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被附身后得罪全三国 > 90-100

90-100

作者:鱿不右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第091章 赴鸿门宴

吕思彤简单收拾了一下, 带着一众鬼魂前往李老头安排的酒店。www.haomiao.me

此次赴宴,后盾相当结实,除了鉴定必不可少的老朱和老马, 其他鬼魂也来了不少。

最积极的鬼有些意外, 居然是袁术, 他说要去偷大酒店招牌菜的秘方,如果把秘方交给现在工作餐馆的主厨一定能得到重用。

“……”吕思彤欲言又止, 很想问你工作的餐馆正经吗?都什么年代了还有偷秘方的,而且他一个美食品鉴员为什么会希望得到重用,这职业不都是吃百家饭的么。

袁术在当学徒的事情没给任何鬼和人说实话, 每天打包一份菜回来, 说自己是个美食家。

荀攸也跟着过来,担心李老头如果耍什么阴谋的话, 这边好歹有个懂法的能够多一点底气。

上次陪着签合同但没察觉到问题的两个鬼孙权、张辽,这次也一起前往,算是为了弥补之前的疏忽,可再不能增加麻烦事了,否则小吕忙碌起来哪还有时间去帮他们找“故人”。

下班到家的鬼魂们一看反正都已经好几个鬼, 干脆空闲着的都去好了。

李老头这个黑心玩意, 坑害他们吕太守设下鸿门宴, 他们岂能坐视不管?若是真又有什么不利的事,把酒店的电闸一拉, 给他们造个几十年都不敢有人踏足的恐怖景点。

然后汉朝鬼和明朝鬼就讨论起来把李老头是夷三族还是诛九族更合。

“……”吕思彤抹了抹汗, 老祖先们的好意是心领了,但不要风轻云淡地说这么可怕的事情!!

鬼魂之中, 荀彧没空,说周五时间冲突已经另有安排。

曹操也没空, 还在高陵忙字体设计的事情,差不多这个月就能入库使用了。

成都那边,甘夫人接了一个答题综艺要加班录制,自从上次经历了疑似潜规则的事情后,原定的资源纷纷给了别人,能接到的通告都是别人挑剩下的,她很努力地想抓住这个机会,因此对不能同往感到抱歉。

刘备和黄忠是已经下班了,听到小吕要去赴鸿门宴,这必须帮忙撑场子,岂能让吕太守被贼人所害。

“嘿嘿!”吕思彤见到刘备过来帮忙,更加放心了,从刘邦开始刘家人就被动免疫鸿门宴,哪怕只是过来当个吉祥物也很好。

朱元璋看着眼前一个个历史人物颇为惊叹,汉末三国人物之中,曹孙他已经都见过,而且挺聊得来。他对刘备算不上多喜欢,认为成就大业者应该摒弃一些东西,但同时他也很佩服刘备,那些被他摒弃的正是刘备一直坚持的。

而在见到诸葛亮后,朱元璋双眼冒光,哪个皇帝不想要诸葛亮??!!就说天底下托孤大臣,能同时做到权臣和忠臣的,还有谁?!

能在继任皇帝庸庸碌碌无作为的前提下,不动任何废黜的念头,宁可一条路走到黑也不辜负先帝所托的,还有谁?!

“妙啊!妙啊!”朱元璋手下军师刘伯温,也有个在世诸葛的美称,今日见到了真的诸葛亮心中十分畅快,不过刘备在边上,挖墙脚的事情就不说了。

刘备还是很友好的和朱元璋说话,对这位从乞丐一步步成为皇帝的传奇人物还是很好奇的。他自己虽也算是个小人物奋斗史,但毕竟是沾了刘姓的便利。小朱是开国皇帝,含金量非常之高。

一路上有说有笑,气氛还算融洽。

一人众鬼浩浩荡荡往酒店去,因没有直达地铁公交,到站后小吕扫了辆共享单车过去,其他鬼则轻松地跑或飘在边上。

冬天的风呼啦啦吹在脸上冷得发痛,耳朵被吹得红通通的,忘记戴个遮耳朵的针织帽了。

等骑到酒店不远处的站点时,耳朵都快被风吹得冻僵了,没戴手套的双手也因握着车把一路冻得通红,这件大衣也没个口袋可以放手,显出几分窘迫来。

吕思彤一边搓手一边往酒店走去,细心的小乔最先留意到,笑着用双手握住小吕的手,藏进自己的袖中捂着。鬼魂虽是时刻散发着冷意,但小吕因本身特殊并不能感受到这股阴冷,只能感受到接触时他们低于常人的温度。

如果要和天气相比的话,似乎还是天气更冷些,因为她被冻得通红僵硬的手好像能感觉到并不明显的温度。

“好些了吗?”小乔很是温柔地说。

吕思彤连连点头,真不敢想能有这么漂亮细心对小辈充满善意的老婆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看见她们一人一鬼的行为举止,孙策投来视线哈哈笑起来,道:“小吕的耳朵都要冻掉了。”

要说冬天这温度也不算多冷,才刚到零度,只是江南地区空气中的水分充足,风一吹冷气像是刀一样,湿冷刺骨。

吕思彤正想对小霸王的低情商行为吐槽,突然感觉两只耳朵被袖子轻轻捂着,正有些懵,听到身后周瑜笑着说:“我先给接着,若是掉路上了可不好找。”

吕思彤看看捂着自己手的小乔,又扭头看看捂着自己耳朵的周瑜。

求求你们了求求你们了,绝对不会拆散这个家的,让我加入这个家吧QAQ

鬼魂们对外界温度的感知并不明显,但从凋敝的树木和一些景象都能看出冷的程度。

孙权收回视线,故作被冷到的双手放在袖子里抱臂,小声嘀咕道:“果真是冬天了。”说完眼睛瞟向兄长,他记得小时候天冷,耳朵冻得没了知觉,兄长吓唬他扯了一下他耳朵,说哎呀权弟不好了,你耳朵掉地上了。

那时候年幼的他什么也不懂,吓得哭了起来,风一吹鼻子也冻得通红,兄长哈哈大笑这才不再玩笑,拉着他回到屋里烤火。炽热的手掌捂着他的耳朵,说权弟你看,耳朵给你装回上去了。

兄长还在的时候,他对冬天的记忆是温暖的。

但他现在已经是大人了,哦不,是鬼了,所以他念叨一句冬天冷也没有获得兄长的关注,心中不禁有些烦闷,脚下步子也加快了些许走在前头。

原本并排而行的张辽瞬间应激,怒道:“孙权小儿休走!!”同时箭步上前将孙权扑倒在地。

“……”孙权气得不轻,骂道,“张文远你的应激症能不能去治治!!”

张辽松开手有些尴尬,将孙权扶起来说:“抱歉,执念太深,当初太想活捉你了。”

“……”

孙策再不满意孙权的武艺也还是不会允许敌军当着自己的面欺负仲谋,因此上前将孙权从张辽手里拽过来,皱眉下意识要拍打掉他身上的灰尘,就像小时候弟弟摔倒了扶起来。

鬼没有占到灰尘,孙权淡淡笑了。

一人众鬼来到酒店里,被接引到了一个小型的宴会厅里,即使如此,也整整安排了四桌,甚至在最前面还搭建了一个临时的舞台,搞得像开年会一样。

“……”好家伙,这场面够大的。

鬼魂里只有刘备之前以刑侦专家的身份参加过后世的宴席,其他鬼魂觉得新奇,笑着说:“好多人啊。”

吕思彤推门进来,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都没在这边,各自都在攀谈交流着。

吕思彤缓缓走进来,随意找了个位置坐下,鬼魂们在宴会厅里走动,绕到临时搭建的台子后面发现还有两桌的空间,只不过这后面的两桌是闲置没放菜色的。其中一张桌子上摆放了前几天拍卖所得的“明洪武缠枝月季纹釉里红玉春瓶”。

朱元璋再三仔细确认,没问题,就是真品。

这让鬼魂们很是疑惑,东西是真的,李老头这宴席难道是正儿八经的庆功宴?以目前接触的了解来说,不像。

前面宴会厅里有人惊呼一声,正是孙导演那个不长心眼的,一见到吕思彤就很是高兴地走过来打招呼,这么一嗓子也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纷纷投来视线。

“哦!原来是这位小友。”几位收藏家和鉴定专家走过来,怎么看怎么眼熟,逐渐有些印象。

这不是近期考古圈热议的天才吗,先是上交了高陵陶俑,又协助破获了一个盗墓贩卖文物的集团,而且听说除了鉴定文物的本事外,还写了一手的好字,人脉更是广得厉害,前段时间破获悬案的刑侦专家就是她推荐的。

听说还有最近高陵和苏博在设计的三国名人电脑字体,设计师也是她推荐的。而这看似平平无奇的一个女学生,试图查她背景竟还是平平无奇,说明真正厉害的身份被隐藏着!恐怕是来头不小。

“哎哟,吕老师,幸会幸会。”好几个收藏家上前来打招呼,开口一句吕老师把人给喊懵了。

吕思彤有些拘谨,说:“太客气了……我还在上学,叫老师怪怪的……叫我小吕就行了。”

李老头在最里面的主座位置,听到动静也凑了过来,乐呵呵地穿过人群站到吕思彤边上,说:“哎哟,我们小吕年少有为,太厉害了,一出马就帮我拿下一个明朝朱元璋用的孤品瓷器,今天请大家一起来鉴赏鉴赏。”

“……”吕思彤微微皱眉,特喵的糟老头子身上一股烟味,挨这么近烟味很难散去的!而且谁跟你是我们了啊!滚滚滚!

李老头说吕思彤是他高价请的顾问,这件珍品的鉴定和定价都是由她亲自出马,非常地感激她。

有十分羡慕佩服小辈的,就也有质疑不信的,都认为营销公司在炒作,她看着小小年纪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知识?不说鉴赏这种能死记硬背论的,就说仿没有出土参考的历史名人的字迹,八十岁的老专家都办不到!

“咦,还真是小吕同志。”一个略有耳熟的声音从门口响起,来的是一名四十不到穿着新华风长裙的女人,正是苏馆长。

苏馆长身后还有两个差不多时间到的,一个是之前在唐寅故居举办画展的郑收藏家,另一个和老郑一起来的,则是被老郑尊称为唐老师的唐寅。

唐寅穿了一身现代的休闲装,看着挺精神的,但脸上表情对这种应酬场面很是反感厌恶。

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人,大家互相之间也算认识。

苏馆长是收到对方的求助,前来帮忙鉴定的,而郑收藏家和其他收藏家一样,是受到邀请来鉴赏的。

唐寅见到小吕很高兴,连忙过来和这边一人众鬼打招呼,见有几个新面孔没多问,毕竟他现在是实体状态,外人是能看见他的古怪言行的。

郑收藏家在圈子里有些话语权,介绍说唐老师也是吕老师的人脉,非常感激。今天来的路上还在念叨呢,会不会就是吕老师,还真是。

李老头看在眼里继续乐呵呵地笑,深暗捧得越高摔得越惨的道,所以一个劲地吹嘘,还说可以让吕老师给大家都写一份墨宝,说她会写曹操字体和孙权字体。

几个本就不信的收藏家听到后反驳说:“那两人有没有完整的字体体系出土,曹操更是只有两个字,写得像不像也不好判断啊。”

此时朱元璋和诸葛亮等鬼魂从台子后面飘回来,确定那个瓶子是真品没错。

吕思彤没有头绪,不知道李老头到底是在想什么,眼下把她捧得这么高,怎么想都不正常。但这宴会名义上是她的庆功宴,他们讨论的事情也确实真实存在,若拒绝不知道会不会借此发挥。

李老头要走捧杀路线,那就让他捧,他捧得越高,摔不动的时候也越气急败坏。

吕思彤看向诸葛亮,眨眨眼。

边上刘备鬼魂帮忙翻译,说:“小吕是想让孔明附身书写?”也是,孔明比起曹刘孙,至少是有一幅完整的《远涉帖》字迹流传的。

只不过,虽史学家认可那是孔明的笔迹,但传世的真迹是摹本,比较特殊的是,是王羲之摹的《远涉帖》。

真正诸葛亮写下来的那一封,不知道是否还在哪个历史角落保存完好。

诸葛亮应下附身,缓缓看向众人道:“好,还请借笔墨一用。”

第092章 赴鸿门宴

气质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 明明是同一个人,就低头又抬头的这么一个瞬间给人的感觉已经完全不同。

同样是站着,比刚才更显得脊梁笔直, 右手有一个微抬在腰间高度的习惯, 左手背在后方, 格外从容。

外表看上去还是个年轻的学生,但那双眼睛里包含了太多东西, 就连周围的气场都微妙变化。

这个学生原本是有些怯的,宴会上太多陌生人,又都是年纪辈分比她大且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财富的人, 这样的落差存在, 让她有一种天然的自卑感。

但是现在,荡然无存了, 从容淡定且自信,这样的场面似乎不算什么,甚至扫过他们的视线带着一种……一种高位者看平民的好奇和困惑。

“吕姐……真没问题吗……”孙导演小声问询,拉扯了一下诸葛思彤,对方笑着点头, 年轻的脸上表情莫名慈祥。

说是个庆功宴, 东西准备得倒是很齐全, 不到一分钟就有穿着旗袍的服务员端来笔墨,另一个人则捧着一张叠起来的大幅宣纸。

等到笔墨纸砚端上来后没多久, 就有人认出了砚台也是一件古董, 价值两百万,笔墨虽不是古董, 但也都是最名贵的做工。

李老头呵呵笑着,说:“我还当大家会惊讶这纸呢。”

一边说着将纸取来展开, 铺展在了还没上菜的桌子上,说:“这是红星宣,年份越久价格越高,这一张,两万。”

纸张篇幅很大,倘若要写满实在太花时间,而《远涉帖》的字数不到30字,估计这纸张只是李老头拿出来显摆的。

“呸!”袁术打工多日,深知钱难赚,两万一张的宣纸还特意说明,沽名钓誉之辈,看不起。

诸葛思彤站在桌前,左手像是习惯捋住右手袖子一般托在手腕后,微微俯身手腕悬空,字体飘逸灵动十分随意,像是在写一封寻常不过的书信。

字体是草书,从书法角度来说,和历史上那些草书大家是没法比的,比如王羲之。

“师徒远涉,道路甚艰;自及褒斜,幸皆无恙。使回,驰此,不复云云。亮顿首。”在书法界这是很出名的一幅作品,因此很快就有人认了出来。

这是诸葛亮写给兄长诸葛瑾的家书,诸葛亮原本并无子嗣,诸葛瑾将次子诸葛乔过继给了他,那一年北伐时诸葛乔被安排去了前线,诸葛瑾十分担忧来信询问,于是诸葛亮写了回信。

后来诸葛亮有子诸葛瞻,而诸葛乔次年病逝。

恍惚想起当年,心中难免感伤,倘若乔儿并未早亡,长兄如父也能很好的教育瞻儿,也能弥补瞻儿八岁便失去了父亲所欠缺的父爱与教诲。

围观的诸位专家收藏家已经做出了判断,这书法和传世王羲之所临摹的《远涉帖》只有八成相似,比王羲之临摹的草书更容易辨认内容,多几分楷书隶书的端正。

有人出言嘲笑,说:“临摹不到位啊,一眼就能看出不同。年轻人还是要多沉淀,不能有点本事就显摆。”

诸葛思彤笑了笑,搁下笔墨并不反驳什么,谦虚道:“阁下所言有,我与王羲之相隔多年,经历不同,是有些差距。”

他在谦虚,而唐寅直接疯了。

“是诸葛孔明?”唐寅刚才离着有一些距离,没听到他们说这个附身的鬼是谁,此时见了写出来的文字立刻就知晓。

他直接扑到了那幅书法上去仔细看,随后看向诸葛思彤,深深作揖道:“今日得见……真乃大幸也!!”

“阁下……?”

唐寅捧起宣纸说:“凡书写者,少有字字相同的道。尔等以为此是临摹《远涉帖》,误也!此为孔明真笔迹也!”

撇开临摹时故意一模一样,放松状态正常书写,本就不可能每次都一样,他不是在临摹,是在书写。

原本静静围观的专家们没有发表意见,听到唐寅说的这个点,又仔细观察了一下这幅《远涉帖》,整体上看和王羲之版本相似度只有八成,但如果是单个字来看,笔画的习惯、用笔的顺序,按照存世《远涉帖》的字迹来说的话,确实很诸葛亮。

诸葛亮真正的笔迹并无传世。

传世的《远涉帖》是王羲之所临,是目前最认可诸葛亮笔迹的一幅。

《玄莫帖》是蜀汉法贴,相传为诸葛亮所做,有石刻,但真假未考。

传世的《出师表》书法最久远鉴定在唐朝,甚至不是临摹,是书法家自己的风格习惯。

“等下,借我看看。”苏馆长走到前面,想起之前老高曾经给她看过一封仿曹操笔迹的感谢信,当时信上只有雪字是能参照的,但仔细看每个字都能有确实该如此的感觉。

后来在南博的时候,小吕同志提供的修复“孙权与陆逊书”也是如此,虽没夸张到能和破碎文物完全重叠的地步,但大多数笔画的走势习惯都能对应。

苏馆长将这幅《远涉帖》看了又看,犹豫地向诸葛思彤提了个要求:“能不能再多写些字,和这个无关的也行。”

诸葛思彤微微点头,问:“阁下请讲。”

苏馆长考虑一下,本想说写出师表,但字数有点多,便说:“就《诫子篇》吧。”

“……好。”诫子书是他写给瞻儿的,他一直挂念着的孩子,最终到底没能有什么大的作为,失望吗?失望。但那并不是瞻儿的错,是他这个当父亲的未能多活几年好好教导的错。

念及此,已经红了眼眶,他记忆里只有八岁的瞻儿自小在宠爱中长大,此后都将在没有父亲的环境下长大,承受人们期许的目光或是谴责,瞻儿还那么小……

诸葛思彤擦了擦眼泪,重新提笔缓缓写下当年留给瞻儿的劝诫。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写着写着,手逐渐发抖,悲伤得难以再下笔。

瞻儿自小没吃过什么苦,摔一跤都会哭着要爹娘哄。

战死的时候……一定很痛吧。

“孔明!”在一旁的鬼魂们很是关心,刘备上前扶住劝慰几句,诸葛亮分离出来结束了附身。

“亮失仪了。”诸葛亮很快调整好情绪,快速忘记悲伤,这件事情他很多年来一直都做得很好。

而那边写完了两段的吕思彤放下笔墨,说:“我写书法的秘诀就是沉浸派,现在写不了了,心里难受。”

可恶可恶可恶!亮仔掉眼泪了!!只想立刻结束宴会把亮仔的眼泪舔……呃擦干!!

这一份诫子书没有写完,只看目前两段字风格和刚才的远涉帖是一样的。略有不同的是,字体越往后越趋向于端正,符合一位父亲给孩子留遗书时的心情,前面故作轻松,后面心事重重。

几名鉴定专家也一起凑过来查看,不由吸冷气。通过仅存的一贴字,能够研究处诸葛亮的笔迹融会贯通,比对照着生硬临摹要厉害上百倍!

笔墨痕迹笔锋习惯里可以看出落笔者年龄偏大,而且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文人,带有那么些并不明显的锋芒杀气,很符合诸葛亮老年亲自带兵的情况。

“嘶……”仔细看了一遍又一遍,专家们纷纷感叹,“这沉浸式的书法……有点厉害啊。”

几名半吊子收藏家有些挂不住面子,刚才笑得越轻视,这会儿越是想躲到后面去。

但他们还是不愿意承认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学生能有这样的造诣,除非沉浸式是指请诸葛亮上身了。

因此,他们笑着夸奖李老头而不是夸吕思彤,说:“李总真是有眼光啊,高薪挖到这样的人才很值得嘛。”话语里有些再厉害不还是给人打工的轻蔑,只要还没到不在意钱的境界,就算不得大师。

李老头面上笑着,心里头也很是惊讶,甚至有几分觉得可惜。

这么有本事,可惜要去坐牢了,啧。

“哈哈哈哈,我就说不要小瞧年轻人。”李老头笑起来,让人把笔墨纸砚收起来,写过的那张纸扔掉就行。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