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红楼:开局庶子,嫂嫂请自重! > 第九十九章:乡试

第九十九章:乡试

作者:山花泡枸杞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入场之前。www.huanxiangwk.me

铁牛巴巴地前后摸摸主子爷服饰。

仿佛在试探贾琮骨骼是否清奇。

曹达华瞪着铜铃大眼:“俺说小牛子,这儿可不是烟花酒楼。

小爷的尊贵身子,有你这么摸的吗?

成日家晴雯姑娘和你还说俺笨。

脑子缺弦缺筋,俺看......”

“你懂个什么!”

铁牛打断他的话:“一边去,场归早就发下来了。

服饰全部拆缝、不准穿双层的棉袄、穿毡毯的也要拆开。

砚台底部、毛笔杆全部镂空,为的是好查看。

不准作弊,食物一律切开,这是说着玩的吗?

万一出了事,天子一怒,拖到宣武门菜市场。

无论你一品大员、秀才功名。

都是咔嚓一声的事儿......”

“这里子、外子都是晴雯姑娘做的。

叫她拆开,难为这回她不抱怨了。

可要苦了琮三爷。

听说蹲号舍就是蹲监狱一般......”

铁牛不屑地撇撇嘴,在曹达华面前。

他一直有城里人看乡下人的优越感。

曹达华眨巴眨巴眼,羡慕道:“俺不知是这么回事。

要不说晴雯姑娘手真巧,这棉袄针线密得,啧啧......”

“都消停点,烛台、碳炉给我。”

贾琮止住他俩,摇头失笑,这两个家丁真是一对活宝。

两人递上。

作为奶哥的铁牛更细心周到一些。

“琮三爷,咱们的铜手炉可比别人的火盆好多了。

是科考回来时,小蓉大奶奶....秦小姐送的。

怕你蹲在号舍冷,这一包裹吃的。

是珍大奶奶叫人带来的,快点名了,爷快去吧!”

“嗯。”

贾琮左手挎考篮、烛台,右手抱住手炉。

秋日一大早的凉意,也不觉得多么冷了。

举步排在顺天府一队。

这回排队却是按府来排,不按县了。

他也见到许许多多的直隶其他府县生员。

天津府、河间府、大名府等等。

贡院门口的守门、维持秩序的官兵。

派了顺天府衙役、都察院五城兵马司、巡捕五营三个衙门的人。

各省乡试都是用督抚作为监临官。

顺天府则是用府尹董安掴。

总督于朦胧兼任吏部侍郎,选为主考官。

现下所有官兵都要听监临官董安掴的调遣

董安掴亲自坐镇贡院二进至公堂。

场院两侧灯火昏黄,远处传来声声鸡鸣。

约好的贾琮、王浩、张冇才、周六合等人。

一一排队过了搜检,这次搜检极度严格。

主考、副主考、房官坐着观看。

不过官兵切开食物是用刀的,不拿手碰。

浩浩荡荡的一万多考生,斯文扫地。

毫无尊严地过了严格搜检。

在房官带领下进内龙门,往贡院二进转了几个弯。

就见一丈多的荆棘围住号舍。

号舍为砖石建造,有一万多间。

一排排地分布于二进东西两侧。

比号舍更高的是明远楼、瞭望楼。

上面分布着盯住考生的冷面官兵。

不少考生直打冷哆嗦。

贾琮按号进舍,官兵就过来关上门。

这是一名老兵:“小相公要出恭,就叫我。”

贾琮撇了撇嘴,暗道:“乡试号舍,果然是监狱。

一次蹲三天?真是煎熬啊。”

与此同时。

贡院三进内帘门里边。

现任西城巡城御史的钱西洪早已收了王熙凤派住儿送来的贿赂。www.huaxiangguji.me

钱西洪科甲出身,八股文写得不错。

由吏部、礼部推选为癸酉乡试房官之一。

贾琮的考卷,他有权率先过问。

燕京作为全国首都。

直隶省的省城,顺天府衙门也设在城内。

东南大门崇文门内的贡院。

给贡院附近的胡同街坊带来了繁华。

有笔筒胡同、鲤鱼胡同、驴蹄子胡同。

头条、二条、三条等。

贡院的中心建筑由外而内是;“开天文运”门。

内龙门、明远楼、至公堂、飞虹桥。

内帘门、聚奎阁、会经堂。

号舍在二进的东西两侧,四角有瞭望楼。

主考、副主考、房官从钦定上任开始。

便在内帘门坐定。

严禁考官在考试之前会见学生。

一个装有煤炭的手炉,点蜡烛的烛台。

考篮的笔墨纸砚和水以及食物。

桌案椅子、一张床,除此之外。

一无所有。

昏黄的烛光充满了窄小的空间。

这是二进东侧一排号舍的一间。

贾琮四处打量,摇摇头,稳定心神。

其他一万多考生的情况,大抵与贾琮相差不多。

当然。

科举代表了功名富贵。

为了富贵也有的考生不怕死。

或是考前秘密拜访过有关系的考官。

或是绞尽脑汁瞒过搜检携带夹带。

或是买题的。

其中的潜规则又妙趣横生。

八月初八晚上。

贾琮做完俯卧撑。

监视他的老兵偶尔把目光从窗外看进来,来回巡视。

这种监视就好像个人卧室安了别人的监控。

很不舒服。

但贾琮耐心甚强,稍稍锻炼完毕。

倒水抹了一把脸,旁若无人似的闷头大睡。

那老兵盔甲俱全,啧啧称叹:“这不是文科举么?

感情这位小哥当做了武科举.......

才刚听内帘门的誊录人员问我。

说这位是个神童......真他娘的羡慕。

俺们在战场拼死拼活,也不及一个秀才光荣呐!

什么狗屁世道......”

八月初八的上旬月,斜挂东山。

橘黄色的光芒莹莹挥洒而下。

从木窗口进来。

宛若嫦娥仙子的披帛轻纱。

荡得草席上双手当作靠枕的贾琮微微迷醉:“贾珍、贾蓉父子命丧黄泉了。

根据从二叔和秦老师那儿所见的邸报。

当时王熙凤与他俩商量,定有上奏折一节.......”

“那么,王熙凤会做些什么?

以那个女人的脾性和强势。

恐怕不会轻易放过我这个小叔子。

外面不宁静,家里也不宁静.......”

“但好歹这身份也不错了,比起那些平民、堕民、奴才。

我实在很幸运了,十二钗的悲剧。

比起苦难深重的他们,倒也很幸福了......

走一步看一步,随机应变吧。

王熙凤如果对我赶尽杀绝,来日可别怨我不顾情面!”

与大多数考生的猜题、忐忑、焦虑不同。

贾琮浑如游玩一样。

但是他想得更多,更切实。

乡试之后的计划、豫亲王的影子。

家里的人物事情怎么处理应对等等。

这个时候的孤独、些许彷徨是无人能理解的。

每个人都有心事、不能说出口的话。www.huaxia.me

再没文化的乡村小伙。

午夜梦回也会想到家产、和父母的鸿沟。

这些事只能永远属于自己了。

“当!当!!!”

八月初九的晨曦刚露。

秋风微微冷冽。

明远楼钟声响彻整座贡院。

明远楼上。

比一般知府高两级的三品文官董安掴。

身上套了件大红孔雀补子、暖耳,吩咐道。

“锁院、围棘、传题。”

随着监临官一声令下,命令层层传达。

畅通无阻地传入每一个列队的官兵耳中。

守门官兵紧锁五开间大门。

一丈多高的荆棘四四方方围住号舍。

十几位差爷。

分批抬着皇上的亲口命题巡逻过号舍窗外。

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二进东侧的那棵文昌槐遮天蔽日。

枝繁叶茂,坐落东部。

虬结古老而沧桑斑驳,是元代留下来的。

枝叶却是伸出西部好远好远,都伸到了贾琮号舍窗外。

不少人挨近文昌槐叶子而心里慰藉。

文光射斗牛,有文昌槐保佑啊。

贾琮注意保养眼睛,劳逸结合、常做眼保健操。

倒大大避免了近视的情况发生。

直勾勾地瞅了两眼晃动的公告牌,看清了题目:

乡试第一场四书题“皆雅言也。叶公”。

出自《论语,述而》十五章末尾、十六章开头。

这是一题前言不搭后语的“截搭题”。

试帖诗:“多少楼台烟雨,得雨字儿”。

出自杜牧诗句。

老兵拿进来了红格纸、草稿纸。

截搭题是四书题最难的。

破题就能难住考生好长时间。

因为这两句话毫不相干。

得想办法让它们联系起来。

即便连中小三元,也练过不少类似的截搭题。

可要想超常发挥,写出心目中最好的。

对贾琮来说也不是吃饭喝水那么简单。

他自己也觉着有点棘手。

但还是忍住了咒骂皇帝、咒骂八股文的冲动。

只是试帖诗,还难不住他。

“嘎吱”的一声响。

老兵关门锁门。

贾琮融合了两个灵魂的大脑飞速转动。

朱熹集注、前世积累,滚滚而来。

装有煤炭的手炉在桌子底下温暖的散热。

喝水、吃饼,补充营养。

贾琮恍惚记得前世在文史书籍中见过相同题目的范文。

却不能原木原样地记清楚,好在大体思路是有了。

........

至公堂北面有一座飞虹桥。

此刻直隶乡试,有重兵把守。

考官不能出,考生不能进。

内帘门里边的会经堂。

十几位房官早已经过了跪拜、磕头、焚香、洗手。

一起注目之下。

于大堂陪同主考官于成龙神圣地拆开题目。

忙完程序。

这时真是闲极无聊。

几位精研八股的老头子你来我往地交谈着。

风头最劲的贾琮,也不时从他们口中提及。

不过提到贾琮的频率不是最高的。

毕竟贾琮年纪还小,二则乡试可不是县府院。

多少神童、惊才艳艳的考生于此铩羽而归。

终生不过的例子很常见。

考生基数大,录取比率低。

注定了会有这种情况。

聊了一阵。

房官钱西红借口出恭。

老迈的步伐慢慢悠悠地行到一房间外的夹道。

约好的那位誊录人员过来碰头,垂头作揖参拜。

“钱大人,不知有何事吩咐小的?”

“唔.......”

钱西洪扶起他:“小李啊,别见外。

你是我衙门的书吏,是亲戚才给你这个机会。

三场乡试之后,你务必找到贾琮的墨卷。

亲自抄录朱卷,于朱卷边角编号‘贰贰一’。

到时我就知道那份朱卷是他的了,知道么?”

李誊录闻言一愣,左右瞧瞧,有些惶恐不安。

“大人,乡试舞弊可是要杀头的。

小的一个小小书吏,满门抄斩都不够!”

“谁说舞弊了?

你怎知晓我要舞弊?”

钱西洪一瞪眼:“这是王子腾的内侄女打点过来的。

我做主,锦香院那娘们你要不要?

到时我和东城的同僚老马一开口。

赎乐藉的银子都能给你免了。

你不是想要西郊外的地么?

我派衙役出马,一个员外,诈也诈过来了。

不识相的话,得罪了王统制,你我能有好果子吃?”

李誊录思来想去,受利益蛊惑,面色有所松动。

“是,小的怎敢违抗。

大人恕罪,只是一时不安罢了。”

二进西侧的号舍。

魏无知的心情与贾琮、绝大部分考生又是不一样。

他该是最有把握的。

把握不仅仅来自于深厚的八股、四书五经底子。

早在科考过后,乡试之前。

他便进京拜访了堂舅罗敏。

谈及罗国奇不清不楚地死亡。

宛平县衙就只报了一个“马贼作案。

罗生员本有案底”的卷宗,罗敏怒极反笑。

那天在座的还有乡试副主考、礼部侍郎徐有贞。

堂舅罗敏打的一手好骨牌。

隐晦提及提拔堂外甥一事。

徐有贞不声不响,只说了一句:“贰壹壹。”

当时罗敏了然:“徐侍郎,骨牌可没有‘壹’啊!

最小不过二点的地牌。”

徐有贞笑道:“骨牌是两个骰子合起来的。

若是这般算,多出一个零点。

壹点和零点合拢,就有了。”

那时罗敏不点破。

魏无知回去之后,冥思苦想。

“贰壹壹?到底是什么意思?”

“贰壹壹,贰壹壹......”

默念几遍,魏无知于堂舅厢房一拍床。

恍然大悟:“而已矣!”

“而已矣”这三个字。

在一篇八股文之中,本是可有可无的语气词罢了

看考生习惯怎么用。

徐有贞分明是说:只要末尾带了“而已矣”三字。

他很有可能录取!

这便是科场舞弊最常用的潜规则。

考官不会直接说明,靠考生领悟他的话。

比如“我大清帝国”的“尽此壶”。

原本是考官与考生宴会说的喝酒之话。

但是它暗藏玄机。

最后凡是末尾带了“尽此乎(尽此壶)”的八股文。

那位考官都录取了。

不点破是因为科场舞弊,轻则罢官、重则杀头。

于是说一些一语双关的话,全靠考生误不误。

拉关系?

舞弊?

泄题?

并不是。

这种潜规则,完全找不出罪名呐。

人家不就是应时应景的说了一句话嘛......

那时跟魏无知过去的好友也有好几位。

有的没领悟,有的领悟了,心照不宣。

在红格纸末尾写完“而已矣”三个字。

魏无知落笔,逸兴遄飞,掩不住地春风得意。

“魏某此回乡试中定了,贾景之啊贾景之。

你恐怕没有魏某的好运,我舅舅还说。

王子腾的内侄女与你不对付。

内宅不宁,外面惹是生非。

贾景之你作恶多端,锋芒毕露。

这回必然从神童的天堂,跌入落第的深渊。

表兄,我会为你报仇的,哈哈哈.......”

一首试帖诗龙飞凤舞地挥笔写就。

已是初十了。

魏无知喜不自禁:“有副主考青睐,我该有乡试解元的希望罢?

而你贾景之下一场五经题,连房官都过不了。

唉......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呐!”

~~~~~

八月初十,乡试秀才交卷、出场。

东城与西城有好远的路。

明日十一又要进场。

所以贾琮没回家。

带着铁牛、曹达华,出得笔筒胡同。

到鲤鱼胡同。

此地是贡院附近最热闹、最兴旺的胡同。

传说有一位穷举人进京赶考。

此地一位老人收留了他,次日下大雨。

有鲤鱼跃向贡院龙门,穷举人高中状元。

回来给老人建了牌坊,这地方就火了。

鲤鱼胡同的客栈几近人满为患。

喧嚣谈论、点菜划拳声此起彼伏。

周六合问道:“景之考得怎样?”

“说不准,这是功底加运气的事情。

时间足够多,写得还马马虎虎。”

以前能连中小三元,除了八股文过关。

提前与刘华、沈郜、陈东生搞好关系亦是至关重要。

而今主考于朦胧、副主考徐有贞。

贾琮就没关系了。

“我在中二比、后二比用了佛、贞观的字眼。

也不知考官会不会误会。”

贾琮茶到嘴边,停住询问。

王浩有过乡试经验。

“这也是说不准,佛、贞观在四书五经也有提及。

但是第一眼,佛便是佛教。

而儒教是天,贞观怕是会被认作李世民年号了。”

王浩皱眉:“考官八股文做得好,但是八股文不代表博古通今。

你这俩字眼不该用.......不过这只是保险起见。

既然四书五经有出处,倘若考官以此为由。

景之大可以反击他,以咱们的兰陵盟书社。

广发印稿,大肆宣扬。

考官若是误判,不想回家种田都难。”

“是极,你是正经的八股底子,怕他个劳什子!”

张冇才大碗喝酒:“咱们兰陵盟多拉了几个人进来。

指不定有朝一日能与燕社比肩呢。

入盟章程是不是要定下来?

可不能滥竽充数,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m.zrrr.net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