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 第181章 王小仙坦然待死,曹诗诗千里单骑取人头

第181章 王小仙坦然待死,曹诗诗千里单骑取人头

作者:小鱼儿慢慢游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朕的将士们,大宋现在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变法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境地,王小仙到底该不该杀,能不能杀,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不是个简单的问题,要看今年的夏秋两税,要看今年国内的剿匪情况……”...

我回到书房,刚坐下,便觉一阵头晕目眩。连日操劳,加之精神紧绷,身体早已不堪重负。李义忙上前扶住我。

“大人,您该休息了。”他低声劝道。

我摆了摆手:“不,还有许多事未定。”

正说着,门外又传来脚步声,一名亲信匆匆而入:“大人,宫中来人,请您速去。”

我心中一紧,难道是皇上又改了主意?还是吕夷简等人又生事端?

“走。”我强撑着起身,换上外袍,随来人入宫。

夜色沉沉,宫灯摇曳,映得长廊幽深如梦。我踏入御书房,只见皇上端坐案前,脸色阴沉,吕夷简等数位重臣亦在,皆神色凝重。

“臣王安石叩见陛下。”我行礼道。

皇上抬眼看了我一眼,缓缓道:“王爱卿,西夏大军已攻破延州外围,范雍告急,请求增兵十万,粮草百万石。你可有应对之策?”

我拱手道:“陛下,十万兵士非一时可调,然边关紧急,臣愿即刻下令调兵五万,先解燃眉之急。粮草方面,臣已命户部清点仓储,可先行拨付三十万石,后续再筹。”

皇上微微点头:“你办事,朕一向放心。只是……”他顿了顿,目光转向吕夷简,“吕相公,你有何看法?”

吕夷简咳嗽一声,慢条斯理道:“陛下,王大人所言虽有理,然国库空虚,若再大举调兵运粮,恐致京畿不稳。臣以为,当暂缓新法,削减开支,以固根本。”

我心中一怒,吕夷简果然又借机发难。

“陛下!”我上前一步,正色道,“若此时废新法,国将更弱。边关战事,非止于兵粮,更在于民心。若百姓安居,国力强盛,何惧西夏?若因边关战事而废新法,实乃因噎废食。”

皇上沉吟不语。

吕夷简冷笑:“王大人,你说百姓安居,可昨日京中数千百姓围堵府衙,要求废除青苗法。你如何解释?”

我面不改色:“此事,臣已查明,实乃有心之人煽动,借百姓之名,行阻挠新法之实。臣已亲自安抚,并承诺彻查,调整青苗法,以利民生。”

皇上叹道:“王爱卿,朕信你忠心。然朝中反对之声,朕亦不能不顾。朕意已决,命你为宣抚使,亲赴边关,统领军务,同时督促新法施行。若边关战事稳定,百姓亦安,朕便允你继续推行新法。”

我心中一震,皇上这是要将我调离京师,实为变相削弱我在朝中的影响力。

但我知此时非争权之时,若能稳定边关,再回京中,方可立足。

“臣遵旨。”我躬身道。

退朝后,我回到府中,召集众人。

“大人,皇上将你调往边关,怕是吕夷简等人从中作梗。”李义忧心道。

“不错。”我点头,“然此时边关紧急,我若推辞,反显怯懦。我此去,一则整顿军务,二则推行新法,三则查清西夏为何在此时犯边,是否有人暗中勾结。”

众人皆点头称是。

次日,我整装出发,率亲信数十人,星夜兼程,奔赴边关。

一路上,风雪交加,寒风刺骨。途中,我不断接到来自各地的奏报:青苗法在部分地区执行不善,百姓怨声载道;保甲法推行受阻,地方豪强联合抵制;更有传言,吕夷简等人已在朝中大肆散布我擅权、欺君之语。

我心中焦虑,但面上不动声色。

抵达延州,已是数日后。范雍亲迎于城外,神色憔悴。

“大人,西夏大军已逼近三川口,我军兵力不足,难以抵挡。”范雍急道。

“先稳住军心。”我沉声道,“我已命韩琦率军五万前来支援,另调粮草三十万石,三日后可至。”

范雍点头:“但愿如此。”

我进入军营,召集众将,布置防御。

“诸位,西夏来犯,非一日之功。我军虽弱,然若能守得三日,援军一到,便可反攻。”我环视众人,“我王安石虽为文臣,然今日亲临战阵,与诸位共进退。”

众将皆感振奋。

然就在此时,一名斥候急报:“报??敌军已至三川口,先锋已与我军接战!”

我立即下令:“传令各营,严守阵地,不得轻敌。另派快马,催促韩琦速进。”

战鼓擂响,杀声震天。我亲登城楼,指挥作战。

西夏军果然强悍,一波又一波冲锋,我军死守不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三日后,韩琦率军赶到,我军士气大振,两军夹击,终将西夏军击退。

战后,我巡视战场,见士卒伤亡惨重,心中悲痛。

“大人,此战虽胜,然损失不小。”范雍叹道。

“是啊。”我点头,“我军战力虽有提升,然仍不及西夏。若要长久御敌,必须彻底推行裁军法,精兵简政,训练新军。”

范雍默然。

我随即下令:“即日起,延州、庆州、渭州三地,全面推行保甲法、募役法,训练民兵,充实军备。另,彻查青苗法执行情况,若有贪官污吏,一律严办。”

命令一出,各地响应。

然就在我整顿军务之时,一封密信送至我手中。

信中写道:“大人,京中近日风传,吕夷简已联合枢密院,欲借边关战事失利之名,弹劾大人,请求罢免。”

我心中一沉。

果然,不出所料,吕夷简等人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我召来李义,低声嘱咐:“你即刻回京,务必查明吕夷简等人动向,同时联络我信任的官员,务必在朝中守住阵线。”

李义点头:“属下明白。”

数日后,李义传来消息:吕夷简果然联合数位重臣,上奏弹劾我擅权、误国、败军之罪,请求皇上将我革职查办。

我冷笑:“他们终于动手了。”

我提笔写下奏章,陈明边关战况,分析西夏来犯之因,指出吕夷简等人借机构陷之阴谋,并再次请求加快变法,以强军强国。

奏章一出,朝野震动。

皇上召见吕夷简等人,质问其弹劾之由。

吕夷简却道:“王安石虽有功于边关,然其擅权妄为,已成大患。若不加以约束,恐有不测之祸。”

皇上沉吟不语。

就在此时,边关又传来捷报:西夏军再次来犯,被我军击退,俘虏敌将一名。

皇上大喜,遂命人将捷报传阅群臣。

吕夷简等人见状,知一时难以扳倒我,只得暂作退让。

我趁势再上奏章,请求皇上允我继续推行新法,并提出改革军制、整顿财政、兴修水利等十项新政。

皇上终于下定决心,下旨道:“王安石所奏,皆为国计,着即施行。若有阻挠者,以误国论处。”

旨意一出,群臣哗然,吕夷简等人面色铁青。

我知此战虽胜,然斗争未止。变法之路,依旧荆棘满布。

然我王安石,宁可身死,亦不退半步。

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我站在延州城头,望着远方的山川,心中思绪万千。边关虽暂得安稳,然朝中暗流涌动,吕夷简等人绝不会善罢甘休。而变法之路,亦非一战之胜便可稳固。

“大人,韩将军求见。”亲信低声禀报。

我点头:“请他进来。”

韩琦步入城楼,神色凝重:“大人,西夏虽退,然军中粮草已所剩无几。若再战,恐难支撑。”

我沉吟片刻,道:“我已命人从京中调粮,然路途遥远,恐难及时送达。你可派兵士分赴各地,征集民粮,以应急需。”

韩琦皱眉:“大人,此举恐惹民怨。”

“我知。”我叹息,“然战事紧急,不得不为。你去办吧,我随后便上奏章,说明缘由,并请朝廷减免当地赋税,以安民心。”

韩琦拱手应命而去。

我转身望向城外,寒风凛冽,吹得战旗猎猎作响。我心中暗自思忖:变法推行至今,虽初见成效,然阻力重重。若非皇上最终允准,恐怕早已功亏一篑。可即便如此,朝中仍有诸多掣肘,稍有不慎,便可能前功尽弃。

“大人,京中来信。”李义匆匆而入,递上一封密函。

我拆开信封,只见信中写道:“吕夷简等人并未罢休,已在暗中联络各地旧党,欲借地方百姓之怨,掀起更大风波。更有传言,有人已派人潜入边关,意图刺杀大人,以乱军心。”

我眉头紧锁,吕夷简果然阴魂不散。若真有人潜入军中,后果不堪设想。

“李义,立即彻查军营,凡来历不明之人,一律严查。”我沉声道。

“属下明白。”李义应声而去。

我深知,吕夷简等人此次手段毒辣,若不早做准备,恐生大变。我虽不惧生死,然若我身死,变法恐将彻底夭折。

夜深,我独坐帐中,批阅军务文书。忽听帐外传来一阵骚动,紧接着,一名亲兵闯入帐中:“大人,有人潜入军营,已被擒获!”

我猛地站起:“带上来。”

片刻后,两名士兵押着一人进入帐中。那人满脸血污,衣衫褴褛,显然已受过拷问。

“你是何人?”我冷冷问道。

那人冷哼一声,并不答话。

我挥手示意亲兵退下,亲自走到他面前,缓缓道:“你既敢潜入军营,想必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但你可曾想过,若你真杀了我,变法便将终止,朝廷将更弱,百姓将更苦。你杀我一人,却害千万百姓,值得吗?”

那人终于开口,声音嘶哑:“王安石,你变法扰民,害得百姓流离失所,我杀你,是为民除害。”

我叹息:“若我真扰民,为何青苗法施行之地,百姓借贷有门?为何募役法推行,百姓负担减轻?若你所言属实,为何还有百姓愿意支持?”

那人沉默。

我继续道:“你可知,真正害百姓的,是那些贪官污吏、豪强权贵?他们不愿失去既得利益,才煽动百姓,制造混乱。我王安石,虽有错,但从未有意害民。你若真为民,便该助我铲除奸佞,而非盲目行刺。”

那人眼神动摇,良久,终于低声说道:“大人,我……我受人所托,潜入军营,欲行刺于你。但我本是百姓,只因家中田地被夺,走投无路,才受人蛊惑。”

我点头:“你可知那幕后之人是谁?”

他咬牙道:“是吕夷简府中的一位幕僚,我只知他姓陈,其余不知。”

我心中一震,果然是吕夷简。他竟已暗中布局,欲置我于死地。

“你可愿将功赎罪?”我问道。

那人犹豫片刻,终是点头:“若大人真为民,我愿助你。”

我命人将他安置,命李义严加审讯,务必查出幕后之人。

次日,我召集众将,下令加强军营戒备,并派遣密探潜入京中,打探吕夷简等人动向。

与此同时,我再次上奏,请求皇上彻查京中官员,清除奸佞,并重申变法之必要。

奏章一出,朝野震动。

皇上震怒,下令彻查,命御史台调查吕夷简等人是否真有勾结刺客之事。

吕夷简闻讯,惊怒交加,连忙上表自辩,然证据确凿,难以抵赖。

数日后,皇上下旨,罢免吕夷简相位,贬谪边地,其党羽亦多被惩处。

朝中局势,为之一变。

我得知消息,长舒一口气。虽知吕夷简一党未尽除,然此番打击,已使其元气大伤,短时间难以再起波澜。

“大人,皇上已下旨,吕夷简被贬。”李义兴奋地禀报。

我点头:“此战虽胜,然变法之路,仍需步步为营。”

我望向远方,心中默念: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