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问鼎7:山外青山 > 12 智取四局,定乾坤

12 智取四局,定乾坤

作者:何常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程曦学知道楚然和张杨不是夏想的对手,忙笑着打圆场:“现在就是讨论和辩论阶段,有问题尽管提,有争议就尽管说,言者无罪……夏想,我想在座的各位都对你主导的和柯达的谈判很感兴趣,就先说说柯达的谈判过程,怎么样?也让我们都受教一二。”

夏想知道,程曦学针对他的攻击主要有两点:一是单城市的通海铁路除了带动单城钢厂的经济效益之外,没有其他的好处;二是宝市的达富合资,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谈判成功的,既不算是他的功劳,又怀疑他为了短期成绩而出卖了国家利益。并借此两点来否定燕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以达到程曦学不可告人的目的。

夏想自认不是演讲家,更不是经济学家,第一次在众目睽睽之下发表演说,难免会有一点紧张。但为了给燕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正名,为了维护自身名誉,更为了以一己之力做出有益之举,实现心中的理想和抱负,他无论如何也要奋起一战。

更何况,今天的机会也是千载难逢。程曦学有意让他一败涂地,他则有意在此为产业结构调整正名,孰胜孰负,全在口舌之间。只要战略运用得当,只要有战术高超,今天他完全有可能借程曦学演讲的东风为自己所用!

夏想深吸一口气,平息了一下内心微微激荡的心情,缓步走到台前……

决战第三局——初战告捷

夏想先是郑重其事地朝台下鞠躬致意,然后又回头对程曦学点头表示感谢,最后才感慨万千地说道:“首先请允许我感谢程曦学程教授的大度和气量,正是因为他给了我这样一个大好的机会,我才有可能站在诸位专家学者面前,发出自己的声音。否则我估计很难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认识,和大家面对面地畅谈燕省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具体执行情况……”

夏想说是感谢程曦学一点也不假,确实要感谢程曦学给了他一个走到台前的机会,尽管他知道程曦学的本意不是替他扬名,相反,是要将他高高捧起,然后重重摔下。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如果没有程曦学的号召力,没有程曦学的影响力,一般人还真组织不起如此大规模的盛会,夏想想要在这么多精英人物面前露脸也不可能!

只要能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对于一向善于从错综复杂的局势之中寻找最有利的平衡点的夏想来讲,这是一次绝地反击的良机。程曦学自认对夏想有所了解,而且他也算是半个政治人物,也懂得平衡之道。但他对夏想的了解远远不够,并不清楚夏想是如何一次次反败为胜,如何一次次找到有利的支点,从而撬起了整个局势!

所以当程曦学听到夏想的发言时,心中暗笑,心想只要将你推到了台上,只要你敢当众发言,就不信找不出你的漏洞?等时机成熟,他也不怕自降身份亲自上阵,必要借此大好机会将夏想当场棒杀!如果能在几乎整个京城学术界有影响的精英人物面前将夏想问倒,只要造成夏想本人能力有限和燕省产业结构调整没有什么成绩的事实,众口铄金,夏想就会成为燕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罪人。同时,燕省也会面临着整个学术界的巨大压力,必然会中止推行产业结构调整。

一举定乾坤,他不但可以借此机会坐实学术界第一人的声望,还可以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以后不但可以成为核心圈内的经济顾问,还有可能被众多省份推崇,争相请他去发表演讲,指点经济结构,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经济学泰斗。从此,他的一举一动将会吸引无数人的眼球,也可能被推为可以影响整个中国经济的经济学家,试想,将是何等的荣耀和风光!

程曦学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看着夏想脸上的浅笑,心道,趁现在还能笑得出来,就尽情笑一笑吧。夏想,你以后也别怪我非要对你打压,实在是因为我们处在不同的阵营,我要替别人冲锋陷阵。同样,你也是别人的马前卒,我们狭路相逢,如果只有一人能够胜利的话,谁都希望是自己。

再看在台下第一排就座的邹儒,一脸镇静,还有站在邹儒身边的严小时和范铮,也是一脸坦然。程曦学再看自己一方,也有楚然和张杨,正好形成了对立之势,也是一个势均力敌的局势。

他有主场优势,又准备充分,可以说占了天时、地利和人和,今天之局,基本上是必胜之局。尽管邹儒和夏想等人的突然出现有点意外,但冷静下来之后,程曦学就有了随机应变的对策。他还是自信十足,毕竟中大是他的地盘,今天的演讲会,又是他的盛会。

夏想平息了一下心情,看到底下黑压压的人群,说不紧张是假的。毕竟他是第一次面对这么重量级的人物,知道站在讲台之上,看似是一种荣耀,其实是一种巨大的煎熬,一着不慎就会满盘皆输。而如果输在这里,将会输得一败涂地,再也没有重新站起来的可能。

因为没有人再给你一个在这么多专家教授面前发言的机会!

他也清楚,想要完全说服在座的专家教授几乎没有可能,他也没有想要说服谁打动谁的打算。如果一心抱着在此一举扬名或是非要让众人信服的想法的话,恐怕最后的结果会适得其反,没有人愿意听一个二十七岁的年轻人夸夸其谈,讨论方针政策,也不会有人愿意听他谈论理论知识,毕竟他不是什么专家学者。

夏想心中就有了主意。

“以程教授在国术界的影响力,要考考我,说实话,我心里很是惶恐。而且我今天前来听演讲,也是抱了学习的心态。实际上说出来也不怕大家笑话,我还是不速之客。说不定现在程教授还在纳闷儿,夏想这个小朋友怎么能这样,不请自来,有点不太懂礼貌……”

夏想的开场白惹得众人一阵轻笑,气氛缓和不少,达到了夏想想要的效果。

“不过本着偷学本领不怕脸皮厚的精神,我还是在没有收到程教授的邀请之下溜了进来。其实溜进来也不算什么,我相信现场也有不少同学和我一样,没有收到邀请,但实在是想一睹程教授的风采,就冒着危险溜进了会堂。别不敢承认,我在上大学时,也没少干这样的事情,谁是偷偷溜进来的,举一下手,给我鼓鼓勇气……”

夏想话音刚落,在过道中间站立的不少男生女生纷纷举起了手,还不少人笑着回应:“我是,我是逃课溜进来的。”

“我也是。”

“还有我!”

“加油夏想,偷书不算偷,偷听更不算偷!我们支持你。”

“谢谢,谢谢大家,我心里踏实多了……”夏想轻轻拍了拍了胸口,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连前排的几个教授都被他逗笑了,笑着冲他点头。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偷听的原因,程教授在演讲的过程中,多次提到我的名字,让我受宠若惊。不过仔细一听,原来是程教授对燕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有误解,有偏见,连带对我也似乎有些看法。想想我不过是燕省产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的一名普通成员,竟然能够入得了程教授之眼,被他记在心上,也是我的荣幸……”夏想说到这里,转身冲程曦学躬身致意,“谢谢程教授的抬爱,本来在座的各位都不知道夏想是谁,经您的几次提名,嗯,不管是褒是贬,反正是出了名。比起现在许多为了出名而不择手段的人来说,我坐在下面听课也能出名,确实是太幸运了。”

“呵呵……”

“哈哈……”

众人哄堂大笑,都为夏想的自嘲拍案叫好。夏想的话有无奈有自嘲,也有一种轻松和无所谓的态度,深得在座众人的赞同。

不管如何,夏想赢得了不少人的印象分。

程曦学一样在笑,只是他的脸上闪过一丝忧色。夏想还真不简单,不但能充分调动气氛,还能带动大家的情绪,他还真是一个不好对付的年轻人。

夏想一脸淡笑,继续说道:“产业结构调整从广义上讲,是要针对当前的经济结构模式进行调整和改革,具体如何定义,我就不用班门弄斧了,在座的专家比我厉害多了。我再说,就是多此一举了。我只想就我个人所理解的产业结构调整,做一个不太形象的比喻——比如说一间房间之内摆满家具,时间久了,有些家具陈旧,有些家具坏掉了,为了住得更舒适一些,就有必要对房间重新布置,重新摆放家具。这个重新摆放家具的举动,就是产业结构调整了。”

夏想的比喻新奇而形象,立刻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

“人和人不同,先动哪个家具,是淘汰还是继续使用,都有不同的判断标准。所以,具体到产业结构调整落实之时,先改制哪一家企业,都会因主导者的眼光不同或是出发点不同,而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夏想是在反驳程曦学所说在改制过程中有猫腻的说法,“但有一点,有些破烂不堪的家具只能被淘汰,而没有留下来的必要,相信在大家的心中都有一个还算公平的标准。比如说棉纺厂,众所周知,不只燕省的棉纺厂倒闭严重,几乎所有的棉纺厂都经历了倒闭破产的阵痛。刚才程教授说得也不错,单城市也曾经是棉纺大市,有六家棉纺厂,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个严峻的事实是,六家棉纺厂倒闭了六家,无一幸存,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的局面?我想这也是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推行的一个关键原因。如果能提前意识到我们自身的问题,提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敢说将六家棉纺厂都能救活,但至少也存活两三家……

“所以我想说的是,指责不首先对棉纺厂进行改制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说法,棉纺厂就如一个已经摇摇欲坠的椅子,四个腿都断了,木头也糟了,如何改制?补新腿的话,原有的木头也无法再使用多久,在这样的情况下,换一把新椅子是最明智的选择,而不是非要对旧椅子修修补补,费时费力,那样才是真正的劳民伤财的举动!”

最后一句,夏想的声音突然提高不少,起到了突出重点的作用。

楚然见夏想完全掌握了现场气氛,就有心打乱夏想的布局,迫不及待地插话说道:“对不起,夏处长,我打断一下,想请问一句,在单城市的改制过程之中,为什么先看中了通海铁路和文化旅游项目,而没有选择其他项目首先进行改制,是不是有什么可不告人的目的?”

楚然的问话非常不客气,甚至可以说很不礼貌,显然她是唱急赤白脸的角色。

夏想一点也不生气,反而温和地一笑:“楚同学问得好,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想先问你和大家一个问题,可以吗?”

楚然点头。

夏想用手一指会堂,笑问:“请问楚同学一迈入会堂,先注意到的是什么?”

楚然一愣,显然没想到夏想会有这样的一个问题,想了一想还是老实地说道:“我先看到的是讲台上的程教授。”

夏想点头一笑,回头又问程曦学:“请问程教授,您最先注意的什么?”

程曦学微一迟疑,说道:“我最先注意的是坐在前排的各位教授和专家。”

夏想同样报之一笑,又问张杨同样的问题。

张杨的回答是,先注意到在场的黑压压的人群。

然后夏想又问邹儒,邹儒哈哈一笑:“夏想问我,我得说真话了。我一进门时就注意到今天的会堂布置一新,尤其是上面的两个扩音器换成了新的,就想为了程教授的演讲,中大还真是下了血本。”

“呵呵……”邹儒的话引来众人一阵哄笑,都将目光投向了挂在上方的扩音器上面,果然,一看就是新换的器材。

夏想又问了柳俊,柳俊也十分配合夏想,还站了起来,大声说:“我一进门时就注意到一点——我的目光独特,别人肯定没有注意到,就是上面挂着的条幅一边高一边低,没有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众人一听,都不约而同地向讲台上方挂着的条幅望去,果然,左高右低,没有在水平线上。

众人又是一阵议论。

随后,夏想又问了几个在场的大学生。

“我一进门就看到一个美女,嘿嘿。”一个一脸青春痘的男生说道。

“我最先看到两个帅哥。”一个女生说道。

“我最先注意到的是会堂的灯比以前亮了不少。”

“我注意到难得今天的会堂打扫得这么干净……”

众说纷纭,几乎没有人有相同的答案。

夏想问了一圈之后,又回到台上,面对着众人疑惑的目光,说出了谜底:“如果把会堂看成是单城市的话,每一个进来的人都当成一个领导小组的主导者,因为每一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不同、身份不同、立场不同,所以落脚点也不同,最先的着眼点也带有非常明显的个人风格。我想这个答案已经很好地回答了刚才楚同学的问题!”

绕了一个大圈,夏想原来是采取类比的手段,让所有回答问题的人都间接地证明了他回答的正确性,直接得出让人无法反驳的结论!

聪明而机智,所有人都为夏想精彩的回答而鼓掌叫好。

掌声雷动,夏想初战告捷!

楚然满脸通红,低下头说不出话来。

严小时看向夏想,目光闪动,流露出既羡慕又欣赏的神色。

楚然迟疑片刻,还是不甘心失败,又向前一步,问道:“好,我收回刚才的话,向你道歉。还有一个问题,通海铁路耗资巨大,除了对单城钢厂有益之外,我看不出还有什么其他有利的影响。可否请夏处长解释一下,通海铁路的设想是怎么样的一个思路?”

“呵,这个问题就有点勉为其难了……”夏想欲擒故纵,先是假装很难回答,随即口气一转,又说,“因为思路有时就是无形的资产,如果运用得当,也许就是巨大的财富。请问楚同学,你本科和研究生,读的都是经济学?”

“是的。”楚然很骄傲地点了点头,“我打算以后也攻读经济学的博士……”

夏想就笑:“楚然同学既然学识渊博,也应该知道思路就是财富的说法,对不?”

楚然自然清楚有时一个思路、一个创意就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经济学上也有过相关的事例,就点头表示赞成。

“关于通海铁路的思路,我也是刚刚成形,本来打算当成我的个人财富,既然你现在问起,我就抛砖引玉,说出来让在座的专家学者批评指正。”夏想的态度谦逊,语气平静,说道,“通海铁路通到黄骅港口,黄骅港口现在还没有形成规模,有了通海铁路之后,单钢必然会在黄骅港口兴建码头。”

“一个码头也不可能给黄骅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楚然不以为然地说道。

“你说得对,但不要忘了一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单钢兴建了码头之后,黄骅港口将会初具规模。而单钢有了出海口,有了海上运输线,运输成本大降,带来的效益将会非常明显。还有一点请楚然同学不要忘了,单钢的成功必然会带来辐射效应,而单城市在燕省的中南六市之中,又是离黄骅最远的一个。有了单城市的成功经验,其他五市必然会眼热心动,几百亿元就可以让一个内陆城市多一个出海口,绝对一笔十分划算的生意,相信其他五市也很快会兴建起由当地到黄骅港口的通海铁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提中南六市因为通海铁路而带来的运输上的巨大优势,单是对黄骅港口的投资,就可以在短期内催生出来一个新兴的中等港口城市……”

话音一落,前排的专家学者顿时发出一片赞叹之声。

“妙!连我都没有想到一个黄骅市能够带动整个燕省中南六市的经济,好创意,好思路。”

“虽然说想法有点好高骛远,但仔细分析一下,还是有切实可行的一面。”

当然,也有不和谐的声音出现。

“这个就有点想当然了,谁敢保证单钢的铁路建成之后,一定会带来巨大的效益?”

“就算单钢因此而获利,其他地市如果没有迫切需要海上运输的项目,也不会对通海铁路有多大兴趣。”

不过总体来说,还是赞成者多,反对者少,夏想,再次过关!

决战第四局——大获全胜

楚然想了想,摇了摇头,不再说话了,显然已经承认了失败。

张杨知道,该他出面了。他刚才受到了范铮的打击,气焰收敛不少,不过还是有一股咄咄逼人的气势:“请问夏处长,你是不是承认和柯达的谈判,是捡了一个便宜,并不是因为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推广,才拉来了十五亿美元的资金?”

张杨的问法痕迹太明显了,显然是想贬低燕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夏想立刻一脸严肃地说道:“燕省的政策是燕省省委省政府的决定,我身为领导小组的成员,自然要坚定不移地执行。但对于任何讨论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问题,一概不予回答。况且你不但是局外人,也没有在政府机关工作的经历,更没有资格说三道四!我只想在此从我的角度和个人的工作经历出发,讨论一下在政策之下的一些具体项目的执行情况……”

夏想就是很清楚地告诉张杨和程曦学,任何想向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正确与否的方向上引导的问题,他都不会参与讨论,只就他的具体工作,做一些解答。

程曦学在后面微微皱了皱眉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张杨微微有些尴尬,愣了一愣,为了问倒夏想,还是认可了夏想的说法:“好,我们就只针对你的具体工作进行讨论。”

“和柯达的谈判,其实有许多内幕……我并不赞成张博士所提的捡了一个便宜的说法。当然,在我和柯达接触的时候,达富已经和柯达进行了一年多的谈判。我接手的时候,最大的便宜是大家都熟悉了,不用再试探着接触了。但同时也有一个最大的不足,就是经过一年多的接触,柯达已经完全掌握了达富的底线。所以我在此时介入和柯达的谈判,想说服他们,让他们改变原先坚持了一年多的原则,难上加难!”

张杨没想到夏想就势借势,直接将先前持续一年多的谈判说成是困难,而不是优势,还说得如此冠冕堂皇,顿时让他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转念一想,夏想的说法似乎也有道理,他还真找不出反驳的理由,不由暗暗感叹,夏想真是一个舌绽莲花之人,不但镇静自若,言谈之间的机锋转折,也是无人可比。

张杨心中对夏想不由产生了一丝敬畏之意。

夏想也清楚,作为程曦学的马前卒,楚然和张杨急不可耐地站出来替程曦学摇旗呐喊,一是为了打乱他的思路,二也是为程曦学铺路。既然他们跳了出来,他顺手搬开两个绊脚石也不在话下。而且他表面是和这二人斗志,但谁不清楚实际上他正和程曦学交锋!

“和柯达谈判时,我为自己定下了三个底线。第一,民族品牌不能丢,必须保全,不管对方出资多少,要保留控股权。第二,必须有长远的发展计划,不能只拉来投资,不管远景回报。第三,必须投资数码相机的生产线,因为随着数码相机的兴起,胶卷相机的市场会逐渐萎缩,并且将会退出市场,以后的相机,将会是数码相机的天下。”

夏想一番话一说出,立刻引来一片议论之声。

“不可能,数码相机怎么会替代胶卷相机?痴人说梦。”

“这个夏想太狂妄了,竟然敢当着无数经济学家的面,下了这么大的结论,太轻狂了。数码相机有许多天生的缺点,永远无法代替传统相机的市场地位。”

“我不相信数码相机最终会统一市场,数码相机的依赖性太高,没有电脑,数码相机拍的照片就没处存放。所以说数码相机替代胶卷相机的结论,言之过早。”

听到一片反对的声音,程曦学终于露出了微笑。看来将夏想捧到台上是正常的决定。年轻人,到底经历不多见识也少,在台上很容易飘飘然,很容易忘乎所以,一激动就容易说出大话,一说大话,就有了被人攻击的口实。

程曦学及时站了出来,用一副语重心长的口气说道:“夏想,当着诸位专家的面,不要说过头话,更不要说大话,尤其是对市场的预言。在座的都是京城乃至国内极有名望的经济学家,对于市场的见解自然比你强许多,你口出狂言说数码相机可以代替传统相机,是不是有点信口开河了?听你这么一说,我现在非常怀疑到底是不是你说服了柯达来宝市投资,还是你在美国有朋友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