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年代,二狗有个物品栏 > 第584章,两工作名额

第584章,两工作名额

作者:观棋柯烂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大解放离开老房子,朱红铁门上锁关闭,车辆带着大舅和大表哥一起上路,这次陈启山没去李家村,在路口放下大舅和大表哥就回樟树村。

因为采购的事情耽误了不少时间,抵达樟树村已经过了上午十点,车子依旧是在...

陈老三和邹娟琦开始着手筹备搬迁的事宜。镇东头那片空地确实不错,离赵德顺的豆腐坊也不远。赵德顺听说后,主动提出可以帮忙修缮房屋,毕竟他以前修过豆腐坊的厨房,手艺还是有的。

“赵叔,你这都快毕业了,还来帮我们干活?”李强笑着递给他一把锤子。

“毕业?我可不敢说毕业。”赵德顺接过锤子,咧嘴一笑,“做菜这事儿,一辈子都学不完。再说,你们让我学会了做菜,也让我学会了怎么照顾孩子。这份恩情,我得还。”

搬家的日子定在了春分那天。那天清晨,天还没亮,陈老三就醒了。他轻轻推了推旁边熟睡的二狗,小家伙立刻睁开眼,汪了一声,跳下床,开始在屋里转圈。

“今天咱们搬家。”陈老三轻声说,一边穿衣服一边摸了摸二狗的头。

后院的厨房里,王大柱和李强已经带着几个学员开始打包锅碗瓢盆。邹娟琦则在清点教材和刀具。赵德顺和几个老学员已经先一步去新院子准备了,他们要在新地方搭好灶台,确保第一天上课就能用。

“老三,你来看看这个灶台。”赵德顺站在新院子中央,指着一个刚砌好的土灶,“我按你说的,用了耐火砖,火候更容易控制。”

陈老三走过去,蹲下来看了看灶口,点了点头:“不错,火口开得正,排烟也顺畅。”

“我儿子也来帮忙了。”赵德顺笑着指了指旁边一个穿着小围裙的小男孩,“他现在可喜欢厨房了,天天嚷着要学切菜。”

小男孩腼腆地笑了笑,冲陈老三鞠了一躬:“老师好。”

“这孩子,真懂事。”陈老三笑着摸了摸他的头,“以后你也可以来学做菜。”

小男孩眼睛一亮:“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赵德顺在一旁笑着点头,“你要是学得快,说不定以后还能开个饭店。”

“我想开个面馆!”小男孩兴奋地说,“我想做牛肉面给爸爸吃。”

陈老三看着父子俩,心里一阵温暖。他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娘病在床上,自己在厨房里摸索着做菜的场景。那时候,他也是为了照顾家里,才开始学做菜的。

“做饭,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陈老三轻声说,“更是为了照顾人,为了让人感受到温暖。”

新院子的招牌挂起来那天,来了不少人。除了学员,还有镇上的街坊邻居,甚至还有几个从市里赶来的厨师。

“李记厨艺学校”几个字,是邹娟琦亲自写的,苍劲有力,透着一股子烟火气。

“这可不只是个学校。”王大柱站在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这是咱们的家。”

“家?”李强笑了笑,“咱们不是有家吗?”

“有家,但这里不一样。”王大柱拍了拍他的肩膀,“这里是咱们一起打拼出来的地方,是咱们的根。”

开学第一天,新学员坐满了整个院子。赵德顺带着他的儿子也来了,小男孩坐在最前排,眼睛亮晶晶地盯着陈老三。

“今天,咱们不教刀工,也不教火候。”陈老三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咱们先学一件事??为什么要做饭。”

台下一片安静。

“做饭,是为了让人活着。”陈老三继续说,“是为了让家人吃上一口热乎的饭菜,是为了让朋友感受到你的关心,是为了让陌生人也能感受到温暖。”

“做饭,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爱。”

赵德顺的儿子举起手:“老师,我爸爸做饭给我吃,是因为爱我吗?”

“是的。”陈老三点头,“你爸爸做的每一道菜,都是爱。”

小男孩笑了,笑得特别灿烂。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记厨艺学校越办越好。越来越多的人来学习,也有越来越多的学员毕业后开起了自己的小饭馆、面馆、炒菜摊。

有一次,林文涛再次来访,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市里要办一个厨艺大赛,我想推荐你们的学员参加。”

“我们这些学员,能行吗?”邹娟琦有些担心。

“他们做的菜,比我做的还有味道。”林文涛笑着说,“因为他们的菜里,有故事,有情感。”

最终,赵德顺的儿子代表学校参赛。他做了一道牛肉面,味道醇厚,汤头鲜美,评委们尝了一口,纷纷点头。

“这孩子,将来一定能成为大厨。”林文涛看着小男孩,“他的菜里,有家的味道。”

比赛结束后,赵德顺抱着儿子,眼里含着泪:“你做到了,你真的做到了。”

小男孩笑着擦了擦父亲脸上的泪:“爸爸,以后我做的菜,也会让你感受到温暖。”

陈老三站在远处,看着这一幕,心里一阵感动。他低头看了看脚边的二狗,二狗正趴在那儿,尾巴轻轻摇晃着。

“二狗,你说,咱们是不是做到了?”陈老三轻声问。

二狗抬起头,轻轻地“汪”了一声,像是在回答。

陈老三笑了,眼里带着泪,却也带着光。

他知道,娘在天上看着他们,她一定希望他们过得好。

他们一定会好好的。

那天晚上,陈老三坐在新院子的台阶上,手里拿着一瓶酒,一边喝一边看着天上的星星。二狗趴在他脚边,安静地打盹。

“你说,咱们是不是真的做对了?”他低声问。

二狗抬起头,轻轻地“汪”了一声。

陈老三笑了笑,眼里带着泪,却也带着光。

他知道,娘在天上看着他们,她一定希望他们过得好。

他们一定会好好的。

第二天一早,邹娟琦就来了。她手里拎着一篮子新鲜的鸡蛋,一边走一边说:“老三,我刚从镇东头买的,今天第一堂课,咱们教煎蛋吧。”

“好。”陈老三点点头,把酒瓶放下,起身走向厨房。

新院子的厨房比原来的宽敞许多,灶台也多了几张。赵德顺已经带着几个学员在准备食材,王大柱和李强则在检查刀具和调料。

“赵叔,你今天来得挺早啊。”陈老三笑着说。

“我儿子昨晚吵着要早点来。”赵德顺挠了挠头,“他说想学煎蛋,以后早上可以自己做早餐。”

“那让他来学吧。”陈老三点头,“年纪小,学得快。”

赵德顺的儿子坐在角落里,正认真地削一个土豆,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一丝羞涩的笑容。

第一堂课开始后,新学员们陆续到齐。他们大多都是镇上的年轻人,也有几个是从市里专门赶来的。林文涛也来了,他坐在角落里,静静地观察着课堂的氛围。

“今天我们学煎蛋。”陈老三站在灶台前,手里拿着一个鸡蛋,“煎蛋是最简单的菜,但也是最难的。”

“为什么?”有人问。

“因为最简单的菜,最考验火候。”陈老三把鸡蛋打在碗里,搅拌均匀,“火大了,蛋会焦;火小了,蛋会腥。只有掌握好火候,才能做出完美的煎蛋。”

说完,他把锅烧热,倒入适量的油,然后将蛋液缓缓倒入锅中。锅里发出“滋滋”的声音,蛋液在高温下迅速凝固,边缘泛起金黄的色泽。

“看好了。”陈老三用铲子轻轻翻动蛋饼,“火候要稳,动作要快。”

不一会儿,一个金黄的煎蛋就出锅了。他把它放在盘子里,递给邹娟琦:“你尝尝。”

邹娟琦咬了一口,点点头:“外焦里嫩,火候刚好。”

“谁来试试?”陈老三看向台下。

赵德顺的儿子立刻举起手:“我想试试!”

“好,你来。”陈老三笑着点头。

小男孩走到灶台前,有些紧张地拿起锅铲。他学着陈老三的样子,把锅烧热,倒油,打蛋,倒入锅中。

“火候要稳。”陈老三在一旁轻声提醒,“别急。”

小男孩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翻动蛋饼。虽然动作有些笨拙,但最终还是成功地煎出了一块蛋饼。

“不错。”陈老三点点头,“第一次就能做到这样,已经很好了。”

小男孩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林文涛在一旁看着,轻轻点头:“你们的教学方式,真的很特别。”

“做菜,不只是技巧。”陈老三淡淡地说,“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从那天起,李记厨艺学校的课程越来越丰富。除了基础的刀工、火候、调味,还增加了面点、汤品、冷菜等课程。赵德顺的儿子也成了常客,他学得很快,短短几个月,就能独立完成一桌家常菜。

有一次,林文涛带来一个消息:“市里要办一场厨艺交流会,我想邀请你们参加。”

“我们?”邹娟琦有些惊讶,“我们只是个小学校。”

“不,你们不是。”林文涛认真地说,“你们的学员做的菜,比我做的还有味道。因为你们的菜里,有故事,有情感。”

最终,李记厨艺学校派出了一支由赵德顺的儿子、王大柱、李强组成的队伍,代表学校参加交流会。

交流会那天,市里来了不少厨师和美食爱好者。赵德顺的儿子做了一道红烧肉,王大柱做了清蒸鱼,李强则做了一道家常豆腐。

评委们尝了一口,纷纷点头。

“这红烧肉,火候掌握得非常好。”一位评委说,“入口即化,香味浓郁。”

“这清蒸鱼,火候也恰到好处。”另一位评委说,“鱼肉鲜嫩,调味简单却有层次。”

“这豆腐,虽然普通,但味道很正。”第三位评委笑着说,“这才是家的味道。”

最后,李记厨艺学校获得了“最佳家庭风味奖”。

赵德顺抱着儿子,眼里含着泪:“你做到了,你真的做到了。”

小男孩笑着擦了擦父亲脸上的泪:“爸爸,以后我做的菜,也会让你感受到温暖。”

陈老三站在远处,看着这一幕,心里一阵感动。他低头看了看脚边的二狗,二狗正趴在那儿,尾巴轻轻摇晃着。

“二狗,你说,咱们是不是做到了?”他轻声问。

二狗抬起头,轻轻地“汪”了一声,像是在回答。

陈老三笑了,眼里带着泪,却也带着光。

他知道,娘在天上看着他们,她一定希望他们过得好。

他们一定会好好的。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