混同尘俗,超脱于亲疏、利害和贵贱之别,所以是天下最高贵的人。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税,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译文”
有智慧的人不多说话,多说话的人不是真知。堵塞住人们的感官,禁闭住嗜欲的门户,钝化锋芒,超脱纠纷,含蓄光耀,混同尘俗,这就叫深奥的同一。所以,对于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应不分亲,也不分疏;不分利,也不分害;不分贵,也不分贱。所以就是天下最珍贵的。
五十七章“大意”
本章讲“无为而治”,老子认为,日益增多的法令教律,新技术和新器具,都属于“有为”的东西,都破坏了纯朴自然,只有无事无欲,清静无为,才能使百姓自然归化,生活富足,风气淳朴,社会也就自然安定。本章与三十七章相对应,而本章从正反两方面入手,比三十七章说得更为具体透彻。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译文”
以正道治理国家,以奇诡的方法用兵,以无所作为来掌握天下。我怎么知道事情是这样的呢?根据下面的事理:天下的禁令教诫越多,百姓就越贫穷;百姓的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混乱;人们的才智聪明越多,邪恶的事情就越出现;出令越彰明、严厉,盗贼就越多。所以圣人说:“我无所作为,人民就自然顺化;我只管安安静静,人民就自然安定;我不生事,人民就自然富庶;我没有欲望,人民就自然淳朴。”
五十八章“大意”
本章表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首先以执政为例,指出“无为”之政会导致民风淳朴,长治久安;“有为”之政会导致民风奸伪,社会动荡。接着,以一般的祸福善恶的转化为例,福中有祸,祸中有福,祸福都能向其对立面转化,而这种转化是超乎人们意料的,不可把握的。最后,提出了“圣人”的处世哲学:为避免事情向不利的方面转化,就要时时处处适可而止,要含而不露,柔而不强,守而不争,这是消极的回避矛盾的办法,反映出老子发现了辩证法而背离了辩证法。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译文”
一国的政治糊糊涂涂,它的人民就朴朴实实;一国政治严苛明察,它的人民就奸诈狡猾。灾祸啊,是幸福的依身之地;幸福啊,是灾祸的藏身之所。谁知道它们变化的究竟呢?难道没有个定准吗?正常随时可变为奇特,善良随时又变为妖孽。人们的迷惑,由来已经很久了。因此圣人方正而不损伤什么,有棱角而不划伤什么,正直而不放肆,光明却不炫耀。
五十九章“大意”
本章提出“啬”的原则。“啬”是要收敛充实于内,是要积“德”。“德”是“道”的体现。积“德”就是为“道”,“德”深则“道”厚,就会无所不能,无所不至,就会获得旺盛的生机和坚实的根本。据以治国,则国运长久;据以养身,则长生不衰。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复,早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译文”
治理人事奉行天道,没有比吝啬更好的原则。正因为吝啬,所以能及早返归于道。及早返归于道就是要多多积德。多多积德,就无所不能;无所不能,他的力量就无法估计;他的力量无法估计,就可以统治国家;有了统治国家的根本,就可以长存永在。根扎得深,树长得牢,正符合长久生长的道理呀。
六十章“大意”
本章讲“无为”之政。老子以烹小鱼为例,说明治国应以清静为要则,万不可任意搅扰百姓。治国者守“道”、“无为”,就可以使潜在的恶势力无机可乘,无祸可作。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译文”
治理大国,象烹小鱼一样。用道治理天下,天下的鬼魅也就不兴妖作怪了。不是那些鬼怪不灵,而是灵也不伤害人;不只是鬼灵不伤害人,圣人也不伤害人。正由于双方互不伤害,所以他们的功德就相互结合起来了。
六十一章“大意”
本章针对国与国之间争端迭起的现实,主张以和谦无争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老子认为,居下处静,甘做“天下之牝”,非但不会吃亏,而且必有所得。如果大小国家都奉行这一原则,那么,大国会得其大欲,小国会得其小欲,大家都会在无竞争、无纷乱的世界中心满意足。老子把化干戈为玉帛的希望寄托到大国行“道”上。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于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译文”
做大国的好像居于下游呀,是天下交汇的地方,是天下雌性的所在。雌柔永远以安静胜过雄强,因为它安静,所以宁愿表示谦下。所以如果大国对小国谦下,就能聚拢起小国;如果小国对大国谦下,就能见容于大国。所以有的(大国)谦下可以取得,有的(小国)谦下被取得。大国不过是想领导别的小国,小国不过是想投靠顺从别的大国。双方都可以满足自己的愿望,大国尤其应该做出谦下的姿态。
六十二章“大意”
本章讲人们贵重“道”的理由,也就是讲“道”的普遍功用。“道”是万物之主,它是君临天下的至宝,它是实现人们愿望的至宝,它也可以免除人们罪过。
道者,万物之注,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译文”
道是万物的主,是善所要的保护,也是恶人所要保持的。漂亮的言词可以博取别人的敬仰,美好的行为可以给人以影响。人做了不好的事情,有什么理由不抛弃他呢?所以设立天子,建置之公,虽然有先奉献拱璧,后随驷马的礼仪,也不如用道作进献礼。自古以来所以珍惜这个道的,是什么呢?不就是说有求就能得到,有罪就能免去吗?所以道才被天下看得贵重无比。
六十三章“大意”
本章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思想:其一,“无为而无不为”;其二,朴素的辩证法观点。这两个方面的思想是交融在一起的。老子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这就已经透露出他还是要“为”的,只不过是要以“终不为大”的方式实现“故能成其大”的最终目的。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
作为无为,从事无事,品味无味。把小事看成大事,把微妙看成众多,用恩德报答怨恨。考虑难办的事要从简易处着眼,实现大的目标要从细微处入手,天下的难事都必定从容易处做起,天下的大事都必定从细微处做起。因此圣人始终不贪大,所以才能有大的成就。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把事情看得很容易必然要遭受很多困难。因此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永远没有困难。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