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第110章 状元 科举结束了
殿试放榜比较隆重, 不仅有声乐相伴,圣上还拉来了文武百官作陪。www.wenxuezl.com
一大早,一百八十位进士穿着崭新的进士服, 在夏日的晨光中,迎着微凉的小风在宫门口排成了长队。
黎荞身为会元,位列第一。
很快,有礼部官员过来,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 在禁军的注视中,一百八十位新科进士由宫门口去往太极殿。
太极殿外, 负责掌管宫廷礼乐的太常寺乐工已经就位。
太极殿内, 文武百官已经到齐。
黎荞一帮人到了太极殿前的广场后,先是对着太极殿行叩拜大礼,然后站起身, 垂眸等候殿内的动静。
等了约莫一刻钟, 恢弘大气的奏乐声响起,这是皇家用来宴会、祭祀的专用音乐。
黎荞对声乐一窍不通, 但此时他只有一个感觉:
好听。
黎荞神色自若,淡定从容,但他身后的一溜新科进士却没心思去听皇家音乐。
有的在担忧自己的成绩, 将来的去处。
有的则是紧张。
这里毕竟是皇宫, 里面住着掌握天下人生杀大权的皇帝, 他们马上就要见到圣上了,这是多大的荣幸!
兴奋之余便是紧张, 可千万不能出丑啊。
很快, 奏乐完毕。
黎荞耳朵好, 很快就听到殿内有太监高喊道:“宣新科进士进殿!”
这一声虽然尖细, 但也嘹亮悠长,站在殿门口的两个小太监听了,立马跟着高喊:“宣新科进士进殿!”
这一嗓门喊出去,礼部官员立马引领黎荞等人入殿。
进殿之后先是行叩拜大礼,等起身后,便如同刚才那般垂眸等候。
一百八十位进士,再加上文武百官,瞬间就把太极殿塞的满满当当。
黎荞无心打量太极殿的布置,他垂着眸子,听着身边轻微的呼吸声,莫名的,他有些紧张了,垂在身侧的双手微微握拳。
他虽然经历过大场面,但科举与他从前经历的那些不一样。
穿越之后,横跨五年……不,认真算来,是不足四年。
在这不足四年的时间里,他拿出堪比修炼异能的刻苦,在很多日子里都背书背到脑袋发胀发昏,他付出了这么多努力,而且前面的小三元和解元会元均已落入他口袋里。
他完美的科举之路,只差最后这一哆嗦了。
若是出了岔子,那他铁定懊恼一生!
想到这种可能,他顿时有些后悔,他是不是不该藏拙……
盛鸿端坐在龙椅之上,他视线以黎荞为起点,在殿内一百八十位新科进士的头顶一一扫过。
当然,后面的人因为离的远,他有些瞧不清楚。
但瞧与不瞧,无太大区别,反正才能平平。
此次殿试,除了黎荞的卷子还有点意思外,其他的都差不多,都是老生常谈。
毕竟不是武举,他此次的题目有些难为这些书生了。
想要能文能武的人才,难呐!
心中微微一叹,他看向了站在文官那一列的严安邦,严安邦不仅是大学士,还是礼部尚书,他手里捧着一个托盘,托盘上放着此次的殿试成绩。
因为黄榜太大,所以托盘上放着的不是待会儿要张贴出去的黄榜,而是薄薄的几张纸。
若是按照以往的规矩,是由殿试的批卷人选出十份卷子,让皇帝当场从这十份卷子中挑出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
但此次殿试的批卷人是盛鸿和盛钧父子两人,所以今日就没有当场定名次这一环节了。
接收到盛鸿的视线,严安邦上前一步,开始宣读此次的殿试成绩。
大盛的殿试成绩分为三甲。
一甲只有三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
二甲没有定制,有多少人看当年圣上心情,赐进士出身。
三甲也没有定制,具体人数也看当年圣上心情,赐同进士出身。
严安邦高声道:“盛平十年,新科状元,原河省黎荞!”
黎荞:“!”
他握紧的拳头骤然松开,是他,就是他,状元落他手里了。
圆满了,他的科举之路圆满了。
辛苦没有白费!
他上前一步,从队伍中站了出来。
“盛平十年,新科榜眼,谷梁涵谷博源!”
谷梁涵三十多岁,气质儒雅,听闻自己的名字,他也从队伍中走出,脸上带着笑。
“盛平十年,新科探花,辛知辛自在!”
辛知明显一怔,等回过神儿来,他忍不住咧着嘴巴笑,赶紧上前。
报完一甲的名字,接下来是二甲。
二甲的名单比较长,足足有五十多个,徐瑛、孟月均在里边。
余下的便是三甲了,庄文的名字在这里边,等严安邦读完,他喉咙已经嘶哑了。
成绩宣读完毕,盛鸿瞧着殿内新科进士各异的神色,他沉声开了口:“诸位是朕经过层层选拔挑出来的栋梁之材,今后步入官场,朕希望你们清正廉明,奉公守法。”
“你们不负百姓,朕自不会负你们。”
盛鸿这话音落,黎荞一帮新科进士按照提前练习过的礼仪,跪下高喊:“谨遵圣谕。”
等黎荞一帮人起身,外面声乐声又响起,盛鸿离去,严安邦则是捧着真正的黄榜出宫,到皇宫旁边的长安街放榜。
黎荞等人跟在严安邦几个礼部官员后边,跟随黄榜一起出宫。
接下来便是骑马游街了。
黎荞身为状元,骑着高头大马走在最前面,谷梁涵和辛知走在他后边。
街道两边全是围着看热闹的百姓。
状元游街本就是三年才能看一次的热闹,再加上此次黎荞拿了会元参加了殿试,因此盛京百姓对此次殿试的关注度比以往高了不少。
现在,殿试结果已出,黎荞骑着马走在最前面,道路两边的百姓口中不住的发出惊呼。
“那个就是黎荞啊?长的好俊!”
“年轻有为!”
“可惜早婚,唉,他咋就不能跟辛公子似的不中进士不成亲呢!”
……
黎荞听着这些话语,脸上带着淡笑,心里却是有点焦急。他视线不住的在人群中搜索,他在找陶竹。
人太多,陶竹早就被挤得没影了。
这样荣耀的时刻,陶竹应该坐在他怀里与他同乘才是。
正四处张望着,忽然,在左前方的人群之后,有一熟悉的身影正蹦着对他挥手。
他视线下意识追过去,瞧清楚对面的人,他脸上扬起一个大大的笑容,还抬起手来挥了挥。
是陶竹。
陶竹没办法挤到前面,便干脆站在人群后边对他招手。
他抬手指了指前面,示意陶竹往终点走。
游街的路线是固定的,终点在太平街。
陶竹狠狠点了头,依旧站在人群之后,抬步往太平街的方向走去。
夫夫两人这般交流,瞬间引起了围观百姓的好奇,新科状元这是在干嘛?
等后来围观的百姓少一些时,人们终于知道新科状元在对谁笑的一脸温柔了。
是他的夫郎,那个名叫陶竹的丑哥儿。
尚未婚配的少女少哥儿,心里忍不住冒酸水,黎荞一个新科状元,还年轻有为模样出众,要什么姑娘、小哥儿没有,可他偏偏吊死在陶竹这个丑哥儿身上!
陶竹配不上黎荞啊!
已经成亲的女子、夫郎,若是夫妻、夫夫恩爱,倒也不会有太多情绪,但婚姻不顺的,心里也忍不住叹息。
陶竹一个丑哥儿,何德何能啊……
黎荞没管旁人异样的视线,到了太平街,他跳下马之后,立马就冲向了陶竹。
大庭广众之下,他只能拉一拉陶竹的手:“竹哥儿,我们拿到状元了!”
“嗯!”陶竹一双水眸亮的厉害,脸上的笑容大大的。
黎荞的努力没有被辜负,真好。
而且他男人真厉害,说考状元就真的考回来了!
两人对视傻笑了片刻,黎荞这才道:“先等一等。”
他说着放开了陶竹的手,他这边还得社交。
状元游街由礼部负责,他向礼部的人道了谢,又和辛知、谷梁涵客气几句,然后才准备和陶竹回去。
在来太平街的路上,因为围观的百姓变少,所以被冲散的黎二山黎夏和韩宁等韩家人重新聚在了一起。
至于庄家孟家徐家,他们拥着庄文、孟月、徐瑛已经回去了。
到了租住的院子,才不过中午。
韩宁很高兴,在回来的路上他已经让人去云霄楼买菜肴了,今天一定得好好庆祝。
下午时,过了兴奋劲儿的庄文孟月徐瑛来了,他们想知道黎荞的文章是如何写的。
此次圣上没有把黎荞的文章贴出,黎荞自己又不说,他们实在是太好奇了。
迎着众人好奇的眼神,黎荞轻声咳了一下:“我之前看过几本兵书,再加上我之前不是天天卖鱼嘛,我就把我自身的经验结合兵书,写了篇文章。”
练兵,这个题目黎荞不敢放肆,因为太敏感了,他不敢写超出三柳村黎荞这个范围的内容,他怕引起盛鸿的猜疑。
当初赵存去平城时,特意调查了他,当时他的回答滴水不漏,因此赵存没了怀疑。
安稳日子只过了几年而已,他不想重新引起盛鸿的猜疑。
所以,他尽可能的联系他自身,从他自身的经验出发来解答这道题。
他开篇便讲他从前手无缚鸡之力,但连黎粮都不养他时,他被逼上绝路,只能卖鱼。
鱼加上水,很是沉重,而且每日还要走那么远的路,第一日下来,他累的几乎要死了。
但日子久了,他发现他力气大了,干活也持久了。
于是他给出的建议是先训练捕快的体能,搞一些三公里长跑、负重跑、障碍跑等基本练习。
等体能上来了,便是实用技巧。
不管是捕快还是士兵,抓敌、杀敌是最终的目标,不需要太多的招式,他把他上辈子时学来的杀人、杀丧尸招式写了上去。
当然,他有很好的理由。
他说当初刚得了粉条的巨额银子时,惶惶不可终日,整日琢磨着如何反杀入室抢劫的盗匪,于是就有了这些技巧。
但是,只提高体能和技巧是不够的,练兵嘛,先得练心,要抓思想。
人心齐一,则百万之众,即一人之身。
这一点儿,他联系了红薯作坊的经验。
当全县农人都想着挣钱时,于是爆发出了巨大的凝聚力,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愣是一下子搞出了七个可以容纳两万一千人的大庄子。
他认为这是一个奇迹。
他重点讲了练心的重要,捕快、士兵光有技巧和体能怎么行,还得心往一处使,这样才能常胜不败。
总之,他这篇殿试文章,全篇联系他自身的经验和感悟,不敢漏出任何会引起盛鸿怀疑的内容。
因为没写的太详细,是以他在太极殿内有些紧张,怕这文章太拙而拿不到状元。
幸好幸好,这状元还是他的。
黎荞说的笼统,但庄文、孟月、徐瑛都明白此话题敏感,便没有再追问。
反正他们自己写的不好,拿到题目时大脑里除了以往看过的几本兵书外,什么都想不起来。
“算了,已经结束了,这辈子都不会再考科举了,以后不会再为五花八门的考题头疼了。”
孟月叹道。
“可不是,不用再头疼了。”
庄文深以为然,他一把老骨头了,今后不用受折腾了。
“但我还有五十套衣服要头疼,来来来,给点意见。”徐瑛愁眉苦脸。
黎荞闻言登时笑了:“科举是结束了,但仕途才刚开始,今后咱们少不了各种头疼。”
漫漫为官之旅,这才刚开始呢。
一旁的陶竹听着这话,嘴唇抿了抿,却是一个字都未说。
到了晚上时,两人洗漱后躺到了床上,他趴在黎荞怀中,叹道:“我真的想三柳村的大房子了。”
如果黎荞没有走科举之路,那此时他和黎荞会在大房子里过着简单又重复的日子。
这样黎荞就不用累了。
光是科举就累得黎荞经常头疼了,若是做了官,那岂不是更累。
但是,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他脸颊在黎荞心口蹭了蹭:“咱们什么时候回去?”
黎荞闻言,抬手在他背上轻轻拍了两下,然后抱紧了他:“等授官圣旨下来,我就告假回乡。”
他也想回家了。
三柳村那个大房子,是他和陶竹的根,是他们的家。
*
作者有话要说:
第111章 回到三柳村 有了官职,回乡
状元这名声听着很响, 但其实官职不大,跟戏文里讲的很不一样。
在戏文里,考上状元就等于飞上枝头, 要么是驸马,要么是威风八面能扭转乾坤的大官儿。
但实际上,考上状元,只能封一个从六品官职——翰林院修撰。
但是,也不能说这小官就前途无望了, 因为翰林院是大盛官员的储备库,根据统计, 前朝一百多位宰辅, 九成都是出自翰林院。
大盛继承前朝的旧制,自建立以来,除了跟随太上皇打天下的那一批老臣, 余下的内阁大学士八成是出自翰林院。
所以, 进入翰林院,妥妥是未来可期。
圣旨下来之后, 黎荞去翰林院入职报到,并且告假回乡。
黎荞身在原河省,按照朝廷的规定, 他可以请四个月的假。
顺利拿到准假批条, 黎荞回了租住的地方, 他和陶竹开始收拾行李,采买物品。
是的, 他们夫夫又开始买买买了。
他雇佣了韩家商队随他一起回乡, 他买再多的东西车队也能装下。
不过, 买买买的同时, 他还要等庄文、徐瑛、孟月。
状元、榜眼、探花三人的官职是定制,在琼林宴次日授官诏书便下来了。
但余下新科进士因为人多,所以授官诏书下来的慢,甚至有可能直接没有。
好在徐瑛、孟月、庄文比较幸运,在多等了五日后,他们的授官诏书也下来了。
庄文进入工部,工部有四属部,分别为总部,虞部,水部,屯田部。
庄文进的是虞部,这个是部门是制造、收发官用器物的,还管铸钱,是个看着不显但实际上离不了的部门,庄文是虞部主事,正七品,品级和徐瑛一样。
孟月进了刑部提牢厅,这个提牢厅干的是巡查刑部大牢囚犯,掌管一众狱卒的活计,孟月是从七品的主事。
徐瑛进了户部。
大盛有十二个省,于是户部分为十二部,一部掌管一省的赋税、田地、户口等事。
户部是六部中的大热部门,不过,徐瑛虽进了户部,但他进的部门是在十二部之外的,名叫饭银处。
这个部门是管理盛京各部衙门伙食费、行政开支等事务的,徐瑛是正七品的主事。
身上都有了正经官职,庄文、孟月、徐瑛都很高兴,特别是庄文,他殿试考的不如孟月徐瑛好,但他官职和徐瑛的一样,比孟月高一级,这是因为工部不如户部、刑部热门,而且升职潜力小,现在是正七品,十年后九成九也是正七品。
但庄文很满足,哪怕这辈子都是正七品,那也是光宗耀祖了。
庄文也要回乡,他要把家人接来。
但徐瑛要和沈画忙活五十套衣服的事,圣上给了期限,在月底要把五十套衣服做出来,所以他和沈画无法回河西府。
不过,沈画让自己的丫鬟小秋跟着黎荞陶竹一起回去,好给家人报信儿。
孟月也不打算回去。
他官儿小,升迁也似乎无望,但既然身上得了这么一个官职,那就该兢兢业业,所以他打算早些入职。
而且,早点入职,那就可以早点领俸禄。
他现在欠着徐瑛的债,若是回去,那一路上的吃住都得花钱,但若是早点入职,那就可以早点领俸禄,不但不用花钱,还能挣钱。
他官职虽然小,但俸禄却是不错的,所以他让他大哥随着黎荞一起回去,他和他小弟留在盛京。
于是,四月中旬,黎荞陶竹带着黎二山黎夏,与庄家、孟月大哥一起,跟在韩家商队后边,踏上了回乡的路。
和来时的紧张刻苦不同,回乡的路上,一帮人的心情除了高兴便只剩下淡淡的惆怅。
当了官儿的确好,但是,他们都是京官,今后要留京,要远离故乡。
黎荞还好,他不是本地人,对三柳村的感情不深。
但庄文不一样,他在三柳村待了五十年,眼瞅着老了,半截身子入土了,却是要背井离乡——他虽不是在家乡活不下去了,但也的确属于被迫离乡。
这叫他怎么不惆怅。
惆怅了一个半月,在五月底的时候,一帮人回到了平城。
黎荞高中状元,朝廷早就派官差到三柳村报喜了,因此整个平城的人早就知道黎荞考中状元了。
庄文、孟月、徐瑛与黎荞关系不错,且都是平城人,因此报喜的官差一并将好消息报给了三柳村。
从送走官差的那一日起,庄丰收和黎粮就住到了县城,两人每日啥也不干,只在城门口等着。
他们等着,平城的百姓也在等着。
平城-府城之间土坯砖路上行人众多,在接近平城县城时,有人认出了坐在车辕上赶车的黎荞和陶竹。
认出黎荞陶竹之后,只要不是有要紧事的,都跟在了他们牛车后边。
嘿,状元郎,活着的状元郎,只有戏台上才能见着的状元郎,如今竟真的出现在他们眼前,这叫他们怎么不好奇!
更何况此人还是大名鼎鼎的黎荞!
黎荞肯定要留京了,除非将来告老还乡,不然他这辈子应该都不会再回平城了。
这真的是看一眼少一眼。
必须得多看看,顺带沾一沾状元郎的喜气儿!
于是,牛车后边缀着的人越来越多,等黎荞陶竹等人到平城时,他们身后已经跟了数百人。
而此时,平城门口也聚着数百人,并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土坯砖路上一些骑马的人见着黎荞陶竹之后,早早跑到平城报信了,平城百姓知道状元郎回来了,凡是手头上没要紧事儿的,也都跑来看黎荞了。
其中黎粮和庄丰收冲到最前面,双方相见,除了黎荞,都是泪眼汪汪。
出去半年,终于回来了!
“走走走,回家,全都等着你们呢。”黎粮笑中带着泪,抓着黎荞的手,指着三柳村的方向,激动的浑身都在颤抖。
庄丰收老泪纵横,也抓着庄文的手不住的摇晃:“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庄文瞧着自己年逾七十的老父亲,哭的泣不成声,心里的惆怅更浓。
陶竹瞧着这一幕,红了眼眶,一双水眸盈满了水珠,水珠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