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第121章
第120章
宁安州的百姓们确实不着急。www.shenqiyd.com
他们正在感慨先进水渠的好用, 原本横冲直撞的水流,像是被驯服了一样。
偶尔几天下大雨,也有地方储存水。
最妙的还是把肥料放在合适的地方, 顺着水流冲到田地里, 别提有好多。
一起养的鸭子, 鱼肉, 别提多肥美了。
有人甚至提前杀了只鸭子,就是本地吃的不多,觉得炖的太慢。
谁知道,这事纪知州都能解决。
纪元直接道:“本地的腌菜做的那样好,又很会做酸味的菜,配上鸭子, 别提多好吃。”
说完之后,纪元自己都馋了,干脆亲自下厨,做了顿酸笋鸭汤。
本地最鲜嫩的竹笋, 加上最肥美的鸭子。
肉吃过之后, 再用汤下一碗本地的米线。
这味道, 吃了直接不羡仙!
从外面来的信使,吃的肚子滚圆,擦擦嘴之后,忍不住道:“你们宁安州真的不着急吗。”
“外面都要急疯了。”
眼前的信使,他去年十一月的时候来过一趟,把信件从宁安州带出去。
今年是化远四十年六月, 再次轮到他办差。
算下来, 也不过半年时间?
宁安州似乎就变得不同了。
先不说宁安州的宁安城热闹起来。
就说外面对宁安州评价,也是完全不同。
总之, 京城派过的纪状元接手此地之后,简直日新月异。
以前滇州府其他地方提起宁安州,都说这里穷,不爱跟其他地方交流。
虽然免田税,但生产能力比较底下,所以没什么吸引人的。
不过半年时间,宁安州在其他人眼中,已经变成青山绿水的世外桃源。
当地农业发展迅速,手工也发展迅速。
特别是手工业。
信使吃了衙门送来的鸭汤酸笋米线,话匣子直接被打开。
“反正外面,都在等着你们的货物呢!如果再买不到你们的货,他们能把镇南关给掀了!”
从化远四十年正月底开始。
风靡滇州府的两样东西突然就没了。
优质不掉色的染布。
防水质量好的鞋子。
最要紧的是,这些东西价格都不贵。
好用不贵,又新鲜,谁会不喜欢?
人家宁安州那边,做生意还规矩的很,一切都是明码标价,来往的商贾入住,契约的签订,一切有规律可循。
之前不接触就罢了,一接触才知道,在那边做生意舒服的很。
这么好的东西,突然在二月停了。
谁都运不出来。
要么被镇南关的人给扣下,要么直接夺走一半。
这种情况下,来往商贾都会血本无归。
人家宁安州甚至提前预告了,所有做买卖的商贾全都提醒,建议他们不要买。
实在不信邪的没办法。
反正他们提醒到位了。
就是有一点不好。
谁家的货物要是卖不出去,那都要急死。
宁安州的人就是不急,官府一声招呼,大家都去忙春耕了。
染布作坊的老板直接把门一关。
别说了,虽然有损失,可他咬咬牙可以承受,听知州大人的肯定没错。
这样一来,卖家是真的不着急。
甚至在这时间里,研究出酸笋鸭粉汤的做法。
按照知州讲的,以后用鱼肉来做汤底,两样一起吃,也是很鲜美的。
好家伙,宁安州有多太平和顺,外面就有多气恼。
这个气恼,自然不是对宁安州的。
是对镇南关的!!!
镇南关!!!
有病吧!!!!!!
以前商贾们,顶多是把货物卖到镇南关,其他的也没有太多接触。
要不是因为跟宁安州做买卖,根本不知道本地的镇南将军那样霸道。
如果说,入城出城要交钱,这个还算合理。
但也应该是官府来收,不应该是军队来收。
而他们呢,直接要分成比例。
运过去一车货,不按车来收,按照货物的价格来收。
啊?
有那么黑心吗?
这是天齐国的地界吧?
问就是,让宁安州的人过来谈。
这话谁能不明白。
就是想让宁安州给镇南关教保护费,给了银钱,大家才相安无事。
当然了,自然有人来劝宁安州的官员们,大概意思就是:“要不然你们谈谈?”
“谈个合理的价格,应该就行吧。”
“难道你们宁安州不着急卖东西吗?”
整个二月,有不少商贾过来游说,想让宁安州给镇南关低头。
可宁安州的衙门忙的脚不沾地。
春耕呢!
说一百遍了!
他们要春耕啊!
对了,吃不吃春笋,巨好吃。
还有蘑菇锅子,真的太鲜美了。
商贾们沉默。
好吧!
你们真的不着急!
这世上的买卖,哪有这种情况啊。
卖家不着急,只有买家急。
急到三月,众人更加上火。
之前运出去的货物都卖完了不说,还有不少人过来问。
甚至一些上好染布卖到了内地,内地不少人也来问。
这是问吗,这分明就是银子。
如果商路顺畅,他们能挣多少银子?
对做买卖的人来说,不让他们赚钱,比打他们一顿都难受。
何况这些东西是真的好卖。
如果只是这些,那也就罢了。
到底都有替代的。
只不过大家多抱怨几句,骂骂镇南关的人。
在午夜梦回的时候扼腕自己少赚的银子。
可另一样东西的出现,却改变了大家的想法。
各类车上的轴承垫。
要说所有的马车,牛车等物,轮子连接轴承,车才能转动,这些大家都知道。
甚至知道,里面的精细零件非常重要,还非常容易摩挲。
一般来说,里面的垫片都用上好的木头,有一定的弹性,质量还好。
可以很大程度让马车减震,以及减少零件磨损,再者还能让拉车的牲畜更省力。
这些零部件,普通人或许接触不到,却是对生活息息相关,甚至没有代替品。
也不知道哪个天才,感觉胶底鞋的橡胶弹性不错,质量也很好,竟然从鞋底切割下来,做成垫片放在马车轴承上,代替原本的木制垫片。
这个小小的动作,直接改变了马车的运行!
以前再好的木头也不如这样的橡胶垫啊!
找好几个点垫上之后,马车平稳的简直不像话!
牛车马车也更省力了!看样子,车上还能增加一点货物!
放到现代来看。
就是原本车上的零件既贵还要经常换,平时还不容易携带。
现在换了个“高科技”产物。
不仅耐磨损,还便携,还提高了车的速度,增加了车的载重量。
你就说。
这是不是科技进步吧!
而各类的车,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从各地拉货物,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各类车的运输,简直是人类的血管一样。
靠着这些流动才能过的更好。
小小的橡胶垫片,可以说能改变天齐国整个运输行业。
让所有人更快更方便的获得更多货物。
这个消息一传开,所有行业的人都震惊了。
哪个行业不用拉货?
好,你不用拉货。
那你平时要坐车吧?
总之。
橡胶垫片,必然是所有运输车辆必备的物件!
可是,这样好的东西,怎么弄的。
啊?
买橡胶的路被堵住了?
有些手疾眼快的,赶紧把市面上能买到的胶底鞋全都买下来,不要鞋子,只要上面的橡胶,然后做成车轴垫片开始售卖。
一个垫片多少钱呢?
五两银子!
爱买不买!
可各家一算,五两银子买这样的垫片,其实是合算的。
特别是一些富 贵人家。
他们不求运货,就是想自家马车更舒适。
别说五两了,五十两他们也买的起,为了舒适买单嘛,有什么不行的。
可是再一打听。
其实一个胶底鞋的鞋底,从宁安州买过来,也不到一百文。
而一个鞋底,可以做十多个垫片。
也就是说。
进货价一钱的东西。
卖到五十两银子。
他们是有钱人,但他们不是冤大头!
有钱人也很抠门的。
可人家也有话说。
这是市面上仅有的橡胶了。
如今都买不到的。
为什么买不到?
各行各业都看向镇南关。
好啊,原来是这样。
滇州府但凡用车的富贵人家,商贾人家,全都跟鞋子商人布料商人们一起愤怒。
后者的愤怒已经让镇南关被挂在嘴边上骂。
而前者的能量。
可不是一个镇南关能比的。
什么?
你有三万大军?
三万大军,是你的吗?
你这样做,是想造反吗?
宁安州的人还在认真研究鸭子的各种吃法。
外面想要橡胶的人,就差把镇南关的人手撕了。
影响一两个行业就罢了。
影响所有人。
这可不是一个镇南关可以解决的。
他的势力再大,能大的过整个天齐国?
不用天齐国来比,只说滇州府内里,就不止一个将军。
再者,此事的恶劣程度,可不止几个橡胶垫片那么简单。
无数怒火喷涌出来。
没有一个地方承受的住。
许多事情在滇州府各行各业里面流传,甚至都不用纪元推波助澜,大家就能把这件事越说越严重。
“橡胶真的那么难得?”
“不难啊,宁安州一直在做,以前卖的也不贵。”
“啊?那继续买啊。”
这话一说,众人都看向他,不少人七嘴八舌解释。
“买不着!”
“气死了!镇南关的人一定要宁安州的分成。”
“不给分成就不让走,这不是劫道吗?!”
“对啊,也太霸道了,听说正月那会,宁安州的纪知州还主动去了镇南关。”
“好像还找了镇南关的知州,那个知州说自己管不了。”
“这是管不了?还是跟那位将军沆瀣一气,为了多要银子啊。”
“带着货物直接走不行吗?”
“不行!路上会遇到打劫的!”
“没有打劫的,也会被强行征钱征物!”
总之一句话。
镇南关仗着是通往宁安州的唯一道路,直接把这些东西封锁了!
想要橡胶?
没有!
想要好用的染布?!
也没有!
除非交钱!
一般来说,宁安州肯定会着急解决。
可宁安州不着急啊。
问就是,我们习惯了,日子一直这么过的。
于是,流言开始升级。
“宁安州的人一直这么过的?”
“这宁安州并入天齐国几十年了,都没有融入天齐国,甚至没有怎么融入滇州府,原因不会处在镇南关吧?”
“可别瞎说!那样的话,镇南关就是千古罪人!”
“谁会放着钱不赚啊。”
“看来宁安州这些年,一定很受委屈。”
此话传到这,已经有些不得了了。
就差直接讲明。
镇南将军拥兵自重。
把持着关口。
往小了说是贪财。
往大了讲,难道是把镇南关,甚至宁安州当做自己的私产?
此话传到镇南关,镇南将军脸上一僵,随后又想,朝廷并不在意他们这,再说他们什么也没做啊。
可已经有幕僚吓得屁滚尿流。
有些事不提就罢了。
真提到明面上,那就完蛋了。
特别是滇州府各行各业都等着用橡胶。
如果再不放行,那流言肯定会更多。
与此同时,那些需要橡胶垫片的行业开始发力。
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已经不止是有钱了。
手里更有权。
镇南关知州,镇南将军,不停收到各方的文书,都在询问这件事。
特别是四月开始,橡胶车垫的出现,让这些文书如雪花般飞过去。
听说镇南关每日都要处理这些文书。
刚开始,镇南将军还能稳得住,后面脸色越来越难看。
本来以为,他随便威胁几下,只要宁安州想要赚钱,那一定会妥协。
后来宁安州宁愿不卖东西,都不愿意给他过路费,也是惹怒了他。
跟他较劲,那就别卖!
其他地方没有胶底鞋,难道日子就不过了?
谁能想到,事情竟然愈演愈烈。
橡胶还有其他大用处。
这就算了,外面的传言对他实在不利。
说他拥兵自重。
这四个字,没有一个武将担当的起。
就算这是真的,那也不能说。
不说就算了。
真的说出来。
他的九族可不够砍的。
信使道:“镇南将军已经被骂了很久,如果不出意外,那边很快会派人过来洽谈。”
宁安州小吏挑眉:“谈什么。”
“重新开商路啊,让你们的货物可以过去。”
那小吏只笑,根本不在意这些事。
怎么讲呢。
管他们什么事啊。
还来洽谈,难道真的如纪知州所说,镇南关还想着谈银钱分配?
一切尽在掌握的纪元,此刻再看好友夫子们的来信。
安纪村的,正荣县的,还有建孟府的。
再有京城的。
一封封信件,纪元花了一个时辰才给看完。
大海那边也看了很久,不过他看看纪元,心道,原来离家是这种感觉,自己一二十离家这么久,都觉得心里堵得慌。
纪元从八九岁出去求学,一直到如今,估计更加艰难。
怪不得元哥儿能成功。
他们确实比不得。
大海那边的消息,多是安纪村的。
今年是乡试年,小河肯定要参加乡试,他紧张的要命。
纪元那边也收到李锦蔡丰岚他们的信件。
上一次乡试,他们都没中,今年肯定要发力的,也对今年的乡试抱有厚望。
乡试。
纪元看了看自己的宁安州。
他们这里的童试都组织不起来,更别说乡试了。
仅有的几个学生,基本都在镇南关以内的地方读书。
这样下去可不行。
官学迟早要办起来。
其他的事情,多是夫子们的了。
主要是殷博士跟高夫子那边,他们都觉得橡胶很有用,让他再多寄一些。
高夫子说,橡胶可以做蒸汽机的活塞,密封性非常好。
看看,不愧是专业人才,材料到手里,就知道要怎么用。
纪元自然不会吝啬。
他们本地的橡胶,可都在仓库里屯着呢,想要多少都有。
快半年的囤货,那可不少。
京城倒是一如往常。
党政不断。
年纪越来越大的皇上疑心病也越来越重。
白和尚已经启程出发外派,不过他的信里说了个不好的事。
程家出事了。
程大人作为工部营缮的主事,要为化远三十八年冬京郊死者负责。
若本来因为这事,顶多是罚俸。
可后来,程大人又被牵扯到其他的事情里面,说是贪墨银钱,导致给皇上盖的别院出事。
总之乱得厉害。
程大人直接被下狱,已经关了好几个月。
现在的程家,风雨飘摇。
听说,至少是流放。
妻儿全家都会被牵连。
白和尚知道纪元跟程教谕的关系,也帮着活动几次,可背后的势力太深。
程大人,似乎就是被推出来挡事的。
没有背景的程大人,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白和尚还帮忙递消息给程大人的堂弟程教谕,只是程教谕外派的地方也远,不知道能不能顾及的到。
纪元心里一沉。
反复看了这封信。
在程家过中秋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当时程家两个大人都高升了,还以为以后程家的日子会好过。
谁知道急转直下,变成这样的模样。
上次白和尚写信,程家小姐就在想办法挣钱,当时程大人身上只有一个案子,就算日子不好过,那也没有性命之忧。
如今却不同了。
纪元想到程大人一家。
夫妻和睦,姐弟亲密,那样和谐的家庭,竟然会出这种事。
纪元斟酌片刻,还是主动写信过去。
一封信给程家,另一封信给李首辅。
纪元想了想,又把橡胶的详细情况附上。
希望这件事可以帮到程家。
程教谕对他实在是好,若不是程教谕跟林大人他们,自己也不会知道当年小纪元家里的真相。
而且,一家子好人,一家子和睦幸福的人,不应该受此磨难。
“这两封信快马送出,额外的银钱我来出。”纪元吩咐小吏柴烽,“要以最快的速度送过去。”
“一定要。”
外面纷纷扰扰。
宁安州的安稳也要变得不同。
想来,镇南关的人肯定坐不住,要到他这谈一谈。
纪元摇摇头。
把京城的事情抛在脑后。
等京城那边的消息传来再说吧。
果然,就如纪元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