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家父刘宏,我躺平了 > 第307章 地震

第307章 地震

作者:丹千宇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臣贾诩拜见陛下。”贾诩行礼。

贾诩不是专门跑过来找刘辩的,虽然修缮水利这种大型工程不用他时时刻刻盯着,但是总得跑过来看一眼进度,解决一下过程中遇到的麻烦,加之还要视察一下清查公田的情况,最后天子已经到了这里,贾诩不过来拜见也说

不过去。

“起来吧。”刘辩示意贾诩起身。

贾诩坐下后,也开始汇报朝廷这两个多月的主要事务,刘辩的确可以遥控朝政,但是能了解的信息还是有限的,贾诩既然过来了,也就将朝廷这两个多月的主要事务汇报一遍。

刘辩静静的听着,并没有发表什么意见,他亲自任命的朝廷高层可以信得过,刘辩也没有必要事事都得自己过目,把事情办好就可以。

“倒是精神了点。”等到贾诩汇报完,刘辩看着辛毗和荀?等人笑着说道。

一直在外面奔波,这几人比刘辩记忆中都黑了许多,但是那股子精气神还很是饱满,刘辩对于这种状态的几人自然很是满意。

脑子里就算是有再好的想法,再成熟的执政策略,终究还是要落到实处,工作的确很忙,但是能让人不再闭门造车,处理麻烦的过程也是积累经验的过程。若是一直担任清贵官职,名望好但是没有多少处理实际事务的经验,

遇到事也只能以死报君王,刘辩不喜欢这种清流士人,遇到事得能解决麻烦,而不是整天哀声叹气,有哀声叹气的功夫就不能多做点事情?

“谢陛下夸奖。”几人怔了一下,随后拱手说道。

“不是夸奖,而是事实。”刘辩摆摆手,他说的都是实话。

“前段时间我去祭祀高陵,前两日又去祭祀茂陵,高皇帝和世宗手下也是名将频出,名臣遍地,论及臣子水平也是冠绝百代,一方面是天子的识人水平,另一方面也是经历了太多实际事务的历练。一次又一次的历练中选拔出

了那些文臣武将,才能做出那么多事情。”

“若是一直高居台阁,不接触人间烟火,又岂能做出那么多功绩?你们的学识是够的,朕相信拿你们跟那些青史留名的文臣武将比起来也是毫不逊色。但是缺点就在于没有经历过多少事情,一直在家闭门造车,许多事情都是

想当然的处理,心里想的再好,落到实处就会发现许多事情不是光靠想象就能做到。现在就是帮你们补上这个劣势。”

“关关难过关关过,事事难成事事成,就这么干下去,朕相信不管是史书上还是后人的评价中,你们与那些人相比也是不分伯仲,你们也能在这片大地上留下自己的事迹,去激励后人发奋图强,你们也能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

名字,告诉世人遇到这样的麻烦应该怎么处理。”刘辩说的异常认真,给这些年轻人鼓劲加油,现在小伙子们可能会遇到难以处理的麻烦,能够见到这世上的太多黑暗,但是绝对不能泄气,不能觉得这根本处理不了。

的确有许多事情不是人力可以挽回,但是还有很多事情是事在人为,只要有恒心,有想法,许多难以处理的麻烦也不过是一块小小的踏脚石。

“臣等受教。”小伙子们心中一热,他们觉得陛下说的话好有道理。

这些人并不觉得刘辩是在说空话,所有人都能看得到如今的变化,他们的确没有多少机会跟刘辩亲自接触,但是陛下的勤政在朝之人谁不清楚?只要陛下着力去做的事情,那就一定能成功,许多在他们看来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事情都被陛下稳步推进,让天下都能接受,过程中的确会遇到麻烦,但是陛下何时曾放弃过。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一路上朕也看了看周边的水利设施,确实做的不错......”刘辩接着肯定他们的成绩,许多人都是第一次处理这样的事务,包括贾诩在内,他们过去完全没有这样的经验,但是现在能达到这个成绩,无

疑证明这些人下了多少功夫。

“今年收官之后,贾卿要奖励你们,朕也要奖励你们,同时还要将这其中的经验写下来,教给更多的官吏知道如何修缮水利、如何调配人力,如何调配资源,你们也要互相交流,将这些经验牢牢记下来,将来等你们自己主持

事务的时候也用的上......”刘辩认真的说道。

用言语将小伙子们迷得头重脚轻,干劲满满的走出营帐,刘辩与留在帐中的贾诩对视一眼,随后笑了起来。

小伙子们就是好忽悠,只需几句话就能让小伙子们嗷嗷向前冲。

“今年水利修缮结束以后,除了负责清查公田的工作,你这个司隶校尉也得干干自己的本职工作,好好查一下关中地区的吏治,吏治不行,想要彻底清查公田肯定是不可能,如今这上下勾结太过严重。

“就从今年的上计开始,之后你收集一下信息,今年的上计就得让这些人知道混日子的后果。”刘辩与贾诩闲聊起来,安排一下贾诩之后的工作重点。

“臣遵旨。”贾诩应了下来。

“朕过几日还要去陈仓去祭祀一下阵亡将士,现在也在想着要不要开始处理凉州羌人,明年就开始迁移一部分羌人去并州,那些屯田军已经在并州六七年时间,那些人已经够改造过来,现在就要利用他们去改造更多的羌

人。”刘辩想了想,对着贾诩说道。

距离送那些俘虏将士去并州已经六七年时间,离开了故土与家人,朝廷的规训也会让这些人放弃过去的生活习惯,有了稳定的生活,这些人才能彻底被同化。每天过的朝不保夕,苦不堪言,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安定,汉人也能

主动进入草原,有了稳定的生活,没有几个人能够离开温柔乡。

“这个时候倒是可以,再过几年他们恐怕也就会与亲人生疏。”贾诩想了想,也觉得现在可以发动。

“只是......”贾诩接着说道。

“只是什么?”刘辩问道。

“迁徙这么多人一路上的花费不算少。”还是钱最重要,一个人算上四名家人,一共就得迁移近二十万人,多的不说,至少也得近两亿钱。

“让那些屯田军自己拿钱去接他们的家人,朝廷能够将他们的家人送过来一家团聚已经是极大的恩德,这些人自己掏钱也是理所应当。若是他们攒下的钱不够,那就给他们无息贷款,等之后慢慢还。”刘辩也不想国库出这笔钱

粮,朝廷能掏出来这两亿钱,但是之后还得迁移更多羌人,朝廷总不可能再出钱,就得让这些人自己出钱。

“陛下圣明。”贾诩不想说刘辩黑心。

“不许在背后蛐蛐我。”刘辩瞪了一眼贾诩,陛下圣明这句话听上去是句好话,但是真信了那才是蠢货。

“等下陪我吃过膳食再走,我之后也得去陈仓。”刘辩话语软和下来,二人都有各自要做的事情,不可能一直陪着,许多事情还需要二人亲历亲为,不可能让别人代劳。

“臣遵旨。”贾诩拱手说道。

贾诩带着人离开了,刘辩看着离开的车队怔怔出神,离开繁杂的朝政,他才能有时间思考一下这几年的时光,他们君臣终究还是改变了许多事情,他们君臣还是得继续走下去。

大军于第二日离开了扎营地点,刘辩这一路走来,大军从来没有进入城池休整过,刘辩也没有进入城池休整过,最多是派人去城里面补充一下物资。驻扎在营地方面一方面是保证安全,另一方面也不会对民生造成影响,刘辩

也不想叨扰百姓,没必要平白给百姓增添负担,外面驻扎也挺好的,至少刘辩已经习惯。

经槐里、武功、县至陈仓一共花了八天时间,刘辩带着大军来到了陈仓,在陈仓经历了短暂的休整,补充物资与祭祀物品,刘辩带着人来到了阵亡将士纪念碑之前。

时间的变迁让这片地方已经少有大战的痕迹,只有比周围更加茂盛的草木证明这里似乎发生过什么。

随刘辩前来的许多将士并没有参加过这场战争,但是当他们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的时候,看向刘辩的目光也更加崇敬,陛下没有忘记过这些普通将士。若是有朝一日他们也战死沙场,他们是否也能得到跟这些将士一样的待

遇?

许多人脑海中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但是随后他们又给了自己一个肯定的答案,陛下今日能来这些将士的坟前祭祀,就已经证明了许多。立碑以后陛下没有置之不理,他们相信如果不是为了祭祀这些将士,陛下没有必要专门

绕路来陈仓一趟。

有的人参军就是为了钱,但是当来到军队后,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随大流渴望功勋与荣耀,而刘辩也能给这些人带来功勋与荣耀,带来能够养家糊口的金钱赏赐。

“七年时间了。”刘辩伸手摸了摸石碑,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回忆起七年前的时光,他当时怎么有胆量去干这样的事情呢?

他如果有儿子,他是绝对不会让一个小不点去上战场,不是担心儿子会死,而是担心儿子会将十万人带到不归路。

那是大汉的最后一搏,一旦失败了,大汉也就彻底完了。

可是他成功了,这个过程中他其实并没有出多少力,他当时是真的不懂一点行军打仗的知识,全靠下面人的辅佐,才能安然将大军带到陈仓,带到战场上,让大汉摇摇晃晃的延续着。

全体将士肃然看着刘辩开始祭祀,鼓乐号角声中,刘辩念起了早就准备好的祭文。祭文他没有让人润色,也没有凸显什么文学成分,用语极其简单,为的就是让所有将士都能听懂,听懂刘辩对这些人的尊敬,怀念与不舍,大

汉天子不会忘记为他出生入死的将士,大汉天子也不会辜负这些为他出生入死的将士,大汉天子会带领着天下臣民继续走下去,走向一个更加昌盛的未来。

“大汉万岁!”

“大汉万岁!”

“大汉万岁!”全体将士大声喊道,刘辩并没有提前安排人,只是此情此景,所有将士只有这一句话,他们相信天子能够达成这个目标,他们相信天子能够不负天下臣民。

完成祭祀,刘辩并没有立即带着人离开,在这个地方待了两天这才带着人朝着京兆尹方向走去。

回到京兆尹,刘辩也收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洛阳地震了!

准确的来说,是洛阳至长安一带都地震了,不过并不是什么大地震,朝廷正在确定地震带来的损失,准备进行赈灾。

地震并不罕见,刘宏二十余年的执政生涯中,一共经历了七次地震,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发生在建宁四年五月,河东地裂十二处,裂合长十里百七十步,广者三十余步,深不见底。最近的一次发生在光和三年,酒泉表氏地八十

余动,涌水出,城中官民舍皆顿,县易处,更筑城郭。

“朕知道了。”刘辩听完汇报,也就息了诏见各地官吏的想法,这个时候还是不要打扰朝廷的统计赈灾工作。

京师之中也传来消息,表示有传言天子离京而地动,群臣迫切希望天子能够尽快返回,安定天下。

“混账东西!”刘辩看着这封奏报,顿时大怒。

地震就是地震,跟他离京有什么关系?难道他不离京地震就不会发生了吗?

还有人在这个时候说这种话,堂而皇之地将谶讳玩到他头上,这几年压下去的谶讳学说似乎又有卷土重来的意思?下一步是不是就该上天示警,让朝廷停下如今的政策,还天下一个太平?

“传诏。”刘辩将奏报扔下,随后对着侍从说道。

他对三公委以重任,这个时候居然能让这种谣言漫天飞舞,三公是干什么吃的?是觉得三公干?了,想要借此机会让他罢免吗?

卢植、萧瑗、刘焉三人听着天使宣读诏书,脸色也不是很好看,天子很少见的在诏书里严厉斥责他们三人,这个时候应该全力准备统计赈灾,压制谣言传播,不能让别有用心之徒趁此机会蛊惑人心。可是你们三人却居然成了

谣言的传播者,是想让天下人心惶惶吗?

刘辩也表示自己不会提前返回,会按照原定计划巡视完京兆尹、弘农郡、河南尹,这一路上也会巡视一番朝廷的赈灾情况,若是朝廷赈灾不力,回去以后他就要让三人给一个交代。

“卢公,接旨吧。”天使示意卢植接过诏令。

“臣遵旨。”卢植三人肃声说道,这段时间朝廷已经开始赈灾,朝廷并没有干等着,只是朝中对天子离京而地动这个言论多有相信,三人也按捺不住百官心意,也就联名上了这个请求天子尽快回京的奏疏。

“陛下很是生气,还请三位老大人见谅。”天使面色平静地拱手提醒道。

明知道天子不喜欢谶讳言论,居然还在这个时候主动上那样一封奏疏,侍从也不是很理解这些人的想法。如果只是单纯的上报情况,侍从也知道刘辩听取赈灾事宜后就不会发表意见,天子对下面人真的不苛刻。

但是谁让三公上疏言谶讳之事呢?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