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花月正春风 > 第二十二章 应如是(1)

第二十二章 应如是(1)

作者:蛰伏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40;&29378;&95;&20154;&95;&23567;&95;&35828;&95;&32593;&45;&119;&119;&119;&46;&120;&105;&97;&111;&115;&104;&117;&111;&46;&107;&114;&41;

情与貌,略相似。

——辛弃疾·《贺新郎》

名琛自那日拉着轻楚从萱殿出来后便一直宿在兰殿。生活起居、朝政大事都一一搬到了这里,除了每日早朝必须要前往金銮殿外,他再也没有怎么出过兰殿。只是一心一意地待在兰殿陪着轻楚。

轻楚见圣上久居兰殿,不待见其他宫中妃子也着实吓了一跳。她虽然心喜圣上日日夜夜想着她、与她待在一处。但圣上毕竟是皇帝,自己如此霸着他,会招来口舌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终于在她苦口婆心的劝慰下,名琛有了动摇。他让总管公公将手边批阅好的和尚未批阅的奏折搬回到上书房,而自己也在早朝后去了上书房,着手处理各项政务。

名琛正坐在内殿里阅览着大臣们新呈上来的奏章,奏章的内容竟是些琐碎事情让他顿觉心烦气躁。他扔开手上的奏章,抬眼看去。却瞧见予卿身着官服、头戴官帽恭敬地站在殿外执勤。心情悄悄转好,开口招呼他:“爱卿……”

予卿一愣,回过神来,似听到有人在唤自己。转头,便看见圣上一脸笑意地看着自己。慢步地走上前,规拒地行礼:“臣在,陛下有何事吩咐?”名琛对他的拘谨很不满意,皱了皱眉头,悠悠问道:“爱卿啊……你入宫多久了?”

被问之人身子一抖,低着头回答:“臣入宫随侍已五年之久了。”

名琛不去看他,目光看向了殿外。那被嵌在门里的一小片天色撩得他的心飘飘然。他用手支着脑袋,恍惚地开口:“这么久了啊……”便沉默着。

予卿见陛下已陷入了自己的世界里,便不好打扰,安静地退了出去站在殿外。他站直身子,眼中明明晃晃地闪着光芒。而他的心思随着陛下的发问飞向了九天。他开始了自己漫长的回忆,回忆着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那些事。

他叫予卿。予,予之与夺也;卿,卿云烂兮,糺缦缦兮。这是一个与命运相违背的名字,从拥有它开始便明了:自己无能也无力捍卫它,这至高无上的期望。

予卿的阿姆告诉他,他的父亲是一位很厉害的人。骁勇善战,学识过人,是前朝备受皇帝宠信的大元帅。她说话的时候双眼闪着异样的光芒,苍老的脸上露出倾慕的神情。她说着说着,眼泪就落了下来,抱住他的身子呜咽地哭了起来,身子一颤一颤地抖动着。

那时年纪尚小并不能明白阿姆为什么哭,只是愣愣地站着任凭她用瘦弱的躯体把自己包裹着,紧致的热度一寸一寸地烫着自己的脸。

阿姆是一位五十余岁的老妪,岁月将她身体打压得松散和佝偻起来,她的腰身再也没有直起来过。苍白如银丝的白发如同十二月飘忽的雪,从高远的天际飘落下来,最后化成一片洁净的白死在世间。

阿姆不经常笑,喜欢一个人坐在农家院子里发呆。一会儿拿着粗布衣衫缝缝补补,一会儿又叹息着抬起低下的头看向远处。看到那青山与层云缠缠绵绵时双眼便滚动着泪水。她爱哭,常常泪流满面。

予卿与阿姆住在一起的时候,常常偷跑出那个很小很小的农舍越过一大片密集的竹林,跑到对面的村庄去玩。那个地方是一片小村庄,也就十几户人家。家家户户都是以田地为生,春秋四季都躬耕于田垄。

他去那里的目的是因为有很多和他一般大的孩童,他可以和他们在一起玩。他们经常带他到田间去抓虾蟆,把那些小东西放进笼子里。带回家放在院子里听那些小东西没日没夜地叫着。

后来,予卿不再去了。听说,那些小东西活活地叫死在笼子里了。

予卿的那些玩伴都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从小就与五谷紧紧的联系着。他们一代一代地将自己奉献在单薄的田地上,用汗水和血肉去耕耘一生。可是他们的命运似乎不那么的好,每年的旱灾和饥荒都会让他们流离失所,生离死别。

那个小村庄到底没有存在多久,在予卿离开阿姆后没多久,一群野蛮人骑着烈马,牵着猛犬闯进了那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听说,那个村庄在存在了几十年的岁月后没了。家没了,人自然也没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阿姆因为予卿的贪玩和出走常常是担心得害怕不已,一个直不起身来的老妪为了寻找自己的孙子,一个人孤零零地撑着拐杖艰难的到处行走着。而他那时却不以为然,依然随心所欲地玩到暮色四合时才又穿过竹林回家去。

一回到家,就看到立在门外的阿姆。她孤身地立在门前,烛光将她那如同枯枝干柴般的躯体照得无比清晰。予卿甚至还不敢相信自己的阿姆已经老得快要从这个世间消失了。

阿姆厉声地责问着他的去向,他看着她那双担心的眼睛顿时心软了下来,耷拉着脑袋说出了实话。阿姆突然举起手中的拐杖朝着予卿的背脊狠狠打下去,他因为疼痛而大哭大叫起来。可她依然心狠地抄起拐杖一下接一下用力地挥下去。

她愤怒得一边流泪一边骂道:“玩物丧志!该打!小小年纪就如此荒废,将来如何能成大事!”予卿哭着不停地求饶,嘴里喊着:“我错了!阿姆,我再也不敢了!”可是,阿姆并没有住手,她睁着那双布满沧桑的眼睛,咬着牙狠厉地打着他。

予卿只觉得自己的身体早已不是自己的了,整个腰背被打得麻木没有知觉。双脚僵硬地支撑着痛苦的身体,满脸泪水,声音沙哑。那件事情过后,他就对阿姆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怨恨,他不明白她怎么能如此狠心地对自己的孙子下手,没有丝毫的同情和怜爱。

予卿对她不理不睬,不闻不问。甚至一度地跑出家门,夜不归宿,三五天都在外面游荡,流浪。不敢回家是一回事,恨她是一回事。后来,自己终于承受不住这样凄惨地出走,在一天的下午他又按照自己脑中的记忆搜寻着回家的路。

当他沿着那泥泞的道路冒着磅礴的大雨,穿过竹林站在家门口时。阿姆扔开拐杖,蹒跚地拖着弱不禁风的身子向我跑来。她一把把予卿搂紧怀里,一只手禁锢着他的身子,一只手摸上他的后脑,紧紧地把他的头就往胸口按。

予卿听到了阿姆那虚弱的心跳声,一声一声的跳动像是一阵一阵的锤击砸在心口,隐隐作痛。他第一次想要流泪。

予卿的阿姆抱着他放声大哭,声嘶力竭地叫着:“将军啊——夫人——”她在唤着他的生身父母,可自己从来就不曾见过他们,从来没有。

自那次以后予卿再也没有离开过他的阿姆,他乖巧地待在那一方天地与她在一起。她教他读书,教他写字,教他为人之道,教他如何像父亲那样做一个了不起的人。

她告诉予卿,要对得起自己的名。

予卿记得那个冬天,一大片一大片的白雪纷纷扬扬地从天际飘落下来,落满了整座山头,染白了那片绿竹林,也洒在了这座农舍的前院和屋顶上。那冰冷的雪将阿姆的菜园子覆成了白茫茫的一片,篱栏上的冰棱散发着冷光,雪水顺着冰尖一滴一滴地落下,落进雪地里与之成为一体。

阿姆奄奄一息地躺在破败的床上,单薄的被褥挡不住冬日里的恶寒。刺骨的寒冷侵袭着她虚弱的身子,痛苦折磨得她从喉咙深处发出支离破碎的呻吟声。她紧闭着双眼,眉头紧皱。眉间如同深壑般的皱纹让我触目惊心。

在那一刻,予卿真的觉得阿姆太过苍老了。她缓缓睁开双眼,伸出枯竭的手来抓住他的手。那粗糙布满老茧的手摩挲着自己柔软的皮肤,生出了丝丝疼痛。他看着阿姆艰难地张开嘴,喉咙处轻轻滚动了一下,发出轻微的呜咽声。

她突然用力地抓住予卿的手,身子一阵痉挛。双眼陡然睁大,眼珠突突地向前冒像要掉出来似的。又猛然地提了一口气上来憋得脸色通红,予卿只记得最后的阿姆用尽全力地开口,只和他说了一句话:“阿……卿……你一……定……要对得起……你的名……”

阿姆死的时候,屋外风声呼啸着刮过,强劲的风力卷走了屋顶上堆积的层层白雪。我将房门推开,扑面而来的寒冷冲进了屋里。抬眼看去,一两个人正往自己的方向走来。一个男人走到予卿的眼前蹲下,用手轻轻摸着他的头。温声细语地对他说:“予卿,跟我走吧。”

就这样,予卿离开了这个生活了八年的地方。带着他关于这八年的记忆和阿姆的话离开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再无绿竹林,再无他的阿姆。

予卿跟着那个男人来到了京城,而那个男人也就因此成为了他的父亲。他的母亲也是一位美丽贤淑的女子。她在见到予卿时轻轻地对他微笑,蹲下身子将他抱在怀里,在他的脸上一下接一下地亲吻着。

她说:“阿卿,这里就是你的家了。我会好好照顾你的。”

就这样,予卿顺理成章地成了这座府邸的小少爷,开始过着从来没有过但本应该拥有的富裕生活。

在予卿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告诉自己,他是前朝大将军的麾下,因在与现在的王朝抗争时遭到重创,差点受俘。也就是在那千钧一发之际,大将军大元帅,也就是予卿的生身父亲突然单枪匹马地冲杀过来,这才救起了深陷危机的部下。他看着父亲那钦佩和感激的表情,脑子里骤然浮现了自己所幻想出来的生身父亲的模样。

“大将军他——他很厉害也很好。”予卿现在的父亲坚定地对他说。

在阿姆和父亲的告知下,予卿终于有了一个故事的轮廓。关于前朝,他的那位将军父亲。

父亲被前朝皇帝拜为上卿,居左相。同时亦是整个军部的支撑。他是大将军,统率着整个朝廷的军队。他的荣耀无人能及,他的威望震慑四海。

可是,功过盖主终会招来杀身之祸。父亲被朝中某些大臣官员记恨着,他们联名上书狠狠地向圣上告了父亲的状。他们无中生有地列举了父亲十八条滔天大罪来告知圣上,希望圣上早日拿定主意治父亲的罪。

圣上被猜忌和谣言迷了心,他听信了那封奏折里写的所有东西。气愤地派人将父亲叫进了宫中,将他扣在了皇宫中不让他归家。陛下要治父亲的罪,要杀了他。而父亲却从容自若地对陛下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求陛下让臣死在战场上。”

几月后,发生了国难。有一个刚刚兴起的国家结集了举国上下的兵力向国都发起了猛烈攻势。父亲请求带兵出战,为君分忧。也就是在这次战役中父亲为了救他的麾下而遭遇到敌袭,身重万箭而亡。而当今的王朝顺势地取代了前朝。

母亲在得知父亲战死的消息后,口吐鲜血,从此一病不起,竟死在了春日里。而为了躲避当年的追捕,也为了保全这仅存的血脉,予卿的阿姆也就是母亲的嬷嬷带着还未满月的予卿连夜逃亡。最终在一处归山林处归隐定居了下来。

而父亲的麾下,也就是予卿现在的父亲为了等待复国报仇的机会,带着家人隐姓埋名蛰伏在京城,窥伺着局势。

予卿一直觉得世间多事无关自己,自己只是那山中农舍的一只鸟,南寒北来,北冷南往。只是没有想到原来自己身上也背负着一段摆不脱的命运。

予卿二字,到底是自己的桎梏。

予卿从八岁起就在皇城脚下生活着,活得自在潇洒。没有烦恼也没有忧虑。他甚至就这样以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仅仅靠着父亲在朝廷做官而沾染的一点名气和家境而被人熟知和敬畏。

离开阿姆后,予卿开始变得讨厌读书写字起来,诗词歌赋通通在他眼里变成了不堪入目的东西。他只要一接触它们就会变得异常的狂躁和愤怒,最后的结果往往是用一把火将它们通通焚毁。

予卿的父亲和母亲为此常常劝诫他,说:“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怎能不读书?”而他总是没好气的反驳道:“儿有志不在于仕,志在武。”父亲也只是无奈的叹气着,神情忧伤地看着他:“将军他志在武,却也好学。你却和他不像。”

“爹爹,儿非他,怎可相提并论?”予卿看着父亲的眼睛,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告诉他。他并不想成为他那位将军父亲的后继人,也不想去替那所谓的前朝复国。

“小儿竟如此志短!吾不明也。”父亲气急。

“爹爹若是后悔了,把我送回去吧。”予卿站在门口淡淡地开口,坚定地看着他。

“我虽然是你们口中将军的儿子,但我从来就不曾见过他。自然也不知道他于我而言意义何在。我是您带大的,把您视为生父。可是我没想到您与我的阿姆一样,心里只有光复前朝,替那所谓的将军报仇。可是,您有没有想过,复国谈何容易,又如何复国。您如今身在当朝朝廷受恩于当今圣上,你若是复国岂不是不忠不义?”

父亲震惊地看着他,眼中流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予卿站在那里,将这么多年深藏心中已久的想法一口气地终于说了出来,他说:“我,予卿,从未想过前朝。我要做一个忠义之人,若有机会,当愿为圣上效犬马之力,而不是做反子!”

予卿到底还是辜负了阿姆的期望,背弃了他的名。但,终不悔过。

父亲到底没有将予卿送回那山中去,他也只是低下头沉思而立了许久,最终长叹一声:“我活了这么久竟然还没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明事理。你说的对,如今我受惠于当朝,怎么可做背信弃义之事。是我心胸狭窄,被仇恨蒙了心。”

他走过来,用手重重按住予卿的肩头,笑道:“不愧是我的儿子!今日,是父亲受教了!”父亲放弃了复国的念头,一心一意地为当朝效力。他把国仇深埋在心中,永久封存在一片隐秘处,不再提起。

而予卿则被他举荐给他的好友,也就是一同在朝为官的顾贞,顾大将军。父亲拜托他将予卿收在他的军营里,让他好好历练。顾贞一看到予卿就大笑着用厚重的手拍打着他的背部。那样的劲道震得他五脏六腑都在体内翻滚。

他对予卿的父亲说:“阿弟,你有一个好儿子!将来定是能成大事者!”予卿跟着顾贞去了他的军营,每天练习武艺和刀枪,骑射之术。予卿学的很快也很有成效。仅仅月余时间就可以与顾贞切磋比试,不相上下。

顾贞很是欣慰,他向圣上举荐予卿。而予卿也就顺势做了陛下的御前侍卫,随侍跟前。他没有为此谢过顾贞,因为这不是他想要的。予卿不想在朝廷里混事,那样太过委屈于他。

予卿想要领兵打仗,像他的生父那样,像顾贞那样。若有来犯者,虽远必诛。予卿一直在等,在等着这样一个机会。一个对得起“予卿”二字的机会。

请记住本站:

♂丝♂路♂文♂学♂网*♂www.su♂ns♂il♂u.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