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五百零七章:蒙古使节团、纳土纳捷报,齐抵金陵!

第五百零七章:蒙古使节团、纳土纳捷报,齐抵金陵!

作者:早餐羊奶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快快快!”

“抓紧时间登船,咱们陆军不能让海军小瞧了,海军已经歼灭陈朝海军,但他们的战船上不了陆地,接下来的战斗,还得看咱们陆军的。www.feishi.me”

“将士们,你们中很多人都是新兵,第一次参加实战,怕不怕?”

“不怕!不怕!不怕!”

……

燕京,海军军港码头。

黑漆漆的钢盔起起伏伏,钢盔下,是一张张年轻的面孔。

最小的也就十八九岁。

最大的,不过二十四五岁。

新一代,年轻的燕华军人,脸上洋溢着昂扬战意,背着燧发枪,脚踩着橡胶底,帆布高帮的筒靴,发出‘嗒嗒’的整齐步点声。

嘹亮喊着‘不怕!不怕!不怕!’。

登上一艘艘混合动力商船。

隶属海陆军后勤部的蒸汽运输船,都跟随着周潮为首的救援队回大明了。

所以,接到大军开拔前往马六甲的命令后,陆军只能按照燕华的动员体系,立刻征召海商商船。

对此,海商积极配合。

海商们,并没有因为被征召运兵,只能勉强维持运输成本而不满。

甚至,由于动员所需的船只有限。

而海商商船很多。

海商们为了争夺这个光荣的任务,还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

最后,海商商会不得不出面协调分配任务。

海商之所以如此积极。

首先出于商人对燕华政权的认同,以及身为燕华人的荣耀感使然。

这样的情况,在整个燕华,都十分普遍。

其次,此番打垮陈朝,对于燕华的工厂主、海商、工人,乃至农民都有十分大的利好。

这些年,燕华的工商业发展,已经因为陈朝控制马六甲,受到了极大限制。

一旦打垮陈朝。

马六甲海峡就会为燕华掌控。

燕华的货品,就可以轻松贩运到更为遥远的西方。

这条从唐朝就兴起的海上丝路。

燕华上上下下,其实已经期盼很多年了。

现在,终于要付诸实际了。

何况,此战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打垮陈朝后,陈朝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很快就能享受到燕华百姓,能得到的同等政经权力!

……

海军这边。

海军部部长吕珍,亲自代表海军方面,协助陆军开拔。

叶成等已经以上将军衔退役的老将们,也跟着来见证,属于燕华的盛世。

叶成站在吕珍身后,听着面前小跑经过的陆军中低级将领的鼓噪声,不由没好气笑道:“谭渊、柳升,小心我向王爷告你们挑拨海陆两军关系!”

这两混账。

为了刺激陆军战意,竟然把海军,当做他们的噱头。

谭渊肩头扛着两颗金色星星,讪笑道:“叶老将军,这眼看着,马上又要年底了,这几年,你们海军好家伙,一口气更新换代了十六艘铁甲舰,一艘铁甲舰的花销,都足够我们武装一个镇了……”

……

“这回,俞靖统帅十六艘铁甲舰,直接全歼了陈朝230艘大小战船,这份战果,举世震惊啊!”

“我们陆军这么多年,还是维持两个镇、又四个混成协,一个混成骑兵协,瞧瞧这次出兵,一个镇还滞留在徐福省,燕京还要留一个混成协,我们能动用的,只有一个镇、三个混成步兵协,一个混成骑兵协……”

……

“我和老柳也没办法,下面兄弟要求进步的态度太积极了……”

叶成瞪了眼掰着手指头给他数陆军家当的谭渊。

笑骂道:“伱个滚刀肉给我闭嘴!”

不过,他也没办法否认谭渊的话。

海军装备的新式铁甲舰,的确太耗钱了。

就像谭渊说的。

一艘铁甲舰光是建造成本,不算后期使用过程中的维护成本,都足够武装一个陆军镇了。

蒙的那一层钢板,随着钢产量增加,花销还不是大头。

铁甲舰真正高造价的地方,主要集中在蒸汽机和新式大口径大威力的舰炮。

一门舰炮的成本,就赶得上,陆军炮营半个营的搭建成本了!

一艘铁甲舰要装配三十门这种舰炮啊!

舰炮这种大口径大威力的火炮,制作工艺,比威力更大的岸防炮都难很多倍。

蒸汽机就更不用说了。

海军用蒸汽机。

和工厂生产线上的蒸汽机,虽然同样都叫蒸汽机。

但建造用料,以及建造工艺都远超生产线上的蒸汽机。

海军用蒸汽机,不是一个大锅炉。

就用现在海军中装备的侯爵级战舰来说吧。

动力舱有四组蒸汽机,四组蒸汽机既可以独立的驱动铁甲舰的四个桨叶。

同时也能串联组合起来,为一个桨叶提供动力。

光是这套设计,其中的复杂性,就把成本推高了数倍。

这也就罢了。

为了实现更好的蒸汽推动力。

四组蒸汽机,使用的都是小锅炉。www.chunshui.me

所谓的小锅炉就是一个燃烧室上方,用来煮沸水的高压锅炉,不像工厂生产线上,那种燃烧室上方只有一个巨大的锅炉。

海军蒸汽机燃烧室上方的锅炉,是由一百个小锅炉组成的。

燃烧室的高温火焰,能从一个个小锅炉的空隙中,更大面积的对锅炉内的水进行加热。

同时,每一个小锅炉内,由于水的体积小,升温也快,能产生更多的蒸汽。

……

总之,这套工艺复杂的不行。

以至于,铁甲舰的建造成本十分吓人。

即便以燕华如今的富裕,过去两年,王爷和内阁也是咬牙,才以每年八艘的速度,总计为海军建造了十六艘铁甲舰!

一直看着陆军将士登船,没有说话的吕珍扭头。

笑看谭渊、柳升,“放心吧,俞靖那个四纵四横舰队计划,我不会支持。”

铁甲舰建成。

俞靖看到铁甲舰的威力后,就在海军内部搞出一个四纵四横舰队计划。

提议,要建造四个战斗纵队。

每个纵队,要配置八艘铁甲舰,四纵队总计三十二艘。

每一个纵队,要配置十六艘蒸汽机提供动力的木质运输船。

在俞靖的设计中。

如此,每一个纵队,配置经过加固,使用普通蒸汽机的运输船后,就可以确保,一个舰队,在海上航行半年,不需要陆地补给。

不得不说。

俞靖这个设想真的很不错。

这样配置的一个纵队舰队。

几乎可以代表燕华,行走在海洋的每一处角落。

但燕华现在的财政,负担不起这个庞大造舰计划。

同时,也无力支持海军,去大海周边的各个国家进行访问,传播燕华的影响力。

另外,他认为,铁甲舰的技术在未来,肯定还会发展进步。

没必要,把海军经费预算,一下子全都用于造舰计划。

事实证明,拥有十六艘铁甲舰的燕华海军,已经是最为强大的海军力量了。

再添加铁甲舰,就构成了叶成等人提出的武力浪费理论。

“咱们这十六艘铁甲舰,都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战果,也不知,传回中原后,太子以及那些仇视王爷的人,会如何……”

吕珍眼底忧虑一闪而逝。

继续说道:“所以,接下来,海军不会添加新舰,海军预算经费,都会拿出一大部分,去支持造船技术的研究。”

这就是他的想法。

或许,他的年龄,对新式海战,已经无法和俞靖这些热血中青代相比。

但他比俞靖等人更稳重,考虑到的东西更多。

这也是当初他本打算和结义兄弟一起退役时,王爷挽留他,让他出任海军部长一职的原因。

当时,王爷也是这么评价的。

现在,海军为造船厂提供部分研究经费,让造船厂进行技术储备。

技术积累,有了较大进步后,就建造一两艘试验船。

验证后,继续研究,继续进行技术储备……

如此,等其他政权的海军力量,追上燕华海军时,就会发现,燕华又拿出了更为先进的技术。

如此,才能保证燕华海军技术上的优势。

还不会对财政造成太大负担。

“此去,你们好好打,只要你们打得好,今年年终预算,我这个海军部长也会支持你们陆军扩编,别的不敢承诺,至少支持你们陆军,保证现有编制的情况下,至少再扩编一个镇,外加一个混成协。”

燕华陆军,目前为止,也只有两个整编镇。

以前,用不了这么多兵力。

而且,王爷麾下,能够出任镇一级的将领,实在不多。

最早时候,王爷自己统帅一个镇,让谭渊协助,手把手教谭渊,谭渊才勉强拥有担任一镇统制的能力。

新式军队,和冷兵器的军队不一样。

更加复杂了。

柳升来了后,才成立了第二个整编镇,第二镇。

这些年,周浪这个混成骑兵协协统,先后参加了吕宋肃清战。

倭国之战。

此番,还要参加灭陈之战。

周浪这个昔日江宁县的小衙役,领兵能力,尤其是统帅骑兵的能力,也算是历练出来了。

燕华也是时候成立一个整编骑兵镇,作为战略打击力量了。

同时。

一旦灭亡陈朝后。

必须在陈朝驻扎一个整编镇。

现在的第二镇,调去陈朝是必然的。

而且。

随着此番海战强烈的冲击战果传扬开。

他也无法预料,会对大明内部,太子以及太子系,产生什么冲击。

未来,太子朱标主政的大明,又会和王爷的燕华,走到何等地步?

未雨绸缪。

趁着这些年,时局稳定,扩编陆军是一定要做的。

现在,燕华海陆军总兵力十万人。

刨去海军的一万五千多人。

陆军只有八万五千人。www.chuoyue.me

如果和太子发生龌龊。

八万五千人可不够。

燕华至少要拥有二十万步军才行!

……

谭渊、柳升为首的陆军诸将,全都被吕珍的思虑惊呆了。

他们没想到,吕珍竟然考虑的这么长远。

至少要支持陆军,组建二十万规模的兵力!

这样一股力量,就算是辅佐王爷打回中原,恐怕都可以试一试了吧?

咕噜!

吕珍听到众人咽口水的声音,笑道:“王爷志不在中原,咱们都知道。我也知道,其实这些年,大家看着咱们燕华受委屈,看着太子始终不肯全面效仿学习燕华,让中原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其实,心里面也有,打回中原的一时义愤想法。”

众人不由讪笑。

这种想法,的确会在某些时候,看着大明不公正对待燕华,对待王爷。

看着中原百姓,依旧过的艰难。

会在某一瞬间产生。

不过,冷静下来后,大家没有这种想法。

毕竟,他们也是亲眼看着太孙在王爷身边长大的。

虽然王爷、王妃没有对外说过任何话。

其实,大家心里明镜似的,都知道,亲自养育教导数年,太孙在王爷和王妃心中的分量,并不输世子。

其实,他们也把太孙看成了王爷和王妃的亲子。

这不光他们这些燕华官员、将领。

燕华的工厂主、商贾其实也是这么想的。

尤其是,太孙和王爷、王妃的学生,采绿姑娘结成连理后。

这种认同感就更加强烈了。

要不然,燕华的工厂主、商人们,怎么会这般鼎力支持太孙呢!

说白了,在大家伙儿心中,太孙未来继承大明江山,就是王爷的另一子,继承大明罢了。

若非如此。

真以为大家伙儿是泥捏的?

手中的火器是烧火棍?

这么多年,一直对太子的行为,选择忍让?

若非上有陛下,下有太孙。

此番,就不是灭陈。

恐怕上上下下,都会高喊,打回中原,解救中原百姓了!

……

“所以,陆军扩军二十万,是为了应对未来新形势,用来防守,以及在四海扩充咱们燕华疆域。”

吕珍略微停顿,紧接着,大手猛地一挥:“可如果,有一天,太孙出了什么事,或者,太子太咄咄逼人,咱们也可以旦夕间,挥兵中原,只要出兵十万,先抢占福建,在福建,咱们有很好的民意基础,且福建的地形地貌,十分利于防守,抢占福建只要巩固一年时间,咱们就可以以福建及燕华人力资源,组建三十万强军,分兵两路,一路在海军配合下,沿江浙地区,直驱金陵,一路攻广西,入川蜀……”

……

砰砰砰……

谭渊、柳升在海军的鸣炮礼中,脑海回响着吕珍的那番话,乘坐商船,离开燕京湾。

吕珍带着叶成等人,站在军港,目视着将士们离开。

许久。

等船队走远消失在视线中。

叶成才收回视线,苦笑低语:“大哥,你今天最后一番话,有些猛浪了,恐怕很快就会传到王爷耳中,谭渊他们这些人,肯定不会瞒着王爷任何事情的。”

吕珍笑笑,“我就是要王爷知晓。”

“王爷这些年,虽然也会针锋相对对太子的所作所为进行反击,可力度还是太小了,不可否认,王爷的确是个雄主,可对待太子时,总是顾虑很多,会顾虑陛下的感受,还要顾虑太孙的感受……”

……

“反击起来,难免有些束手束脚。”

“可王爷忘记了,太子是一个接受传统帝王心术教育成长起来的权术者。”

“这样的人,根本不懂咱们燕华这一套斗争妥协,太子这种人,只要你没让他感觉彻骨的疼,这类权术者,就不会收手,吃点亏后,他会不服气,他认为,自己身为储君,身为大哥,不应该吃亏!这类人别看平时仁义的很,素有贤名,可那是自己占据主导,占据优势的时候。”

“咱们都跟过陈友谅,太子朱标肯定比陈友谅优秀,但他们这类人,都有一个共通性,他们最为厉害时,可以宽宏大度的让你一起和他享受荣华富贵,可一旦他们认为,你有超越他们的可能时,他们动起手来,也会十分凶残。”

这类人,容不得别人比自己更好。

也无法接受,别人比自己更好,比自己更优秀。

“你们仔细想想,这些年,太子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如此?他本可以,直接向王爷请求技术支援,王爷还会不帮他?可他呢?却用锦衣卫盗取,让陈朝一个二五仔配合他!”

“我没有落叶归根,重回中原的想法,我只是,无法接受,王爷建立的燕华,将来出现任何动荡,无法忍受,这一切美好,毁于一旦!”

“咱们在中原打了十几年,最后成了丧家犬,可现在,却能亲自参与建设出,燕华这样一个盛世王朝,谁想毁掉燕华,就是我吕珍不死不休的敌人!”

……

叶成几人默默点头。

明白了。

他们为何主动请辞退役呢?

难道在一线掌兵,掌握实权不好吗?

还不是因为,自觉他们这些老家伙离开,对于燕华的海军发展更有利吗?

因为真正热爱燕华,才促使他们,为了燕华发展,放弃实权,主动退役。

在中原,为了荣华富贵,野心勃勃打生打死,鏖战十数年。

然后陛下一统中原。

大家成了丧家犬,在海上漂泊。

遇到王爷后,投效王爷,见证了燕华的壮大、发现原来每一个人还可以这样活着。

其实,若论保卫燕华成果的偏激执着。

他们这些老家伙,丝毫不比谭渊、俞靖这些年轻人差!

他们更珍惜,王爷带领他们,创造的这一切美好。

……

就当燕华海军,全歼陈朝海军。

燕华陆军乘坐商船,就敢浩浩荡荡杀向陈朝时。

……

半月后。

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带着数千匹优良战马,进入金陵城。

“蒙古人?”

“蒙古人怎么来咱们金陵了?”

“你不知道吗?这是西蒙古的使节,据说,是来请求朝廷帮忙灭蝗虫的,这些战马,肯定是送给朝廷的礼物。”

“快看,周先生也在队伍中呢!”

“还有左相,左相也在队伍中!”

……

百姓看着把秃孛罗率领的使节团,议论纷纷。

……

把秃孛罗看着周潮招手回应金陵百姓的感谢欢呼声,若有所思,扭头向方孝孺,“左相大人,小周先生也是中原人,可我观他们的一些行为举止,和你们有很大不同。”

别的且不说。

大明这边,就没有人像周潮这般,去回应底层小民蝼蚁。

方孝孺苦笑。

这让他怎么解释。

难道告诉把秃孛罗,燕华没有类似大明这般,严苛到极致的等级分明?

这种情况,面对百姓对他的欢呼。

他都不敢去回应。

不是不想。

而是不敢!

在大明没有完全革新的情况下。

他若是如小周潮这般,去回应百姓,恐怕会被一些政敌扣一顶邀买人心的帽子。

而且,在没有完全打破森严的等级制度前。

也的确不能做,也不能容许别人做这种事情。

革新派中,他都不容许出现这种人。

在没有完成革新的情况下,这种人的出现,在百姓中产生巨大影响力,一旦萌发野心。

对于大明王朝来说,必然是一场灾难!

方孝孺只能含糊解释道:“燕华继承中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发展形成了一种更优秀的文明文化,在那里,燕王的子女,都经常出现在百姓中间,百姓也不会产生轰动……”

把秃孛罗认真听着。

其实,这些他都知道。

马哈木回去后,为他们描绘过燕京的一切。

之前,他还真不相信。

不过,自从救援队真的战胜天罚降下的蝗灾,以及这一路与周潮相处中了解,他有些相信了。

也深刻明白了。

马哈木为何那般急切。

把秃孛罗看到周潮和百姓打招呼结束了,转头,笑着抱拳:“小周先生,到时候,还望你能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