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离谱!真有穿越者? > 37.全家穿越ABO

37.全家穿越ABO

作者:雨落窗帘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关于红领巾同学是谁的事情,国家安全局的人一直在调查。www.jiarenwx.me但就算出动了最好的网络安全员却依旧一无所获。

红领巾同学出现得太突然了,网络上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要不是顾安邦教授电脑里的那封邮件确实真实存在,任谁都以为那是一场梦了。

这几天,研究所那边对红领巾同学的发来的武器图纸进行验证,得出的结论十分令人欢喜。其中甚至有科学家们研究了好几年,但一直都无法寸进的技术。

而这个技术十分广泛,不仅能在军事武器上运用,更能在民间机械上运用。且运用后,武器的威力、准度以及使用方法都将比之前的技术简单得多。

运用在民用机械上,不仅压缩了成本,还能让机械的效力比之前提高三四十倍。直接

要是没有红领巾同学的贡献,这样的技术现如今的华夏想要实现,至少还要研究一二十年。现在红领巾同学把这项技术送过来,等大面积的投入使用后,华夏的综合能力至少领先世界十年!

这几天,□□关于红领巾同学的讨论会议开了一个又一个。一、二、三号首领一致认为,先跟红领巾同学打好关系,不能让红领巾同学倒向别的国家。

而红领巾同学能够把这些武器图纸无偿贡献给国家,对国家肯定是有好感的。他们无论是在追踪也好、调查也好,都得把握住度,不能让红领巾同学有半点不适应。

国家安全部部长更是下达了死命令,让全国各地的工作人员仔细观察,只要有红领巾同学的消息,无论大小,立马上报。

红领巾同学给滇省博物馆送兰亭集序的事情,国安局在傍晚六点多的时候就确定了。之所以一直到半夜才上报,是他们在查询证据。

结果是令人惊喜的,滇省国安局的同志已经掌握到了“红领巾同学”当天去邮局寄快递、以及上网吧的影像。

虽然已经最后面追丢了“红领巾同学”,但才是正常的,要是真的能那么顺利,红领巾同学也就不会让网络安全部的同志那么焦头烂额了。

这条消息无疑是振奋人心的,一个小时候,凌晨两点,□□会议室的灯光又重新亮起,亮了整整一夜。

林夕则一夜好梦,第二天起来扶着姚雨然上了厕所,途中回了一趟家,把电话手表给两个小孩子带上,她奶奶也有一个。

池香萍用的手机都是老年智能手机呢,这种电话手表,她只在市里小孩子的手上戴过。

林夕给她戴的时候她还有点不乐意:“这是小娃娃戴的东西嘛,你给我戴上干什么,我都多大岁数了,要是戴出去非得让人家笑话死了。”

林夕不管她说什么,把手表戴在她的手上,说:“这个手表也有老人家戴的。而且你别小看她,有了这个手表,你身体不舒服啊,出点紧急事故啊,这个手表都能帮打急救电话。”

“而且还有一个防走丢功能,要是你哪天在什么地方迷路了,我找不到你,可以在网上查到你的位置。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找到。而且这是光充电的,只要有光,就不会没电。”

林夕解释完,池香萍就不说话了,因为她想起了之前村里的一个老张头,按照辈分,她还得管老张头叫做叔叔呢。

年轻的时候老张头多利索一个人呢,结果上了年纪,得了个老年痴呆的毛病,有一天出门就没有再回来。

他儿子报警,村里人也跟着去找,找了一个星期才找到,都跑到王家坪后面的林子里了。

虽然没死,但也遭了大罪,偶尔清醒的时候就跟儿子们说自己这几天都经历了什么。没过多久呢,人就没了。

池香萍年纪不小了,翻了年也七十五了,她现在身体虽然有好转,但病这个东西谁有能说得准呢?

她可就林夕一个孙女,她要是哪天也跟老张头一样,对林夕不是拖累吗?

想到这里,池香萍不拒绝了,还十分积极地跟林夕一起学习怎么用电话手表。

知道这上面又能打电话又能通视频以后,池香萍老高兴,尤其发现网速很快,不会像她的老年智能手机一卡一卡的以后。

那边胡明芳跟胡明月小姐俩已经在给姚雨然打电话了。

给胡明芳跟胡明月的电话手表,在征得了姚雨然的同意后,林夕开启了青少年模式。很多软件,两人的电话手表都是无法安装的。

林夕看她们母女聊得高兴,问起昨晚上两人有没有找妈妈。

池香萍道:“天黑了以后小月要找妈妈,小芳哄了一下就好了。晚上是跟我睡的,一声都没哭。”

“小芳早上起来还知道拿书起来看,我听她读书了,就跟你小时候读书一样,特别好听。”池香萍小时候没上过学,长大以后去修水库,跟着扫盲班上了一段时间的学。

现在只认识一些常用字。

她一直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可惜林夕她爸爸是块朽木,上学学习成绩不怎么样,到是学会了人家耍朋友谈恋爱。

思维发散到这里,池香萍忍不住说:“小夕啊,你说你爸爸到底去哪里了,怎么这么多年,也没有一个信息呢?”

林夕两岁的时候他走的,这么多年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池香萍觉得,自己这个儿子啊,肯定早就没了。要不然以他的性子,不会不回家。

林夕没说话,她对父亲的记忆十分缺失,就算有他父亲的照片,林夕也无法在自己的脑海里勾勒他的模样。

好在池香萍也就说说,很快就转移走了话题,在家里吃了饭,中午林夕跟池香萍一起去顾大宏家。

他们也刚刚吃了饭,大明宝没在家,上隔壁村孙显泉家去了。

得知林夕的来意,顾大宏把林夕带到村部。

她们村的村部很小,三间红砖瓦房一间是办公室,一间是会议室,剩下的一间是老年活动中心。www.fenfei.me左边有三间是村干部的宿舍,剩下巨大的空地打了水泥,两边的花坛里种了不少花。

此刻一些不怕冷的串串红开得格外鲜艳。

村支书杜顺成是外面来的官,工作日他吃住都在村部,只有周六周日才回去家里。

他跟顾大宏搭档好几年,工作相处十分愉快。这次莲花村的旅游计划,两人都十分看重。

他们这几天聚在一起就是分析村民,林夕可以开旅馆的事情是他们一致商量决定的。

池香萍已经选好了建旅馆地方,就在林家塘的对面。

林家塘是整个莲花村最大水塘,直接连接外面的河水,到了夏天,那边的风景更是美不胜收。

把旅馆建在林家塘的对面,开窗就能看见对面的风景。另外一边也是大大小小的水塘。

这也是顾大宏跟杜顺成也是属意那里盖旅馆的。他们都想好了,要是林夕不选那块地,她们也是要建议林夕选那边的。

林夕的选择跟他们不谋而合,就不必再多劝了。

现在乡里正在发展旅游,顾大宏杜顺成两人就有批宅基地的权限,这也是属于特事特办了。要知道按照正常的流程。

宅基地的批复是要到乡里去报备,乡里再往县里报备,国土局会让人下来测量宅基地的面积,回去再进行批复。

这一套流程下来,没有个三个月都下不来。

而乡里的意思,是想要在今年春天就开始揽客的。滇省的过了年可就暖和起来了。到时候春暖花开,一直到秋天,可都是绝佳的揽客时间呢。

要是再等三个月才开始建旅馆,让那些好不容易被揽过来的人住哪里?再住到县里去?那还有什么乐趣?

敲定了旅馆的限制。林夕说起了姚雨然跟她两个女儿的事情。

正好村妇联的付大姐也在村部,听到这句话,立马拍板:“村长,支书,我觉得这个小姚可以挂我们村的集体户。”

付大姐是个寡妇,她男人在二十年前就没了,她一个人养大了一双儿女,且作风清正,整个村子里就连话最多的长舌妇也没有说过她半句不是。

在选村里的妇女主任的时候,能写能读的付大姐就被选举成了妇女主任。

这么多年来,他们莲花村没有一个女婴死于重男轻女,也少有家暴事件发生,主要就是因为她的普法宣传到位。

至于村最里面水塘里那些被溺死的女婴,大多数都是别的村子的。

从千禧年过后,这种溺死女婴的事情发生得也少了。

姚雨然的事情林夕一点假都没有掺和,付大姐这一辈子最讨厌的事情一是卖女儿,二是家暴。

姚雨然什么都占了。她十分赞成林夕的做法。

“家暴这种事情,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而且随着家暴次数越来越多。是极其容易失手的。这次姚雨然被打破了头,打断了脚,下一次可能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家暴这种事情只要有一次,就会有无数次。说白了,这就是一个试探底线的过程。

如果第一次家暴没有激烈反抗,实施家暴的人就知道了另一方的底线。有了一次的成功,很快就会有第二次。

而有一部分人,在实施家暴以后都是会有一个愧疚期。在这个愧疚期里,他们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把自己实施家暴的“过程”合理化。

并且会用跪地、写保证书等等举措来寻求受害者的原谅。但无论是跪地也好,写保证书也好,都不会管用。情绪上头,该打还会打。

时间久了,这种愧疚感也不会有了。并且觉得理所当然起来。

打死打残,只是时间问题。每年多少女性死于家暴呢?

付大姐要求去市里看姚雨然,林夕从杜顺成手里拿到了建筑队的电话,把池香萍送回家看两个孩子,开着车带着付大姐去了。

付大姐的一双女儿都在外面上大学,这些年付大姐没有结婚,但她的精神十分富足。做村干部一年没多少工资。

付大姐也做得有滋有味。甚至很多年前就有人要调她去乡里的妇联工作。付大姐也没去,毕竟在妇联上班真的没多少工资,她还有一双儿女要养活呢。

付大姐有个好手艺,她烤的烧烤味道十分好,每逢大集的时候她就会到集上去烤串,生意相当火爆。

她的一双儿女的学费,就是烤串挣来的。这次莲花村要开发,她是要开一间烧烤屋的,选址就在林夕的身边。

或者说,林夕在哪里盖宾馆,她就在哪里开烧烤店。在去市里的路上,两人在谈论完姚雨然以及小芳小月上学的事情后,就一直在说这件事。

姚雨然已经输完今天的消炎药了。林夕不在的这段时间里,给她请了个护工,一个小时十块钱,就是帮助姚雨然上个厕所,关注她的液体情况,及时叫医生。

林夕来,给她结了30块钱,护工立马走了。医院像姚雨然这样需要护工的病人有不少,但护工更多,她要是不快点去揽客,今天就要闲着了。

姚雨然知道跟林夕一起来的妇女是妇女主任后,有些拘谨。她虽然觉醒了许多,但在面对官的时候,还是有点畏惧的。

付大姐做妇女工作也做了很多年了,她的行事很有一套自己的标准,态度十分和蔼。第一句话就是欢迎姚雨然带着女儿落户莲花村。

光这一句话,就足够让姚雨然高兴落泪的了。心防被卸下,接下来的工作就容易多了。

在付大姐的询问下,姚雨然大胆的跟付大姐说出了自己的述求。

“我想给小芳跟小月改姓。”小芳小月的名字都是姚雨然自己取的。www.haohanxiaoshuo.com从她们出生开始,胡三就没抱过她们哪怕一下。

对比起对胡明鹏的态度,那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姚雨然见到他这种态度,对两个女儿更加疼爱,疼爱中还带着一丝愧疚。

而她在嫁给胡三至今,对胡三都是带着一种厌恶的。这种厌恶在这两天里更加升腾,她连胡三这个人的名字都不想提起。

给胡明芳改姓的事情姚雨然是深思熟虑过的。胡三厌恶小芳小月,小芳被胡三叫了八年的赔钱货、小贱人。

既然胡三不稀罕小芳小月,那就不要跟他姓好了。当然了,姚这个姓氏来自于姚雨然自己的父亲,姚雨然也是不满意的。但她想,这个姚不跟她不跟她爹,跟她们的姨妈姚熙然姓好了。

姚雨然希望她们姐妹长大了,像她们的小姨一样考上大学,那样她就什么也不愁了。

她刚刚也征求过小芳的意见了,小芳特别高兴,跟她叽叽喳喳的说自己要改成什么名字。

姚明星是小芳自己选的名字,她说她特别喜欢天上的星星。小月改成姚明月,她们姐俩的名字一看就知道是姐妹。

“两个孩子的出生证明,户口证明你都带了?”

“带了,带了。”姚雨然生孩子的时候姚熙然三申五令要到医院去。

小芳是胡三的第一个孩子,在小芳还没出生的时候他对她是特别期待的,天天都对着姚雨然的肚子叫大儿子。

他比姚雨然大十五岁,姚明芳十六岁生下小芳的时候,他都三十一了。为了迎接自己的第一个儿子,他特地把姚雨然送到了医院。

生下来虽然是个女儿,但是当地的妇幼补助了他两百块钱。

而且他们有合作医疗,那是村长村支书挨家挨户下了死命令必须交。

在大山里面村长跟村支书的权利是巨大的。他们的话没有人敢不听,胡三交了自己跟姚雨然的合作医疗,回去骂了他们好几天。

姚雨然也被锤了几顿。但她去生孩子没花什么钱,还得了两百块钱的补助。虽然这两百块钱抵不了花出去的那一部分钱。

但能薅到国家的羊毛,对于胡三那种人讲,就是赚到了。所以在胡明鹏跟小月出生的时候,她都在医院生的。

所以出生证明是齐全的。那些东西都给林夕保管了,姚雨然不放心医院这个人来人往的地方。

林夕随手放到了空间里去,这会儿听到付大姐问,她假装翻包包,把证件拿出来。

付大姐看了又看,道:“没有问题。在户口迁过来的时候,跟警察说明情况就好了。”

她们这个地方,少数民族多,因此在对子女户籍者一块儿,比起别的地方管理得就不那么严格。要是有点关系的就更加简单了。

乡就那么大,付大姐这些村支书跟乡派出所的警察都是熟悉的,想要办点事情,在不违法乱纪的情况下,警察们都是会帮着干的。

而且随着信息网络的发达,现在迁户口都不需要到原籍去打迁入证明了。只需要准迁地这边允许迁入,就是两个派出所之间的对接了。

付大姐把姚雨然他们的证件带走了。这种事情宜早不宜迟,为了避免夜长梦多,迁户口的事情要早点办。

要不然等之后莲花村发展起来,想要再迁入就困难了。虽然不分村里的土地、分红。但还是会有人不愿意的。

要在莲花村发展起来之前迁入,那就问题不大了。

姚雨然都不知道要怎么感谢她们了。她觉得这些事情顺利得就像是做梦一样。果然就像是她想的那样。

前半生她吃了太多的苦了,等那些苦都吃完了,后半生就否极泰来了。

姚雨然开始迷信起来。

趁着天色还早,付大姐要去乡里,林夕也知道这件事情很急,便开车送她。

正好姚雨然也能出院了,付大姐帮姚雨然收拾东西,林夕则去给姚雨然办理出院手续,并且在护士小姐姐的指导下在医院门口的药店里买了一辆轮椅。

之后三人一起往乡里去。

莲花村是属于兴水乡的,兴水乡就是前些天林夕跟池香萍去赶集的地方。

离得不远,都没用一个小时,林夕就载着姚雨然跟付大姐到了兴水乡。

兴水乡的乡政府是三座二层小楼,组成了c字形,中间是院子。花坛聚在最中间,是圆形的,里面种了万年青,这个时候那么冷,也开得十分青翠。

林夕推着姚雨然,跟着付大姐在村里上上下下走了一遭,在一个个部门之间准备一份份的证明,等把这些证明归档到乡里派出所以后,已经是晚上的六点多了。

派出所的警察为了忙他们这件事情连饭都没吃,付大姐给林夕使了个眼色,林夕立刻热情邀请他们去吃饭。

警察乐呵呵的同意了,并且在林夕的再三要求下,叫上了已经下班休息的两个同事。

整个乡派出所也不过四个人罢了。其中一个是女警察,据林夕刚刚听付大姐跟他们的聊天内容,知道这是个新来的。叫任小悠,十分飒爽。

兴水乡是有味道很好的饭店的,那是开在兴水乡跟外面高速路口附近的村子里的农家乐。味道非常不错,每次从那边路过,都能闻到很香的味道。

林夕开车走前面,姚雨然坐在后座。付大姐跟任小悠她们坐在后面的警车里。

开车前往农家乐的路上,林夕给顾大宏杜顺成都打了电话,邀请他们一起来吃饭。

往后姚雨然要在村里居住,跟村官们可要打好交道。

有人请客吃饭,顾大宏跟杜顺成一口答应了下来。

农家乐离莲花村很近,林夕她们到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下来了,顾大宏跟杜顺成在路边抽烟。

要黑不黑的天里,他们嘴上的烟明一下暗一下。

林夕把车停稳,再从后备箱拿上轮椅,把姚雨然扶下来坐在车子上,顾大宏跟杜顺成已经走到他们边上来了。

顾大宏就是土生土长的莲花村人,往上数三辈儿,顾大宏家跟林夕家还是沾亲带故的呢。姚雨然就跟着林夕叫顾叔叔。

杜顺成的年纪跟顾大宏差不多,林夕也叫他杜叔。林夕爷爷死的时候,他刚刚被调到莲花村,知道这件事情后,也借了点钱给林夕。

虽然他的这个举动有点做给别人看,以达到更好的融入到村里的目的,但那又怎么样呢?

君子论迹不论心。林夕对他也是感谢的。

姚雨然手紧张的在出汗,但面上却落落大方的。

顾大宏跟杜顺成看着,便暗中点头,姚雨然虽然脸上身上都是伤,但目光清正。这样的人就错不了!

付大姐他们也到了,一群九人步入店里,一股热浪混合着肉类的香味传来。让本就已经饿了的大家饥肠辘辘、

顾大宏跟杜顺成已经跟警察聊了起来。都是熟人了,说话间都透着熟稔。

农家乐有包厢,顾大宏张口就要了一个猪蹄锅,涮菜要了野菜,又点了几个热菜。

警察们都是公职人员,也没有到周六周日,因此没有叫酒,只是让人送了一壶好茶上来。

这种锅子都是煮好的,一杯茶还没喝完,菜就上来了,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碗辣椒蘸水。

锅子热气腾腾,野菜被端上来放在桌子上。

一看到这些野菜,大家都笑了出来:“谁能想到呢,以前这些野菜都是拿来喂猪的。现在倒是拿来喂人了,价格还贵。”

一盘子野菜里面有好几种,水芹菜、共产菜、连筋菜等等,全都是地里多得不行,但一般情况下没有谁吃的菜。

到了饭店,一点点价格就不便宜。

“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有人想着吃野菜啊。现在不是艰苦年代了。”

“这话说得有道理,正常情况下,谁看这是野菜啊,要在哪儿遇到长得好的这些野菜了,肯定也会想着这猪草长得好。”

“哈哈哈哈。”

包厢内欢声笑语,话题热了起来。

猪脚锅炖得很香,没有半点腥味,软烂脱骨,蘸上麻辣鲜香的蘸水,吃到嘴里,一点腻味都吃不到。

吃腻了猪脚,烫点野菜去腻,等最后再用烫泡点米饭。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