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诸位可知从太祖高皇帝立汉开始,如今已度过多少载了?”朝会之上,刘辩的声音出现在每个人耳边。
这个问题大家平日里没有专门思考过,这个问题也影响不了任何事情,毕竟不管到了多少年,都不影响大家于自己的事情。
不过还是有人能够给出一个大概的数据,大约三百八十年左右,东观汉记的编写可有不少人参与其中。
“不知诸卿之中可有人能给朕一个答案?”刘辩等了几息,开口问道。
“三百九十二年。”刘辩没有等群臣慢慢算,直接给出了答案。
“就连诸位都不清楚,更遑论天下百姓。”
“年号更替频繁,天下隔几年就换一个纪年,百姓也不知道今年到底是中平还是光和,政令也多有不通,昨天还是光和,今天就变成了中平,再过几天又得变化,百姓连朝廷到底是哪个天子也说不准。”刘辩肃声说道。
“这朝廷还是得上下统一,得让天下人知道是哪一年。朕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年号要用,但是年号之前还得加一个汉历年,比方说现在是汉历三百九十二年,中平六年二月初一,以后的公文签署时间都得按照这个模式来,这
样一来,所有政令就有了统一的时间线,汉历多少年干了什么事情一目了然,不用再考虑光和与中平的分别,不管多少年前的事情都能准确定位。”刘辩虽然说这只是一个想法,但是在座群臣还是很清楚的意识到这没得商量,大
家以后就得这么干。
刘辩的确要改年号,年号一方面是宣布君主的继位,让大家知道新天子上任了,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是一种政治宣言。
群臣思虑片刻,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可能就是书写公文的时候需要多写几个字,但是这种前后统一的纪年方式也有好处,最起码大家算年龄的时候不用多动脑了。
而且这种纪年方式根本不用动脑,大家只需要知道建立大汉社稷的那一年是汉历元年,今年是三百九十二年,那其余年份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现,根本不用大家动脑子。
“卿等以为如何?”等待片刻,见群臣无人起身反驳,刘辩也询问起群臣的意见。
“陛下此举好…….……”朝臣也没有让刘辩失望,对刘辩进行了夸赞,对这个措施表示了认同。
“既然如此,朝会之后朕也会下诏令明确此事,诸卿回返公署敦促下属官吏习惯此纪年方式。”这件事自然得有诏令传达,让这件事成为官方层面的标准。
使用汉历纪年之后,朝臣随后又对要更改的年号陈奏,大都是寄托着美好寓意的词语,只不过刘辩对此都不太满意。
“臣有奏。”司隶校尉贾诩站起身来到大殿中央,对着刘辩拱手说道。
经过一个多月的修养,贾诩的伤势已经基本痊愈,不知道是贾诩的运气还是大蒜真的起到了作用,贾诩的伤口并没有感染,只不过现在的贾诩已经对大蒜产生了恐惧,总感觉自己身上飘着一股蒜味。
“贾卿直言便是。”刘辩示意贾诩直接说。
“臣奏曰:
孝悼皇帝以正月弃背天下,臣子永惟忌日之哀,其复用夏正......是为正始,以......为正始正月!”贾诩说罢,手持笏板一拜。
简单来说,就是贾诩提出更改年号为正始,给出的理由是纪念先帝以及展望未来,如果要用这个年号的话那现在就是正始二年二月初一。
“正始?”刘辩思忖了一下,随后想起一个历史名词,正始之变!
正始之变,又称高平陵之变,高平陵事变,发生于三国时期魏国,是由司马懿发动的导致曹魏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的军事政变。
不过过了几息,刘辩忽地一笑,这跟正始这个词语又有什么关系?
难道起这个年号就能真的发生政变?
要是真有人想要政变,那即便是改名永平也挡不住人家政变的心思。
正始这个词语挺好的,就如同洛水之誓一样,只不过是后来者改变了原本的意境,可以怪罪后来者,但不能怪罪于这个词语。
既然有了正始之变,那就由他自己发动改变大汉天下的变革,就如同文景之治那样的正始之变,正始就是他刘辩的代名词!
“昔年朕前往凉州平定西羌之时,曾与徐州刺史盖卿说过天地有正气,杂然复流形。国势倾颓、国家昏暗,既然朕已承继大统,那也该有一个变化,正始之号正合我心。”刘辩回忆了一下往昔,对着群臣说道。
任何天子继位的时候总是想着励精图治,让国力更强,自己也能被称之为一个圣君,刘宏刚即位的时候也是如此,让人制作了四把中兴之剑,想着让大汉摆脱如今的局势,但是毅力不够还是倒在了半路上,纵情于声色之间。
刘辩已经给出了解释,甚至直接说正合我心,那群臣也没有反对的想法,无论是贾诩提出的对先帝的纪念,还是刘辩说出的要励精图治的话语,正始这个词都给出了足够的分量,他们也觉得正始不错。
年号也不是什么关乎国本的事情,只要能够解释的过去,那大家也都能接受年号的变革,无非就是得通知到下面的人。
见没有人反对,刘辩也就直接定下了更改年号为正始的事情,之后也要制作诏书传令天下,让大汉上下官吏都清楚年号已经更改为正始。
“臣等有奏。”司隶校尉贾诩、廷尉樊陵和御史中丞站了起来,对着刘辩行礼。
议事也是有流程的,三人现在同时陈奏一件事那一定是关乎司法的事情,天子继位都是要大赦天下,他们现在就是要汇报这件事情。
“准奏。”刘辩本来松懈下来的身体再度坐正,正色看向三人。
从朝会开始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时辰,刘辩的身体也有些倦乏,但是朝会还是得继续,他也只能抽空偷偷休息一会儿,现在重新开始议事,那他也得正色应对。
“臣奏曰:
昔......以为大赦天下......恩德如海……………”三人的陈奏引经据典,请求天子下诏大赦天下,福佑天下万民。
“诸卿以为如何?”虽然刘辩已经同意了此事,但还是得让群臣商议一下,这是正儿八经的国事,他不可能每件事都以天子的权威强行通过,久而久之那朝臣也就会展现出不合作,乃至对抗的情绪,换句话来说,他就变成了独
夫。
要想让下面心甘情愿地干活,那就得在朝会上把道理说明白,让下面的人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
他不可能面面俱到,总得让这些官位干活,既然如此,那就得团结他们,刘辩不想一直用天子的权威去强行推动事情的发展,不然不过又是一个人死政消。变革最重要的就是思想上的变革,他得通过一件件事情来改变朝臣的
想法、士人的想法、天下人的想法。
很快就有人起身表示支持大赦天下的做法,刘辩刚刚继位,总是要用大赦天下来展示自己的仁德,若是刘辩不这么做,百姓总会认为新天子十分苛刻,对朝廷的声望有所影响。
也有人表示过去数年大赦天下的次数太多了,现在不应该继续大赦天下,不然要朝廷法度又有何用?
刘辩没有插手这里面的争议,让群臣自己吵个够,他只需要接受群臣最后商议出来的结果就行。
很快,反对大赦天下的人败下阵来,支持一方的理由太强大了,就是让百姓感受到新天子的仁德,大赦天下本就是朝廷法度的一部分,甚至这就是祖宗制度,反驳的话语根本打不过。
“如此,就按卿等所言行事。”刘辩也没有反对,这种事也犯不着再去改变,大赦天下本来就是一种善政,只不过是刘宏过去这些年赦免的次数太勤了。
一件事一件事的商议,时间也在飞速流逝,不知不觉离朝会开始就过去了两个多时辰的时间,不过还没有结束的意思。
“先暂停议事,”刘辩的肚子提醒他现在该到休息时间了,继续商议下去难免有低血糖的风险。
群臣有些疑惑的看向刘辩,不知道天子要做什么。
刘辩暂停议事的理由也很简单,大家该放水的放水,该休息的休息,等吃过膳食再行商讨,朝廷虽然没钱,但是也不能让大家饿着肚子上班。
群臣也松了一口气,天子要是不暂停议事,那他们也得继续忍受,大家其实都已经饿的咕咕叫。
朝会倒也不是不能停止,甚至有人如果实在不舒服也可以直接去茅房解决,但是一般情况下朝会只持续两个时辰左右,大家忍忍也就过去了。
不过今天有点特殊,无论是积攒的事情还是新天子继位后的施政措施,都需要大家商讨,很有可能要持续一天,现在休息一下让大家填饱肚子,恢复精神也是理所应当。
朝会暂停,刘辩也就直接起身回返后殿,大庭广众之下他也不可能做出不雅的姿势,还是得去后殿伸几个懒腰、活动一下身体,吃过饭再来前殿这里端坐。
刘辩靠在榻上有些随意的翻看着书籍,一道人影的出现倒是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母后怎么来了?”刘辩起身,牵着何皇后的手臂来到榻上坐下。
“怎么,觉得母后过来有些碍事?”何皇后笑吟吟地打量着刘辩,随即说道。
自从刘宏离开后,她突然觉得有些孤寂,刘辩能够多过去看看就能让她欢喜一点。
失去了丈夫,她不能再失去儿子了!
“母后莫要折煞儿臣。”刘辩对于何皇后的打趣有些无奈,随即接过宫女手中的茶壶,亲自给何皇后倒了一杯茶水。
“朝会可有不顺利?”何皇后喝下一口茶水,随后问道。
在汉代后宫干政根本不是问题,至于说太后干政那就更不是问题,她现在已经是皇太后,她若是真想插手朝政,还真没有人能够拦得住她。
若是辩儿遇到了什么问题,那她也就能凭借太后的身份压下一部分反对的声音,让辩儿能够轻松一点。
“没有,儿臣已经主持过那么多次朝会,怎会出现什么问题?只是今日商议的事情有点多,所以儿臣暂停朝会休息一会儿,让大臣们也能吃点东西。”刘辩摇摇头,表示自己这里没有任何问题,何皇后尽可以放心。
“那就好,若是有什么需要母后帮忙的,尽管跟母后说。”何皇后见状,也直接说道。
“多谢母后。”刘辩莞尔一笑。
等了几炷香的时间,膳食已经准备好,刘辩也就与何皇后共进午膳,随后何皇后直接离开,留下刘辩一个人休息一会儿。
母子之间的关系也需要维护,何皇后也知道自己若是想要与刘辩争权,那必然会让母子之间的感情产生嫌隙,何皇后不想因为权力与辩儿冷脸,辩儿已经能够将一切安排好,她这边也不用太多考虑。
将个人卫生问题解决,刘辩洗洗手拿起一条帕子擦了一下,随后朝着前殿走去。
“臣等拜见陛下。”群臣再度起身,朝着刘辩行礼。
吃了午饭,大臣们也感觉身体有了活力,只不过饭后血糖升高让这些人又有了一点困意。
“平身。”刘辩说罢,坐在御榻上,群臣也随之起身回返席位。
“臣有奏。”大司农周忠站了起来。
“准奏。”刘辩提起精神,看向周忠。
大司农周忠的问题还是财政问题,今年的春赋也该征收了,去年虽然抄家袁氏国库得到了二十亿钱的补充,但是能够动用的钱财不多,国库还是过的紧巴巴的,大司农也需要朝廷这里拿一个主意,他也好拿出一个具体措施。
没钱!
这就是大汉如今最大的困境,因为没钱所以对百姓多加赋税,百姓被赋税压得喘不过来气也就直接卖身给豪族大户或者直接造反,因为能够缴纳赋税的人减少,所以各地又要对能缴纳赋税的人加以更多的赋税,恶性循环导致
赋税越来越少,朝廷越来越空虚。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