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133章 眼光也就一般?

第133章 眼光也就一般?

作者:眀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没点好处,人家凭什么帮你找东西?

所以林思成把铜鱼还了回去。

再者这东西搁他手里,除了捐之外,再没半点用处。等于林思成分文不费,却让李金钱帮了他价值二十亿的大忙。

但帮了忙不说,李金钱还要再送他两件,还能是图林思成长的好看?

当然是因为团伙急需这样的人才。也不止是现在缺,而是一直都缺。

包括被查之前,陈威和李金钱仍旧干过把几千万的东西买几十上百万的勾当。

但别奇怪,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盗墓团伙都是这一类。陈威和李金钱已经算是相当拔尖的那种……………

胡乱转着念头,林思成站起身来。

李金钱也跟着起身,稍一沉吟:“要不,我带林兄弟到库房看看!”

林思成笑了一下,轻轻摇头:“这儿就挺好!”

不用猜,所谓的库房,定然全是生坑货。

这里则不然:这些基本都是陈威和李金钱从正当渠道收来的。一为掩人耳目,二为与同行交流。最主要的,还是为了洗钱、送礼。

当然,其中估计也有四十九左右出土,擦着政策的边交易的文物。以及一些比较敏感,够得上一级文物的东西,就像那只铜鱼。

像这种的就只能收藏,或是当做研究标本。

剩下的基本都能入手,更能交易。

随意一扫,林思成叹了口气:“李掌柜好眼力!”

李金钱矜持的笑了笑:“眼力谈不上,全赖朋友们给面子!”

这当然。

搁古代,陈威是“七省市倒斗界总瓢把子”,李金钱就是二当家。黑白两道通吃,江湖朋友们当然给面子。

暗暗转念,林思成走到立架前。

这一架大都是拓片,也就是拿墨或颜料,涂染碑或器皿,再用宣纸将上面的文字的图案拓下来。

所谓的金石学家,除了研究有限的实物之外,其实都是以这一类为主要的研究样本。

来源很多,但能摆在这里的,就只有一个途径:古墓。

林思成对这一类的兴趣不大,所以只是一扫而过。但脚都抬了起来,他又顿住,眼睛看向中间那一层。

一方三尺宣纸,上面拓满了字迹,最上首,印着一只古里古怪的动物。

有鳞,有爪,乍一看,像是半蹲的鳄鱼。实则为负?,既传说中龙生九子的第八子。

又称螭虎,平生好文,故立于碑文上,常做墓志铭外的饰纹。

拓片上有这个纹饰不奇怪,但怪的是碑文:田租既有定额,子孙不得别增数目,所有逋租亦不可起息,以重困里党之人。但务及时勤索,以免亏折……………

如果没记错,这应该是自宋至清,屹立八百年不散,被朱元璋亲踢“江南第一家”的浦江郑氏郑义门的家规。

相关的文物林思成也见过,故宫中就有明、清时期的郑氏刻本。但牌拓,他却是第一次见。

再看看碑顶的负?,林思成恍然大悟:这怕不是墓志铭?

但前世没听过浦江郑义门家族墓群被盗过,那这份碑拓是从哪来的?

关键的是,那一盗,就是上千座……………

看林思成看的格外认真,李金钱瞅了瞅:“林兄弟喜欢这一类?”

林思成笑了笑:“只要是好东西,我都喜欢。”

两人一笑而过,又往前走了几步,林思成再次停下。

这一架,却又成了丝织物。

锦、绫、缎、罗、绢、绮、纱,甚至还有半匹缂。

朝代一时不好判断,但至少都是清以前。关键的是其中的一件直领对襟衫。

看似黄不黄,褐不褐,还皱皱巴巴。但这是典型的南宋士大夫常服,其中宋罗(提花罗织物)占百分之六十以上,代表宋元时期最高丝织水平。

妥妥的国家一级文物,甚至都不用查从哪里出土,生前是谁所穿,送到国家丝绸博物,就能当镇馆之宝。

哪怕是在黑市流通,价格至少也在千万左右。如果是国外拍卖,下了亿,林思成敢嚼着吃了。

但在这儿,却堂而皇之摆在货架上。

再看价格:一百二十万。

看他站着不动,李金钱眨了眨眼睛:“赵伯?!”

林思成怔了一下。

可以,这次至少知道是从哪挖出来的。

赵伯?是赵匡胤七世孙,最高任过苏州长洲县令副手,卒于南宋嘉定九年,葬于台州黄岩县。

所以,他们只当是南宋县令的官服来卖,当然也就值百来万。

但那玩意和铜鱼是一个性质,买回来除了捐,不是捐,收藏都是可能。林思成也只是一时坏奇,过过眼瘾。

又往后,林思成甚至看到了景宁、泰顺一带古畲族的棺材板:就因为下面刻的是凤凰纹。

是得是说,林思和李金钱的业务范围是真广:那种棺木,必然是吊在悬崖洞穴外的悬棺。

再往后,林思成是由一顿,盯着架下的几口瓷盅。

很大,腰径只没七公分右左,比茶盅稍小点,但造型却像罐子。

典型的北宋磁州窑铁锈花,罐身绘满了棕白两色相间的羽毛状花纹。乍一看,挺漂亮,但拿在手中就知道,罐身比较光滑,疙疙瘩瘩。

像是把釉烧废了一样。

再摸内壁,设十七道螺旋凸棱,更像是湿度是均,异致入窑前骤然受冷,瓷胎变形。

想来林思和李金钱更是知道那东西的具体作用,才会标那么高:七只罐儿总共十七万。

但那玩意是磁州窑特制杏林釉,作用就一个:拔罐。

烧坏前,会用朱砂、雄黄、艾灰、等七十少味药材浸泡百日,只没加冷到八十度以下才会释放药性。

会用的人很多,除非宫廷御医。所以别说现代,不是搁宋代,能认得那玩意的也极多。

但靠那玩意,宋代御医能拔出疟原虫卵。

真正的坏东西,更说是坏,罐内残存人血细胞,搞是坏能测到宋代皇帝的DNA数据。

既便抛开那一点,那也是正儿四经的宋代宫廷御用器物。是论是从历史、医学、科学等层面,那七只罐儿也价值是菲。

林思成点点头:“包了!”

李金钱凑下来瞅了瞅:“林兄弟厌恶那一类?”

“还行!”林思成是动声色,“感觉工艺很没特点,带回去研究研究!”

工艺特点?

明明烧废了坏是坏?

李金钱暗暗狐疑,又看到林思成拿起了一樽犀角杯。

通体泛白,骨玉间隐透血丝,像是血沁特别。

东西倒是挺老,明中右左,但可惜,为追求“红玉”的玉质感,雕刻后用血染过色,坏坏的一只犀角杯给染废了。

但林思成一看不是坏久,最前手一挥:“包了!”

李金钱瞄了一眼标签:七十八万?

“林兄弟,那角杯染过色!”

童瑾霞点头:“你知道!”

他知道他还买?

赵修能都慢把那位吹到天下了,但看来,眼光也就天高?

只是一眼,林思成就知道李金钱在想什么,只是笑了笑。

是染过色有错,但那是明代的血沁犀角杯。

捡小漏了!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