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国学经典全集 > 第六十四章 未济第六十四(22)

第六十四章 未济第六十四(22)

作者:杨永胜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译文”

成王说:“啊!殷王帝乙的长子。考察古代典制,尊崇圣德,效法贤人之。继承殷先王世代相传的传统,修习其典礼文物,做周王朝的宾客,和周国一样得到美善,并世代相传永无穷尽。呜呼!你的先祖成汤,能修身自省、圣明通达、宽宏博大、深谋远虑,老天垂爱佑助他,于是受天命。他用宽松政策抚治民众,除掉邪恶暴虐之人,他的功绩施利于当代,美德留传于后代子孙。你履行成汤大道,有好名声,你恭敬谨慎能尽孝道,以严肃恭谨之心事神治民。我嘉奖你的美德,称之为笃厚而永远记住。上帝时常享受你的祭物,百姓恭敬和睦,因此把你封为上公,治理东方之华夏宋国。”

“钦哉!往敷乃训,慎乃服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弘乃烈祖,律乃有民,永绥厥位,毗予一人。世世享德,万邦作式,俾我有周无。呜呼!往哉惟休,无替朕命。”

“译文”

“钦敬啊!发布你的命令,慎重遵守你的等级名分,遵循传统法制,以服从周王室。弘扬你有功业之先祖,管制好你的民众,永远安处你的地位,辅佐帮助我。从而使你的子孙世代享有美德,天下各国也以你们为榜样,使我周王朝不嫌弃你们。呜呼!去吧,把一切都做好,不要废弃我的训命。”

“大意”

武王灭殷后,命管叔、蔡叔留下来监管武庚,可是他们却参与武庚叛乱。后来周公平灭了殷乱。蔡叔死后,其子蔡仲有贤德,周公请成王封其为蔡国之君。本篇即是成王对蔡仲的册命之辞,故名《蔡仲之命》。

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乃致辟管步于商;囚蔡叔于郭邻,以车七乘;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齿。蔡仲克庸祗德,周公以为卿士。叔卒,乃命诸王邦之蔡。

“译文”

周公居太宰之位,整顿百官,管叔蔡叔等散布周公谣言。周公就在商处死管叔;把蔡叔囚禁于郭邻,给与七乘随从之车;把霍叔降为平民,三年之内不用为官。蔡仲能经常诚敬专一于修德,周公任用他为卿士。蔡叔逝后,周公就请命成王封蔡仲去蔡国为君。

王若曰:“小子胡,惟尔率德改行,克慎厥猷,肆予命尔侯于东土。往即乃封,敬哉!尔尚盖前人之愆,惟忠惟孝,尔乃迈迹自身,克勤无怠,以垂宪乃后。率乃祖文王之彝训,无若尔考之违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尔其戒哉。慎厥初,惟厥终,终以不困。不惟厥终,终以困穷。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康济小民。率自中,无作聪明乱旧章。详乃视听,罔以侧言改厥度。则予一人汝嘉。”

王曰:“呜呼!小子胡,汝往哉!无荒弃朕命。”

“译文”

成王说:“年轻的胡啊,你遵循祖父文王之德,改变你父亲的恶,能谨慎持守正道,因此我任命你在东方做诸侯。往你的封国就职去吧,要诚敬专一啊!希望用你的善行弥补前人罪过,这是忠也是孝。你独自创事业吧,能勤劳而不怠惰,用此为你后代子孙做榜样。要遵循你祖父文王之常训,不要像你先父那样违反王命。老天公正无私,只佑助有德之人。民心所向不可变,只归向慈爱自己的君主。做善事的方式各不相同,却同归于天下之治;做恶事方式也不相同,却同归向天下之乱。你应当警戒呀。只要做事就要谨慎,并想到它的结局,最后就能够不窘迫。如果不考虑事情的结局,最后就可能招致困穷。勉力做好你所承担的事业,与邻国和睦相处,用以屏藩王室,和谐同姓兄弟,使民众安居乐业。从开始就遵循中正之道,不要自作聪明扰乱传统之法。详细审察你听到和看到的,不要因片面之言改变原有之政令法度。能这样我就要嘉奖你。”

成王说:“呜呼!年轻的胡,你去吧!要记住我的训命。”

周官“大意”

成王即位后,官制问题尚不完备,故作此篇用来阐述周代设官、分职、用人之法的大略情况,故取名《周官》。

全文分三段。第一段介绍成王督察纠正治事百官的时代背景。第二段阐述尧舜、夏商设官概况。第三段对官员们提出一些基本要求,勉励官员尽职尽责、努力修德、推贤让能、和睦共事,把国家治理好。

惟周王抚万邦,巡侯甸,四征弗庭,绥厥兆民。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归于宗周,董正治官。

“译文”

成王为天子,据有天下各国,就到六服内诸侯国去巡狩,四面征讨不循正道之国,安抚那里的民众。六服之内所有诸侯,没有人不享受德泽。成王返回周都城后,开始督察纠正治事之官。

王曰:“若昔大猷,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庶政惟和,万国咸宁。夏商官倍,亦克用。明王立政,不惟其官,惟其人。

“今予小子,祗勤于德,夙夜不逮。仰惟前代时若,训迪厥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人。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贰公弘化,寅亮天地,弼予一人。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平邦国。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时巡,考制度于四岳。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

“译文”

成王说:“从前大道流行,制定政教法令于动乱之前,安邦定国于出现危险之前。”他说:尧舜考察古时典制,设立官职近百类。朝内有百揆、四岳诸官,外地有州牧、侯伯诸官。各种繁多政事都可谐和,天下各国皆得安宁。夏和商,设立官职增加一倍,也使国家得到治理。圣明君主设立政长,不仅注重设官,更注重用人,使官得其人。

“现在我还年轻,恭敬勤勉于修德,从早到晚不松懈犹来不及。仰慕前代做法而遵循之,用以教诲开导所有官员。设立太师、太傅、太保,这就是三公。阐明大道,治理邦国,协调阴阳。三公之官不一定都设置,但要官得其人。设立少师、少傅、少保,称为三孤。辅助三公弘扬教化。恭敬朝奉天地,辅佐我这位君王。冢宰常管邦国政治,统领百官,使天下各国保持均衡和平。司徒掌管邦国教化,广泛传布五常之教,使万民归服。宗伯掌管邦国宗庙祭祀等礼仪,管理天神地祗人鬼之事,调和尊卑上下关系。司马掌管邦国军政,统帅六军,平定邦国及诸侯叛乱。司寇掌管邦国禁令,纠察奸佞邪恶之人,惩罚暴乱之人。司空掌管邦国之土地,使士农工商四民安居,以顺天时而兴地利。六卿分开职责,各自率领其部属,用以领导九州之军政长官和各国诸侯及其领袖,富厚安定天下万民。每隔六年,五服内之诸侯来京城朝见天子一次。间隔十二年,周天子就按四时向四方各封国巡视一次,在四岳考正各国之礼法制度。诸侯各到其封国所在方向之岳去朝见天子,天子依其政绩大行升降进退之制。”

王曰:“呜呼!凡我有官君子,钦乃攸司,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不迷。其尔典常作之师,无以利口乱厥官。蓄疑败谋,怠忽荒政,不学墙面,莅事惟烦。戒尔卿士,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位不期骄,禄不期侈。恭俭惟德,无载尔伪。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居宠思危,罔不惟畏,弗畏入畏。推贤让能,庶官乃和,不和政庞。举能其官,惟尔之能;称匪其人,惟尔不任。”

王曰:“呜呼!三事暨大夫,敬尔有官,乱尔有政,以佑乃辟,永康兆民,万邦惟无。”

“译文”

成王说:“呜呼!凡我居位任职之官员,恭敬严肃对待你们所主管的事情,你们发出政令必须谨慎,政令一经发出就一定执行,不得违反。用公心灭除私欲,民众就将信赖和怀念。学习古训古法而后才能为官治事,议论政事以古代制度为据,治理政事就不会迷惑失误。希望你们以旧典常法为师,不能用能言善辩扰乱官职。蓄积疑惑就会败坏谋划,怠惰疏忽则将荒废政务,不学习就如面墙而立一样困穷无知,遇到要处理之事则杂乱无章。告诫你们众卿,功德高在于立志,事业大在于勤奋,治理能果敢决断,就可免去以后之艰难。有了高贵之权位骄傲就会不期而至,有了丰厚之俸禄奢侈也会不约自来。恭敬俭朴就是美德,不可行诈伪。做善事心安逸而一天天接受美善,做恶事心疲劳而一天天趋向拙劣。居尊宠之位要想到潜在的危险,无处不致思敬畏,如果不懂得敬畏就会使自己陷入可畏之境地。推举贤人,礼让能者,百官就能和谐,百官不和谐,政事就将纷乱。推举之官能胜其职,这是你们有才能;推荐了不应推荐之人,是你们不称职。”

成王说:“呜呼!主管三事之公卿和大夫们,严肃专一于你们的职责,治理好你们的政事,辅佐好你们的君主,永久安宁万民,天下各国就不会厌弃周王之德。”

君陈“大意”

君陈,人名,成王之臣,据说为周公之子。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便将他们迁往成周,周公亲自监管。周公死后,成王命君陈接管殷民,此篇即成王给君陈之策命书,故名《君陈》。

王若曰:“君陈,惟尔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命汝尹兹东郊,敬哉!昔周公师保万民,民怀其德。往慎乃司,兹率厥常,懋昭周公之训,惟民其。”

“译文”

成王这样说道:“君陈,只有你具备美好品德,孝顺又恭敬。孝顺父母,善事兄弟,推广开来就能实行于治理政事。我让你去治理这东郊之殷民,要严肃啊!从前周公教育安抚万民,民众怀念他的恩德。去谨慎处理你掌管的职事,这就要循行周公的常规常法,勉力昭明周公之遗训,这样民众才能得到治理。”

“我闻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尔尚式时周公之猷训,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凡人未见圣,若不克见;既无圣,亦不克由圣,尔其戒哉!尔惟风,下民惟草。图厥政,莫或不艰。有废有兴,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则同绎。尔有嘉谋嘉猷,则入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曰:‘斯谋斯猷,惟我后之德。’呜呼!臣人咸若时,惟良显哉!”

“译文”

“我听说:最完美的政治香美如果远闻,就能感动神明。谷物没有远闻的馨香,只有明德才能馨香远闻。希望你以周公之谋略训诫为法,天天努力不倦,不要贪图安逸娱乐。一般人在未见圣道时,好像不能见到似的急于想见到;等到见了圣道,又不能按圣道要求的那样去做,你可要警惕啊!你为风,下民为草,草是随风而动的。谋划治理的政事,没有一件不是艰苦的。哪些要废止,哪些要兴办,看法各有差异,你要和众人商量,众人意见相同也需细致探究。你有嘉善的谋略,就要入京城在朝内报告君王,你在外面则要听命于君王。并说:‘这些谋略这些道理,是因为承受了我君王的美德。’呜呼!为臣者都能顺此正道,那么臣子就忠信而且君王也得到彰显了!”

王曰:“君陈,尔惟弘周公丕训,无依势作威,无倚法以削,宽而有制,从容以和。殷民在辟,予曰辟,尔惟勿辟;予曰宥,尔惟勿宥,惟厥中。有弗若于汝政,弗化于汝训,辟以止辟,乃辟。狃于奸宄,败常乱俗,三细不宥。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简厥修,亦简其或不修;进厥良,以率其或不良。惟民生厚,因物有迁。违上所命,从厥攸好。尔克敬典在德,时乃罔不变,允升于大猷。惟予一人膺受多福,其尔之休,终有辞于永世。”

“译文”

成王说:“君陈,你要弘扬周公的伟大训诫,不可依仗权势作威作福,不要依仗法令剥削百姓,对百姓既要宽松又要有限度,治理政事的举措应当和谐。殷民犯罪被拘系,我说要判刑,你不要马上就去行刑;我说要赦免,你不要马上就去赦免,一定要审慎察明罪行轻重而适中裁决。有人不服从你的政令,不被你的训诫所教化,通过惩治犯罪的人可以防止他人再犯罪,就要惩治那些犯罪的人。对习以为常的犯法作乱,败坏伦常,扰乱风俗教化,即使在三者中犯有小罪也不能赦免。你不要愤怒憎恶那些愚昧固执不明德义不听教化的人,不可对一个人求全责备。一定要有忍耐精神,所做之事才能成功。有宽容的胸怀,德行才能广大。分辨那些修德的人,也要分辨其中混杂不修德的人;任用贤才,用他们带领那些不具贤才的人。人的自然本性是淳厚的,因为受环境影响才会发生改变。他们违背上司的命令,而追随上司的爱好。您能从自身善德出发敬行伦常教化,殷民就没有不改变的自身弊病的,相信你的政教会上升至大道境界。我将为此承受多种福佑,这也会使你的美名,被世世代代的人民永久称颂。”

“大意”

毕指毕公高,周文王第十五子,武王灭殷后,被封于毕,因以为姓。据《史记周本纪》载,成王死后,子钊立,是为康王,在位二十六年。成、康之时,周王朝有了稳定发展,但周王朝对殷民仍保持警惕之心,康王十二年,命毕公继周公、君陈之后担当治理殷民之重任。本篇即是康王册命毕公治理东郊殷民之辞,故名《毕命》。

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至于丰。以成周之众命毕公保厘东郊。

王若曰:“呜呼!父师,惟文王、武王敷大德于天下,用克受殷命。惟周公左右先王,绥定厥家,毖殷顽民,迁于洛邑,密迩王室,式化厥训。既历三纪,世变风移,四方无虞,予一人以宁。道有升降,政由俗革,不臧厥臧,民罔攸劝。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罔不祗师言。嘉绩多于先王,予小子垂拱仰成。”

“译文”

周康王十二年六月三日,新月刚开始出现,又过三天到六月五日,康王早晨步行由宗周来到丰邑。把成周的民众,册命给毕公安抚治理,以安定东郊。

康王这样说:“呜呼!父师,文王、武王普施大德于天下,因而能接受殷的国命。周公辅佐先王,安定国土后,就谨慎处置殷遗民,把他们迁徙到洛邑,使其靠近周王室,因此他们被周公训诫所感化。从迁殷民至今已过去三十多年,移风易俗,四方安定无忧,我也因此而得到安宁。世道有治乱盛衰的演变,政教因习俗而变革,不表彰善良,就没有什么可用作劝勉民众的榜样。毕公您能勉力修德,连小事细行也能勤劳做好,辅佐四代君王,仪态庄重地统领群臣,群臣没有不敬重您的言论的。您的嘉美功业在先王时代就有了很多,我这个年轻人就垂衣拱手,仰赖您的成功吧。”

王曰:“呜呼!父师,今予祗命公以周公之事,往哉!旌别淑慝,表厥宅里,彰善瘅恶,树之风声。弗率训典,殊厥井疆,俾克畏慕。申画郊圻,慎固封守,以康四海。政贵有恒,辞尚体要,不惟好异。商俗靡靡,利口惟贤,馀风未殄,公其念哉!我闻曰:‘世禄之家,鲜克由礼,以荡陵德,实悖天道。敝化奢丽,万世同流。’兹殷庶士,席宠惟旧,怙侈灭义,服美于人。骄淫矜侉,将由恶终。虽收放心,闲之惟艰。资富能训,惟以永年。惟德惟义,时乃大训。不由古训,于何其训?”

“译文”

康王说:“呜呼!父师,现在我恭敬地把周公治理殷民之事授命给您,您就前往就职吧!要分辨殷民中的善恶,对其中善良的人要在其居住的里巷标记出来,表彰善良,憎恶邪恶,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不服从训诫法令的人,要把他们划分出来,并在他们居住的地区周围划出边界,使他们畏祸而慕福。要申明划分封邑内外的边界,慎重地巩固封邑的守备,从而使天下安宁。执政贵有恒常稳定之礼法,言辞崇尚简洁但又要体现精要,不要喜好奇异。殷商的习俗是柔弱顺从,以能言善辩为贤士,这些风气的残余还没有完全断绝,您可要想到这些啊!我听说:‘世世代代享有禄位之家,很少能遵守礼仪,使骄横放荡的人欺侮有德的人,实在是违逆天道。败坏风化,奢侈华美,世世代代与此同类。’这些殷商众士,凭借先人的恩宠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他们坚持奢侈之风,泯灭德义,吃喝穿用美胜于人。骄横放纵,自负贤能而夸耀于人,到死都在行恶。即使收回放纵了的心,约束它也很难。财产丰厚又能顺从教化,只有这样才可以长寿。只有德与义,这才是最重要的法则。不遵循古训,其训诫依据什么呢?”

王曰:“呜呼!父师,邦之安危,惟兹殷士,不刚不柔,厥德允修。惟周公克慎厥始,惟君陈克和厥中,惟公克成厥终。三后协心,同于道,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四夷左衽,罔不咸赖,予小子永膺多福。公其惟时成周,建无穷之基,亦有无穷之闻。子孙训其成式,惟。呜呼!罔曰弗克,惟既厥心;罔曰民寡,惟慎厥事。钦若先王成烈,以休于前政。”

“译文”

康王说:“呜呼!父师,邦国的安危,就在于治理这些殷民了。用刚柔相济的政策,相信您的德政即得修治。在开始阶段周公能谨慎治理殷民,君陈能和洽殷民于中间阶段,毕公您能最后完成治理殷民的职责。你们三位同心协力,共同达于治道,治道融洽和谐,政事治理得当,施恩惠于百姓,四方左衽之民,无不仰赖我国,我这个年轻人也永远享受你们的大福。希望你就在此成就周的伟业,建立无穷基业,也就有了无穷的美誉。子孙后代顺从您的成法,使天下安宁。呜呼!不要说不能胜任,要竭尽心力去做;不要说百姓太少,要谨慎地治理好政事。继承先王已经成就的伟大功业,要比前人政绩做得更美善。”

君牙“大意”

君牙,人名,周穆王时为大司徒,主管教化。此篇即是穆王任命君牙之策书。

全文分两段。第一段叙述策命君牙之缘由。第二段为告诫君牙之词。

王若曰:“呜呼!君牙,惟乃祖乃父,世笃忠贞,服劳王家,厥有成绩,纪于太常。惟予小子嗣守文、武、成、康遗绪。亦惟先正之臣,克左右乱四方。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缵乃旧服,无忝祖考。”

“译文”

康王这样说:“呜呼!君牙,你的祖父和父亲,世代真诚忠贞,勤劳服事于周王朝,他们都有功绩,这些已记载于王朝的太常旗上。我这个年轻人继承守护文、武、成、康遗留下来的事业,也想到先王的大臣,他们能辅助治理天下。我心中的忧虑畏惧,就像踩着老虎尾巴,就像徒步行走在春天的薄冰上。现在我命你辅助我,做我身边的得力大臣,继承你先祖先父的旧职,不要辱没他们的荣誉。”

“弘敷五典,式和民则。尔身克正,罔敢弗正。民心罔中,惟尔之中。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艰哉!思其艰以图其易,民乃宁。呜呼!丕显哉,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启佑我后人,咸以正罔缺。尔惟敬明乃训,用奉若于先王,对扬文、武之光命,追配于前人。”

王若曰:“君牙,乃惟由先正旧典时式,民之治乱在兹。率乃祖考之攸行,昭乃辟之有。”

“译文”

“把弘扬传播五常之教,用作和谐民众的法则。你自身要能端正,没有人敢不端正。民众心中没有公正的标准尺度,所以就以你为标准尺度。夏季炎热多雨,小民只知抱怨叹息;冬天特别寒冷,小民也只知抱怨叹息。他们的生计多艰难啊!思虑到他们生计之艰难,就要谋划容易做到的解决办法去做,民众就会安宁。呜呼!文王的谋略要大加彰显啊!武王的功业也要大加继承啊!他们将启发佑助我们后代子孙,用正道且没有过失。你要敬明,训教职责,用以奉顺先王,颂扬文王、武王的光辉福命,努力赶上你的前人而与之相提并论。”

康王这样说:“君牙,你要遵循你的前任,以以前的典制为法,民众治理混乱在于教化。遵循你祖父、父亲之所行,昭明你君王之治道。”

“大意”

冏即伯冏,人名,周穆王时为太仆正之官。本篇即是穆王对伯冏的策命之辞,取各《冏命》。

全文分两段。第一段回顾文王、武王时君主圣明、群臣忠诚善良。第二段阐明君德靠臣辅助,更受身边侍御之臣的影响。

王若曰:“伯冏,惟予弗克于德,嗣先人宅丕后,怵惕惟厉,中夜以兴,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