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 第191章 王小仙:“你觉得本官是个缺心眼的傻子么?”

第191章 王小仙:“你觉得本官是个缺心眼的傻子么?”

作者:小鱼儿慢慢游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塞门寨的西夏军其实压根就没得选,他们是已经背叛了西夏的人,宋国如果不要的话他们就是天地不容,绝无任何生路了,王小仙这一出戏当然也不是做给他们看的,而是做给全天下其他心中对大宋有心存向往的其他人看的。...

王小仙一行抵达京城时,正值初夏,城中繁华依旧,街道两旁商贾云集,行人如织。然而,王小仙却无暇欣赏这盛世景象,他的心中只有一件事??将齐州之事如实呈报,揭穿幕后黑手,保全青苗法。

赖士清见王小仙神情凝重,低声劝道:“大人,京城水深,还请小心行事。属下已安排妥当,马车可直接送大人至通政司,不必在城中多作停留。”

王小仙点头:“多谢你了。我此番入京,若不能在朝堂上站稳脚跟,恐怕连性命都难保。”

赖士清闻言,脸色一变:“大人何出此言?圣上英明,定会明察秋毫。”

王小仙苦笑:“但愿如此。”

马车缓缓驶入京城,王小仙掀帘望去,只见城中处处皆是权贵宅邸,门前车马如龙,气势逼人。他心中暗想:“这些人中,不知有多少是青苗法的反对者,又有多少,是王广渊背后的真正主子。”

通政司门前,王小仙下车,整了整衣冠,缓步走入。司中官员见他到来,纷纷起身行礼,王小仙一一还礼,随后将奏折呈上。

通政使接过奏折,略一翻阅,脸色微变:“王大人,此事干系重大,本官需立即呈报圣上。”

王小仙拱手道:“请便。”

通政使匆匆离去,王小仙则被安排在馆驿暂住,等待召见。

夜幕降临,馆驿内灯火昏黄,王小仙独坐房中,翻阅随身带来的案卷。他心中清楚,自己此番前来,已将性命押在了这场变法之上。若能成功,百姓得利,新政得行;若失败,自己恐怕难逃一死,青苗法也将随之夭折。

“为变法,我视死如归。”他低声念道,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翌日清晨,圣旨下达,命王小仙午时入宫面圣。

王小仙换上朝服,带着赖士清入宫。皇宫巍峨,金碧辉煌,王小仙踏入大殿,只见殿中已有多位重臣在场,其中便有御史中丞韩缜、翰林学士司马光等人,皆是朝中反对青苗法的中坚力量。

王小仙心中一凛,知今日一战,必是生死攸关。

皇帝端坐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沉声道:“王小仙,你所呈奏折,朕已阅过。你说齐州王广渊之死系有人灭口,背后牵涉朝中权臣,可有实证?”

王小仙上前一步,拱手道:“启禀圣上,臣所呈奏折中,已附有王广渊案中所获密信、与朝中大员往来的书信、以及那批陌生人所藏密谋上书的草稿。此三者皆可为证。”

韩缜冷笑一声,道:“王大人此言,未免太过武断。一封书信,几张草稿,便可定朝中大臣之罪?若此例一开,岂非人人自危?”

王小仙不卑不亢,道:“韩大人所言极是,但臣所呈之物,并非孤证,而是相互印证,形成完整证据链。且臣已在齐州查明,那批陌生人,皆是韩大人府中旧部,曾多次出入韩府,与韩大人亲信往来密切。”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韩缜脸色一变,怒道:“你这是污蔑!”

王小仙冷笑:“韩大人若无此事,又何惧臣之呈报?若陛下不信,可派人彻查韩府,若无此事,臣愿以性命担保。”

皇帝沉吟片刻,道:“此事确需彻查。传朕旨意,命御史台彻查韩府,若有私通王广渊之嫌,一律严办。”

韩缜脸色大变,正欲辩解,却被皇帝挥手制止。

皇帝目光转向王小仙,道:“王小仙,你此番入京,不仅呈报王广渊一案,还提及青苗法推行之难,可否详细道来?”

王小仙上前一步,朗声道:“陛下,青苗法乃为解百姓之困而设,然推行至今,阻力重重。地方士绅、权贵,皆因利益受损而极力反对,甚至不惜勾结朝中权臣,意图推翻新政。臣在齐州,亲眼所见百姓因青苗法得以度日,亦亲眼所见士绅勾结贪官,从中作梗。若不彻底清除此等势力,青苗法恐难推行。”

皇帝沉思良久,缓缓道:“王小仙,你可知,朕亦曾犹豫,是否继续推行青苗法?”

王小仙拱手道:“臣知陛下圣明,必有考量。然臣斗胆进言,若因朝中反对之声而废除青苗法,则百姓将再无生路,士绅将更无所忌惮,朝廷威信亦将受损。”

皇帝目光一凝,道:“你此言,可有证据?”

王小仙取出一卷文书,道:“此乃齐州百姓所写的联名状,皆愿以性命担保青苗法之利。臣亦曾亲自走访乡间,记录百姓所言,皆可为证。”

皇帝接过文书,细细翻阅,神色渐渐凝重。

良久,皇帝缓缓道:“王小仙,你此番进京,可谓胆识兼备。朕已命御史台彻查此案,若属实,定严惩不贷。至于青苗法……朕会再议。”

王小仙躬身道:“臣谢陛下圣恩。”

退朝后,王小仙走出皇宫,心中却并未轻松。他知道,这场斗争远未结束,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赖士清迎上前来,低声问道:“大人,陛下态度如何?”

王小仙淡淡一笑:“尚可。但韩缜之事,若不能彻底查清,恐怕仍会卷土重来。”

赖士清皱眉:“大人之意,是有人会出手灭口?”

王小仙点头:“不错。韩缜若真涉此案,恐怕已有人准备出手。我们须得早做准备。”

赖士清沉声道:“属下愿随大人同进退。”

王小仙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好。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夜色渐深,京城依旧繁华,而在这繁华之下,一场更大的风暴,正悄然酝酿。

王小仙回到馆驿后,心头沉重。皇帝虽未明言支持青苗法,但亦未否定,且已命御史台彻查韩缜之事,这已是难得的转机。然而,王小仙深知,朝堂之上,风云变幻,今日之胜,未必能保明日之安。他必须趁热打铁,将韩缜一党彻底扳倒,否则青苗法仍难推行。

“大人,属下刚刚收到密报。”赖士清匆匆走入房中,神色凝重。

王小仙抬头:“说。”

赖士清低声道:“韩缜已连夜召见数位朝中重臣,似在密谋对策。另有消息,韩府已加强戒备,恐怕已有准备。”

王小仙冷笑:“果然如此。韩缜此人,老谋深算,若不早做准备,恐怕御史台尚未行动,他便已毁去所有证据。”

赖士清皱眉:“那大人之意,是先发制人?”

王小仙点头:“不错。我已向陛下呈报此案,若陛下信任我,便不会坐视不理。但若韩缜真敢毁证灭口,那便更坐实了他的罪行。”

赖士清沉思片刻,道:“属下愿去韩府周围布控,以防他连夜转移证据。”

王小仙道:“你去安排,务必严密监视,不得有误。我明日便再上一道奏折,请求陛下命人彻查韩府,并封锁其府邸,以防证据流失。”

赖士清应声而去。

王小仙独坐房中,提笔疾书,将韩缜与王广渊勾结之事,连同齐州百姓所受之苦、青苗法推行之利,一并写入奏折。他深知,此折若能呈于皇帝案前,或许能真正打动圣心。

翌日清晨,王小仙将奏折送入通政司,随后入宫候旨。

午时,皇帝再次召见王小仙,命其入殿。

殿中,除皇帝外,还有御史中丞韩缜、翰林学士司马光、枢密院参知政事王安石等人。

皇帝沉声道:“王小仙,朕已命御史台彻查韩府,然韩缜上奏自辩,称你所呈之证皆为伪造,意在构陷忠良。你可有反驳?”

王小仙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所呈之证,皆为齐州狱中所得,且经属下林懂亲自查验,绝无伪造。若韩大人认为臣所呈为假,可请御史台派人赴齐州复核。”

韩缜冷笑道:“齐州远在千里之外,岂能凭你一面之词便定朝中大臣之罪?”

王小仙毫不退让,道:“韩大人若无此事,又何必惧御史台前往查证?若陛下不信,臣愿亲自随御史台前往齐州,以证清白。”

皇帝目光微动,沉吟片刻,道:“好,朕便命御史台即刻前往齐州,彻查此案。王小仙,你随御史台同行,以证你所言属实。”

韩缜脸色微变,却未再言。

王小仙心中一松,知此番已占上风。皇帝虽未明言支持,但已允御史台亲往齐州,便是给了他机会。

退朝后,王小仙回到馆驿,赖士清已在等候。

“大人,韩府昨夜果然有人潜出,属下已派人跟踪,发现他们前往了一处秘密宅院,似在转移证据。”赖士清低声禀报。

王小仙眼中寒光一闪:“果然如此。看来韩缜已知自己难逃一劫,欲图最后一搏。”

赖士清道:“属下建议,立刻向陛下禀报,命人查封那处宅院。”

王小仙点头:“不错。你立刻去通政司,将此事呈报,并请求陛下下令查封。”

赖士清领命而去。

王小仙则开始整理齐州百姓所写的联名状、林懂所录之案卷、以及王广渊案中所获证据,准备随御史台前往齐州时呈上。

夜色渐深,京城依旧繁华,而在这繁华之下,暗流涌动。

三日后,御史台派出的官员已准备启程,王小仙亦整装待发。

临行前,赖士清前来送行,低声道:“大人,属下已查明,韩缜与朝中数位重臣暗中勾结,意图在御史台前往齐州途中设伏,阻止调查。”

王小仙闻言,神色不变,淡淡道:“他若真敢如此,便是自取灭亡。”

赖士清担忧道:“大人此去,恐有凶险。”

王小仙微微一笑:“为变法,我视死如归。若连我都畏惧风险,又如何让百姓信服?”

赖士清郑重道:“属下定会守好齐州,等大人归来。”

王小仙点头,翻身上马,与御史台一行人缓缓出城。

京城外,阳光洒落,映照在王小仙的脸上,仿佛为他披上一层金色的光辉。

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而他,已做好了迎接风暴的准备。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