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家父刘宏,我躺平了 > 第92章 编户齐民

第92章 编户齐民

作者:丹千宇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过完年,就到了中平三年,刘辩也十四岁了。

这个年刘辩是在陇西过的,或者说只有去年的年是在洛阳皇宫里过的。

为了让年味更足,刘辩给过年带来了新的变化。

贴春联!

或者说叫挂春联,眼下纸还是比较贵重的,刘辩下令所有的春联都是写在木板上,然后立在门口或者挂在门口。

太子府属吏觉得殿下有些奇奇怪怪,但是谁又能拒绝写一些吉祥话给自己呢?

就算不能亲自动手写,每天出入都能看到吉祥话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而且这个过程中也不需要耗费多少钱粮,最重要的就是找木板,然后让写字好看的人写一些对称的吉祥话。

刘辩也亲自上手写了一副,挂在了陇西郡衙门口。

中平三年依旧天下纷乱,民不聊生,百姓在经历了短暂的年味后,又要面对时局压来的困苦。

而刘辩也在过年这段没有多少事情的时间段,给自己找了一件需要到处跑的工作。

刘辩这些天都在忙活一件事,那就是给军队基层送温暖,走访军队送一些布匹和钱粮,听一听普通士卒对于时局的看法。

这些看法或许并没有什么新意,总结起来无非就是赋税太高、盗贼肆虐、官吏腐败这些事情。

宦官不是底层人考虑的问题,宦官在他们眼里与朝廷公卿并没有什么两样,宦官的家人会欺压他们,但是朝廷也会欺压他们。

赋税一年比一年高,还连年提前征收赋税,底层人心里也有怨言,也有疑惑,但是他们的声音没有办法传出来,也没有人会在乎他们的想法。

刘辩并没有表现出勃然大怒的样子,既没有因为豪强欺压百姓而愤怒,也没有因为宦官子弟欺压百姓而生气,他就是一个听士卒倾诉的太子,等士卒们讲述过后再拿出布匹和钱粮分给士卒,收获来士卒对太子的认可与效忠。

有人对太子这样做有些不开心,天子和太子只需要听他们的汇报就行了,但是他们也没办法阻拦刘辩的行动。

太子现在没有动怒可能是一件好事,但是太子听到这些还没有动怒,所有人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太子。

说太子关心民间疾苦吧,他没有下令去清查那些事情。

说太子不关心民间疾苦吧,他又会去接受那些信息。

结束了一天的走访,刘辩带着手下们返回了狄道县衙。

洗漱过后,刘辩感觉身上的疲乏也削减许多,吃过餐食,让人去叫陈琳和裴茂过来商议事情。

“陈卿何故闷闷不乐?”见陈琳脸色不好看,刘辩问道。

“殿下,这些人未免也太过分了!”陈琳带着些许火气说道。

刘辩天天在外奔波,陈琳作为主簿还要处理公文,今天是刘辩第一次带陈琳出去,陈琳听完那些不法之事,自然也有些许不平。

裴茂跟着刘辩已经走访多天,听到的不法之事已经太多,见太子没有言语,裴茂也没有去说。

太子三卿之中贾诩最受太子重视,陈琳次之,裴茂位居最后。

裴茂估摸着等太子返回京师,自己的这个太子率更令估计也就做到头了。

太子一般不会对别的武将表现出亲善,但是那个军司马黄忠这些天一直跟在太子身边,太子又跟黄忠学习箭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等回京之后黄忠应该就会成为新任太子率更令。

至于他,就等着太子将其推入外朝。

裴茂并没有什么想法,刘辩也不是刻薄寡恩之人,他也没有得到过刘辩的厌恶,太子只是不想让他继续担任太子率更令,那他就进入外朝呗。

“谁?宦官?豪强?朝堂公卿?我?还是我父皇?”刘辩平静的问道。

陈琳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些人都有,谁都在从百姓身上获取想要的一切。

而且太子都已经把自己和天子搬了出来,那能让他怎么回答?

能说天子做的不对吗?

“国势倾颓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些事情我在宫外的时候也听的多了,陈卿在地方的时候肯定也接触过,何必动怒?”刘辩好整以暇地说道。

“殿下,不公之事已经耳闻,殿下为何不下令清查?”陈琳看着似乎完全没有放在心上的刘辩。

他不理解刘辩的做法,太子知道这些事情为什么不处理?

如果太子不知道,那还能说的过去,但是太子已经知道了,却无动于衷,属实不是君主所为。

“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情,如果只有一两件不法之事,那我随便派几个人去处理就好。但是大军几万人,谁没见过几件不法之事?我要派多少人才能处理?”

“州刺史本来就行监察之事,如今对这些不法之事却熟视无睹,朝廷法度败坏,举国吏治都是如此。我若只是传令地方自查,那能查出来什么结果?我若是派人去查,那朝廷税赋本就不足,现在还要平添耗费钱粮之事,百姓

身上的税赋更多。”

“提前征税本就让百姓苦不堪言,贪官污吏再上下齐手,本来一二十钱的税赋压倒百姓身上就能变成四五十钱乃至上百钱,你能查几件?”刘辩看着陈琳说道。

陈琳听完这些内心更加苦闷,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士卒说的都是实情,殿下说的也是实情,但是还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事情继续发生吗?

“陈卿以为我不想管吗?”

“我管不了!”刘辩有些无奈的说道。

别说他是太子,就算是天子又能如何?

天子只是一个人,他要想治理天下就得有官吏,但是能做官的就那些人,换了这个新上任的还是那批人,他的政策再好,也得依靠下面的人执行。

“殿下......”陈琳也不知道该怎么劝说刘辩。

“我只是希望陈卿和裴卿将来进入外朝之后,不要忘了今天那些士卒的讲述,陈卿若是能够解决其中的一些事情,那陈卿今天这一趟就不算白跑。”刘辩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随即对着陈琳说道。

陈琳和裴茂听闻此话,没有言语,顿首以拜。

“眼下最重要的事情还是羌乱,眼下叛军已经被消灭,但是羌人的问题还摆在那里。”

“就连羌人到底有多少都是一个未知数字,这样的情况不能这么持续下去了。不然我打这一仗也只不过是白费功,等过个几年羌人恢复过来又会叛乱,朝廷的钱粮再多也扛不住。

“我打算让凉州上下对羌人进行编户齐民,将他们的名册也纳入朝廷统计之中。”刘辩说出了他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羌人白白占据凉州之地,却无需向朝廷缴纳赋税,这怎么能行?

一开始就让羌人缴纳赋税肯定做不到,甚至就算现在也统计不完全羌人的准确数目,但是现在让羌人也出现在朝廷名册就已经足够。

等以后时机合适,朝廷再下令让羌人迁移至并州。

而迁移羌人的过程中,也能销毁羌人的文字、传统和语言,打碎他们的部落,让羌人无法再结群,让他们说汉语写汉字,给羌人一点上升渠道,将羌人纳入自己的实际统治之中。

不,应该说那时候也就没有羌人了,全是汉人!

“殿下,羌人生性桀骜,恐会再生祸端,此事还需慎重考虑。”裴茂思考后,给出了这样的结论。

编户齐民必然会缴纳赋税,羌人只要不傻,那就肯定会反抗。

眼下叛乱已经平定,如果再起祸端对殿下如今如日中天的名望也会有所打击,毕竟这些人完全是被太子逼反的,朝臣们也会认为太子处理政务太不成熟。

“大军驻扎在此地,若是有祸端那就直接镇压,眼下若是不做,未来又怎么能够做得到?”

“眼下不会让他们缴纳赋税,只是要让一部分羌人出现在朝廷名册之中,统计人口只是第一步,一步一步来,慢慢让羌人适应。”刘辩直接说出了他的计划。

羌人肯定会闹事,他也已经做好了羌人闹事的准备,不然他也不会带大军进入凉州。

温水煮青蛙能让他们慢慢放弃戒心,毕竟有了第一步就能有第二步,届时羌人的反抗也不会那么激烈。

更何况,成为大汉官吏对一部分羌人也是一种诱惑。

刘宏下令他掌管凉州军政,他总得做一些事情,他任命不了两千石的太守,还不能任命几个负责羌人事宜的官职吗?

陈琳和裴茂见刘辩已经有了面对叛乱的准备,那他也就没有再劝阻刘辩,而是考虑怎么完成这件事情。

“眼下官吏数目不足,若是想要统计清楚羌人的数目,恐怕还得继续招募官吏。”陈琳说出了统计人口需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

三地官吏系统重建本就是一个大问题,如今若是还要加上统计人口的任务,那官吏肯定不够。

“现在不能让汉人完成这件事情,如果让汉人官吏出现在统计人口的过程中,羌人的反抗情绪会增大。”刘辩见陈琳所图甚大,赶紧补充了一句。

“殿下的意思是如同西域那般?”陈琳反应过来,随后说道。

光武帝重建大汉后,朝廷对于西域的态度就比不上前汉,基本上就是放任自流,大汉基本不怎么插手,差一点把西域都护府都交出去,也就是敦煌太守上书,才追回西域都护府的印玺。

“也不能像西域那样放任自流,朝廷现在不会委任官吏,眼下还是羌人治羌,我们只需选择合适的羌人来管理,但是如何选择合适的羌人就是朝廷要做的事情。”刘辩说道。

羌人治羌!

这就是刘辩暂时给出的答案,这个过程持续十年左右,等羌人适应生老病死都需要向朝廷汇报之后,他才会开展对羌人汉化的下一步工作。

迁移羌人去并州也得知道到底有多少羌人,眼下就得开始这一项工作。

“如此统计出来的人口定然不符。”裴茂意识到了羌人治羌带来的问题。

毕竟那些人都知道下一步就要缴纳赋税,那必然不会如实填报人口。

“朝廷能知道一个大概数目就行了,眼下各州郡的人口到底有多少都还是一个问题,中原尚且如此,羌人这边能报上来一半就足够了。”刘辩接着说道。

裴茂和陈琳听到此话,脸色有些变化,他们没想到刘辩居然会说这个。

“殿下......”二人拱手,想要劝阻刘辩。

眼下不是清查人口的时候,局势本就不安稳,如果这个时候再去清查人口,难免会引起大规模叛乱。

“瞧你们吓得,我又没说现在就要清查人口。”刘辩见两人表情不对,随后笑着说道。

二人见状,也放下心来,殿下还是那个殿下,不会急于求成。

“将来若想迁移羌人去并州,总得知道迁移的人口数量,现在就让他们慢慢将生老病死之事都上报给朝廷,不然直接迁移人口必然会带来羌人的叛乱!”刘辩说出了他的预期。

经过前年的黄巾起事,朝廷中平二年的统计人口刚刚四千万出头,比起光和五年的统计,下降了一千万有余。

至于中原土地上的真实人口数目,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汉人豪强能隐瞒人口,羌人豪强同样能隐瞒人口,眼下能过得去就行,还不是真正要大动干戈的时候。

刘辩要宴请羌人豪帅,来完成统计人口的事情。

陈琳和裴茂带着刘辩吩咐下来的任务离开了,陈琳要开始起草诏书,而裴茂也开始挑选送诏书的人选。

宴无好宴,羌人也在凉州这片土地上生活了一百多年,从汉人那里也知道了鸿门宴的事情,如今太子的诏书摆在面前,他们有些迟疑,不知道是不是一去不回?

给豪帅们宣读诏书的人都是大军士卒,他们在宣读完诏书以后,又加了一句没有写在诏书上的话语。

太子殿下说了,如果现在不去的话,等宴席结束,那就只有殿下亲自来请你们再参加一场宴席。

太子来请?

羌人豪帅顿时认清了事实,他们没有反抗的能力,太子领着大军驻扎在陇西,他们部落里的战士也已经在右扶风战场上被大军斩首或者俘虏。

如今他们就算是有心反叛,也不敢直接面对携大胜之势的太子。

十几万叛军一战击溃,他们各自为战又岂能是太子的对手?

羌人豪帅们将自己的后事处理好,随后带着几名随从和死在太子宴席上的心态踏上了前往狄道的路途。

他们不敢带太多战士,部落青壮本就不多,如果再被太子杀上一批,那部落就有极大概率被吞并。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