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家父刘宏,我躺平了 > 第144章 鲜卑入寇

第144章 鲜卑入寇

作者:丹千宇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张举的脑袋也被送了过来,张举很是倒霉,只是应了一下约,就被人控制起来,现在又稀里糊涂的被张纯手下割下脑袋,全程只出现了一个名字,就害的三族丢命。

刘辩能放过那些羌人豪帅,是因为那些人并没有出现大部落,羌人屡次叛乱,也让大汉一直注意着羌人,不让他们形成大部落。

乌桓人没有引来大汉的注意,所以能出现难楼这个怪物,一万户!

就算是去鲜卑那里,难楼多少也能混个王当当,现在刘辩亲自来到这里,自然不可能放任难继续扩大势力,乌桓单于绝对不可能出现。

塌顿有些心灰意冷,大汉太子这样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就是在表达一种态度,他并不在意乌桓人的想法,即便没有自己,他依旧能达成自己的想法。

乌桓人走向内乱必不可免!

塌顿也很快下定了决心,先度过眼前这个困境,大汉太子也不敢大动干戈,之后他再考虑怎么让乌桓停止内斗。

他之前还在嘲笑那些跟随刘辩作战过的乌桓人没见过世面,一个人能好看到哪里去,直到亲自见到刘辩,他才发现那些人说的很有道理,大汉的太子是真的好看啊!

他一定会让太子知道什么叫做后悔!

乌桓人为了投降的事情打起来了!

丘力居的人说楼班不想投降,所以派人杀了丘力居,想要嫁祸给汉军;班的人说是丘力居不想投降,所以派人杀了班,想要嫁祸给汉军。

汉军很是无辜,怎么都想嫁祸给我们?幸亏你们都成功了,不然我们可就要背大锅了。

刘辩最终不得不亲自出面,让乌桓人都说说怎么回事。

班的人有理由啊,你丘力居从子塌顿可是当众表现出不想投降的意思,想要杀了外面的那些乌桓人,最后甚至铤而走险杀了楼班大人,这就是秃子头上的跳骚????明摆的事情。

丘力居的人寸步不让,你班自恃实力雄厚,还想负隅顽抗,居大人都已经做好投降的准备了,就被你们刺杀了,现在还敢诬陷我们?

双方的证词差不多,一问关键证人才发现刺杀之人已经被杀,刘辩也不好直接断案,只能是让双方暂时停手,下令解除所有乌桓人的武装,避免乌桓人自相残杀。

群龙无首的乌桓人同意了刘辩的要求,毕竟有那么多乌桓人已经证明大汉太子不会杀降。

太子最终没有给这个案子结案,毕竟刺杀人已经被你们杀了,一命偿一命,这事也就过去了,人总是要往前看的嘛!

最重要的是班死后这部落应该怎么分配的问题!

楼班尸骨未寒,他的儿子们就要打起来,这部落肯定得交给他们继承,其他人能分一点残羹剩饭就行。

太子面对这种情况,只能再次出面,让各人说明各人的诉求,最终结合所有人的想法,将这个万户部落平等分割,楼板的儿子、女婿、侄子、兄弟每个人都能得到一部分,至于楼班还未婚的女儿,刘辩也做主许配给了阿不都

骨力等人,让他们成为班的女婿,得到一部分遗产。

处理完楼板的事情,丘力居的部落也有样学样,丘力居只有一个儿子,才八岁,儿子毕竟年幼,刘辩悯其孤弱,准备将这个孩子带回京城抚养,将丘力居的部落分割给了他的兄弟、女婿们,并且明令说明未来这个孩子有继承

权,届时朝廷会再次分割。

乌桓人知道刘辩的意图吗?

他们肯定是知道的,他们虽然读书少,但是不傻,刘辩要拆分大部落的意图不带遮掩,只是他们毕竟得到了利益,也反抗不了刘辩的意志,也就配合着刘辩完成这一切。

毕竟丘力居和班的尸体就在那里看着他们,两个部落首领的守卫为什么能够放任刺杀,那些早就投降的乌桓人为什么能出现在军营内,这些事情都能让所有人闭嘴。

那些先投降的乌桓人跟他们不是一条心,他们不过是太子的一条狗,吃里扒外,将所有乌桓人卖给了太子!

有心之人敢怒不敢言,无心之人根本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刘辩也派人清查所有乌桓部落,将被劫掠的百姓全部释放,重新编户齐民。

还在处理这些事务,幽州边军派人过来汇报,小股鲜卑人出现了,开始了今年的劫掠。

鲜卑人的劫掠并不是大军团行动,那样会让汉军在关键要塞重兵把守,挡住鲜卑人的去路,在草原上汉军可能不是鲜卑人的对手,但是鲜卑也无法攻陷汉军重兵把守的城镇。

鲜卑人的劫掠是分散的,只要有机会,鲜卑青壮就会组成小规模的集团出发,分散出现在幽州的土地上,凭借着所有人都有三四匹马的优势,让汉军追不上他们。

鲜卑也很少与汉军发生正面冲突,毕竟他们是来劫掠物资的,杀了汉军也没有什么赏赐,他们能带回家的就只有从汉人百姓这里抢来的粮食、布匹、铁锅、钱财这些东西,一旦被汉军追上杀死,那这个劫掠也就变成了亏本的

事情,没有鲜卑人会愿意做这种事。

这个劫掠的过程也会持续三个月左右,直到春天将近,鲜卑人需要迁徙草场,鲜卑人才会彻底回到部落,重新开始游牧生活。

面对鲜卑人的劫掠,汉军的应对也就只有派兵把守各个交通要道,没有足够的骑兵就只能做到这样。

想要与草原上的胡人对抗,只有足够的骑兵才能达成,不然胡人就会凭借着马匹来去自如,纯步兵追不上不说,还容易被鲜卑人抓住机会反杀。

接到边军的消息,刘辩对此早有准备,开始调兵遣将准备防守,同时下令征调一万乌桓人随同作战。

卢龙塞!

一座雄关!

原本峰峦叠嶂的燕山山脉被滦水冲出一道口子,将塞外与塞内连接到了一起,汉军从这里出发走向草原,草原部落从这里进入塞内平原地区,地势巍峨险峻,大汉也看重了这个地方,修建了一道关隘,这便是卢龙塞的由来,

也是大汉对抗草原部落的中心关隘。

如果守好这座关隘就能将鲜卑挡在塞外,那鲜卑绝对不会有机会进入塞内平原地区。大汉与草原的接壤部分不止这一座关隘,大汉边军整个防备体系横跨辽西、右北平、渔阳三郡,东西横跨两百多里,这才是大汉无法挡住鲜

卑入寇的原因。

想要防备这么长的距离,就得有足够的兵力镇守这些地方,但是大汉如今的日子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怎么可能有钱粮去维持数目庞大的守备边军,只能是把守着几个交通要道,让鲜卑大部队无法通过,让其只

能是拆分成小部队分批从小路通过,避免鲜卑大部集结攻打城池。

刘辩也亲自带着人进驻卢龙塞,让手下军队开始进驻整条防御线,经过张纯的劫掠,幽州城池已经没有多少防守力量,鲜卑人肯定不会满足于劫掠一个残破的幽州,必然会朝着冀州青州下手。

通过卢龙塞,就是华北平原,一马平川,中原地区也是武备松弛,真要是让鲜卑大规模进入,青、冀二州得遭大殃。

都尉也是边地区独有的官职,前汉时期各个郡国都有都尉掌管郡国兵,光武中兴之后,为了避免内地郡国兵力过于雄厚、反抗中央,直接解除了前汉时期的骑士、材官的军事体制,同时废除郡国兵,内地州郡的都尉也全部

罢免,只保留边郡地区的都尉和郡国兵,防备塞外匈奴入侵。

幽州,并州因为要养边郡和郡国兵,加上自身人口稀少,肯定是支撑不了多久,所以青州、冀州、三辅、三河地区每年都要向幽州,并州提供钱粮维持军队,换一个名词也就是转移支付。

原本匈奴才是大汉的心腹之患,光武开国以后朝廷也在不遗余力地打压匈奴,终于成功的让匈奴衰弱,鲜卑那个时候也没有崛起,大汉并没有多大的外部压力。

但是窦宪勒石燕然之后,北匈奴直接逃离大漠,朝着西方迁移,将草原让给了鲜卑,鲜卑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崛起。

如今经过张纯的肆虐,辽西、渔阳、上谷三郡的郡国兵已经没了,刘辩就是要带着部队支撑起今年的防守任务,给这三地留下一年时间建立郡兵,重新恢复防御体系。

边地区的百姓也不是软弱可欺,鲜卑人想要劫掠这些地方自然也会有抵抗,生活在边地区的百姓也有自己的生存法则。

随着大股军队的进驻,鲜卑人南下的势头一下子被截断,只能是聚集在卢龙塞外,有些无奈的看着卢龙塞,这个地方再次阻挡了他们的脚步。

有些鲜卑人已经决定绕路,离开卢龙塞准备去走小道进入幽州,他们在塞外也知道幽州有叛乱的事情,今年各地的防守力量必然会削弱,他们肯定能有所收获。

而更多的鲜卑人选择继续等待,等待大军齐聚一起攻破卢龙塞!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