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我的小食摊火爆整个汴京[美食] > 第12章

第12章

作者:紫流金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子,我们食饭行也不会姑息。所以希望娘子莫要偷工减料,必得地道、用心。”

柳金枝小心接过这张薄薄契约,福身应答:“奴定然谨记。”

“如此,我们食饭行便挑选一位行老与娘子结对,凡有饮食上不懂的。如哪方菜钱贵贱?哪方人流多少?哪方人家要做四司六局?哪方物价涨跌?都可以请教行老。”

画童拿出一本名册,翻开看了片刻。

“蔡老正得闲,便与娘子安排吧。”

尔后便挥毫泼墨,写下蔡老地址交与柳金枝。

应天爵笑道:“蔡老是食饭行里的老人了,在这汴京城也做了三十二年的食饭生意,出去问一句蔡氏饭馆,就没有不知道的。人脉广,经验足。能得他指点,娘子好福气。”

柳金枝道:“今日正巧得空,不如应大哥引奴到蔡氏饭馆拜见一下蔡老。”

“这是自然,说起来,蔡老的饭馆与太常寺不过一街之隔,到时你俩还能做个邻居呢。”

应天爵一边笑着,一边在前头引路。

好在此前那辆驴车还没走,于是又坐驴车南下,往御街宣德门前的太常寺去了。

蔡氏饭馆不大,门口也没什么彩绸拒马杈子,只一条白旗招子,上书“蔡氏饭馆”四个大字。

虽然如此,但饭馆内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足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跑堂小二也格外热情,但见柳金枝和应天爵是要往蔡氏饭馆的方向来,隔着老远就高声欢迎:

“哟,二位客官里面儿请!”

看着小二满脸堆笑的模样,柳金枝也不由莞尔。

一般来说,饭馆里最重要的是膳工,但在宋朝时期,跑堂小二也是不逊色于膳工的“镇馆之宝”。

因为宋朝饭馆里虽然有单子牌面,但每日菜色常有变化,所以当天有什么菜,没什么菜,主推什么特色菜,都需要跑堂小二记住。

这就要求跑堂小二拥有极强的记忆力。

除此之外,跑堂小二也得有眼力见。

遇见衣着稍微寒酸的客人,就报价位低一些的菜。遇见那类不差钱儿的,自然就得报些佛跳墙、熊掌、鱼翅等等,否则也辱没了人家的身份。

值得一提的是,宋朝的跑堂小二还得有一把好嗓子。毕竟宋朝的报菜名不是单单用嘴说,而是“唱”。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里就有写到类似场景——

“行菜得之,近局次立,从头唱念,报与局内。”

一道菜一道菜的高声唱出来,既能让膳房内听得清楚,也能叫食客确定有没有报错菜名,可谓是一举两得。

当然,柳金枝不是来消费的,将手中契约递与跑堂小二,劳烦他请出蔡老来面谈。

蔡老看起来五十上下光景,目光炯炯有神,两颊红润有光,是个精神抖擞的胖老头。

想来他正在后厨忙碌,匆匆忙忙掀开厨帘出来时,额上、鼻尖满是热汗,浑身上下带着浓郁菜香。

一见面,就急急忙忙道:“我知二位是从食饭行来,但现下老汉没有闲工夫与二位多聊。小二!与柳娘子和应哥儿上壶茶。”

言罢又缩回膳房去了。

柳金枝倒不知一个小饭馆居然能这般忙碌。

跑堂小二解释道:“二位莫怪蔡老怠慢,实在是今日馆子里有位膳工告假回家守着娘子生产去了,馆内人手调不过来,这才叫二位多等。”

一边说,一边与二人拣了个干净些的小桌落座了,殷勤与二人斟茶。

柳金枝垂眸一想。

往后她家本就要求蔡老多指点,现下有个现成的人情,不做白不做。

也就笑道:“若是人手不够,不若奴去帮忙料理。奴虽年轻,但手上还算利落。”

跑堂小二一时迟疑:“这……”

这时,门口又有一波食客上门来。

跑堂小二只好道:“娘子虽心善,我却做不得主,您不如往膳房里去问问蔡老。”

然后赶忙招呼食客去了。

应天爵道:“若妹子有心自管去襄助,我手头上还有闲事要忙,当下先走一步,就不陪妹子在此处多吃茶了。”

现下就该是柳金枝与蔡老交谈,应天爵再留也无甚用处。

于是柳金枝对应天爵福身一礼告谢后,莲步轻移转入膳房内。

膳房不大,共三口锅灶,其中两口有火,都由蔡老一人操持。旁边还有一小童,看起来应是膳徒,蹲在旁边洗菜、摘菜,打些下手。

但杂活儿太多,这膳徒手上忙不过来,将一尾鲜鱼切破了苦胆,绿汁淌出,漫了一地,惹得蔡老发火:

“哎呀,你这小猢狲,没由来的糟蹋一尾好鲜鱼!现下前头的食客还等着用,你叫我从哪儿再去捞一条来?!”

膳徒不敢还口,唯唯诺诺低着头挨骂。

柳金枝上前一福身,温和道:“蔡老不必生气,奴倒知晓一法子,兴许能破了苦胆的涩味儿。”

蔡老喘着气将柳金枝上下一打量,道:“这位娘子,若你没有十成把握,我便去前头赔罪,央那位食客再稍等片刻,叫膳徒再去买一尾就好,可不能逞强。”

“每日鲜鱼都是早晨买最佳最鲜,现下已过午后,渔夫早离岸登船,怕是买不到鲜鱼了。就是有的卖,价钱怕也要贵上许多。”

柳金枝有理有据。

“所以,与其白白浪费了这尾鱼,倒不如让奴一试。”

蔡老的眉头顿时拧成个大疙瘩。

他与柳金枝第一次见,实在无法全然相信柳金枝的手艺,但局外跑堂小二声音传来:“好嘞,您坐,听小的给您唱菜。”

尔后门板被叩响。

跑堂小二高声道:“蔡老,金华火腿豆腐汤一道!黄金鸡一道!”

蔡老急得又开始冒汗,认命般道:“罢了罢了,请娘子试试吧。左右迟一些赔罪,早一些赔罪都无甚差别。”

柳金枝略一挑眉,故意当做没听见这丧气话,只向膳徒问清地窖在何处,便一转身去了。

与此同时,邻街太常寺处,一辆装潢朴素低调的马车停在门口。

杏安扶着傅霁景下车。

傅霁景对着寺口小吏叉手一拜,温和道:“敢问小哥,柴寺丞可在?”

小吏查看过傅霁景身侧牌子,也与他见礼,恭敬道:“原来是傅郎君,不知郎君寻柴寺丞何事?”

“家姐有事嘱托,叫在下来寻姐夫归家。”傅霁景道。

“郎君来的不巧,寺内膳堂正在修缮,大人们都外出用膳去了。柴寺丞随同两位典薄大人也出了门,瞧模样,应是往邻街蔡氏饭馆儿去了。”

傅霁景拢袖而望,只见太常寺对街有一旗招迎风招展,正是蔡氏饭馆名号,便与小吏告辞,步行过街去了。

第10章

柳金枝从蔡氏饭馆的地窖里舀了几碗酒出来。

华国从商代开始就有醋,往后酿造工艺越发进步,也就衍生发展出陈醋、生抽、老抽、酱油一类,但无一例外颜色都呈深褐色。

直到近现代才有人酿制出白醋,滴入食物里而不改其颜色。

再经过一段时间发展,人们发现白醋也能用来除味,所以常用白醋来处理一些腥味儿难除的食材,其中就包括刺破了苦胆的鱼。

所以按照常理来说,在宋朝这个时间线,是没有白醋存在的。

可偏偏柳金枝以前读过《中华美食发展史》,知道原来在春秋时就出现了白醋的前身,但在当时,这只被当成一种酒,供大家狂饮取乐。

这类酒在宋朝被称之为眉寿酒,由宋朝丰乐楼,也就是樊楼购买酒曲酿造。

而作为一家正经饭馆,蔡老自然也向丰乐楼购买此酒,储备在地窖之中,以作零售之用。

将鱼放入盆内,再倒入眉寿酒浸泡。

不过一时三刻,绿汁苦胆的浓郁涩味已经被一股酒味儿覆盖。

柳金枝再用刀小心缓慢地刮下胆汁浸漫过的鱼肉,弃之不用,又更换眉寿酒再度浸泡一次。

如此反复,胆汁之苦已经全然消弭,留下来的只有酒味儿。

但是酒味儿过甚,也会损伤鱼肉的本真鲜味儿。

所以要趁眉寿酒尚未浸透到鱼肉肌理之时,尽早进行烹饪。

里头蔡老已经掌握

了两口灶眼,柳金枝也不起动膳徒,自个儿拿着火石搭柴起火,将第三口灶眼点燃。

火势起时,火舌大肆舔舐锅底。

蔡老只瞥了她一眼,就端着菜盘绕出了膳房。

膳徒却满眼新奇,在一旁道:“柳娘子,这尾鲜鱼是位老食客付了银子叫咱馆子买的。没点名要什么菜式,只叫蔡老拣拿手的做来。你打算怎么处置?”

若是不限定菜式,那便更好处理。

柳金枝勾唇一笑,道:“不如做一道蒜末鱼片。”

鱼片是种很常见的做法,就像现代很多人爱吃酸菜鱼片一样。

但可惜的是,现代随处可见的酸菜鱼饭馆大多采用预制菜,而并非捉活鱼现宰、现杀、现煮。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