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不是所有人都跟纪元一样,可以年少中举中进士。
不过虽是三四年未见,大家看纪元还跟之前一样,心里也松口气。
这些年也见过了扒高踩低的人,纪元还是跟之前一样啊。
大家聊起来之后,也提到同样的问题。
“占城稻怎么回事?”
真的像传闻那般,二到三个月就能成熟?一亩地的产量三四百斤?
多少种稻子的地区,不知道有多兴奋。
他们建孟府产的虽然是麦子,可依旧对此很感兴趣。
这可是实打实的粮食。
让天下百姓都很振奋。
答案是肯定的,甚至有一亩地的粮食,最高达到五百七十斤。
这个数据出自纪元的口中,绝对不会有错。
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五百七十斤,比大多数普通稻种都要厉害了。
生长周期短不说,产量还高。
占城稻的优势显露无遗。
纪元在建孟府罕见休息。
可占城稻的消息,却随着时间,传遍整个天齐国。
这消息可比橡胶要令人震惊多。
虽说如今的橡胶买卖,已经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每年交的商税也在节节攀升。
但跟粮食比,那还是不同的。
粮食这个东西,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重中之重。
上到京城,下到边陲,几乎像阵风般,瞬间传遍天齐国。
尤其是应天府。
应天府是什么地方,天齐国隐隐的经济中心,更是产稻中心。
围绕应天府一圈的,基本都是天齐国重要产稻区。
他们听到这个消息?
难道不会震惊?
震惊之余,更是想要。
应天府的聂世鸣看着纪元的信件,眼底的神色带了些复杂。
果然,纪元这几年跟他交好,就是有原因的。
而原因,则在应天府某个官员身上。
其实不难猜测。
即使他在为官上不算灵光,但都四年过去了,傻子都能猜出来了。
那个官员,便是王长东,这人的名字并不特殊,可却记在很多人的心里。
估计他自己都不知道,他会被那么多人惦记。
聂世鸣回想自己从科举再到做官,这一路上,其实已经比很多人顺利了。
毕竟他最开始去的任地,是正荣县,那地方被前任林县令打理得很好。
而前任林县令可没他那么好的运气。
林县令接手的正荣县,完完全全是个烂摊子。
那正荣县为何那样烂?
因为王长东。
聂世鸣深吸口气,想到正荣县的一切,也不由得觉得王长东讨厌。
毕竟是自己的任地,一想到好好的地方,被一个恶官给毁了,他就气不打一处来。
他都这样生气了,深受其害的纪元呢?
聂世鸣不敢想。
所以,纪元早就知道王长东在应天府当差,当初外派的时候,为的就是到应天府报仇?
但内里不知道出了什么事,纪元被调到了滇州府,距离应天府几千里地。
纪元并未因此放弃,反而继续跟自己交好。
不仅给他橡胶的好处,也在引导他查到王长东的罪证。
聂世鸣查到王长东暗地里卖官鬻爵的行径之后,十分愤怒。
可要他直接揭发,这又是不妥的。
毕竟能在应天府混下去的,还能在那桩大案里活下来的,王长东背后肯定有人。
他做的那些事情,也不像他一个户司主事可以完成的。
聂世鸣准备给家族写信,问问叔叔这事要怎么办。
本以为叔叔的性格,会让他不要管。
谁料叔叔竟然说:“继续收集证据,等待时机。”
啊?
等什么时机?
还有,叔叔怎么也在帮纪元吗?
很快,聂世鸣还知道,他帮纪元做事,是有好处的。
这好处不是私下的,而是正大光明的。
比如橡胶的制法,比如占城稻的最新消息。
凭借这些东西,聂世鸣在他任期的最后时刻,在应天府真正立足。
一个是江南一带普遍使用的橡胶,还给了制作方法。
另一个是可以大幅提高本地粮食的稻种。
随便哪一项,都会让聂世鸣被重用,而他呢,得到了两个。
既然如此,他也好,聂家也好,都会全力帮助纪元。
比如在年前十二月,聂世鸣开始朝应天府户司主事王长东发难。
这位户司主事王长东,原本是代主事,去年提为真正的户司主事,所以这一年也是他头一个任期。
户司情况本就复杂,他能“占据”这个位置多年,就可以看出王长东的滑头之处,以及他背后的势力有多强。
毕竟王长东是个滑头的,却不见有多少真本事。
他更像酒桌上喜欢吹牛的中年油腻男人,大话是很多的,脾气也是很大的,本事却是没有的。
而年轻的聂世鸣聂大人,要朝这样的人发难?
是聂世鸣背后聂家的谋划吗?
还是聂世鸣依旧是个愣头青?
最让应天府官员不解的是。
聂世鸣今年离任,按理说应该直接去下一个任地,可他却迟迟没有接到调令,所以肯定要回京一趟。
他叔叔不是在吏部吗?
难道不知道,如今京城凶险,这些子弟们,能不回京就不回京?
这件事也让应天府内里有些动乱。
出乎大家的意料,聂世鸣死咬着王长东不放,还真拿出不少铁证出来。
总之,就是些征税不明,赈灾不力,以及私瞒户口之类的事。
大家这才意识到,聂世鸣是来真的。
从年前到如今的三月份,双方势力开始斗法。
可惜今年三十四岁的聂大人,还不是四十七岁王长东的对手。
这王长东头发没剩多少,语气倒是夸张,几个月的回合下来,双方都有了火气。
若非聂世鸣背后为吏部的聂大人,估计早就尸骨无存。
本以为应天府户司主事王长东胜局已定。
谁让他牵扯太多人的利益。
应天府的知府,也隐隐偏向他。
作为经济中心,那经济问题,可不是一点的小。
没有人敢让此事深查下去。
可在这个时候。
应天府接到一个消息。
占城稻,七十五天,五百七十斤。
而这个消息,还是聂世鸣先说的,甚至隐隐有人讲,他手里还有占城稻最优质的种子。
这下,大家的表情完全不同了。
即使不在乎百姓们能不能种上这种稻子。
可当地的官员,谁家没有千亩,乃至万亩良田。
若自家田地能种上这些占城稻,那他家的粮食?岂不是会翻倍?
为公暂时不考虑。
为私的话。
那一定要把稻子弄到手。
聂世鸣看着眼前不到十斤的稻种,可他却底气十足。
因为纪元信里说,顶多再等一季,便有十万多斤此种稻种。
聂世鸣有些疲惫,他身边老吏都看得心疼。
但老吏隐隐发现,或许经历这些残酷的争斗,少爷才能成长。
从年前到现在三月份,聂少爷已经大不一样,他对人心,对人情世故,似乎了解得更透彻了。
在这种情况下成长,或许会很残酷,但成长却会十分迅速。
有了这批种子在手,以及有着占城稻最新的消息,再加上成长了的聂大人,一切变得不同起来。
但凡想要占城稻种子的,都会帮着聂大人踩王长东一脚。
什么?
只有不到十斤的种子?
那也是种子啊。
只要渠道在,还怕什么。
那是一亩地五百七十斤的稻种,是只要种三个月就能收获的稻种。
普通百姓,或许还要考虑种下去划不划算,力气耗得太多,会不会累死人。
这些豪绅是不考虑的,又不是他们种田,如果可以的话,他们恨不得让手底下的佃户一年种四季稻子。
这群人对种子的渴望有多疯狂,王长东死的就有多快。
王长东被押到监牢里,要被聂世鸣带到京城审问时,甚至觉得荒谬。
自己大风大浪都经过了,怎么会栽在这种人手里。
那稻种,就像天上掉下来一样,就像是专门用来克他的!
聂世鸣得到结果之后,不到三天,便让手下启程出发。
其实这次押送,原本不该是聂世鸣来管的。
但谁让他正好回京述职,“正好”顺路。
应天府错综复杂的势力,也愿意给这个顺水人情。
即使到现在。
他们也不明白,王长东这个老滑头,到底哪点惹到聂大人了?
还是说聂大人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
这个答案他们不得而知。
反正这会把那不到十斤的种子分了,才是要紧事。
聂世鸣那边许诺的更多稻种,会在七月份送过来。
到时候,他们也能种上占城稻了!
这些人的贪婪让聂世鸣有些不适。
四年了,他才知道这些人贪婪的时候,是什么鬼模样。
都是读圣贤书过来的,都是科举上来的。
为何一点读书人的样子都没有?
那些圣贤书真的有用吗,真不是读到狗肚子里了吗?
再想到纪元。
聂世鸣的佩服更深。
甚至有一点点窃喜,自己对纪元是有用的,这可太难得了。
那是不是说明,自己入了纪元的眼?
一路上,聂世鸣在思绪里反复横跳,竟然还在路上写了几首不错的诗。
这些诗句一看便是真正的有感而发,并非为赋新词强说愁。
聂世鸣再往京城方向走,估计一两个月可以到。
纪元此刻还在建孟府府城。
他从四月二十三住到殷博士家中,每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跟之前的状态完全不同。
顶多跟殷博士讨论讨论礼记,其他时候则在等人。
四月二十七,纪元还送走大海。
虽说进了建孟府地界,到底不是大海的家,他的家人都在正荣县安纪村,自然回家心切。
剩下的路,也算分道扬镳。
大海很是不舍,却也知道总有分别的时候。
安大海十一岁认识纪元,刚开始纪元拉扯着他读书,后来给他寻兽医师父。
十九岁又跟着纪元去滇州府。
如今二十三,带着他赚回来的银钱跟满身的本事回乡。
可以说,如果没有纪元,他不会有今日的成就。
他这,也算成就吧?
大海朝纪元挥手,忽然发现,纪元似乎一直都是一个人。
村里的同窗们,渐渐跟不上他的进度,留在原地。
县学里的同窗也是。
这次来府城,发现府城的人同样如此。
但纪元却并未抛下他们任何一个人。
他怀里,还带着纪元写给小河的信。
当然 了,还有赵夫子他们的信件。
大海忽然想到小时候学过的一句话,良师益友。
纪元就是这样吧。
要是聂世鸣在这,知道大海的想法,或许就不会再纠结圣贤书不圣贤书的事了。
一本书怎么解读,怎么背诵,怎么运用,在乎读书的人,不在乎书籍本身。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路线不对,知识越多越反动。
可这也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天下的人,是天下的风气不正。
送走大海,纪元没事就跟李锦出去闲逛,还去了东市第一街,栖岩寺故地重游,又找了之前的夫子们叙旧。
唯独不好的是,本地府学学政多次找他去讲课。
现在的建孟府学政,知府,早就换人。
但对纪元的热情依旧。
纪元推脱不成,便去讲了几节课,竟也引来无数学子围观,课堂挤得都没地方站。
好在他等的人,终于在五月之前回来了。
数科,高夫子。
如今的建孟府府学,已经没有数科这门学科了。
都说这学科无用。
高夫子的时间也就更多了。
纪元忍不住吐槽:“有眼无珠。”
高夫子点头:“说得好。”
府学掌印殷博士无奈:“没办法,如今科举又不考这个。”
这也是实话。
大家并未过多闲聊。
转而把目光放在高夫子手里的材料上。
“这是上好的钢材,让他们研究了两年多,这才研究出来。”
蒸汽机这东西,不是说造就能造的。
材料,工艺,设计,甚至维修,每一个都是难点。
现代一个小小的工艺品,看起来稀松平常,那也是很多经验技术集合而来。
普通国家根本造不出。
因为工艺也是要一点点进步的,直接吃口胖子,那绝对不可能。
蒸汽机,这种更复杂的工艺品,更不用说。
高夫子他们几乎是从头开始。
要不是凭借对蒸汽机的兴趣,甚至还有对纪元的信任,他们说不定早就放弃了。
没错,是他们。
高夫子的师兄弟们也在帮忙。
如今刚刚把适合做蒸汽机的钢材给做出来。
这些东西,是他们跑到附近一个大窑洞里,那里的炭火温度足够高,窑洞的主人技术又好,把里面温度控制得也稳定,这才有了这批钢材。
反正那烧窑的主人快烦死高夫子他们了。
好几年的时间,一炉子一炉子地烧,上好的炭用了不知道多少斤,看得他都心疼。
不过连带着,这家烧窑主人的手艺也是越来越好了。
被高夫子的师兄弟们折磨出来的。
纪元等的,就是高夫子他们。
高夫子道:“这次的钢材还要再试试。”
“蒸汽机的动力太足,如果钢材不够稳定,那很容易炸炉。”
“除此之外,冷热不够均匀,也不够稳定。”
“密封性也有问题,好在有橡胶在,可以适当解决这个问题。”
“只是橡胶太容易损坏,不到一天时间,就要更换密封塞。”
这些问题纪元一一记下,他要是想到答案,立刻给他们送过来。
橡胶容易损坏这件事,纪元同样没有太多办法。
水冬瓜树的橡胶本就是替代品,质量确实很一般。
但一天换一个塞子,就说明蒸汽机要停工片刻。
而停工片刻便意味着,许多热能又被浪费了。
这么看起来,问题还真是多。
一群人在这边写写画画,殷博士看得无奈。
一般到这个时候,他看热闹就好了。
几天下来,纪元对蒸汽机的进度算是有些了解,不过他道:“要不然,大家想想,怎么改进橡胶?”
高夫子众人看向他,表情严肃无比。
纪元刚要摆手,众人就道:“好,改进橡胶!”
“我们就不信了,弄不出来稳定的蒸汽机。”
纪元看的都要泪目了。
同时心里更是暗暗道,这数学,化学,物理,一定要捡起来才行。
上辈子那个世界吃的亏,这辈子绝对不能再犯。
纪元虽然想继续跟着研究,可他必须要上路了。
能在这停留快十天,已经是耽误事。
五月初三,纪元跟殷博士告别,同时也跟李锦,周家兄妹,还有来送行的高夫子他们挥手。
纪元骑着租来的马匹,一路往京城方向。
这次不再停歇,直奔目的地,京城。
京城还有很多事等着他呢。
比如聂世鸣押送过来的犯人王长东。
再比如让程大人惊恐万分的秘密。
此去凶险,却让纪元忍不住添了斗志。
是非曲直黑白,自有定论。
虽是一个人,纪元却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同,朝着目的地进发便是。
一路疾驰,五月二十二晚,纪元敲响自家的门。
京城的风光还是那般,善内街的风景也如他离开时一样。
善内街纪家宅子被人从里面打开。
蔡丰岚下意识扶了扶自己的叆叇,开口道:“谁啊。”
蔡丰岚话音都没落下,直接道:“纪元!”
“真的是你?!”
“天啊!四年没见了!”
蔡丰岚还跟之前差不多,只是叆叇换了一个,镜片更厚了。
纪元给他的叆叇他一直收着,不时还拿出来看看。
今日早上甚至还拿出来擦了擦。
而今天晚上,便看到纪元本人了!
兴奋过后,蔡丰岚左右看看变了脸色:“你怎么回来了。”
“如今京中子弟,都想往外走,不该回来的。”
纪元笑:“所以我才要回来。”
什么意思?
蔡丰岚不解。
什么叫,所以他才要回来?
第153章
第153章
蔡丰岚在化远四十一年中了举人。
四十二年中进士, 为二甲二十三名。
当年八九月份,蔡丰岚考上庶吉士,一直在翰林院做事。
如今化远四十三年五月二十二, 还未被派官, 依旧留在翰林院。
为什么?
自然因为, 如今的外放机会更少了。
京城不少外放过的子弟, 都在想办法出去。
往年来说,外派出去七八年,各家子弟都会调回京城,开始走中央的仕途。
他们一回来,外面位置也逐渐空缺。
但现在呢?
这些子弟们,争先恐后的出去, 美其名曰历练。
实际上,是逃。
蔡丰岚来京城之后,从备考到现在,一直住在纪元御赐的宅子里, 这附近有不少官员居住, 所以了解得也更清楚一些。
蔡丰岚身边的七八个仆从, 也都是岳家周家带过来的,平日还能帮他打探消息。
而打探出来的消息,跟蔡丰岚在朝中听到的差不多。
“朝中权力纷争复杂,谁都可能遭殃,所以必须远离。”
“否则动辄就要有杀身之祸。”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