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从1990年开始重塑未来 > 第232章 太空工厂模块化组装

第232章 太空工厂模块化组装

作者:幸福砸开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此时,正是星栖一号制造模块的最后组装,整个星联团队紧张而兴奋。www.hongchenwg.me

李凡站在星联总部的主控大厅里,身后是巨大的屏幕墙,实时播放着轨道上的画面。

屏幕正中,是一条流畅而精密的机械臂,它缓缓移动,将一块闪着金属光泽的核心组件对准空缺位置。

这块组件,是星栖一号太空工厂的最后拼图,能否顺利对接,意味着整个模块能否正式运转。

“对接角度下降到零点三。”工程师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平稳中带着一丝压抑的兴奋,“机械臂状态稳定,推进正常。”

大厅里的几十双眼睛都盯着屏幕,没有人说话,甚至连呼吸声都尽量压低。

李凡的手插在裤兜里,表情平静,但心里却并不平静。

这一刻,他想起了很多事——从1990年开始,他一路走来,每一个决定都像在刀尖上跳舞。

现在,他和他的团队,站在了世界科技的最前沿,但他知道,越是接近巅峰,挑战也越多。

“今天的任务要是失败了,”他暗自思忖,嘴角浮现一抹微笑,“估计新大西洋联盟的那些家伙,会开香槟庆祝吧。”

但随即,他心中涌起一股不屈的骄傲。

失败?不可能。

他一路走到今天,就是靠着比别人更多的准备和更少的失误。

“推进力降到百分之二。”控制台旁,工程师何昊满头大汗,但手却稳得像铁。

“准备对接锁扣——”

大厅里,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屏幕上,机械臂将组件缓缓插入预留接口,精密到每一毫米。

“定位完成,对接锁定!”何昊突然喊了一声,像是用尽了全身力气。

屏幕上的机械臂停住,锁扣卡进预设槽位。

刹那间,组件与模块合为一体。

大厅里安静了两秒,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成了!”

“星栖一号终于完整了!”

“太棒了!”

有些工程师直接跳了起来,彼此击掌相庆;还有人兴奋地抱着身旁的同事,差点跌倒。

李凡却没有动。

他站在屏幕前,仔细盯着对接画面,确认一切稳定后,才缓缓点了点头。

“很好。”他的声音平静,但字里行间透着一种无形的力量。

他转过身,对着还在庆祝的团队扬了扬手:“庆祝晚点再说,现在还没到放松的时候。www.chenjianguoxue.me检查所有系统,确保没有意外。”

欢呼声瞬间收敛,团队成员迅速回到工作状态。

“你总是这么冷静,”站在李凡旁边的方东河感叹道,“就不能稍微激动一下?这是咱们的里程碑啊!”

李凡笑了笑:“激动了,就失去判断力了。留给外人去激动吧,咱们得冷静点。”

与此同时,外界对星栖一号的组装完成,也迅速发酵。

星语的“#星栖一号完成#”话题热度直线上升,全球媒体争相报道。

“星联成功完成首个自主太空工厂模块化组装,这是未来太空探索的重要一步!”

“太空制造新时代,星栖一号的意义不止于此。”

“新大西洋联盟计划的压力来了,星栖一号已遥遥领先。”

然而,在另一边的世界,新大西洋联盟的研究中心却气氛紧张。

“该死,他们居然做到了!”弗兰克狠狠拍了一下桌子,脸上阴沉得像暴雨前的天空。

他的助手小心翼翼地提醒:“我们是不是要公开我们的新计划?”

“还不行。”弗兰克深吸一口气,压下怒火,“现在动手,等于自曝短板。再观察一段时间。”

星联主控大厅里,方东河走到李凡身边:“李总,模块成功组装,接下来怎么办?”

李凡抬头看了眼屏幕上的星栖一号,目光深邃:“让它动起来,接着创造奇迹。”

方东河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嘴角微微扬起。

他知道,这场对接成功不过是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星栖一号的制造模块刚完成对接,地面控制中心,便开始了另一场关键任务:首次自动化生产测试。

“所有子系统上线准备完毕,AI控制模块进入待命状态。”主控台前,何昊快速在键盘上敲击,眼睛死死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流。

“机器人工作单元加载完成,能源舱运行正常。”另一位工程师补充道。

大厅里的气氛异常紧张,只有设备运行时,发出的低沉嗡鸣声在空间里回荡。

李凡站在大屏幕前,双手插兜,目光注视着屏幕上的太空实验室影像。

影像里,几台形态各异的机器人,正静静地停在生产区,它们的机械臂闪烁着金属光泽,看起来像随时待命的士兵。

“生产流程启动。”何昊深吸了一口气,按下了启动键。

屏幕上的场景开始变化。

太空实验室内,AI系统发布了第一条指令,机械臂迅速移动,一台装配机器人抓起一块原材料,稳稳放入加工台。

另一台负责切割的机器人精准地调整角度,激光切割器亮起刺眼的光束,将材料切割成指定形状。www.bolanjiazuo.me

“切割精度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八。”技术员报告道。

“很好。”李凡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比实验室模拟高出一个百分点。”

随后,焊接机器人接替了切割机器人,它的动作迅速而稳定,每一个焊点都被精确到微米。

几分钟后,初步加工的组件,被传送到下一环节,由装配机器人完成拼接。

就在所有人以为测试会顺利进行时,屏幕上的机械臂突然停住了,随即发出一阵刺耳的警报声。

“检测到故障!焊接单元的温控系统异常,温度超出安全值!”何昊猛地站起身,语气里透着一丝慌乱。

“如果继续运行,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

大厅里的气氛瞬间绷紧。

“立刻切换备用系统。”李凡快速下令,语气稳得像一块石头。

他转头看向方东河:“焊接单元还能手动修复吗?”

方东河快速翻看屏幕上的故障报告,摇了摇头:“太空环境下不可能立即修复,得用备用程序重写温控指令。”

“那就别等了。”李凡果断说道,“何昊,手动介入,指挥AI优化焊接流程,用剩余单元完成任务。”

何昊深吸一口气,双手重新搭在键盘上:“明白!”

屏幕上的机器人重新启动,但动作明显比之前慢了几拍。

AI调整了焊接策略,将原本需要高温的点焊,替换为低温逐步拼接。

整个流程的耗时增加了近一倍,但组件的质量,依然没有受到影响。

“完成焊接单元的临时替代方案。”技术员抹了抹额头上的冷汗,“模块拼接继续。”

李凡目光紧锁屏幕,直到加工区传送带上的第一批成品组件完成输送,他才松了口气。

“温控问题暂时解决了,但如果下一阶段再出现类似问题,可能会直接中断生产。”方东河提醒道。

李凡点点头,语气里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冷静:“所有备用模块的性能,必须提升到同样的标准,不能让这种故障再发生。”

危机虽然化解,但李凡没有丝毫放松。

他转头看向团队成员,语气沉稳而严厉:“这次是温控系统,下一次呢?我们不能只寄希望于备用系统。”

何昊有些内疚地低下头:“是我的疏忽,温控模块的数据复核不够全面。”

“这不是个人问题。”李凡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缓和了几分。

“这是团队的问题。每一个细节,都要拿到桌面上来讨论,不留任何漏洞。”

“是!”团队成员齐声应道,眼里燃起了更多的斗志。

随着最后一个组件进入成品仓,测试圆满完成。

星栖一号内的机器人和AI,展示了惊人的协作能力,完成了太空环境下的全自动生产。

这也是星栖计划的又一重大突破。

大厅里,在短暂的沉默之后,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漂亮。”方东河松了一口气,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咱们真把这个奇迹做成了。”

李凡却没笑,他望着屏幕上的太空工厂,眼神深邃而复杂。

“奇迹?这只是刚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大的局要做。”

星联通过星语和全球主流媒体,同时发布了“星栖一号”自动化生产测试成功的消息。

新闻稿言简意赅,却带着无法掩饰的震撼:

“人类历史上,首个轨道自给自足的制造工厂——星栖一号完成全模块组装,并通过了首次自动化生产测试。未来,这里将成为人类迈向深空的第一步。”

消息一出,舆论瞬间炸开。

“什么?!他们已经能在太空制造了?”

“这才是真正的未来工厂!”

“新大西洋联盟的‘星际共荣计划’还在画饼,星联已经实现了!”

社交媒体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

短短几个小时内,话题“#星栖一号自动化工厂#”冲上全球热搜榜榜首,星语的技术科普贴,被转发了数百万次。

甚至就连《星联科学》中的相关论文,都被全球网友下载、转发。

与此同时,星联还邀请了全球顶尖的科技媒体,和部分国际专家团,在线上直播中探讨“星栖一号”的未来计划。

整个直播间气氛热烈,各种关于太空经济、深空探索的讨论层出不穷。

然而,另一边的新大西洋联盟,却是另一番景象。

伦敦的一间会议室里,气氛凝重。

投影屏幕正播放着星联的技术展示视频,几个科学家面面相觑,而一旁的弗兰克的脸色铁青得吓人。

“这不可能。”弗兰克的声音低沉,却充满怒意,“他们怎么可能进展得这么快?”

“数据是真实的。”一名科学家推了推眼镜,语气复杂。

“我们查过他们的轨道部署记录。这些模块的技术和生产能力,确实远超我们的现有计划。”

“远超?”弗兰克冷笑了一声,声音骤然提高,“你们是说我们那所谓的‘星际共荣计划’,现在看起来像一张废纸?”

“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另一名成员冷冷地开口,“结果就是这样。”

沉默片刻后,弗兰克拍了拍桌子,目光扫向在座的人。

“立即启动我们的下一阶段计划,把‘未来轨道基地’模型尽快提交审批。”

“还有,重新调整我们的舆论方向,让媒体质疑星联的长期可持续性。”

“记住,这不是科学竞赛,这是国际话语权的争夺!”

与此同时,在星联总部的一间小型会议室里,李凡召集了几名核心高管进行私下讨论。

房间不大,气氛也十分轻松。

“今天的发布会效果不错。”方东河首先开口,脸上带着一抹难得的笑意,“外界的反响,比我们预期的还热烈。”

“热烈是好事。”李凡点了点头,目光平静,“但我们的目标,不只是成为焦点。”

“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做?”杨庆华问道,他双手交叉,表情中带着几分期待,“直接推进下一阶段?”

李凡沉吟片刻,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写下几个大字:“太空经济与深空探索”。

“星栖一号只是开始。”他转头看向在座的人,语气低沉而有力。

“我们的目标,不是停留在地球轨道,而是要让太空成为人类的新家园。”

“星栖计划的核心,不仅是制造技术,更是资源循环和能源利用。”

“太空采矿?”方东河挑了挑眉,略显惊讶地问道。

“没错。”李凡点了点头,“星栖一号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为深空采矿提供设备支持。”

“如果我们能掌握小行星,或者就近的月球、火星等地的矿物资源,地球的能源、矿物等资源瓶颈,将会被彻底打破。”

“这听起来像科幻小说。”周汉祥笑了笑,但眼神里多了一分兴奋,“不过,我们一直在实现科幻,不是吗?”

李凡笑了笑,继续道:“更重要的是,太空制造和资源利用,将改变现有的全球经济格局。”

“谁先占据太空资源,谁就掌握未来的战略主动权。”

“而我们,必须是第一个。”

讨论结束后,李凡站在窗前,俯瞰着灯火辉煌的深市夜景。

他的脑海里,闪过从1990年到现在的点点滴滴,所有的成功、所有的质疑、所有的逆境。

“这不仅仅是技术的竞赛。”他轻声自语,眼中燃烧着无法掩饰的野心。

“这是属于整个人类的棋局。而星联,必须是那个下第一步棋的人。”

窗外的星空深邃而遥远,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可能性。

而李凡的目光,则坚定地望向那片未知的深空。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