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寒霜千年 > 第157章 带心月回家

第157章 带心月回家

作者:一片雪饼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看完此篇,孙谦自信坍塌,道心破损。

孙琰也明白,不存在任何的黑幕。

这篇赋,绝对名副其实。

但一腔怒火,一下子便升了上来:“你小小年纪,一遇挫折便要退却,还说什么此生再也不写赋了,一...

宋策与耿达生离开两江总督府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回京城。一路上风雪未止,天地间一片苍茫,仿佛连他们的前路也被寒意遮蔽。两人虽未明言,但心中皆知,此番回京,便是与王水山真正短兵相接的开始。

入城已是深夜,街巷寂静,唯有风雪拍打屋檐,发出细碎的响声。宋策与耿达生未回翰林院,而是直接前往耿达生的私宅。此宅位于城东一隅,平日鲜有人至,极为隐秘。

“王水山杀我们的密使,说明他已察觉我们在暗中联络沈敬之。”耿达生低声说道,一边将炭盆拨旺,一边递上热茶。

宋策接过茶盏,目光沉静如水:“他杀密使,一是为了震慑我们,二是想让我们误以为他已完全掌控局势,从而自乱阵脚。”

“你是说,他在诱我们?”耿达生皱眉。

“正是。”宋策缓缓点头,“若我们贸然行动,反倒会落入他的圈套。必须沉住气,从长计议。”

耿达生沉思片刻,忽而道:“王水山的亲信中,最可疑的便是兵部尚书陈敬之与户部侍郎王仲文。尤其是王仲文,前些日子被御史台弹劾贪墨军饷,虽未被定罪,但陛下已生疑心。”

“不错。”宋策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王仲文此人,素来贪婪成性,若能从他身上找到突破口,便可牵出王水山的把柄。”

耿达生点头:“我已安排人手,暗中监视王仲文的府邸,若他真有不可告人的勾当,迟早会露出马脚。”

“很好。”宋策道,“但我们也不能坐等。王水山既然已经出手,我们便不能再被动防守。我打算亲自会会王仲文。”

耿达生一惊:“你要亲自去?他可是王水山的心腹!”

“正因为他是王水山的心腹,才更值得我去会一会。”宋策淡淡一笑,“若能让他动摇,王水山的根基便会动摇。”

耿达生沉默片刻,终是点头:“好,我陪你去。”

……

翌日清晨,宋策身着便服,携耿达生前往王仲文府邸。王仲文虽遭弹劾,但仍未失势,府邸依旧气派,门前车马不断,宾客盈门。

宋策递上名帖,自称是翰林院同僚,有要事相商。王仲文虽有疑虑,但见是宋策亲至,也不敢怠慢,命人请入府中。

府中陈设奢华,雕梁画栋,处处彰显权势。王仲文一身锦袍,面色微显憔悴,但目光中仍透着精明。

“宋大人亲至,不知有何指教?”王仲文拱手道,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

宋策微笑道:“王大人,我今日前来,是想与您商议一件大事。”

王仲文神色微变:“哦?不知是何大事?”

宋策缓缓坐下,目光直视对方:“王水山已开始布局,意图掌控朝堂。他若得逞,王大人以为,自己还能安稳坐于户部之位?”

王仲文脸色一沉:“宋大人此言何意?”

宋策淡淡一笑:“王大人,您虽为王水山亲信,但陛下对您已有疑心。若王水山倒台,您恐怕也难逃牵连。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早做打算。”

王仲文沉默片刻,终是开口:“宋大人之意,是让我背叛王水山?”

“非也。”宋策摇头,“我是想告诉王大人,王水山并非不可撼动。若您愿与我等联手,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或许还能保全自身。”

王仲文冷笑一声:“宋大人,你这是在试探我?”

“不,我是真心实意。”宋策目光坚定,“王水山若倒,您可保全自身,甚至更进一步。若您继续追随王水山,恐怕连性命都难保。”

王仲文陷入沉思,良久未语。

宋策与耿达生对视一眼,皆看出对方眼中的期待与紧张。

“宋大人,此事非同小可。”王仲文终于开口,“我需要时间考虑。”

宋策点头:“好,我给您三日时间。三日后,我会再来。”

……

三日后,宋策再次前往王仲文府邸。这一次,王仲文态度大变,神色凝重,似乎已下定决心。

“宋大人,我愿意与您合作。”王仲文低声道,“但我有一个条件。”

“请讲。”宋策目光一凝。

“我要自保。”王仲文缓缓道,“若王水山倒台,我不能成为替罪羊。”

宋策微微一笑:“这一点,我已有安排。只要您愿意提供王水山的罪证,我可保您无恙。”

王仲文点头:“好,我答应您。”

……

数日后,一封密信悄然送入御史台,揭发王水山与兵部尚书陈敬之私下勾结,意图掌控兵权,图谋不轨。信中附有详实证据,包括密信、账册、官员往来记录等。

御史台震惊,立即上奏皇帝,请求彻查此案。

皇帝震怒,下令大理寺与御史台联合调查此案。王水山得知此事,大惊失色,立即召集亲信,意图反扑。

然而,此时朝堂之上,已有不少人开始动摇。王水山虽权势滔天,但如今证据确凿,连昔日亲信都开始怀疑他的用心。

王水山怒不可遏,亲自面圣,试图辩解。然而,皇帝已生疑心,态度冷淡,不再如往日那般信任。

“王爱卿,”皇帝缓缓开口,“朕一向信任你,但如今证据确凿,你若无法自证清白,朕也无法护你。”

王水山跪地,声音颤抖:“陛下,臣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皇帝沉默片刻,终是道:“朕给你三日时间,若三日后仍无法澄清此事,朕只能依法处置。”

……

三日后,王水山未能自证清白,皇帝下令将他革职查办,交由大理寺审理。

朝堂震动,王水山一党纷纷倒戈,或被牵连,或主动投诚。王水山苦心经营多年的势力,顷刻间土崩瓦解。

宋策与耿达生站在翰林院内,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心中皆是一松。

“终于,王水山倒了。”耿达生轻声道。

宋策点头,目光深远:“但这只是开始。朝堂之上,权力更迭从未停止。我们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打倒某一个人,而是为了守住这份清明。”

耿达生看着他,眼中满是敬重:“宋兄,你变了。”

宋策微微一笑:“我只是明白了,寒霜千年,风雪未歇。若不迎风而上,终将冻毙于寒。”

风雪依旧,翰林院内的灯火却愈发明亮。宋策与耿达生并肩而立,望向远方,仿佛看见了未来的曙光。

翰林院内,风雪未歇,寒意愈发刺骨。宋策站在窗前,望着院中雪地上留下的脚印,心中却如沸水翻滚。他知道,今日的集会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耿达生缓步走来,将一盏热茶放在案上,低声说道:“王水山那边,怕是已经动了心思。”

宋策回头,目光沉稳:“他不动手,才叫奇怪。只是,他为何迟迟未动?”

“他在等。”耿达生轻声道,“等我们犯错。”

宋策点头,心中已有计较。王水山老谋深算,绝不会轻易出手,但一旦出手,必定雷霆万钧。他们必须抢在王水山之前,稳固阵脚,扩大声势。

“翰林院内,已有十余人愿意与我们共进退。”耿达生继续道,“但若要真正抗衡王水山,还需更广泛的支持。”

“我已修书一封,密送御史中丞李慎之。”宋策低声道,“他虽不属王水山一党,但亦不敢轻易得罪。若能以利害晓之,或可争取其支持。”

耿达生微微一笑:“我亦已派人联络大理寺少卿周廷岳,此人素有清誉,若能得其相助,大理寺亦可为我所用。”

“好。”宋策点头,“我们分头行动,务必要在王水山动手之前,形成稳固之势。”

耿达生沉思片刻,忽而道:“若陛下能亲自召见我们,或许可进一步稳固地位。”

宋策目光一动,随即摇头:“陛下虽有意扶持我们,但亦不愿过早与王水山正面冲突。若我们主动求见,反倒可能引起王水山警觉。”

“那便按兵不动,静待时机。”耿达生道。

宋策沉吟片刻,终是点头:“好。”

……

翌日,翰林院内,雪停风止,阳光微露。宋策与耿达生正于案前商议对策,忽有小吏匆匆而来,低声道:“大人,御史中丞李慎之遣人送来一封密信。”

宋策接过信笺,展开细读,神色微动。

“如何?”耿达生急问。

“李慎之愿见一面。”宋策低声道,“但条件是,我们不得透露是他主动联系。”

“谨慎之人。”耿达生点头,“你打算何时赴约?”

“今夜。”宋策道,“他约我在城南‘松风阁’一见。”

耿达生皱眉:“城南?那地方偏僻,若王水山察觉,恐有埋伏。”

“我亦考虑过。”宋策淡然一笑,“但若能得李慎之支持,即便有风险,也值得一试。”

耿达生沉默片刻,终是点头:“好,我陪你去。”

……

夜幕降临,城南松风阁内,灯火微弱。宋策与耿达生身着便服,悄然入阁。李慎之早已等候,见二人到来,起身相迎。

“宋兄、耿兄,久仰。”李慎之拱手道。

“李大人客气。”宋策还礼,目光微沉,“不知今日相邀,有何指教?”

李慎之神色凝重,低声道:“王水山近来动作频繁,已开始暗中掌控兵部与户部要职。若不加以制衡,朝中局势恐将彻底倾斜。”

宋策与耿达生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出一丝惊讶。李慎之果然早已察觉王水山的动向。

“李大人可愿与我等联手?”宋策直入主题。

李慎之沉吟片刻,缓缓道:“我虽不愿与王水山为伍,但也知他势大,若贸然出招,恐遭其害。”

“我们并非要大人与王水山正面冲突。”耿达生道,“只需御史台在关键时刻,上奏弹劾其亲信,便可牵制其势。”

李慎之目光微动,思索良久,终是点头:“好,我愿助你们一臂之力。”

宋策心中一松,拱手道:“多谢李大人。”

……

数日后,御史台果然上奏,弹劾户部侍郎王仲文贪墨军饷。此奏一出,朝堂震动。王水山虽极力辩解,但皇帝已生疑心,命大理寺彻查此案。

王水山大怒,召见亲信,冷声道:“宋策、耿达生,果然开始动手了。”

“大人,是否需立即反制?”亲信低声问道。

王水山冷笑一声:“让他们先得意几日。待大理寺查无实据,御史台便会自乱阵脚。到时,我再一举清除这些跳梁小丑。”

“是。”亲信点头,“属下继续监视。”

……

翰林院内,宋策与耿达生得知御史台弹劾成功,皆露出一丝笑意。

“李慎之果然守信。”耿达生低声道,“王水山虽未受重创,但至少已引起陛下疑心。”

“不错。”宋策点头,“但我们也必须做好准备,王水山绝不会善罢甘休。”

耿达生沉思片刻,忽而道:“若能再联合几位地方大员,或许可进一步牵制王水山。”

宋策目光一亮:“你是说,两江总督沈敬之?”

“正是。”耿达生道,“此人素有清誉,与王水山素来不睦。若能得其支持,或可形成南北呼应之势。”

“好。”宋策道,“我来修书,你负责安排密使。”

耿达生点头:“我即刻安排。”

……

数日后,皇帝召见宋策,神色略显疲惫。

“宋策,”皇帝缓缓开口,“你可知,王水山已开始反击?”

“臣略有耳闻。”宋策低头道。

皇帝目光深沉:“朕知你与耿达生所作所为,皆为国计民生。但王水山根基深厚,若贸然与之冲突,恐会引发朝局动荡。”

“陛下圣明。”宋策道,“臣等并无与王水山正面冲突之意,只是希望能在朝堂之上,形成一股清流,辅佐陛下推行新政。”

皇帝沉吟片刻,终是点头:“好,朕允你们继续行事,但务必谨慎。”

“臣遵旨。”宋策拱手道。

……

寒霜千年,风雪未歇。翰林院内,灯火通明,宋策与耿达生并肩而坐,案前堆满奏章与策论。他们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王水山虽未倒,但已开始动摇。而他们,也在这场风雪之中,逐渐成长,逐渐站稳脚跟。

寒风呼啸,翰林院内,火光不熄。宋策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心中默念:

“寒霜千年,风雪未歇。但若不迎风而上,终将冻毙于寒。”

……

翰林院外,夜色深沉,风雪未止。一队黑衣人悄然穿行于街巷之间,脚步无声,身形隐匿于暗影之中。为首之人,身披黑袍,面容隐于兜帽之下,目光如鹰隼般锐利。

“目标已确认,是宋策的密使。”一名随从低声禀报。

黑袍人微微点头,低声道:“动手。”

……

次日清晨,翰林院内,耿达生面色凝重地走进书房,手中握着一封染血的信笺。

“宋兄,不好了!”耿达生声音微颤,“我们的密使……被杀了,书信也被劫走。”

宋策猛然起身,眉头紧锁:“何人所为?可有线索?”

“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耿达生摇头,“但据目击者说,是一队黑衣人,行动极为熟练,显然是训练有素的刺客。”

宋策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寒意:“王水山终于动手了。”

耿达生咬牙道:“他定是察觉了我们要联络沈敬之的计划,才会下手。”

“不仅如此。”宋策缓缓道,“他这是在警告我们,他已掌握我们的动向。”

耿达生神色凝重:“那我们是否还要继续联系沈敬之?”

“当然。”宋策目光坚定,“若此刻退缩,便正中王水山下怀。他要的,是让我们自乱阵脚。”

耿达生点头:“我明白了。我会再安排一名信使,这次,务必要万无一失。”

“不。”宋策却摇头,“这次,我亲自去。”

耿达生一惊:“你亲自去?太危险了!”

“正因为危险,才必须我去。”宋策沉声道,“若王水山真已布下天罗地网,那我更要去看看,他到底布下了怎样的局。”

耿达生沉默片刻,终是点头:“好,我陪你去。”

……

三日后,宋策与耿达生乔装成商旅,悄然出城,前往两江总督府。一路上,风雪交加,道路泥泞,但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行至半途,夜幕降临,两人在一处破庙中歇脚。宋策靠在墙边,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思绪翻涌。

“达生,”他忽然开口,“你可曾想过,若我们失败,会是什么下场?”

耿达生抬头,目光坚定:“若为国为民而死,死得其所。”

宋策轻笑:“你倒是比我还洒脱。”

“你我皆知,这条路,一旦踏上,便无回头之理。”耿达生缓缓道,“若王水山掌权,朝堂将再无清明之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守住这份清明。”

宋策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暖意:“有你相伴,何愁大事不成。”

……

翌日清晨,两人继续前行,终于抵达两江总督府。

沈敬之早已在府中等候,见二人到来,亲自迎出。

“宋兄、耿兄,久仰。”沈敬之拱手道,“听闻二位来意,我已备好酒宴,还请入内详谈。”

宋策与耿达生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出一丝谨慎。他们虽知沈敬之与王水山不睦,但毕竟未曾深交,不知其真实立场。

入府之后,沈敬之设宴款待,言语间颇为客气。然而,宋策始终保持着警惕,观察着沈敬之的一举一动。

宴席间,沈敬之忽然开口:“宋兄,我知你与王水山势同水火。但你可曾想过,若贸然与之对抗,恐将引发朝局动荡?”

宋策心中一动,缓缓道:“大人所言极是。但若任由王水山继续扩张势力,恐怕朝堂将再无清明之日。”

沈敬之沉吟片刻,缓缓道:“我虽不喜王水山,但亦不愿贸然卷入这场争斗。若二位能拿出确凿证据,证明王水山有不臣之心,我或可考虑支持。”

宋策与耿达生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出一丝希望。

“大人若能助我们一臂之力,我等必不负所托。”宋策拱手道。

沈敬之点头:“好,我给你们一个月时间,若能拿出证据,我便出面上奏,弹劾王水山。”

……

离开总督府后,耿达生低声问道:“宋兄,我们上哪去找王水山的罪证?”

宋策目光沉静:“王水山既然敢动手杀我们的密使,就说明他心中有鬼。只要我们耐心查访,终会找到突破口。”

耿达生点头:“那我们从何查起?”

宋策缓缓道:“从王水山的亲信下手。”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