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家父刘宏,我躺平了 > 第121章 年老体衰

第121章 年老体衰

作者:丹千宇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太子于嘉德殿副殿诏见太尉、大将军、执金吾、光禄勋、大司农、太仆、北军五校校尉、城门校尉、太子三卿,随后又让人传诏河南尹令其入宫。

“臣张温拜见殿下。”太尉张温来的最晚,刘辩也没有计较太尉府明明就在宫中,太尉却来的最晚的事情。

他只知道张温来晚了,大家都等太尉等了好一会儿。

河南尹何苗这会儿还没到是因为河南尹的办公场所在洛阳城中,不管是去通知还是何苗赶来皇宫,都得花一点时间。

但是太尉府可就在宫城里面,就在尚书台旁边,张温还能来的这么晚,肯定是有什么要事吧?

“张公请起。”刘辩起身回礼,随后又让张温坐下。

“荥阳有贼人起事,攻烧郡县,杀害中牟令。父皇大怒,令孤平息此事,孤有意用兵,所以请各位过来商议出兵事宜。”刘辩看着群臣说道。

有的已经知道此事,有的是刚刚才知道,殿中诸臣神色不一,刘辩坐在席位上尽收眼底。

“臣斗胆请问殿下可有北军虎符?”射声校尉马日()?(di)起身拱手问道。

马日?是大儒马融的族孙,年轻时已传承了马融的学说,并且以才学入仕朝廷。与议郎卢植、蔡邕、杨彪等一同在东观典校官藏的《五经》记传,并参与补续《东观汉记》。

“自是有的,这是父皇诏令与北军虎符。”刘辩将案上的盒子打开,里面是刘宏刚刚让张让送过来的诏令与虎符。

马日?见状,也对着刘辩行礼。

刘辩很满意马日?的态度,北军就是要有这样的纪律,没有虎符哪怕是皇太子也不能随意调动北军部队。

“马校尉坐吧。”刘辩示意马日?坐下。

至于天子为什么没有出现,在场众人虽然有疑问,但是也没有说出来。

天子已经让太子全权处理此事,甚至将北军虎符都交给殿下,现在去问天子的行踪要么是挑拨天子与太子的父子关系,要么就是对太子的能力有怀疑,反正只要问出来那就是错误。

而且在场众人对刘辩处理此事也没有多少意见,太子已经统领过一次大军,处理一点军务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叛乱就发生在河南尹,若是让贼人出现在京师周围,恐怕会天下震动,故而此次平叛力求最快完成。”刘辩扫视左右,肃声说道。

北军五校里的越骑营、射声营、屯骑营、太子府左卫,共三千四百六十七名将士,这是刘辩派去平叛的兵力。

对于这个方案,也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现在要的就是以最快速度集结军队,然后尽快将叛乱镇压下来,若是还慢悠悠的征召部队,这洛阳城都有可能被贼人攻打。

“殿下,不知此次出征以何人为主将?”大将军何进起身问道。

何进内心也起了点小心思,无论是黄巾还是羌乱,都需要统兵十余万的大战,天子虽然拜他为大将军,但是他这个大将军在两场大战中都没有一点战功,何进也想有点战功傍身。

连续发生两场堪称举国之力的战争,但是武将之首的大将军没有一点战功,多少有些说不过去。

羌乱和黄巾他处理不了,仅仅数千人的贼人叛乱他还打不了吗?

“大将军可有人选?”刘辩礼貌性的问了一句何进。

毕竟是战事,不可能完全不理会何进这个大将军的意见,于公于私刘辩都得听一下何进的看法,至于听不听何进的意见那就看刘辩的想法。

“臣愿亲自领兵平定叛乱,让宵小知道朝廷的威严。”何进站起身抱拳说道。

若是有可能,何进也不想自己亲自上,他坐镇洛阳挑选合适的将领去平定叛乱,只要能够平定叛乱,一样可以算是他的战功,毕竟人是他派出去的,兵力是他调配的。

但是现在演绎这个角色的是太子,何进也只能委屈一下自己去争夺一下大军主将的位置,亲自下场去夺取战功。

刘辩有些愣住,何进这得多想要战功啊!

大汉历代大将军有这么小气的吗?

区区数千贼人起事,居然要大汉的大将军亲自出马,这朝廷是没有能领兵的人吗?

虽然何进是个废物,但是他现在还是大汉的大将军,代表着大汉的脸面,刘辩当然不可能让何进亲自去当领兵主将,他丢不起这个人。

更别说何进万一败了!

虽然平叛是一件十拿九稳的事情,毕竟这三千余人也算得上这个时代的最强军队,而且也是在家门口出兵,补给也不可能出问题,这种仗怎么打怎么赢。

但是打仗这种事从来没有必胜的说法,只要上了战场,那就是在赌,而只要是赌,就有输的可能。

旁人输了,大不了刘辩亲自领兵或者让皇甫嵩领兵,虽然有点丢人但还不算什么大事。

但是何进要是输了,那就是天下舆论哗然,毕竟大将军已经是大汉的武将之首。

于是刘辩看了贾诩一眼,示意贾诩说话,他说话太直,容易伤了何进的心。

“殿下万万不可。”贾诩接收到刘辩的意思,随后起身说道。

在场众人纷纷看向贾诩,不知道太子家令为什么要出列?

看看官职,区区一千石的太子家令,在他们这些两千石乃至万石的人面前这样说话,不知道他们讨论的是国家大事吗?

什么,你说这个人是太子亲信?

那没事了!

“贾卿何出此言?”刘辩明知故问。

“区区数千贼人起事,若是劳烦大将军出马,岂不让天下人小觑朝廷,觉得朝中无将?”贾诩拱手说道。

“贾卿说的有理。”刘辩和贾诩唱了一个双簧。

何进有些无奈,大战没他的份,小战他又不能领兵,这让他怎么去当一个受人尊敬的大将军?

“大将军求战心切,孤也知道,但大将军乃国家柱石,怎可轻动?”刘辩一脸严肃的说道。

“臣失言,还请殿下莫要怪罪。”何进抱拳说道。

“孤又怎会怪罪大将军呢?”刘辩脸上浮现出一抹笑意,对着何进说道。

将何进的想法打消,刘辩随即看向太尉张温。

“张公为何一言不发?”刘辩笑着问道。

“臣无破敌之策,只能是看殿下运筹帷幄。”张温起身说道。

“张公可有领兵人选?”刘辩不置可否,接着问道。

“臣举荐后将军袁隗。”张温想了想,拱手说道。

听到张温这么说,殿中众人心思各异,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征伐之事,但是太子居然没有让后将军出现?

皇甫嵩的车骑将军被罢免之后,仅有两名将军待在京师,大将军何进与后将军袁隗,但是后将军却没有出现在这个场合,多少有点别样的意味。

刘辩有些没想到张温会提袁隗,他看了看张温,随后就听到何进也开始举荐袁隗。

“殿下,臣也举荐后将军担任大军主将,后将军德量宽重,奕世忠恪,可为朝廷领兵平叛。”何进抱拳说道。

刘辩沉默的看着何进与张温,殿中气氛也有了些许变化,在场群臣都看起了好戏,这个消息有些太劲爆了!

“后将军年老体衰,且病体绵延,朝廷岂能不体谅老臣?若是在这期间出个差错,孤如何能够向父皇交代?”刘辩亲自下场,以一个大家都不相信的理由驳回了大将军与太尉共同提名的人选。

这两个人的分量太重了,而且联手提名同一个人选,现在让其他人出面反驳肯定不行,只能是由刘辩亲自下场。

吃到大瓜了!

大殿之中,跟这件事没有关系的群臣内心有些雀跃。

至于太子说出的理由,他们是一个字都不信,袁隗老是老了点,但是身子骨还算强健,今天早上可就有朝会,袁隗也参加了朝会,可没有一点病体绵延的样子。

那太子为什么这么说呢?

“好了,此次叛乱发生在河南尹,既然要领兵平叛,自然是绕不过河南尹,一事不二主,就由河南尹亲自领兵。”刘辩将心情平静下来,不想再在袁隗的问题上纠缠,直接对着群臣说道。

他不知道袁隗是不是提前收到消息,然后联络二人定下来的想法,还是张温真的就是单纯的举荐后将军,反正让袁领兵绝对不可能!

他原本只是将河南尹何苗作为第二备选,但现在也不得不让备胎转正。

他原本是想让陈琳去领兵平叛,之后他再借着这个战功将陈琳推上右扶风的位置,但是现在提出陈琳定然会遭到何进与张温的反对,而且此次出征有北军参与,北军五校尉可都是比两千石,他们肯定不会接受太子仆的领导,

他只能将何苗推出来。

何苗作为河南尹长官,领兵平叛还是有足够的说服力,毕竟他能协调河南尹当地的地方力量。

何苗也是外戚,跟何进的关系也不怎么样,单纯的打压何进可能会招来何皇后的意见,但是借着何苗打压何进不会有任何问题。

何苗、何进都是何皇后的哥哥,大舅舅成为大将军是风光无限,身为外甥扶持一下二舅舅有什么问题?

“曹卿,大军出征钱粮府库可能调拨?”刘辩接着问向大司农曹嵩,不给其他人提反对意见的时间。

大司农主管全国的赋税钱财,也就是中央政府财政部部长。

虽然刘辩派出的军队都是常备兵,不用再另行征召,但是军队出动肯定得有钱粮消耗,这就得在大司农那里要钱粮。

曹嵩也就是已经过世的中常侍曹腾的养子,现任河内太守曹操的父亲。

“回殿下的话,臣回公署之后就会立即派人准备大军出征钱粮。”曹嵩起身回道。

如果人多一点,曹嵩可能会有所犹豫,但是平叛地点就在河南尹,而且平叛兵力只有三千,朝廷还是能掏出这笔钱的。

“可,有劳曹卿了。”刘辩轻轻点头,对着曹嵩说道。

“赵校尉,之后你带人巡视诸城门,京师安全至关重要,万万不可让贼人混入京城搞破坏。”刘辩接着看向城门校尉赵延。

赵延是中常侍赵忠的弟弟,靠着哥哥的关系得到了刘宏的信任,担任城门校尉一职。

城门校尉,比二千石,掌洛阳城门十二所,麾下有大约有三千人左右的兵力。

孝武皇帝征和二年七月,太子亡,皇后自杀,初置城门屯兵,由城门校尉统领。光武帝沿置之,且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城门校尉、执金吾与北军中候之间相互牵制,互不统属,共同组成了东汉中央宿卫系统中的城卫军。

“臣遵命,定然不会让贼人进入城中。”赵延起身回道。

“嗯,孤之后也会去诸城门巡视,赵校尉回去之后好好整备。”刘辩接着说道。

“唯。”赵延抱拳说道。

“丁卿,光禄勋属下各部亦要开始戒严,防备城中有人趁机闹事。”刘辩再次看向另外一名执掌军事力量的要员,光禄勋丁宫。

丁宫,沛国人,女儿嫁给了河内太守曹操,也就是曹操的老丈人。

一个管钱的大司农父亲,一个手里有军事力量的光禄勋老丈人,曹操的仕途不顺才有问题!

“臣遵命。”丁宫起身回道。

与这些臣子将各种事宜确定,平叛的事情也逐渐清晰,刘辩随即就让其余人回返官署准备平叛事务,将太子三卿留了下来。

裴茂已经去了尚书台,现在的太子率更令乃是黄忠,刘辩本想着让陈琳出任领兵主将,黄忠留守太子府,但是现在的大军主将是何苗,到底要派出何人去领太子左卫也成了一个问题。

黄忠身为武将,更适合领兵出征,但是他又想推陈琳上位,没有战功光凭着他的推荐也很难。

一番抉择之后,刘辩还是选择了陈琳去领兵,陈琳担任右扶风的事情不能再拖下去了,甚至河南尹的位置也不是不能考虑。

何苗如果能够平定叛乱,那必然是能够得到升迁,届时河南尹的位置就空了出来。能够接任河南尹的人就那么多,现在多一个他极力推荐的陈琳也不是什么问题。

陈琳原来身为何氏外戚的重要骨干,现在又是太子的心腹,手上又正好有点战功,做河南尹也不是不行。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