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家父刘宏,我躺平了 > 第198章 邮传系统

第198章 邮传系统

作者:丹千宇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通信对于人类来说必不可少,通信权也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力。如果离得近还好,但是一旦走远,通信便会成为一个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邮传便出现了,专门设置人员来解决邮寄问题,通过接连不断的邮路将信息送至

对方手中。

夏商周的历史中洛阳都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在邮路中洛阳自然也不可能缺席,所以在这个时代洛阳就是邮路中心,条条大路通洛阳也就真的是一句客观描述。

设置邮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都城的消息带至地方各处,由于秦汉都定都长安,所以在这个时期,洛阳也就只能退位让贤,将邮路中心的位置让给长安。光武中兴以后,洛阳再度成为天下邮路中心,同时不断延长邮路的范

围,将邮路从中原地区扩散至欧亚大陆。

每隔30里设一驿,每隔10里设一亭,每隔5里设一邮。驿站有住宿之处,最早接待的只是邮递员,时称“信吏”、“邮卒”,后来业务扩大,同时接待上京述职的官员。驿站也不仅仅是朝廷传递消息的渠道,平民百姓的信件也

能通过邮驿传递。

在邮驿飞速发展的汉代,驿和邮分流,骑马传递成为信件的主要传递方式,驿站普遍建立,站内备有驿马和粮草保障后勤,信驿使或邮差统一着装,戴红头巾,佩红套袖,身背赤白色文书囊,马传每日可行三四百里,车传可

行70里。

根据轻重缓急的不同情况,邮件的封面上明白写信件的投递方式,分为“以邮行”、“马行”、“驰行”,类似于今天的平信、快信、特快信。此时信件也有邮政编码,使投递时不至混乱。同时寄件人也要写清楚发信日期、地址

以及姓名,写上收件人的地址和姓名,如果是公文,还需要写清楚官职名称。

公文信件的收发规定是很严格的,若投递转送中有失误,要负法律责任:“日限奉书,不及以失期,毋状,当坐罪留。”

同时朝廷也设置了专门的官职管理邮驿,中央朝廷和邮传关系最直接的是九卿中的卫尉,他的属下有一官员叫公车司马令,负责接待由传车征召来上书的民间贤士,所以又叫公车上书,后世大名鼎鼎的公车上书的来源也在这

里。

中央朝廷也有其他官职也对邮传有一定的管理关系,少府中的符节令专管符节的分发管理;大鸿胪一职兼管邮使的接待;御史中丞兼管监察邮传使者的凭证。太尉府中的法曹也主管邮驿,负责邮驿规章制度的制订和一般管

理。地方郡一级负责邮传的官职是郡守府里的督邮,主管邮书,还兼管督察长吏。

从朝廷到地方,一整套完整的邮传制度保证了公文的及时发放,维护了国家政策的有效施行。

而现在,刘辩就要对这一套完整的邮传制度再度做出修改,将邮传从政府手里剥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组织机构负责邮传工作。一来可以减轻朝廷的财政负担,二来可以收找地方手里的权力。

邮传很重要,但是又不那么引人注目,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也会少上许多。

即便如此,从地方政府手里剥离驿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其中涉及的人员之多、区域之大无异于将大汉郡县重新梳理一遍,钟繇现在已经忙的有些晕头转向。

刘辩当然不可能让钟繇空手去做这件事,钟繇就是再厉害也解不了无米之炊,除了提供钱粮支持,钟繇手里还有任免官吏的权力。

“地方十二州、除河南尹、京兆尹之外的司隶地区是州一级的分部,州分部管理部分部,部分部管理县分部,县分部直接管理驿站和邮亭。州分部主事设为六百石,这个人选由你、贾卿、卫尉三人共同商议确定人选,都分部

的主事设置为四百石,这个人选由州分部推荐,你决定是否任命或者直接派人去地方任职,县分部主事设置为二百石,由分部推荐,州分部决定是否任命。”刘辩看着钟繇说道。

“河南尹、京兆尹级别高配一级,这两个人选你们商议过后交由我亲自过目。”刘辩又补充了一句。

既然设置主事,自然得设置副手,副手的级别都比主事低一个等级。十五个六百石和比六百石,一百三十四个四百石和比四百石,一千一百八十个二百石,刘辩一句话就发放了两千六百五十八个官职,每年仅仅是俸禄就需要

三千九百万钱,这还只是官的俸禄。设置了这么多级别,每个分部下面都得配备三四名书佐,每年的俸禄就接近一亿钱。

大汉士人太多了,但是朝廷能够拿出来的官职就那么多,大部分还都被豪强大族占据,僧多粥少,士人不议论一下朝政也确实没有事情可做。刘辩也得想办法解决士人的就业问题,让士人有事可做,不要每天闲的没事就去抨

击朝政。

无论从古至今,就业问题都是政府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今大汉到处都有的叛乱也是因为失业人口太多了。土地兼并没有显现出直接问题,问题在于被兼并土地后这些百姓连同他们的家人没有了收入来源,那些豪族大户无法吸

收社会上多出来的劳动力,这便成了祸乱之源。

士人也是一样的道理,儒家讲究一个学而优则仕,有人愿意皓首穷经去研究学术问题,但是也有许多士人就是为了入仕才去学习的。

大汉中央朝廷连同地方所有的官吏加起来大约有十五万人,如今可能少上一点,但也差不了多少。也就是说,朝廷能够提供给士人的就业岗位就这么多,无论是豪强大族的士人还是寒门士子,他们能够争夺的就只有这十几万

名额中的一个。

扩大就业岗位便成为了刘辩需要处理的问题,邮传系统的官职刘辩并不打算将其并入朝廷官吏体系中,未来每年也只给出几个进入朝廷的名额。这条道路上的晋升可能上线不高,但是这也算是就业岗位。可能有人不愿意接

受这样的岗位,但是肯定有人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这也能提供近万人的就业岗位。

“陛下,此举是否太过奢靡?”钟繇提出了异议。

虽然不是他的钱,但是每年超过一亿钱的俸禄也让钟繇有点心疼,更别说驿站本身也需要钱粮消耗,钟繇这会儿有点算不清楚这里面究竟要砸进去多少钱,但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他得想办法劝谏陛下放弃这个想法。

“不奢靡,以后驿站也对外开放,无论是官吏还是百姓,只要花钱就能入住驿站。”刘辩表示他也给驿站找来了一条财路,那就是办理住宿。

没错,如今虽然有驿站可以休息,但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去休息的。没有符传凭证哪怕是官员都不能入住驿站休息,更别说官员的亲属。曾有一名亭长就曾因为大司空无符,拒绝其入住,还斩杀大司空的卫士,事后亭长被通

缉,但王莽认为亭长是依法履职,不必问罪。

不过法律之外还有人情,实际运行过程中肯定会有偏差,刘辩就是要让这部分偏差出现在框架之内,让驿站承担起招待所的职责。

这种独门生意,即便利润率不高,但是利润总额也很不错,已经可以填补一部分俸禄上的亏空。

“陛下,若是有贼人混入其中,恐怕会有不小的损失。”贾诩也加入了劝阻的行列,想让刘辩放弃这个想法。

驿站的规章制度与一般管理都是由太尉主管,自然也就可以推理出驿站的一个重要属性????军用。

任何事务只要跟军用扯上关系,那就得有保密上的要求,一旦开放住宿,人马混杂,很容易就泄密。军事机密一旦泄露,那就有可能使国家陷入危局,所以之前的驿站都不准许不相干者进入,保证了机密文件的运输往来。

一旦按照刘辩所说的那样做,一方面是有心之人专门靠近,另一方面也有可能造成无心之失。拒绝不相干之人进入可能是一个十分保守的做法,但是保守也就意味着风险降低。

“不能因噎废食,若是担心公文出现问题,那就加派人手负责公文的传递,对公文传递的流程再度设计。若是不能提供这么多职位,如何将邮传系统从地方手里剥离出来?”刘辩表示自己不听,就按照他说的办。

从地方手里剥离邮传系统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如果不能专人负责此事,还让地方政府派人代行管理,那就跟过去没有任何不同。

只有人员任用、人事往来与地方分割开,才能让邮传系统独立运行。

而且之后的邮传系统一段时间内还要承担起大汉书局的职责,现在就对邮传系统进行改造,也能提前发现一些问题并加以改正。

“先行提供就业岗位,让一部分士人有事可做,至于之后的钱粮消耗再想办法解决,总会有能够挣钱的办法,现在先搭建起来这个架子再说。”刘辩接着说道。

“唯。”钟繇和贾诩对视一眼,随后拱手说道。

“不要有这么大的抵抗情绪嘛,如今多出这么多岗位,也能让一部分人有事可做,他们不再议论朝政,这也能解决许多问题。”刘辩见二人有些不理解,随后说出了自己这么做的原因。

“不管是失去土地的流民,还是无法进入仕途的士子,朝廷都得想办法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百姓提供赋税是他们的义务,朝廷提供岗位也是也是朝廷的义务,若是朝廷不想办法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那朝廷就是在犯罪。”刘

辩补充了一句这样做的理由。

“只是朝廷如今没有钱粮。”钟繇表示陛下你说的好听,但是你手里有几个钱?

没有钱粮拿什么去给这些人发放俸禄?官吏不可能白白给朝廷打工。

“不仅是驿站可以进行经营活动,驿传系统本身也可以进行经营活动,你执掌永安宫这么久,怎么还能困守于过去的旧思维?”刘辩表示钟繇是该学习进步了,不能老跟着他对着干。

“幽州的互市每年有多少利润?若是再将一部分物资通过邮传系统拉到中原地区贩卖又能增加多少利润?邮传系统那么多人,还不能收集一些市面上的物价信息,有了这份信息,做什么生意不能挣钱?”刘辩将钟繇要学习的内

容讲了出来。

信息,从古至今都是一种极为宝贵的财富,许多人发家致富就是靠着信息差,如今这么重要的信息渠道摆在钟繇面前,他居然想拒绝这个渠道。

甚至光是卖这个信息差,刘辩都能赚上几千万钱,更别说收益更大的贸易往来。

“臣愚钝。”钟繇光速滑跪,积极认错。

“我知道你不愿意沾染太多铜臭气息,但是永安宫都交给你执掌,这里面的金钱往来是巨大的,不管是有意还是被迫,你都得好好思虑一下该怎么处理这里面遇到的问题。”刘辩随后有些无奈的说道。

钟繇好用是好用,但是躺平也是真躺平,没有子嗣忧虑的钟繇属于有仕途想法但不多,没事就喜欢多练练字。

“你的职位我暂时也不会调整,过段时间会加封一个侍中衔,主要还是负责永安宫这边的事务,等过两年情况好转一些,到时候再让你进入外朝。”刘辩将他对钟繇的安排也说了出来。

“臣多谢陛下。”钟繇并没有多少急切于仕途的想法,反正永安宫这一大摊子都是他在处理,手里的权力不小,钟繇已经知足。

钟繇从担任太子仆以后从来没有担心过自己能不能踏入两千石的范围,唯一的问题就在于他什么时候踏入两千石,陛下肯定不会亏待于他的。如今陛下直接说了过段时间就会给他加封为侍中,许多人求了一辈子的两千石成就

在钟繇这里就已经达成。

“陛下,冀州驰信......”门外传来了侍从的声音,打断了殿内几人的谈话。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